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婷
(周口師范學院 圖書館,河南 周口 466001)
?
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以Z市為例
彭文婷
(周口師范學院 圖書館,河南 周口 466001)
在貫徹落實素質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觀念陳舊、教育內容單一化、教育方法簡單化等問題,影響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學習發(fā)展。未成年人教育主體地位難以體現,教師缺乏合理知識結構、敬業(yè)精神弱化和職業(yè)角色意識淡薄等使得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難題迸發(fā)。對未成年人教育可通過提升學生自身思想道德觀念,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優(yōu)化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等方法,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政治素養(yǎng)。
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環(huán)境;教育資源
未成年人代表著祖國未來和民族希望,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贏得未成年人的教育[1],讓未成年人能夠在未來撐起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片天,需要提高未成年人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尤其要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德育為先。據調查,在Z市一公辦中學,經過專業(yè)學習和培訓的思想政治教師幾乎沒有,學校思想政治課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代課,這些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原則和方法沒有系統(tǒng)全面掌握,不能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課堂上僅僅是照本宣科或講一些與課堂無關的內容,甚至思想政治課堂安排自習。對于這種情況,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認為思想政治課無關緊要,考試分數所占比例較小,學好語文、數學、英語比較重要,而且多數人認為思想政治課已經過時,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解決不了現實生活中問題,也不能帶來富裕生活,現在社會不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很多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現實意義。
(一)當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據調查,在Z市各中學,多數未成年人很重視集體榮譽,也愿意為國家、為班集體做一些事情,發(fā)揮自己作用,如在汶川地震時,這些未成年人紛紛出手施以援助,捐衣、捐錢;在拔河比賽、辯論賽、接力賽等活動中盡自己最大努力為班集體爭光。由此可看出:處在社會發(fā)展轉型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主流是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他們熱愛祖國,關心祖國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關注國內外大事,希望國家強大、繁榮昌盛[2]。這些也反映出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發(fā)生沖突時,能夠自覺犧牲個人利益而保全國家和集體利益。
但在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反映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偏差現象,比如“一切向錢看”“自私自利”“消費攀比”“暴力解決問題”等。在對Z市一中學進行抽樣調查中,有約百分之六十的學生愿意“穿名牌衣服戴名表,用高檔手機”,并對吃穿用簡樸的學生表示看不起;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不在乎花錢多少,并認為有錢就可以解決問題;不少學生對考試作弊持無所謂態(tài)度,只要考試考高分就行;超過一半的學生花錢玩過網絡游戲并對游戲玩家表示羨慕。從以上行為可以看出,當前未成年人價值觀已經出現了誤區(qū),對社會的認知已偏離了社會主義道德理念要求。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狀況令人擔憂,加強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二)當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
當前,我國加快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但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并沒有突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內容和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表現為過于重視文化知識,輕視思想教育,使思想教育流于形式。當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觀念陳舊,教育工作難以開展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學校常以升學率、分數高低來評判學生是否優(yōu)秀,學生要想獲得更高學歷,必須過五關斬六將,通過中招、高考并取得優(yōu)秀成績[3]。在家庭中部分家長重智輕德,孩子在家庭中只有無盡的作業(yè)和無數的不滿,孩子成績低、有退步就讓家長心憂,孩子身心健康、道德觀念、法律意識卻被父母認為是無足輕重的而被淡化。由于家長和教師沒有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有些家長甚至將思想政治教育視為不務正業(yè),家長、教師片面的成才觀、價值觀,使得學生只知道理論學習和機械計算,卻沒有正確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實踐操作能力缺乏,社會適應性差。不少學生還認為,德育無用,如今社會弱肉強食,講道德的人是傻子,這些錯誤觀念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開展。另外,受家長教育思想誤導,很多未成年人將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說教,這使得學生沒興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難度。
2.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于簡單,學生存在抵觸心理
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求知欲強,好奇心重,他們喜歡新奇的事物,厭煩一成不變的事情,而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新慢且過于陳舊、單薄,沒有與當前社會相適應,沒有與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特點相結合,內容沒有針對性,很難解決目前復雜的社會問題。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生活,教育目標應與當前社會生活廣泛、密切聯(lián)系。未成年人這個群體在興趣、愛好、意志、年齡、性格等方面存在著個性差異,有喜靜的,有喜動的;有內向的,有外向的;有軟弱善變的,有膽大固執(zhí)的等?,F有基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沒有分層次,沒有難易區(qū)分,籠統(tǒng)單一,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必然會使內容適應性下降,從而影響教育效果,因此如何解決未成年人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求多元化與現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置單一化矛盾及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越來越急迫[4]。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單一,缺乏靈活多樣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許多學校在教育方法上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育,教師照本宣科,甚至與學生零交流,學生被動接受,學生教育主體地位被剝奪。這種教育方法已經讓很多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認為單純重復教師的知識就可以了,這樣學生沒有對知識理解,知識沒有內化,就無法自主構建自身價值觀和人格。而且基礎教育階段未成年人叛逆心理強,單純的說教教學、灌輸教學往往會適得其反,令學生心生厭煩。因此,單調的教育方法,已經很難使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4.不良的教育環(huán)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實施
開放的社會不可避免地充斥著各種思潮和形態(tài)各異的價值觀,這些都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挑戰(zhàn)。如何讓未成年人沿著正確方向發(fā)展,如何讓一些“問題學生”走上健康發(fā)展軌道, 如何讓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學校必須思考的問題。
(1)文化交融的負面影響
改革開放令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煥然一新,極大推動了我國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發(fā)展,但也對我國文化和生活方式帶來了一定程度沖擊。隨著改革開放深入,不僅造成了經濟、文化多元化,而且造成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出現多元化格局,西方國家思想與生活方式,給學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學校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屢屢受挫,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2)互聯(lián)網信息良莠不齊影響
網絡的影響是雙面的,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危害。網絡內容廣泛,存在一些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悖、不一致的地方,如網絡游戲讓判斷力不強的未成年人分不清什么是現實生活、什么是玄幻世界,錯把現實社會當作虛幻社會,可能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
(一)未成年人自身成長中認知不足
未成年人作為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和主體,既需要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又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作用,只有實現主體與客體統(tǒng)一,才能完成知識的完美內化。但基礎教育階段未成年人處于青春叛逆期,情緒波動大,易沖動,易與家長、教師、同學發(fā)生沖突,且認知能力、判斷能力不完善,具有“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特點,不能理解家長教師良苦用心,從而不愿再接受教育者教導,固執(zhí)己見,影響學習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存在不足
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開發(fā)者和建設者,是教育教學研究者,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流砥柱,因此教師自身素質對學生發(fā)展至關重要。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教師自身專業(yè)知識掌握不系統(tǒng)外,還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導向,教師過分強調課本知識,以課本為中心,以權威者自居,傳授的內容遠離生活,遠離未成年人;再者,教師沒有針對未成年人成長特點研究教育內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只按照自己意愿安排教育教學活動。一些教師也沒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課堂單調,教學手段單一[5]。如果教師不改變自身教學觀念,沒有樹立新的教學觀、學生觀,不關注學生,就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教學效果。
(三)教育環(huán)境復雜,多重影響疊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所處教育環(huán)境對思想政治教育實施具有極大影響。首先,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對學生影響是首位的,家長受分數第一觀念影響,忽略孩子思想教育,沒有發(fā)揮家庭教育真正作用。家長沒有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有的家長缺乏正確教育觀念,認為孩子只要吃飽穿暖就夠了,在外甚至在家中賭博,絲毫沒有考慮孩子感受,缺乏與未成年人思想上溝通與交流,在潛移默化中,造成孩子價值觀扭曲。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為孩子摘星撈月,滋長了未成年人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心理,根本沒有考慮到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家庭教育在孩子身上沒有得到體現,在生活中逐漸養(yǎng)成了孩子不良習慣和不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其次,學校教育是學生接受教育主要場所,學校在升學率要求導引下,重文化課輕道德教育,未成年人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缺乏正規(guī)途徑引導,造成道德理解偏差。最后,社會環(huán)境受市場經濟、文化沖擊和網絡影響,變得越來與復雜,社會相關部門監(jiān)管不當,判斷力和認知力不強的未成年人極易受到影響。雖然,有的部門強調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但很多時候由于落實不到位,最后流于形式。
(一)培訓教育技能,提升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求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專業(yè)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同時要求從事教育的教師必須廣泛涉獵,主動學習新技能、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斷擴充和更新自己知識,潛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實現與受教育者準確對接。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要樹立道德榜樣,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身為表率,做到身教大于言傳,用自身人格魅力影響未成年人行為。另外,教師還要不斷完善自身素質,積極學習優(yōu)秀教師教學技能,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技能方法,掌握教書育人本領,靈活運用教育教學方法技能,讓未成年人自己愛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若能以其自身淵博知識、獨有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德及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教學藝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會起到良好教育效果。
(二)創(chuàng)造良好教育環(huán)境,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孟母三遷”,育人環(huán)境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教育環(huán)境主要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等。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未成年人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為人處事原則,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家長應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任何事都要以身作則,減少不良環(huán)境影響。例如,家長可以通過學習屋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在完成功課后通過智力游戲互動交流,及時了解未成年人心理狀態(tài)及學習狀態(tài)。其次在學校教育中,學校要加強思想教育工作,重點進行德育教育,排除不良因素干擾,形成求實勤奮校風、積極向上班風。要想形成良好校風、班風,首先要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制定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另外,還需要營造濃厚學習氛圍,讓未成年人知道學習意義,使得課堂學習的每分每秒過得充實,形成努力求知的學習狀態(tài),良好的班風、學習環(huán)境就會逐漸形成[6]。學??梢酝ㄟ^開展一些主題性實踐活動,將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使未成年人思想水平得以提高,進而使未成年人能形成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價值觀。
第一,定期開展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講座,讓未成年人充分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定期觀看一些以“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為主題的紀錄片或電影,在生活中踐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形成與社會發(fā)展相一致的思想道德政治文化素養(yǎng),促進未成年人身心良性發(fā)展。
第二,組織“勞改犯”現身說法,教導未成年人學法、知法、懂法、守法,遠離犯罪,增強對事物認知能力和對是非判斷能力,糾正道德偏差,健康發(fā)展。
第三,組織一些以“我是活雷鋒”“野外求生”等為主題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品德,而且還可以發(fā)展未成年人其他能力,如實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組織能力等,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發(fā)展。開展公益性幫扶活動,去敬老院、公園等地方,做公益勞動,自覺踐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淞己闷沸小?/p>
第四,在社會教育環(huán)境中,首先,網絡環(huán)境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影響越來越重要。網絡的出現給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變革,也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網絡是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有力工具,我們必須要充分利用起來,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要想方設法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增加正能量傳遞與傳播,限制甚至阻止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因素,讓網絡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思想行為主陣地,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橋梁,最終實現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發(fā)展;其次,社區(qū)環(huán)境對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影響也不容忽視,社區(qū)應定期張貼一些熱愛國家、熱愛集體、尊老愛友的宣傳畫,或者以宣傳手冊形式發(fā)放給每個家庭,定期開展一些主題為“好人好事”的表彰大會,讓未成年人在耳濡目染、身臨其境中收到熏陶和感化,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政治素質。
總之,加強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依靠單方面努力,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統(tǒng)籌合作,全社會都需關注未成年人發(fā)展,支持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外在教育氛圍,為未成年人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促進未成年人健康全面發(fā)展。
[1] 錢偉長.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思考[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0.
[2] 金緒澤,魏冉.互聯(lián)網思維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探討[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3] 秦莉.積極心理暗示對學生教育的影響[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0).
[4] 張雯,陸逸,張歆等.上海市中學生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課認同度調查報告[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5).
[5] 賀景霖.河南省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分析[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3(4).
[6] 曾昱,夏凌翔.中學生自立人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心理資本與感恩的中介效應[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2).
(責任編輯:張玉秀)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Min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ase of Z City
PENG Wen-ting
(Library,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 466001,China)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re are several obstacl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inors, such as the outdated educational concepts, monotonous teaching content and simplified educational methods. It is that the dominant role of minors in the education is not ensured, and some of current teachers lack reasonable knowledge structure, rigorou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role consciousness, which cau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Most of the problems can be gradually solved by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tal concept of minors and quality of teachers. Meanwhil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min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2016-04-19 作者簡介:彭文婷,女,漢族,河南周口人。教育學碩士。周口師范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道德教育。 基金項目:2016年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與經濟發(fā)展協(xié)調機制研究”(編號:162102310586)成果之一;2014年周口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教學能力提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人才培養(yǎng)路徑探究”(編號:J201414)成果之一。
D648
A
1009-9743(2016)03-0143-05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