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冰 陳 任 馬 穎 秦 俠 陳若陵 王晶晶 胡 志
(安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
中國老年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
張冰陳任馬穎秦俠陳若陵1王晶晶胡志
(安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管理學院,安徽合肥230032)
〔摘要〕目的綜合評價中國老年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通過檢索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CBM)、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CNKI)、中文科教期刊數(shù)據(jù)庫(VIP)、濟南泉方(PUBMED)等數(shù)據(jù)庫獲得關于中國老年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病例對照研究文獻。采用Stata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文獻異質性檢驗,比較各個研究干預組和對照組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老年人抑郁量表(GDS)中評分的差異,并計算合并效應標準均數(shù)差(SMD)和95%可信區(qū)間(CI)。結果經(jīng)篩選19篇文獻符合納入標準,共納入研究對象1 446例,分析得HAMD和GDS的合并效應量及95%CI分別為-0.95 (-1.17,-0.73)、-0.98(-1.17,-0.80)。結論在中國對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能收到良好效果,對促進康復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老年抑郁癥;Meta分析
1英國倫敦大學醫(yī)學院
第一作者:張冰(1988-),女,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衛(wèi)生政策與衛(wèi)生服務管理研究。
老年抑郁癥是影響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心理障礙之一〔1〕,長期處于抑郁狀態(tài),易引發(fā)心肌梗死、高血壓、冠心病等軀體疾病〔2〕。心理護理是老年抑郁癥重要的護理手段〔3〕,然而目前研究結果并不統(tǒng)一。本文收集近年來國內外公開發(fā)表的關于中國老年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相關文獻,使用Meta分析方法綜合定量分析,以評價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檢索策略以“老年抑郁癥”、“心理護理干預”、“Meta分析”為檢索詞,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庫、生物醫(yī)學數(shù)據(jù)庫、維普等數(shù)據(jù)庫獲得相關中文文獻。以“Geriatric Depression”、“senile depres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為檢索詞,檢索PubMed數(shù)據(jù)庫,獲得外文文獻。文獻語種及原始研究樣本大小不限,并根據(jù)以上檢索所獲得文獻的參考文獻進行再次擴大檢索,確定無漏檢。
1.2文獻篩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研究對象: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CCMD-3診斷標準診斷為老年抑郁癥的患者;②原始文獻為設計良好的隨機對照試驗:是否使用盲法不限,干預組進行的心理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干預、家庭支持、認知行為療法、音樂心理治療等,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住院護理指導;③有一項或多項評價心理及生理狀況的指標:使用老年人抑郁量表(GDS)、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提供干預前后均值及標準差;④研究的參與人數(shù)、結局人數(shù)有詳細報道;⑤實驗組與對照組在一般人口學資料及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干預前兩組在所觀察的指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文獻排除標準:語種為非中英文、無對照組、數(shù)據(jù)無法得到、存在異質性、重復報道、報道信息量太少、評價量表不統(tǒng)一等無法利用。
1.3評價標準HAMD 24項版評定:HAMD總分I>35分為嚴重抑郁,I>20分為輕或中度抑郁,I <8分則沒有抑郁〔4〕。②GDS用于測量抑郁癥狀減輕程度和抑郁緩解率,它是Brink等于1982年專為老年人創(chuàng)制。GDS總分最高是30分,如果總分為0~10分,可視為正常范圍即無抑郁;11~20分為輕度抑郁;21~30分為中重度抑郁〔5〕。
1.4資料提取由2人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獨立評價初步篩選出的文獻,而后交叉核對,對有爭議的文獻由第3人進行評價后通過討論求得統(tǒng)一。用統(tǒng)一設計的表格提取納入研究的相關信息:第一作者、干預組及對照組樣本量、干預措施及時間、結局指標等。
1.5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tata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標準均數(shù)差(SMD)及其95%CI作為系統(tǒng)評價指標。首先對納入的研究進行異質性檢驗,合并統(tǒng)計量;并對合并統(tǒng)計量進行檢驗,分析潛在的發(fā)表偏倚;運用敏感性分析檢測Meta分析結果的穩(wěn)定性。
2結果
2.1納入文獻概況初篩共檢索到有關老年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文獻101篇,其中中國學術期刊36篇,萬方數(shù)據(jù)庫17篇,生物醫(yī)學數(shù)據(jù)庫14篇,維普數(shù)據(jù)庫9篇,PUBMED數(shù)據(jù)庫25篇,通過閱讀全文,有65篇未使用HAMD、GDS量表,5篇未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12篇為重復發(fā)表文獻,最后納入19篇〔6~24〕隨機對照試驗。
所有納入文獻均使用隨機分組,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文化程度等混雜因素上具有均衡可比性,英文數(shù)據(jù)庫未檢索到使用HAMD、GDS量表來評價對我國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的相關文獻,所納入的文獻包含18篇中文及1篇英文,其中12篇〔6~17〕使用MMSE量表,7篇〔18~24〕使用ADL量表。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概況
圖1 心理護理干預對我國老年抑郁癥患者HAMD量表得分Meta分析森林圖
2.2HAMD評價護理干預效果以HAMD為評價指標,共納入病例934例,其中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67例。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的HAMD得分在接受護理干預之后均低于對照組,得到總的合并效應量及95%CI為-0.95 (-1.17,-0.73),表明干預效果顯著。異質性檢驗顯示,I2=60.6%>50%,認為各研究之間存在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見圖1。采用漏斗圖來考察文獻的發(fā)表偏倚,漏斗圖顯示各點分布均勻,左右對稱,基本所有點都在95%可信區(qū)間內,進一步用用Egger線性回歸進行檢驗(t=-1.16,P=0.27),提示納入的文獻發(fā)表偏倚較小。見圖2。對研究結果,進行敏感性分析時,每次去除一篇文獻,分析研究結果的穩(wěn)定性,結果與上述結論一致,提示Meta分析結果可信。見表2。
圖2 心理護理干預對我國老年抑郁癥患者HAMD量表得分漏斗圖
去除文獻SMD(95%CI)去除文獻SMD(95%CI)程華麗〔18〕-0.92(-1.14,-0.69)盧錦秀〔8〕-1.00(-1.22,-0.79)郭蓓馨等〔17〕-0.98(-1.21,-0.75)盧世臣等〔16〕-0.93(-1.16,-0.70)郭桂云〔9〕-0.93(-1.16,-0.69)田素英等〔23〕-0.97(-1.21,-0.73)郭明英等〔15〕-0.98(-1.21,-0.76)吳小云等〔14〕-0.89(-1.08,-0.69)黃妹青〔7〕-0.93(-1.16,-0.69)易仁忠〔6〕-0.97(-1.21,-0.72)劉寶玉〔12〕-0.94(-1.18,-0.70)林海萍〔13〕-0.99(-1.22,-0.76)
2.3GDS評價護理干預效果以GDS為指標,共納入病例512例,干預組255例,對照組257例。結果提示,干預組的GDS得分在接受護理干預之后均低于對照組,得到的合并效應量及95%CI為-0.98(-1.17,-0.80)。異質性檢驗顯示,I2=48.7%<50%,認為各研究之間異質性不大,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采用漏斗圖來考察文獻的發(fā)表偏倚,顯示納入大致呈對稱分布,進一步用用Egger線性回歸進行檢驗(t=-0.56,P=0.13),提示無明顯發(fā)表偏倚存在(見圖3)。對研究結果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與上述結論一致,提示Meta分析的結果可信。見表3。
圖3 心理護理干預對我國老年癡呆癥患者GDS量表得分Meta分析森林圖
圖4 心理護理干預對我國老年癡呆癥患者GDS量表得分Meta分析漏斗圖
去除文獻SMD(95%CI)賈守梅等〔21〕-0.99(-1.19,-0.79)賈守梅等〔22〕-1.02(-1.22,-0.82)陸美華等〔10〕-1.02(-1.22,-0.81)陸曉紅〔11〕-0.90(-1.10,-0.70)趙金蘭等〔20〕-0.92(-1.12,-0.72)朱福堅等〔19〕-1.08(-1.26,-0.87)Hsu等〔24〕-0.96(-1.14,-0.75)
3討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4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多,占總人口的27.2%,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22%〔25〕。在患有軀體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癥的患病率可高達50%,而且隨年齡增長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6〕。老年性抑郁癥是一組以持久的抑郁心境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老年性精神疾病,是老年期最常見的功能性精神障礙和自殺促發(fā)因素,嚴重地威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量。因此,針對其心理、生理特點,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實施心理護理干預也尤為重要。
Meta分析是循證醫(yī)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指對多個具有相同研究目標但又各自獨立的研究結果運用適當?shù)慕y(tǒng)計學方法進行系統(tǒng)、客觀、定量的綜合分析,通過匯總各研究結果從統(tǒng)計學角度得出最為肯定的結論,從而幫助解決各研究結果間的不一致〔27〕。本文結果提示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提高治療效果、穩(wěn)定病情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并且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因素在疾病過程中的作用,心理護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將護心理護理干預有效地融入老年抑郁癥治療的醫(yī)療模式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同時,此次Meta分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首先,由于部分陰性結果可能未進行報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料的全面性。其次,19項研究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并未完全統(tǒng)一,并未對心理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進行分類細化;此外本文存在一定異質性,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作者研究的內容和重點不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有一定差別,以及所納入文獻的試驗設計和質量方面的差異等;且納入文獻中高質量文獻以及樣本量相對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果的可信度,結果有待于進一步驗證。
在對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同時,應深入研究具體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為促進老年抑郁癥患者康復提供更為行之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提供依據(jù)。隨著相關研究的增多,今后可以應用更多或不同的研究指標,并增加納入研究數(shù)量進一步做此課題的Meta分析,從循證醫(yī)學的角度對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老年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實踐中提供更為充分的理論依據(jù)。
4參考文獻
1Doraiswamy PM,Khan ZM,Donahue RM,etal.The spectrum of quality-of-life impairments in recurrent geriatric depression〔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2;57(2):134-7.
2祝昆.老年抑郁癥的形成及護理〔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21(18):2523-4.
3胡永年.護理心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199-220.
4趙燕,李雪,徐雯潔.抑郁癥患者HAMD量表因子分與證候要素的相關性分析〔J〕.天津中醫(yī)藥,2009;26(6):515-7.
5Chan AC.Clinical validation of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Chinese version〔J〕.J Aging Health,1996;8(2):238-53.
6易仁忠.106例老年抑郁癥的心理護理干預〔J〕.當代護士,2010;7(7):140-3.
7黃妹青.整體護理對老年期抑郁障礙患者的康復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8;4:709-10.
8盧錦秀.心理干預對老年期抑郁癥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7):778-9.
9郭桂云.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癥康復的對照研究〔J〕.菏澤醫(y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7;19(1):46-9.
10陸美華,胡小陽,陳少敏.護理干預對緩解老年骨傷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7-10.
11陸曉紅.綜合醫(yī)院老年住院患者抑郁障礙心理干預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1;32(27):5825-6.
12劉寶玉.護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患者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2010;11(33):144.
13林海萍.認知重建技術在老年抑郁癥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5;19(3B):526-7.
14吳小云,黃航,溫達民.心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山東精神醫(yī)學,2006;19(3):208-9.
15郭明英,韓國玲,阿懷紅.心理護理對老年抑郁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8;38(3):44-5.
16盧世臣,劉琳,曾昭祥.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抑郁癥病人康復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06;20(10):2651-2.
17郭蓓馨,池雷.淺談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治療的影響〔J〕.求醫(yī)問藥,2011;9(11):210-1.
18程華麗.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影響〔J〕.價值工程,2012;7:295.
19朱福堅,盧鳳華,謝翠芬.老年期抑郁癥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干預〔J〕.廣州醫(yī)藥,2011;42(1):12-4.
20趙金蘭,陳正明,嚴文錦.老年抑郁障礙患者的心理干預對比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3):179-80.
21賈守梅,馮正儀,胡雁.心理干預對社區(qū)老年抑郁病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4;18(9):1667-8.
22賈守梅,馮正儀,胡雁.支持性心理干預對老年抑郁病人的長期影響〔J〕.護理研究,2006;20(11):3095-8.
23田素英,劉朝軍,李紹敏.心理干預對抑郁癥病人康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5;19(12):2580-1.
24Hsu YC,Wang JJ.Physical,affective,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group reminiscence on depressed institutionalized elders in taiwan 〔J〕.Nursing Res,2009;58(4):294-9.
25傅華.預防醫(y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6-110.
26周權英,鄒曉波.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治療和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3;9(8):618.
27王俊.Meta分析與現(xiàn)代臨床思維〔J〕.循證醫(yī)學雜志,2002;2(3):139-40.
〔2013-11-08修回〕
(編輯安冉冉/曹夢園)
通訊作者:胡志(1957-),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衛(wèi)生管理、衛(wèi)生政策及衛(wèi)生管理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英國ART基金會研究基金(ART/PPG2007B/2);英國BUPA基金會研究基金(45NOV06)
〔中圖分類號〕R7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3-0680-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