顧彬
【摘要】 目的: 探討疼痛護理服務在產科住院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產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診的100例孕產婦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其中實驗組加入了疼痛護理,對照組僅僅進行常規(guī)護理,通過對精神狀態(tài)、飲食、恢復情況、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對比實驗,做出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實驗組孕產婦在精神狀態(tài)、飲食、恢復情況、滿意度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恢復情況較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孕期加強對孕產婦的疼痛護理對于孕產婦有著積極的影響,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且減少患者對于鎮(zhèn)痛藥物的依賴。
【關鍵詞】疼痛護理;產科住院患者;臨床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1-0131-02
隨著社會的逐步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疼痛護理等也日益重視起來【1】。每位產婦對于生產過程既有期盼之意,又有害怕的感覺,進一步增加患者的疼痛感。產痛是孕產婦特有的疼痛,是疼痛的最高級別。醫(yī)務工作者在孕產婦生產前,應積極關注患者的疼痛情況,及時調整,使患者能夠積極的生產,且降低患者產后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本組實驗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產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診的100例孕產婦的臨床資料,分別采用疼痛護理、常規(guī)孕期護理的方法,做出對比實驗,現(xiàn)將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產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診的100例孕產婦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50例患者,兩組孕產婦均經一般常規(guī)孕期護理,實驗組產婦進行了疼痛護理,通過對孕產婦的產程、精神狀態(tài)、飲食、恢復情況、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對比實驗,做出統(tǒng)計學分析,探討疼痛護理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其中,100例產后出血患者的年齡在20----38歲左右,平均年齡為(26.65±2.73)歲。患者的孕周均在(35.5±4.3)周左右,平均孕次為(2.4±1.6)次,平均產次為(1.7±0.3)次。
1.2疼痛護理
1.2.1 產前護理干預
由于孕產婦對于生產過程既有期盼之意,又有害怕的感覺,導致多數患者存在著不良情緒,可能會加重患者生產及產后的藤椅感,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開導性治療,可適當的給予孕產婦心理依靠及關懷,并經常與其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及時的了解孕產婦的心理變化,并對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她們保持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保證其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以幫助孕產婦提高治療的順從性及術后的恢復效果【2,3】。
1.2.2產中護理干預
在自然分娩的過程在,產婦一直保持著清醒的狀態(tài),護理人員應在生產開始后與產婦進行溝通交流,指導產婦進行緩慢均勻的深吸式、腹式呼吸,使患者全身放松,正確用勁,以最大程度的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減輕疼痛。
1.2.3產后護理干預
產后痛常見于孕產婦生產2天內,醫(yī)務工作者應及時了解患者的疼痛情況,加強患者的疼痛教育,若存在疼痛加劇的患者,可根據實際情況應用阿片類藥物進行鎮(zhèn)痛,避免因疼痛而造成孕產婦的心理障礙,此外,可以經常跟孕產婦聊天,轉移話題,緩解孕產婦的緊張情緒,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痛。除此之外,醫(yī)務人員可告知患者家屬一些產后的注意事項,注意患者的疼痛情況,對患者給予足夠的關心,緩解患者的疼痛。
1.3統(tǒng)計學處理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孕產婦在生產分娩方面,除疼痛護理保健方式不同外其他條件均相同,對2組實驗的妊娠結局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在年齡、身體狀況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結果
結果見下表。由此得出結論,加強對孕產婦的疼痛護理,實驗組孕產婦在精神狀態(tài)、飲食以及產程、滿意度等情況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孕產婦,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醫(yī)學文明的不斷發(fā)展,有研究表明,患者的精神及身體情況對于孕產婦產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有一定的影響,且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大大降低產婦產痛【4,5】。醫(yī)務人員對孕產婦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孕產婦的精神壓力,緩解產痛。對孕產婦實施積極有效的疼痛護理,對于孕產婦的順利生產有著積極的影響。就本組100例孕產婦的對比實驗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孕產婦在滿意度、精神狀態(tài)、飲食以及產程等情況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孕產婦應做好產前的護理工作,學習一些有生產過程有幫助的動作,可適當的做一些鍛煉,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調整胎兒的體位,放松心情,保持愉快、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這些方法都可以降低產婦的疼痛。此外,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和身體護理在降低產痛方面也有一定的改善。因此,除了有效的孕期產檢外,一定的疼痛護理對于孕產婦的順利生產而言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南桂英,曹迎風,朱迎春,林秀芝,王慧玲,孫世東,馬志青,張海燕,馬文華,郭書芹,王麗君. 產科住院病人對疼痛護理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 中國護理管理,2009,03:45-47.
[2]楊巧玲,鄧家忠. 住院病人醫(yī)療文件記錄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2002,03:49-50.
[3]史艷萍. 護理人員疼痛知識培訓效果評價[D].鄭州大學,2012.
[4]于秀榮. 產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
[5]李亞玲. 人性化護理在產科護理中應用效果觀察[J]. 河北醫(yī)學,2014,10:1738-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