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輝,金茗竹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高程度構式“不知道有多W”研究
岳 輝,金茗竹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不知道有多w”是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口語表達形式,也是一個典型的構式。其構式義可以概括為“說話人就自己或其他主體的某一情況做出主觀的高程度評價”,即某一方面的情況超出了預設,已經(jīng)達到了不易知曉或了解、無法估量的高程度了。進入該構式的w多為單雙音節(jié)性質形容詞或心理動詞。
構式;否定;感嘆標記“多”;高程度
“不知道有多W”是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表達式,這個結構表示主觀的高程度義,即W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例如*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語料均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以下簡稱CCL。:
(1)一個遠在山區(qū)的人平時要想買到自己想要的書,不知道有多難,可因為網(wǎng)絡,北京的書也很容易被他們找到并買到,網(wǎng)絡的價值就這樣被呈現(xiàn)了出來。
(2)人家多明白啊,趁著年輕嫁到香港去了,現(xiàn)在不知道有多闊,在從化溫泉還買了別墅呢,上回接我去她那玩開白色的寶馬,她家保姆的衣服都是皮爾卡丹的……
上述例子中的“不知道有多難”和“不知道有多闊”的語義和話語功能并不是其組成成分的語義和話語功能簡單加合得出的,它的形式和意義不能從其組成成分直接預測出來,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根據(jù)構式“其表示主觀高程度的含義不能通過構式內部各構成成分義的簡單相加而推導出來,也不能從漢語現(xiàn)有的其他構式推導出來”的定義,我們把“不知道有多w”視為主觀高程度構式。其構式義可以概括為“說話人就自己或者其他某一主體的某一方面的情況做出主觀的高程度評價”,即已經(jīng)超出預設,達到了不易了解、無法估量的高程度了。
本文擬從構式義的解析及浮現(xiàn)機制、構式中的特殊構件、能夠進入構式的變量w的特征、話語功能等方面對該高程度構式展開討論,以便更好地理解該構式。
通過對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的檢索,我們得到“不知道有多w”表高程度義的一些實例。分析后,可以抽象出一個相同的構式義。
(一)構式義的解析
1.構式的高程度義
構式中雖然沒有直接表示極性高程度的詞語,如“極”、“最”等,但構式整體表達的卻是一個極性[+高程度]義。如例(1)中“不知道有多難”是說一個遠在山區(qū)的人平時想買到自己想要的書,其“困難”程度已經(jīng)達到了極高的、超出大眾或說話人心理預設的、不易被聽者了解的程度了。
雖然構式中一般沒有“啊”等明顯的表感嘆的語氣詞,但該構式表達了說話人的一種相對主觀的感嘆。感嘆句的語義結構包括被焦點化的新信息與超越以往的認知經(jīng)驗[1]211。正因為超越了以往的認知經(jīng)驗、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預設,說話人才需要用高程度感嘆結構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或評價,這其中不乏說話人的主觀夸張在內。
有界構式肯定“度”的“量”,無界構式強調“度”的“質”?!皼]”專門否定有界成分,而“不”專門否定無界成分[2]377?!安恢馈本哂衃+無界]的性質,經(jīng)常充當構式中變量w的性質形容詞也具有[+無界]性,構式義使得W的程度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突顯,構式和W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整體上“不知道有多W”構式具有[+無界]的特征,表達的是一個趨于無限的極量。
對收集到的構式實例進行分析后,可以將該構式義概括為:某個主體或事物的某種屬性或特征已經(jīng)突破預設,達到了不易知曉或了解的極高程度,說話人就其性狀程度做出了主觀的高程度評價,具有明顯的感嘆意味。其關鍵性語義特征可以概括為:[+高程度]、[+主觀評價]、[+無限極量]、[+感嘆]、[+超越預設]。
2.構式義的實現(xiàn)手段
焦點是說話人刻意強調的重點。說話人為使焦點得以突出,需要調動一些句法手段。說話人對一個判斷加以否定時,這個否定判斷本身就是焦點。相對于肯定結構而言,否定結構更能突顯焦點。如果說肯定結構相對來說是對客觀事實的判斷和陳述,那么否定結構則是對預設或主觀判斷的焦點化和突顯。構式“不知道有多W”正是通過否定形式來達到突顯焦點即W的核心語義,從而達到強化自己主觀化判斷效果的目的的。
在“不知道有多W”構式義的實現(xiàn)過程中,否定形式“不知(道)”和感嘆標記“多”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即在完成“高程度”構式義的過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呂叔湘曾對“不知”的虛指用法進行說明:用‘不知’來否定多少,是極言其多,并不是‘不知其為多為少’的意思。如:
(3)我跟你說過不知多少次。(吳祖光《少年游》)
“不知道”的這種表達極言其多的虛化用法形成的語義要求其后面的結構中要出現(xiàn)一種表達較高程度的構件,同時由于“不知道”的虛化用法表達的是“主觀化”的內容,因而只能選擇表主觀含義的結構與之相匹配。“很+W”、“非常+W”等結構相對來說既可以表達主觀的看法,也可以描述客觀的情況,因而并不能充分滿足“不知道”虛化用法形成的構式的主觀化要求?!安恢馈逼浜蟮慕Y構排斥“很+w”結構,也排斥單個的w,只允許“多+w”的結構。“多w”中“多”作為感嘆標記,表達的一定是主觀的內容,這就與“不知道”構式想要傳遞的“主觀高程度評價義”相匹配。因此該構式中對感嘆標記“多”來說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1.關于“有”的語義和作用
在“不知道有多w”這個構式中,不管w是什么性質的詞,進入“多+w”后表示的是一個“概量”,即大概的程度量幅,“有”表示的是對后面這個程度概量的估計和描述,而且這種估量和描述是基于社會或自己的“預設”做出的主觀化判斷。
“有”表[+估量]、[+描述義]的表達還可見于下面這樣的情景語境中:
(4)(老師家的狗病死了)學生對老師說:“可以想象兩位老師有多難過、多傷心?!?/p>
這里可以想象的是“難過、傷心”的“程度”。在這個表達中,如果沒有“有”字雖然尚可,但在表達上沒有加上“有”字那么順暢和清楚。這里的動詞是“想象”,所以不是真正已知的情況,因此用“有”表示“估量”更合適。
“有”用在表示量度和比較的句子里,只能說“有五寸多厚,有一個井大,有乙(那么)高,有那么糊涂”,不能說“有厚,有大,有高,有糊涂”,可見‘有’字帶有估量的意思。
“有”字的一個比較常用的用法是用在諸如“弟弟有哥哥那么高”或“學韓國語有學英語那么難嗎?”等句中表示量度或者比較的用法。一般都認為,“有”在這里表示[+比較]、[+估量]、[+達到某種程度]。這里的[+達到某種程度]的語義特征很值得注意,“達到”的“某種程度”是通過什么機制實現(xiàn)的呢?“達到”的語義是“有”所賦予的,“某種程度”是通過“那么/這么”作為“比較值”[3]53來實現(xiàn)的,達到的程度是[+有界]的。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發(fā),“不知道有多w”中“有”除了上述我們分析出的語義特征外,還具有[+達到]的語義特征,也是達到、實現(xiàn)了某種程度,‘有’字后面的部分是程度量級——由“多”來實現(xiàn),達到的程度是趨于無限的[+無界]程度。我們用圖式來更為清晰地呈現(xiàn)在兩個構式中程度語義實現(xiàn)的機制和途徑:
A有B+[這么/那么]+形容詞/動詞短語(弟弟有哥哥那么高)
(與隱含預設*這個“預設”有時是社會規(guī)約性取值,有時是個人的主觀判斷標準。與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的有字句中的“這么/那么”不同的是,這個預設一般并不直接出現(xiàn)在實際的句子中。A相比)(B)不知道+有+[多]+w(不知道有多白*這里的“白”指人的膚色白。這個例子中隱含的預設是“一般我們認為的膚色白的標準”或者“聽者主觀判斷的膚色白的標準”。)
前者是:與哥哥相比,弟弟在身高方面達到了哥哥的高度;后者是:與隱含預設相比,B在性狀程度上達到了趨于無限的高程度。雖然構式“不知道有多w”的構件中并沒有形式上的比較標記,但在語義上隱含比較傾向,與之相比較的對象是話者的預設。如果這個預設是A,那么“不知道有多w”是w在程度量上極大地超過了A。其中A所涉及的預設可能是社會規(guī)約性取值,也可能是話者自己的主觀判斷取值。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有”在本文探討的構式中的核心語義大約可以概括為:[+達到]、[+估量]、[+描述]。
2.關于感嘆標記“多”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既可以作“疑問標記”,也可以作“感嘆標記”,如前文的例(1)一個遠在山區(qū)的人平時想買到自己想要的書,不知道有多難。
(5)當時,誰也不知道月氏國在哪兒,也不知道有多遠。
這兩個例子中都含有“不知道有多+w”這個結構式,但表達的含義完全不同。例(1)中的“不知道有多難”并不是表示不知道、不了解的含義,而是“特別難、極為難”之義。相較于例(1)來說,例(5)表達的是“真的不知道月氏國到底有多遠”。同樣一個語法結構,表達的意思卻完全不同,這是因為例(1)中的“多”是感嘆標記,而例(5)中的“多”是疑問標記?!安恢烙卸鄔”表示“真的不知道”事物某一方面“量”的情況,一般只出現(xiàn)在“遠、深、大、久、高”等“多”作疑問標記的表達中。
在本文討論的構式中“多”是一個兼顧評注和描寫程度兩方面功能的副詞,具有表達感嘆的作用,它是由疑問標記發(fā)展為感嘆標記的,“多w”表達的是一種話者的主觀感嘆。但“多w”并不能表達極性高程度義,因此“不知道有多w”表達極性的高程度義是由構式提供的構式義。
感嘆通常與性質程度的表達有關,因此詢問形容詞程度量的疑問標記“多”發(fā)展成了現(xiàn)代漢語中最常見的感嘆標記。有的學者認為表示疑問的“多”只能出現(xiàn)在可用程度詞修飾的形容詞前,因此作為感嘆標記的“多”也有同樣的限制:只能感嘆可用程度詞修飾的形容詞。實際上“多”作感嘆標記還可以出現(xiàn)在行為心理動詞前,如“不知道有多喜歡”;或者出現(xiàn)在某些副名結構中的名詞前,如“不知道有多女人”。原因也是心理動詞和這些副名結構可受程度副詞修飾。
3.關于變量w的分析
1.W的詞性和特征
變量W是直接體現(xiàn)該構式核心語義的,考察能夠進入該構式的W的特征,有助于加深對構式的理解。說話人使用該構式時,語用焦點主要集中在W上。
本文討論的構式中的w可以由一部分形容詞、心理動詞、副名結構中的名詞來充當,某些動賓結構或致使結構也能出現(xiàn)在w的位置上。但這些詞或者結構在充當w時的自由度或限制條件并不相同。
無論w由什么來充當,出現(xiàn)在w位置上的詞或者結構必須具有[+程度量幅]*是指一個詞具有被(程度)副詞再修飾而變成不同程度量級的可能性,在程度量上具有可伸縮的延展性。、[+連續(xù)]和[+無界]的特征,即在潛在量上應具有可伸延性,這是構式對w的制約條件。W在進入本文討論的構式后自身的量幅達到了最大化,并最終實現(xiàn)了從隱性量到顯性量的轉變。
這個構式的核心語塊絕大部分是形容詞,且必須具有[+程度量幅]和[+無界]的語義特征。形容詞在量上有量幅和量點之分。從量的閥域上看,量幅表述的是“彌散量”[4]448,是[+無界]的;量點表述的是“固化量”,是[+有界]的。典型的性質形容詞可以與微量、中量、高量和極量等不同量級的程度副詞相組配,其量是隱性的,在外在形式上沒有量的標記;而典型的狀態(tài)形容詞是量點詞,在量上是顯性的,有外在的標記,如“雪白、冰涼”等。能充當w的只能是具有[+程度量幅]特征的形容詞。我們對《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中的1 067個詞共計1 329個義項進行考察后發(fā)現(xiàn),有310個詞或義項不能充當w。能夠充當w的詞一般是性質形容詞,如“輕松、滑稽、漂亮”等。狀態(tài)形容詞一般不能充當w,如:湛藍、興沖沖、勃勃、冰涼等。從語義特征上來講,狀態(tài)形容詞不具備[+程度量幅]、[+連續(xù)]和[+無界]的語義特征,不能滿足構式對w的要求。形容詞的類型與程度量的特征密切相關,量的彌散性特征越明顯,越傾向于表現(xiàn)性質,而量的固化性特征越顯豁則越偏向于表述狀態(tài)。雙音節(jié)形容詞中如果前一個音節(jié)的語素是描述后一個音節(jié)語素的情態(tài)或情狀的,這樣的偏正式合成詞具有[+顯性量]特征而缺乏[+程度量幅]特征,一般不宜充當w。如:眾多、飛快等。
表示相同或相近意思的詞,一般表示事物性狀屬性的性質形容詞宜于作w,而表示描寫或摹狀的狀態(tài)形容詞不宜充當w。如:同樣是表達“白”這個概念,“白”可以直接充當w:不知道有多白;而“白茫茫、雪白”等則不可以。
非謂形容詞一般表現(xiàn)為[+離散]的等級或類別,而不是[+連續(xù)]的程度,如“高等、上等、微型、舊式、大號”等等,因此一般不能充當w。
除形容詞外一部分心理動詞也能充當w,如:“愛、恨、怕、擔心、感激、害怕、痛恨、后悔、嫉妒、理解、疼愛、想念、信任、喜歡、同情、羨慕、崇拜”等。根據(jù)能否受“很”修飾,可以把心理動詞分為狀態(tài)心理動詞和行為心理動詞。能充當W的主要是狀態(tài)心理動詞,因為這些詞具有[+程度量幅]和[+連續(xù)]的語義特征,如我們可以說“很喜歡、比較喜歡、有點兒喜歡”等等;行為心理動詞一般不能作w,如:“猜想、感受、記得、認為、以為、想象、知道”等,因為這些詞在量上缺乏伸延性,如不能說“很猜想、很想像”。在本文所討論的構式中常出現(xiàn)的高頻狀態(tài)心理動詞有“愛、怕、后悔、羨慕、喜歡、擔心、熱愛”等。
某些副名結構中的名詞也可以進入該構式槽,如“很女人”中的“女人”可以進入到“不知道有多女人”的構式中。由于副名結構中的名詞涉及的是一個名詞的內涵義,體現(xiàn)的是名詞的內涵和細節(jié),帶有明顯的性質意義,是與該名詞相關的多個能體現(xiàn)程度義特征的集合。名詞在進入這一構式時,在語境中通過將其自身具有的內涵細節(jié)意義投射到其他具有程度意義的屬性維度上來間接獲取程度意義,進而呈現(xiàn)出了形容詞的性質描述功能。如:“不知道有多女人”中,“女人”的內涵和細節(jié)義可以是長相端莊柔美、性情溫柔、體貼、賢惠等。由于描述“女人”這些內涵特點的詞大多是性質形容詞,所以“女人”這個詞在進入構式后完成了由指稱到述謂功能的游移,由非程度化到程度化的變化,因此可以充當w。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詞充當w時是有條件限制的。有些形容詞在進入構式槽中時呈現(xiàn)出“不對稱”的現(xiàn)象,通常與否定形式“不”共現(xiàn)才能充當w,如“講理、合理、合法、好受”等,這部分詞單獨充當w時一般都帶有預設或特殊語境,即對語境的依賴度高,如:“這么做不知道有多合理”,一般存在一個別人否定“這么做”合理性的語境。如果是和“不”共現(xiàn)構成否定性結構后,對語境的依賴性則相對較低,比較自由,如:不知道有多不合理。有的詞本身在具體語境中出現(xiàn)時就應該和“不”或“沒有”共現(xiàn)使用,因此在充當w時也要與“不”或“沒有”共現(xiàn),如:不知道有多不耐煩;不知道有多不雅觀。
而非心理動詞由于本身缺乏程度性一般不能自由地充當w,要與其他成分共現(xiàn)一起充當w,比如與賓語“人”共現(xiàn)組成動賓結構:不知道有多折騰人;不知道有多吸引人;不知道有多折磨人。
一些動作動詞在與能愿動詞“能”或“會”、(助)動詞“愛”等結合間接獲取程度義后則有充當w*“能”或“會”取“善于做某事”的義項時方可。的可能。如:不知道有多能吃肉;不知道有多會說話;不知道有多愛哭。
不論w由什么充當,一旦進入該構式槽后,形容詞、動詞或名詞性成分就會受到構式義的壓制,其語義中的[+程度]特征就會得到凸顯。能夠充當w的詞在語義上還必須具有[+連續(xù)]的語義特征。
除了以上討論的詞外,許多網(wǎng)絡新詞如“萌”、“潮”、“雷人”等也能進入該構式,如:“她長得不知道有多萌”,說明該構式具有很高的活躍度和能產性。
2.對稱與不對稱
當本文所討論的w由[+量度]形容詞充當時,能充當w的詞有時并不是對稱出現(xiàn)的,構式在實際用例中選擇的通常是能指稱整個量級各個量的無標記詞。以[+量度]形容詞為例,與“大義”類的“長、大、高、厚、久”等相對應的“小義”類常常缺失,在意義上能覆蓋相應的反義詞詞項的詞更易出現(xiàn)在w的位置上。例如在長度這個概念域內,“長”和“短”是相對而言的,“長”可以指稱整個長度量級上的所有的量,“長”在意義上能覆蓋“短”的詞項,因此“長”更易充當w。
我們可以用“有多A”*“有多A?”和“A”嗎?對不同類別的具體的詞來說分別代表了“中性問”的提問方式,即沒有預設的提問。有預設的提問則為“偏向問”。提問的方式來判斷具體的詞是否有標記。當A是“遠”時“有多遠?”是中性問,“遠”是無標記項;當A是“近”時“有多近?”則是偏向問,“近”是有標記項。即:
A是“遠”——有多遠?(中性問)——“遠”是無標記項
A是“近”——有多近?(偏向問)——“近”是有標記項
雖然根據(jù)我們的語感“不知道有多近”也可以說,但“不知道有多近”和“不知道有多遠”*此處“遠、近”的義項取的是距離的遠近。的差別不只是在于距離量的大小。相對于“遠”來說,“近”在“有多近”中出現(xiàn)時由于已經(jīng)蘊含了問話人對性狀程度的主觀預設,其語義域是該詞所指的范圍,是有標記的非原型性用法,對語境有依賴度,但在“不知道有多w”中由于“近”的有標記性反而使構式句對語境的依賴程度降低,構式句單獨出現(xiàn)一般也不會產生歧義。當我們說“不知道有多遠”時是需要上下文語境作為輔助手段才能確定其語義的。因為該表達包括兩種語義和結構:
不知道/有多遠(語義:真的不知道距離量是多少)
不知道有多/遠(語義:感嘆距離太遠了,超出說話人的判斷預設)
表示距離的“遠”在“有多遠”中是一種客觀詢問,沒有主觀預設的傾向性,因此對語境的需求程度相對較低。但正是因為“有多遠”是一種對距離的客觀詢問,因此當“遠”出現(xiàn)在“不知道有多遠”中時,對語境就有了絕對的依賴度。需要強調的是表疑問的“有多遠”與“不知道有多遠”中的“有多遠”是線性排列相同而實則不同的結構,因為在“不知道有多w”構式化的過程中經(jīng)過重新分析等語言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后原有的結構發(fā)生了層次變化。
“遠”和“近”在這個構式中的差異代表了這類詞充當w時的特點。上文提到的[+量度]形容詞中表“大義”類的“大、遠、長、高、深、寬、重、厚、粗、快”等,由于在意義上能覆蓋其指稱的整個量級上所有的量,它們在“有多A”中詢問事物性狀程度時是無標記的原型性用法,因此更易出現(xiàn)在構式“不知道有多w”中。和這些詞相對應的“小義類”詞進入到構式中時則是有標記的非原型性用法,如‘近’的用法等。
認知構式語法注重構式的話語功能,即強調說話人對情境的“識解”,也就是關注特定構式與特定語境的適切度。“不知道有多w”的話語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突顯超預設的焦點信息
從語用的角度來說,說話人使用“不知道有多W”的心理預設是:話者或聽者心里對某件事或事物的某一方面有一個判斷“取值”或“標準”,而現(xiàn)實情況卻遠遠超出了“預設”或判斷標準。這個標準可能是大眾的規(guī)約性“取值”,也可能是說話人的主觀設定,與客觀真值不一定相關。該構式常見的語境適切度是:當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程度量超過了我們對事物評價的規(guī)約性取值、超出了自己認定的范圍時,說話人對此做出了極性高程度的主觀評價,進而突顯話者所要強調的焦點信息。如:
(6)他脾氣好?他少爺脾氣不知道有多猛。
社會評價認知中對“脾氣好”有一個“規(guī)約性取值”,存在于社會中的個體對此也有自己的評判標準。說話人用“他脾氣好?”的反問方式對對方剛才的話語提出質疑,達到先否定對方觀點的目的,進而用“他少爺脾氣不知道有多猛”這個高程度構式表達自己的主觀評價。用高程度構式評價事件某一方面的程度大大超出了社會規(guī)約或自己的心理預設值,是說話人采用該構式的“語境誘因”。
我們對現(xiàn)有語料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該構式在共時層面的語法屬性雖然不盡相同,但卻形成了幾種相似的信息組織模式:
模式一:與構式語義直接相關的關聯(lián)句的內容與后句內容形成了對比,用高程度構式義突顯其后面所要強調的信息,如例(1),其語義關系圖式為:
遠在山區(qū)的人買書極為難:北京的書也可以買到→網(wǎng)絡的價值被極致體現(xiàn)
對比項(高程度構式):(本來不可能實現(xiàn))→(突顯要強調的信息)
模式二:構式所在句后面的內容是為了支持或者進一步證明話者自己的主觀評述的正確性,是主觀評述的理據(jù),如例(2),其語義關系圖式為:
人家趁年輕嫁到香港去了→現(xiàn)在不知道有多闊→擁有別墅、寶馬等
(提出話題)→(主觀評述)→(補充說明、強化評述理據(jù))
(二)體現(xiàn)出交互語境中的他者視角
“不知道有多w”表達的是話者的主觀評價,而“說話人的視角”是集中體現(xiàn)語言主觀性的一個方面。因此對言者言說視角的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該構式主觀評價目的或效果的實現(xiàn)機制。
采用“不知道有多w”的表達是由于說話人要說出與自己或受話人(或潛在的受話人)心理預期不同的新信息,通過提高所在句的主觀評價的程度來達到凸顯前句或后句信息的目的。是基于表達自己強烈的主觀評價和情感所采用的言語策略,有時看似是以言說者為中心,但實則是以接受者為中心的表達方式,體現(xiàn)了言語交際的互動性,把聽者調整到言說者的視角當中,想最終達到取得聽者認同的目的。如:
(7)我們跟大爺打官司,她就嚇死了,不知道有多為難,怕得罪了人。
話者認為“跟大爺打官司”這點小事“她就嚇死了”是“她”特別懦弱的表現(xiàn),從什么地方表現(xiàn)出“她嚇死了”呢?就是通過“不知道有多為難”表現(xiàn)出來的。如果我們把“不知道有多為難”變換為“你不知道她有多為難”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話者想使聽者把思維角度調整到自己的視角中進而達到取得聽者認同效果的目的。
可以從“移情”的角度來理解這種言語策略。“移情”(empathy)是指說話人描述事件或狀態(tài)時所采取的視角,是主觀化的一個方面,說話人將自己認同于他用句子所描寫的事件或狀態(tài)中的一個參與者[6]388-389。這里我們把“移情”理論再往前推進一小步:言者使用構式“不知道有多w”時,不只是將自己認同于事件中的一個參與者,同時也把聽話者納入?yún)⑴c者角色中,一般可以用“你”來補出聽者的角色,隱含的聽者“你”的意義是泛化的、非專指的。采用他者視角是令聽者也產生“移情”,使情感功能量級的游移幅度大大提升。這里的參與者角色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一方面是構式的參與者角色,另一方面是評價人(說者)和聽話人的角色,通常聽話人角色可以用“你”來概括和補出,即在每個具體的構式實例中雖然由于w的不同其語義指向的具體內容也不同,但是在我們考察的構式實例中普遍存在著一個聽話人視角或他者視角,就是我們所說的令聽者移情的策略。
本文基于構式語法的理論框架,對現(xiàn)代漢語表主觀高程度的構式“不知道有多w”進行了考察,重點分析了構式的意義及性質、實現(xiàn)手段、內部構件、準入成分限制、話語功能等。該構式表達的是一種“主觀評價性的無限極量”,對該構式的研究還具有類型學意義,因為在其他類型的語言中,相關構式中有些構件前后的共現(xiàn)成分可能很不同,這有待于我們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1] 石毓智.語法化的動因與機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 沈家煊.“有界”與“無界”[J].中國語文,1995(5).
[3] 劉蘇喬.表比較的“有”字句淺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2).
[4] 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的典型特征[J].中國語文,2000(5).
[5] 沈家煊.不對稱和標記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6] 沈家煊.如何處置“處置式”?——論把字句的主觀性[J].中國語文,2002(5).
[責任編輯:張樹武]
Research into Subjective Maximum Structure “Bu Zhidao You Duo w”
YUE Hui,JIN Ming-zu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Buzhidaoyouduo w” is a commonly oral expression in Chinese and also a typical structure. And its meaning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summarized as one that according to their or other main subjects’ certain position,the speaker makes a subjective assessment at a maximum degree. The w in the structure tends to be monosyllable or disyllable adjectives or psychological verbs.
Structure;Negative;Interjectional Mark “duo”;at a Maximum Degree
2016-10-06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BYY060)。
岳輝(1965-),女,吉林德惠人,吉林大學國際語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茗竹(1980-),女,朝鮮族,吉林梅河口人,吉林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
H04
A
1001-6201(2016)06-0063-06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