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潔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
公辦高校負債問題研究
任潔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摘要: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狀況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高校負債問題是制約我國公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公辦高校負債會產生諸多負面影響:高校發(fā)展“一手硬一手軟”,將不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將危及社會穩(wěn)定;高校還貸困難,有可能引發(fā)政府財政危機。高校、政府和社會都應該對公辦高校負債問題負一定的責任。解決高校負債問題,有賴于各方共同努力。
關鍵詞:高校負債;盲目擴招;依賴心理;籌資渠道
事業(yè)單位的借入款項主要指事業(yè)單位向金融機構所借款項和向其他單位、個人借入的有償使用的各種款項。從1999年開始,我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高校的擴招促進了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覆蓋面擴大無疑有益于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然而,高校擴招后學生人數(shù)激增也造成了學校硬件設施不能滿足教學、科研需求的尷尬局面。為了爭奪生源,各高校開始大舉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這成為高校負債的直接原因。公辦高校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力軍,近年來,我國公辦高校的債務規(guī)模不斷擴大。相比較而言,公辦高校負債具有債務規(guī)模大、負債面寬、負債保證形式單一等特點[1]。隨著負債規(guī)模日益擴大,負債問題逐漸演化為公辦高校發(fā)展中的潛在風險。為了消除高校負債帶來的發(fā)展風險,促進高等教育實現(xiàn)良性發(fā)展,應當建立高校、政府與社會三位一體的聯(lián)動機制,在此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發(fā)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
一、公辦高校負債的負面影響
(一)高校發(fā)展“一手硬,一手軟”,不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
對于公辦高校而言,其所累積的高額債務將導致學校資金運轉困難。一旦償還債務成為高校財務支出的主要內容,其他公用經費支出就勢必會遭到壓縮。近年來,由于高校通過貸款籌集的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各高校的“硬件水平”確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與此同時,負債建設導致流動資金不足,高校用于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經費在大幅度減少。因此,與當前基礎設施建設一日千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高校教學、科研等“軟實力”的提升始終乏善可陳。對于一所高校而言,教學和科研水平才是衡量其實力的重要指標,較高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是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保證。在償還債務的壓力下縮減學術交流費用、壓縮教學和實驗經費,將影響到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展,從而使高校的發(fā)展受到制約。
(二)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將危及社會穩(wěn)定
合理分配社會資源是確保社會實現(xiàn)良性運轉的前提。高校負債所導致的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高校負債辦學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導致應當用于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的經費被擠占。教育經費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教育費用,是辦學必不可少的條件。在我國,教育經費主要指國家用于發(fā)展各級教育事業(yè)的費用,也就是說,我國教育經費的投入應當涵蓋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與高等教育。教育經費分配不合理無疑會影響到各類教育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其二,貸款給公辦高校風險較低,因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確定貸款對象時對公辦高校格外青睞,這間接導致了社會上其他機構借貸數(shù)額的縮減。從某種意義上說,由高校負債所導致的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可能引發(fā)深層次的社會危機。
(三)高校還貸困難,有可能引發(fā)政府財政危機
很多公辦高校日常流動資金有限,用這部分資金支付債務利息尚且困難,用其支付數(shù)額巨大的債務本金更是難上加難。公辦高校的收費標準由政府統(tǒng)一制定,且我國政府對于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財政支持相當有限,因此公辦高校發(fā)展中資金短缺的問題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些高校資金緊張,不得不找各種借口拖延還款時間。還有一些高校為了償還債務不惜拖欠工程款和教師工資。近年來,有關高校財務問題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高校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張。一旦這些公辦高校無法償還債務,政府將立刻感受到巨大的財務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公辦高校的債務危機可能引發(fā)政府的財政危機。
二、公辦高校負債原因分析
公辦高校負債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分析高校負債的原因,可以從高校、政府和社會三個方面入手。
(一)高校自身的原因
1.盲目擴招,過度建設,學校發(fā)展偏離了辦學的目標。自1999年我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以來,很多公辦高校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盲目擴招,致使學校原來的基礎設施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為了緩解這一矛盾,很多公辦高校便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1993年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允許高校運用金融信貸手段進行融資,以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2]?;跀[脫發(fā)展困境的考慮,我國很多公辦高校采取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在建設過程中,一些高校的領導者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他們不是結合學校發(fā)展情況開展規(guī)劃,而是大搞形象工程建設,希望以硬件設施來吸引學生報考。一時間,高校硬件建設攀比之風盛行,大量寶貴的資金被用于盲目建設。
2.籌資渠道有限,高校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在我國,政府預算內撥款是高等學校經費的主要來源,但這部分款項正在逐年減少。目前我國公辦高校的融資渠道較少,社會捐贈以及校辦產業(yè)創(chuàng)收是融資的兩個主要渠道。然而,由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加之高校自身融資能力不強,高校通過這些渠道獲得的資金相當有限。
3.高校領導者財務風險意識淡薄。我國的公辦高校歸國家所有,這就導致了高校的領導者財務風險意識淡薄。我國大部分公辦高校并沒有建立起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高校負債問題的嚴重性被普遍忽視。
(二)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策先行,后續(xù)財政投入不足。一國政府對該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負有重要責任,政府的政策支持是高等學校發(fā)展的保障。在我國,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使高校招生人數(shù)激增,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導致高校負債不斷增加,而政府給高校的財政撥款卻相對不足。政府出臺了促進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政策,但后續(xù)財政投入不足,這是我國公辦高校負債不斷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的速度遠不及經濟增長的速度,財政性教育經費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國家針對高等學校設定的評估標準不科學。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了教發(fā)〔2004〕2 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的通知》,文件針對高等學校校區(qū)建設問題設定了評估指標,各高校為了達到國家制定的標準,傾盡全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部設定評估指標的初衷是促進高等教育發(fā)展,國家希望借此提升高校的教學、科研水平,保障學生受教育的權利,但是,由于標準設定得過高,在無形中加重了學校的財政負擔。對于一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地方本科院校來講,要達到規(guī)定的標準更是困難重重。
(三)社會方面的原因
金融機構擇優(yōu)放貸,為高校貸款提供便利,是公辦高校負債不斷增加的一個原因。我國的公辦高校歸國家所有,一些金融機構據(jù)此認為,有政府做擔保人,它們對這些高校貸款是不存在風險的。目前,相對于社會上其他企事業(yè)單位,公辦高校更容易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由于對高校放貸相對比較安全,一些金融機構不去了解學校的發(fā)展情況,在沒有認真對風險進行評估的情況下即對高校放貸。部分高校利用此便利條件,不考慮自身是否有償還能力,向金融機構盲目借貸,導致債務負擔不斷加重。
三、公辦高校負債問題解決途徑
由高校經費短缺、政府投入不足等方面原因造成的高校負債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將會成為引發(fā)教育危機乃至社會危機的潛在因素。高校負債問題不能僅僅依靠高校來解決,它的解決有賴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一)高校應當摒棄負債依賴心理
1.科學界定政府和高校的權利與責任。以往政府對高等教育大包大攬導致高校領導者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今后政府應當適度放權于高校,不再做高校借貸的隱性擔保人,也不再完全承擔高校盲目發(fā)展所導致的后果。作為獨立的教育主體,公辦高校應當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利用人才集中的優(yōu)勢努力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科學界定政府和高校的權利和責任,將有助于理順政府和高校之間的關系。
2.拓寬籌資渠道,建立多元籌資機制。目前,我國公辦高校的辦學經費籌措渠道相對單一,拓寬籌資渠道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其一,高校利用科研優(yōu)勢開展社會服務工作。高??梢耘c其他單位開展項目合作,這樣一來,高校便能夠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時,從社會上獲取資金。其二,大力發(fā)展校辦產業(yè)。要積極促進校辦產業(yè)管理制度化,努力使校辦產業(yè)服務于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其三,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教育捐贈的積極性。如成立校友基金會,將募集到的資金用于支持學校建設、資助學生成才、激勵教師成長[3]。
3.改革高校財務制度,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高校的會計核算一般實行收付實現(xiàn)制,而我國的公辦高校目前并沒有將基本建設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公辦高校應當對會計科目進行調整,做好財務信息匯總工作。高校應當建立負債評估機制,針對負債情況開展風險評估。高校應當建立負債償還機制,在對當前負債項目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償還細則。高校還應當建立信貸風險預警機制,使借貸行為公開透明,此舉將為評估借貸風險提供便利,也將有利于高校管理層的決策。
(二)政府應當加大對高校支持的力度
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guī)和各項制度。政府應當依據(jù)事權與財權相統(tǒng)一的原則,改革財政撥款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高等教育經費必須專款專用。政府應當完善教育捐贈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捐贈人的權益,保證捐贈資金的用途合理合法,以此吸引社會資金進入高等教育領域。政府還應當調整與高校的關系,建立高校經費管理制度,著力構建事前防控、事中監(jiān)督、事后糾錯相結合的監(jiān)督問責機制。
2.加大高等教育資金投入力度,同時加強政策引導。政府應當加大對高校建設的支持力度,各地政府應當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確保高等教育實現(xiàn)優(yōu)先發(fā)展。政府的支持除了應當體現(xiàn)在財政投入方面之外,還應當體現(xiàn)在政策引導方面[4]。政府的財政撥款對于高校來說十分重要,政府的政策引導對于促進高校實現(xiàn)良性發(fā)展也十分重要。
四、結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與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這導致很多公辦高校的整體財務狀況較差,高校負債現(xiàn)象也越來越普遍。高校負債問題是高校、政府與社會三方面負向作用的結果。負債發(fā)展不應該成為高校發(fā)展的常態(tài),解決高校負債問題,有賴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韓呼生.我國公辦高校負債及其治理[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1):6-9.
[2]劉青霞,郭孝文.高校負債的危機與破解[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8(6):65-68.
[3]李建輝,廖博.高校負債風險成因及化解對策[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3(3):88-90.
[4]馬強.高校負債現(xiàn)狀與化解對策[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8):118-120.
【責任編輯王素】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726(2016)02-0052-03
作者簡介:任潔(1989—),女,河南開封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與社區(qū)治理。
收稿日期: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