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芳
?
“互聯網+”時代健康類報紙編輯的意識創(chuàng)新
□李文芳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許多行業(yè)都因互聯網的存在而成為“+”的其中一項,一切傳媒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健康類報紙也是如此。由于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信息傳播手段的日新月異,新媒體技術應用的如日中天,報紙的生存空間受到極大擠壓。作為向社會公眾傳播衛(wèi)生健康知識與保健技能的健康類報紙,要想繼續(xù)受到讀者的關注,就必須認清形勢,了解“互聯網?”時代的特征,在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的基礎上,自覺利用大數據,充分運用新媒體,提高編輯的互聯網意識與技能,用新媒體意識服務讀者。
【關鍵詞】“互聯網?”;健康類報紙;大數據;編輯;意識
與以新聞傳播為主體的綜合類報紙不同,健康類報紙以追求醫(yī)療、衛(wèi)生、健康科學的信息傳播與知識普及為其根本宗旨。具體來講,它就是通過報紙這一紙質媒體的傳播形式,向社會公眾傳播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的疾病預防、臨床治療、衛(wèi)生保健與健康康復等方面的知識,開展醫(yī)學科學知識與技能普及的專業(yè)類媒體[1]。因此,此類報紙在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與健康素養(yǎng)、影響人們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疾病、科學就醫(yī)的醫(yī)學人文精神等方面承擔著自己獨特的社會作用,具有其他傳媒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雖然新媒體發(fā)展勢頭猛烈,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報紙并不會消亡。因為報紙的讀者群還在,現實中的人們并沒有拋棄紙質媒體,印刷的文字閱讀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場人群。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發(fā)布的“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2015)”顯示:上海市民閱讀首選介質仍為紙質,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紙質讀物具有更好的閱讀效果。在閱讀方式的“首選”上,傳統(tǒng)(紙質)閱讀仍然體現出明顯的優(yōu)勢;高出“數字閱讀”18.25個百分點;認為“紙質讀物”具有最好閱讀效果的比例(68.40%)仍然處于絕對優(yōu)勢,比認為“數字讀物”具有最好閱讀效果的比例高出37.24個百分點。選擇紙質閱讀原因的前三位:“需要深度閱讀”仍居首位,第二位是“為了收藏和保存”,第三位是“考慮資料的權威性、學術性”。
健康類報紙與所有紙質媒體一樣,正在受到互聯網的巨大沖擊,經受著新媒體的嚴峻挑戰(zhàn)。但是,健康類報紙仍然有著相對固定的受眾群體,擁有著現實的與潛在的巨大市場。從近期停辦的報紙來看,它們大都屬于新聞綜合類的報紙。對于此類以傳播綜合新聞為主旨的報紙,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手機、微博、微信等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數字化、即時傳播的強大效果必然使它們生存空間被壓縮。但是,作為以健康知識傳播、健康類教育為宗旨的專業(yè)報紙,則正處于發(fā)展的良好時機。而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人們對健康的追求遠遠超過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他們對健康有著近乎迷信的需求。因為,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健康第一,這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
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健康已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健康中國”建設已上升到國家層面,生活幸福、健康長壽也成為現代人的時尚追求與國家的發(fā)展理念。同時,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健康養(yǎng)老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在社會生活中,中老年群體是健康知識與信息的關注者,也是健康生活的追求者與實踐者。中老年人由于受到閱讀習慣的影響,對傳統(tǒng)的報紙具有較高的認可度與親近感。社會大眾對健康的需求為健康類報紙的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如今,傳統(tǒng)紙質的閱讀似乎成了區(qū)分年齡的標志,閱讀報紙的人群數量在快速下降,年輕群體成為利用掌上設備進行網絡閱讀的低頭族,而閱讀報紙儼然成了中老年人的專利[2]。因為他們對報紙懷有信任感,對文字具有天生的敬畏。這就如同網上出售的商品有真假一樣,人們對網上的健康知識宣傳存在懷疑,因而更信任和依賴白紙黑字的報紙,紙媒優(yōu)于網絡的正在于它的權威性。特別是健康類專業(yè)報紙,由于其沒有明顯的社會屬性,并具備專業(yè)、專長、專家的特點,這些不僅共同構成了健康類報紙的優(yōu)質信譽,也使得其發(fā)展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與前提。
有了社會的期待,有了受眾的需求,健康類報紙的未來雖然受到新媒體的沖擊,但仍然會負壓前行。但是要打造出一份受眾歡迎的健康類報紙,就需要編輯人員充分認識“互聯網”的時代特點,對新媒體有更加充分的認識,對受眾的需求有精準的定位,這都終將取決于報紙編輯人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
大數據的使用是新媒體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大數據要具備下列特征:第一,數據量大,各種各樣的數據都有。有專項調查的、有全面統(tǒng)計的,有國內的、有國外的,有專業(yè)的、有綜合的,種類齊全、名目繁多的數據呈現海量狀態(tài)。第二,承載數據的載體類型多。有以文字為主的文本信息,有以聲音為主的音頻信息,還有以圖像為數據展示的視頻信息,以及由其他眾多不同設備發(fā)出的傳感器數據等。第三,數據產生與處理速度快。如今,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無論需要何種信息的數據支持,都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查詢獲取,如果需要一些相關數據,也可以通過網絡手段進行快速的調查收集,這些收集來的數據又可以根據要求實時進行處理。第四,數據的使用價值與潛在價值都很大。大數據時代,孕育了無限的生機與可能,因為在大數據里面常常蘊含著人們通過邏輯推理而得不到的價值。
《解放日報》原總編輯尹明華曾說:“新媒體的本質就是數據分析。我們已經從信息時代走到了數字時代和智能時代,如果數據被賦予背景,它就成了信息;如果數據能夠提煉出規(guī)律,它就成了知識;如果數據能夠借助于各種各樣的工具,在分析的基礎上能夠為我們提供正確的決策,它就成了資源?!鄙a、分析、解讀和利用數據已經成為媒體競爭的必備技能。
基于大數據帶來的有力的數據支持,以及便利的數據獲得方式,健康類報紙編輯必須樹立起大數據的意識,在工作中,自覺使用大數據。因為,不同行業(yè)的數據有不同的自身特點,我們需要結合自身的行業(yè)知識才能把大數據轉換為可利用價值。在健康類報紙的編輯工作中,大數據不僅是進行選題策劃的數據支撐,也可以成為進行讀者調查的依據,幫助我們及時了解報紙讀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利用大數據做好報紙的服務拓展,對廣告客戶的需求進行研究等,這些都是健康類報紙應用大數據的核心內容。
那么,在健康類報紙的編輯出版過程中,如何利用大數據?報紙編輯應具備哪些大數據方面的技能呢?
首先,要利用大數據開展報紙選題策劃。借助于現今大數據時代的各種數據庫資源,主動尋找各種信息,以便在短時間內大批量地開發(fā)選題,找準適合報紙的主題,并打造出獨特新穎的版面內容。如今,讀者群逐步趨向小眾化,不同的受眾群體對于健康知識的需求不同。如何掌握不同群體的健康需求,并根據他們的需求策劃出報紙的選題呢?如今,全球各地不同機構、不同組織、不同行業(yè)都在隨時傳送著各種數據,而與人類健康相關的數據量更是極為可觀。關于醫(yī)療衛(wèi)生界的數據非常龐大,甚至每分鐘都數以億計。比如,醫(yī)院就是一個大數據的產生地,門診、檢查、一個病人的CT影響數據鏈高達幾十個GB(千兆),而全國的病人每年以數十億計算。如果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與處理,我們就可以對整個人類的健康需求有科學的了解,對報紙讀者的需求有準確的定位,也就能夠策劃出讀者需要的選題來。
其次,大數據開辟了報紙的讀圖時代。近年來,腫瘤地圖、長壽地圖、傳染病發(fā)病地圖等以健康大數據為依托,制作的疾病地圖總會引起社會的關注。這些數據地圖作為大數據與地理圖表的結合體,清晰明了,讓人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盡可能多的健康信息:疾病的地理分布、嚴重程度等。同時,根據各種數據制作的柱狀圖、派圖(餅圖)、曲線圖等,不僅可以讓報紙的版面“耳面一新”,也讓枯燥的數據變得生動起來,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3]。
無論是通過大數據進行選題的策劃,還是利用大數據進行版面的美化,這都需要報紙編輯具備運用大數據的能力。面對大數據,報紙編輯至少應具備兩方面的技能:一方面是對報紙?zhí)攸c的新聞敏感;另一方面就是獲取并運用大數據的基本技能。新聞敏感是做報紙編輯的基本素質,通過新聞專業(yè)的技能教育以及長期的報紙編輯業(yè)務可以培養(yǎng) “新聞敏感”;而對于以人文學科為背景的報紙編輯來講,獲取大數據的意識和能力往往比較缺乏。如何從海量的健康知識信息中,找到適合自身報紙?zhí)攸c的信息,并從中選擇適合報紙?zhí)攸c和讀者需要的選題,那就需要編輯具備一定的數據篩查、判斷、分析與處理能力。因此,報紙編輯要對大數據的重要作用有明確的認識,主動培養(yǎng)自己對數據的使用技能及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收集、分析大數據的能力。
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繁雜而龐大:由于數據采集的不及時,數據樣本不全面,數據可能不連續(xù)甚至失真等;有的只有當數據量達到一定規(guī)模,才可以得到更真實全面的反饋。只有通過篩選,才能發(fā)揮數據的最大潛能。在海量的數據中,要找到適合自己需要的數據,這就需要我們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篩選等。這個篩選的過程就是考驗編輯運用數據能力的過程,需要編輯有敏銳的數據抓取水平。首先,編輯要知道需要哪方面的數據,對數據可能存放的場所有所了解,在很短的時間內知道通過哪些搜索引擎在哪些類別的數據庫中,能夠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健康數據。其次,面對檢索到的各種數據,要有基本的數據判斷能力。編輯要知道哪些數據是有用的,哪些數據是無用的,并對數據的特征做一定的分析處理。同時,編輯還要掌握一定的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數據統(tǒng)計方法,熟練使用不同數據分析軟件等。唯有如此,才能根據報紙選題的需要,對篩選出的不同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或整合數據,或對數據進行縱向、橫向及交叉分析等,以便最終滿足選題的報道需求。
新媒體已經展示出其強大的傳播威力,一味地排斥是不明智的。正確的態(tài)度是,熱情擁抱新媒體,樹立起新媒體意識,建立新媒體思維。新媒體的特征是“新”,求新求變,標新立異,是新媒體廣受年輕人喜愛的根本。紙媒編輯也要培養(yǎng)這些意識,主動學習新媒體知識,了解并熟悉新媒體技術,將其主動應用到紙媒的實踐之中,從而擺脫過去的條條框框,敢于突破原有的編輯套路,用新穎的形式將健康類知識傳播出去。
第一,主動使用新媒體。為了應對新媒體的挑戰(zhàn),幾乎所有的紙質媒體都選擇了擁抱新媒體:不少報刊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報紙出版電子報,期刊有了網絡版。傳統(tǒng)的報紙為了適應“互聯網”的需要,紛紛推出報紙的網絡版、手機版以及APP,將報紙采編人員采寫的文章全放在新媒體上首發(fā),目的就是為了快速傳播新聞,獲得眾多新媒體使用者的關注,實際上這不僅僅是對年輕受眾群體的爭奪,也是吸引中青年讀者群體的手段。健康的聲音不及時傳遞,必然會讓錯誤的信息泛濫。長期以來,健康領域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在前幾年風靡養(yǎng)生界的張悟本事件以及眾多偽健康信息的傳播,給受眾帶來極大的傷害。近年來,各種養(yǎng)生保健類的APP、自媒體不斷涌現,而健康領域專業(yè)機構的信息傳播則總是滯后,這也給了偽健康信息傳播以可乘之機。因此,專業(yè)的健康類報紙一定要主動擁抱新媒體,將最新、最準確、最科學的健康知識盡快傳播出去,從而滿足受眾的需要。
第二,整合新媒體信息,將碎片化散布在新媒體上的信息進行整合,予以深化處理。比如,通過將各種新媒體上獲取的零星信息予以分析、研究,進行專家解讀,在報紙上推出深度報道,對某一疾病做連續(xù)的分析、研究與報道。由于新媒體具有即時、快速、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報紙編輯應主動向新媒體靠攏,掌握新媒體的使用技術,充分利用新媒體為紙質媒體服務。比如,利用新媒體作為獲取信息的資源庫,獲取健康信息,篩選主題。由于新媒體提供的海量信息,可以讓紙媒編輯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可供參考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啟迪編輯的思路,為編輯確定選題提供參考,并可以為深入的主題挖掘提供可借鑒的資料。有時,編輯將某項同類知識與信息進行收集與整合,某些信息甚至可以直接成為版面內容中的組成部分,從而大大提高編輯的工作效率。
第三,要學習吸收新媒體的特征并應用于報紙版面。比如,新媒體具有讀圖的特征就可以成為活躍報紙版面的元素。如果紙媒編輯樹立了讀圖意識,在工作中就容易將文字變成圖表,讓讀者可以避免冗長的文字敘述,減少讀者閱讀時的枯燥乏味之感。同時,派圖、柱狀圖、列表、組織架構圖等不同的圖表,也使讀者能更清晰易懂地獲取知識信息。在2015年上海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改革措施中,有關分級醫(yī)療、基層首診、層層轉診的服務內容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怎樣讓居民對這些服務內容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將不同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責任說清楚,我們就采用圖解的形式,通過一個組織結構圖,將各級醫(yī)療機構的功能、職責、轉診路線等制成圖表,讀者一看就清清楚楚了。
第四,揚長避短。如針對新媒體帶來的碎片化閱讀習慣,紙質媒體應避其弱點,要善于化零為整,在版面上形成報道合力。就健康類報紙而言,需要編輯善于策劃一些深度報道、探究型科普文章,圍繞某個主題將一些零碎的知識整合起來,在某個層面上給讀者提供全方位的知識與信息。
所謂的新聞意識,實際上就是政治意識、責任意識與大局意識。在健康類報紙行業(yè)內曾經有一種模糊的觀點:認為健康類報紙與政治無關,無所謂輿論導向問題[4]。實際上,任何一張報紙都必然有它的政治屬性,都具有輿論導向和文化導向的功能,同樣需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正確的文化導向,堅持正面的宣傳。雖然衛(wèi)生工作看似是一個特別專業(yè)的技術工作,但是由于疾病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甚至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國家的安全,因此,健康類報紙的編輯一定要具備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筆者對所在報社編輯提出的要求是:“用新聞的意識做科普?!边@就要求健康類知識與報紙新聞紙?zhí)卣髅芮薪Y合,把知識性與新聞事件結合起來,在策劃選題、組織稿件時,必須具備高度的新聞意識,培養(yǎng)編輯的新聞敏感。
比如,關于傳染病防控知識的科普宣傳。傳染病,業(yè)內人士都知道它是一種“政治病”,原因就在于它的特殊性,它不僅直接與國家的衛(wèi)生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更關系到國際間的交流、國家形象以及社會穩(wěn)定。由于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特別是甲類傳染病中的鼠疫、霍亂等屬于烈性傳染病,此類疾病的傳播力極強,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直接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而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某些新型傳染病,如禽流感等,普通群眾對此類疾病的認識會有一個過程,在報道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受眾的誤解。因此,對此類疾病的宣傳一定要掌握報道的原則,嚴格遵守國家對于疾病報道的制度規(guī)范,不能隨意傳播。對于相關科普知識的介紹一定要請專業(yè)領域的權威專家進行科學、嚴謹的知識講解,切不可隨便采用無名氏的文章。同時,在科普文章的選擇與使用上,也要注意刊發(fā)的時間、篇幅的大小、排放位置等,以免引起讀者不必要的猜測和誤解[5]。
報紙編輯的責任是負責選題策劃、標題制作、文字編輯及版面設計等,工作比較繁瑣,任何一個細微的差錯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加強健康類報紙編輯的責任意識也不可忽視。在策劃選題上,要從對社會大眾負責、對衛(wèi)生工作負責、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立場出發(fā),認真策劃選題。編輯不能固守于自身的現有知識,要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發(fā)現新的問題,在選題策劃上具有獨到之處,另辟蹊徑,不拘一格;對于同一問題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析,并能夠與同類稿件進行對比研究。對待來稿,要嚴格按照健康類報紙的辦報宗旨,以版面設定、欄目的需求為前提,公平對待每一篇來稿,并進行認真篩選、嚴格把關、公正評價,最后要對稿件進行認真編輯加工。同時,編輯要積極拓展稿源,主動建立完善的專家隊伍,這樣才能在報紙選題需要的時候,快速從專家那里得到需要的知識與信息。有責任感的編輯才能主動工作,編出好的文章,促進報紙與編者、讀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使報紙深受讀者的喜愛。
對于普通的健康類報紙編輯來講,要想具備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就要主動學習,培養(yǎng)自己的新聞敏感性。首先要學習國家的衛(wèi)生工作方針、政策,關注衛(wèi)生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了解當地乃至國家衛(wèi)生工作的中長期規(guī)劃,熟悉某個階段衛(wèi)生工作的具體計劃。其次,還要學習國家的新聞政策,加強政治理論修養(yǎng),同時,主動學習衛(wèi)生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及時了解掌握衛(wèi)生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與技術突破。只有具備了這樣的政治理論、衛(wèi)生政策與專業(yè)知識,才能夠在衛(wèi)生專業(yè)報紙的編輯工作中游刃有余。
(本文為上海大眾衛(wèi)生報社承擔的2012年度上海市新聞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 “全媒體新聞采編綜合業(yè)務系統(tǒng)建設”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文芳.衛(wèi)生專業(yè)報刊在構建城市公共衛(wèi)生安全中的功能[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9(4).
[2]張立強,李文芳,張璇.健康傳播實用技能[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9:113-115.
[3]崔瀚文.大數據背景下報紙數據圖表運用的研究[J].新聞傳播,2015(3).
[4]黃躍成.提高衛(wèi)生科普報紙輿論引導能力[J].傳媒,2009(11).
[5]李文芳.論健康傳播中媒體人的健康素養(yǎng)[J].新聞愛好者,2012 (2).
編校:張紅玲
作者單位:(上海大眾衛(wèi)生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