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崇左市寧明縣城中鎮(zhèn)第二小學 何海秋
多年前的一個下午,放學鈴聲伴著“嘩啦啦”的雨聲“叮鈴鈴”響。孩子們涌出教室,卻只能站在教室走廊望著如織的天幕,翹首等待。因為雨天突至,孩子們都沒備有雨具,只能等家長來接。不久,花花綠綠的雨傘,五顏六色的雨衣伴著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離開了校園。我手持一把紅色的雨傘正欲離開,卻瞥見只有零星人影的走廊里一個穿著黃色衣服,背著雙肩包,一步一溜達的女孩。那不是我班的黃芳芳嗎?這孩子,家境寬裕,父母卻離異,成績不好不差,性格有些孤僻,少有人管,看來,等到天黑也沒人來接。我疾步走到女孩前,女孩仰起頭見我卻沒出聲,我舉著傘塞到女孩手里,示意他回家。女孩倒也不客氣,撐著我給的傘,消失在雨中。我呆立雨簾前……
第二天批改孩子們昨兒的日記,改到黃芳芳那本,我莫名有些期待,翻開本子,是一篇她抄襲的勇救溺水兒童的作文。為什么?為什么?難道不應該寫的是……
多年過去了,在我的教學生涯中,作文指導一直是我研究的課題,而那個下午放晚學的下雨天,我未曾忘記。沒話說?沒事寫?還是不愿表達,更不愿用文字表達?還是缺少發(fā)現(xiàn)的眼睛?亦或是沒有一顆感悟的心?多年從教,每每觸碰孩子冷漠的眼神,無法開啟的心靈,我總一陣陣心痛。
兩年前,學校開始極為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濃濃的閱讀氛圍,溫暖的與孩子們相伴。
課間10分鐘,自由活動課,甚至放學后……總會看到孩子們專心致志閱讀的神情,細心挑選書目的身影;聽到爭相借閱的小爭吵;每當上課鈴聲響起,總會讓人憐惜孩子們放下書本的不舍……
學校倡導學生以及家長,少買一樣玩具,少吃一次零食,少放一回鞭炮,把節(jié)省下來的錢購買圖書,并和班級同學共享,成立班級圖書角。下課鈴一響,小小班級管理員就忙開了,登記借書、還書、捐書的,不亦樂乎。借到自個兒滿意書籍的同學則迫不及待地打開書,一臉興奮;還了書的同學透過圖書柜明亮的玻璃,搜尋書目無比著急,似乎擔心喜愛的書已被他人借閱;捐書的同學看到他人爭相借閱自己書籍,滿臉驕傲……
選擇課本中經(jīng)典的文章,設計拓展性閱讀指導方案,以一篇帶多篇,以精讀帶博讀。
……
僅僅一年后,我就驚喜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眼神不再冷漠,變得柔和了,他們的身影不再孤單。有父母相伴的孩子更愿意關助他人,沒父母相伴的孩子更愿表達,同樣更樂于用文字表達了。留守兒童楊詩琪看到“奶奶的頭發(fā)已斑白,似乎她那滿頭銀發(fā)中找不到一絲黑色,她臉上的皺紋更明顯了,她的神情更憔悴了?!痹涯娴睦钚荔w會到“爸爸換下的工作服很厚很重,全濕透了,擰一擰,竟可以擰出水來。爸爸衣服上擰出的汗水一滴一滴,‘滴答滴答……’落在地板上,融進我的心里……”曾不善表達的王琳觸景傷情,寫出“來到舊房子,映入眼簾的卻已不是記憶中家的模樣,我拿起留在這里的飛鏢板,輕輕撫摸它,他現(xiàn)在滿身‘傷痕’,墻上布滿了‘牛皮癬’,曾經(jīng)潔白的墻壁涂滿了各種各樣的卡通形象,我敢肯定,一定都是上個房客的小主人干的好事!”……
有書相伴,溫暖了孩子們的心靈,他們熱愛生活,學會感恩,愿意表達,才能把作文寫得如此形象,如此細膩,字里行間充滿真情實感。心中有溫暖相伴,作文才如花般燦爛。
批改學生作文,我極少批“寫作目的明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結構完整”等類似評語。我不寫評語,我寫的是心語,是溫暖的心語。我給作文水平高的陳家淋這樣寫“你的作文如涓涓細流的小溪,滋潤著生活;你的作文像雨后的彩虹,美麗著人生?!蔽医o不愛寫作文的李炳榮這樣寫,“每天進步一點點,你的改變就是一大步?!睏顫懙摹秼寢尩膼邸?,我深情寫下“媽媽對工作的敬業(yè),對孩子的疼愛,對山區(qū)貧困孩子無私的關愛,深深影響著小作者。結尾一句‘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的歌聲是媽媽所有付出的回報?!标懡z絲《幸福短鏡頭》我這樣評價,“文章以‘一杯水’為線索,把父輩的相敬,長輩對晚輩的愛護,晚輩對長輩的孝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加之語言生動,描寫細膩。令人愿讀,愛讀,不忍釋手”……
每次作文課把作文本發(fā)下去時,孩子們總會迫不及待的打開本子,一會兒后,有的抿著嘴笑;有的趕緊藏起本金,好像那是他的寶貝;有的則偷偷的瞧著講臺上的我;有的“窺視”著同桌的本子。從孩子們滿臉興奮之情中,我知道,孩子們已迫不及待想一展身手了。因為老師那暖暖的心語,如春光般照亮孩子的心扉。不難想象,有溫暖相伴,孩子們的作文一定如花般綻放。
現(xiàn)代社會已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的學生也不能置身“網(wǎng)”外,QQ聊天,查閱資料,刷微博,朋友圈曬生活,學生們的學習怎能局限于學校,課堂,教師,簡單的課件呢?于是我申請建立了個微信賬號,邀請班里的家長進入朋友圈,班里的家長也互相成為了朋友。
那一天晚上,第一次把學生的作文發(fā)到了朋友圈。那是王舟的一篇《四手聯(lián)彈》,幾分鐘后就獲得了十多個點贊,有的甚至發(fā)來了評論,“四年級的孩子竟寫出如此優(yōu)秀的作文,真棒”;有的竟專業(yè)地點評“‘燥熱的空氣竟有了絲絲涼快;蟋蟀蛐蛐的叫聲似乎是在為我喝彩;天上星星一閃一亮,好像在為我們的成功鼓掌?!@句表現(xiàn)了曲子的優(yōu)美動聽”;有的則僅僅是“好”“棒”“加油”。這些溫暖的點贊,這些或長或短卻都無比溫馨的贊美聲,有的是家長們,有的則是孩子們發(fā)來的。第二天來到學校,一進教室,孩子們擠在王舟那兒,個個臉上充滿興奮之情,一個個手舞足蹈。擠進去一看,王舟一臉驕傲的神色,一看就知道是昨晚那條微博引發(fā)的蝴蝶效應呢?“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寫作文呀?”一向不愛寫作的黎子劍仰臉問,“是呀,什么時候寫作文呀?”孩子們嘰嘰喳喳的問……
溫暖的點贊,點燃了孩子們寫作的火花。不難想象,有溫暖相伴,孩子們的作文一定如花般絢爛。
溫暖相伴,作文如花。學校??峡龅淖魑墨@得了家長的認可,社會的好評:“鄉(xiāng)村書屋”“美好家園”征文等獲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那個下雨天撐走紅傘的小女孩,如果她有書相伴,有老師溫暖的心語,有孩子們溫暖的點贊,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