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麗
(榮成市第一中學 山東榮成 264300)
契合學情創(chuàng)新教法 因材施教促進發(fā)展
劉 麗
(榮成市第一中學 山東榮成 264300)
比教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教。如何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選擇契合學情適合學生的教法,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一直為筆者所關(guān)注。教是為了不教,教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教學中筆者研究創(chuàng)新教法,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發(fā)展。
契合學情 優(yōu)化方法 靈活施教
教學不是簡單向汽車油箱加油,而是要點燃、激活學生,為學生搭建發(fā)展平臺,最大化促進學生發(fā)展。靈活多變、契合適切的教法就是平臺的腳手架。教學中筆者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變齊步走為多元化的教學行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結(jié)合課程改革體系與自己英語教學實際,談談英語課程教學中筆者是如何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quot;的”。
對一只雞而言,玉米粒比珍珠更有價值。適合才是最好的。不同班級授課要quot;因班而異quot;。因為班級里的學生不同,班級里的氣氛和學習氛圍也不盡相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方式也不同。教授SB3B M3 Fire ! 一課時,一個班級采用啞劇小品的形式讓兩個學生表演,而筆者在一旁用英語講述故事的背景,說明他們做的每一個動作的意義。他們拿凳子反過來作鍋,書本作鍋蓋,除了筆者預先給的一些建議還自己配了音,比如:打開煤氣開關(guān)的聲音,瓦斯的嘶嘶聲,門鈴聲,電話鈴聲,咳嗽聲等。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看得開懷大笑。最后,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效果出奇得好,連一些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也掌握了其中的新單詞和新句型。到了另一個班級,筆者開始如法炮制,由于這個班級不是活潑型的班級,兩位同學的表演差強人意,效果平平。于是筆者及時調(diào)整了教學方式,讓他們讀幾分鐘;然后請幾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分角色朗讀,結(jié)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同一個老師圍繞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針對不同的班級,不能總是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應注意quot;因班而異quot;。
即使是同一個班級,授課方式也要視情況發(fā)生變化而有所改變。譬如上午第一課,學生睡意未全消失或者剛吃完早餐,大腦反應不太敏捷;而上午最后一節(jié),學生由于饑餓而心思不定;炎熱夏天的下午第一節(jié)課,學生會打瞌睡;體育后學生筋疲力盡或者興奮過度。遇到上述種種情況,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考慮這些因素,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本來前一節(jié)課要上閱讀課,而后一節(jié)課上聽力課的,可以改為先上聽力課再上閱讀課。雖然聽力課也要求學生精神高度集中,但是聽力內(nèi)容豐富,其過程中有不確定的奇趣語境與quot;奇怪quot;的聲音,很能幫助學生較早進入狀態(tài)。
實在無法更改教學順序的,可以在課前幾分鐘帶一些令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到教室,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下午第一節(jié)課,提前幾分鐘到教室給學生播放一些英文歌曲,遇到一些簡單的歌曲就把歌詞寫在黑板上讓他們學唱,遇到難學的歌曲就教唱其中的經(jīng)典句;或者放一些quot;Crazy Englishquot;的磁帶,里面有電影錄音、人物演講等,可以增長他們的見識;遇到大事件,如:世界杯、申奧等,吸引他們的興趣,同時又為他們以后的學習作了鋪墊。
上課的內(nèi)容可以不變,但形式可以多樣。本來是教師做的事,可以盡量讓學生來做。如:領(lǐng)讀單詞、上黑板改錯、學生間互問互答、分小組搶答賽等,總之盡量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筆者上英語課時總是根據(jù)課文提出適宜的問題,然后分組進行討論,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最終達到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學習quot;Tripquot;這一單元時,筆者讓他們分組進行討論自己在旅游中的所見所聞和旅游的優(yōu)點和缺點。同學們討論的非常熱烈并能用所學的單詞和句型描述過去的事情和經(jīng)歷,下課后有的同學說沒想到自己能用英語表達思想和發(fā)表意見。這時候筆者及時鼓勵他們、表揚他們并且說只要大膽地說英語就能說好,不要怕出錯,不要害羞。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使用廣泛性的特點決定了英語課文體裁與內(nèi)容的多變性。因此在學習不同體裁,不同內(nèi)容的課文時,教師要根據(jù)其特點,精心組織授課形式。
有關(guān)人物傳記、歷史事件等類型的課文,時間順序往往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教師只要將時間列出,讓學生找出各個時間段發(fā)生的事件就能使學生輕松地掌握課文。如:SB2B M3 Music, SB4B M4 Great Scientists等課。
此類文章往往為一些知識性、科技性較強的小論文,雖然沒有故事情節(jié),但是因為因果關(guān)系特別明顯,邏輯性較強,教師只要寫出一系列的“why........?”讓學生找出原因,就能輕松理解課文,如:SB2B M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一課。
應該來說,這類文章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分角色進行朗讀,把敘述性的故事讓學生改編成對話進行表演,或者采用串聯(lián)的形式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如SB1B M4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rhood 一課。
有關(guān)地理知識的文章,光靠教師的口頭闡述和學生的想象力是遠遠不夠的,要靠多媒體的幫助,把抽象的東西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幫助理解。如:SB3B M1Europe一課是純粹的地理知識課,光讓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和地圖理解,還要有一定的難度,而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教師通過運用不同的顏色向?qū)W生展示歐洲各國國土,或者通過各種圖片、影片的片段展示各地的風土人情,從而把枯燥的課文變得有血有肉。在上quot;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quot;and quot;Sandstorms in Asiaquot; 時筆者讓學生上網(wǎng)查有關(guān)資料和信息,The Three Gorges的簡介以及為什么發(fā)生quot;sandstorms quot;和發(fā)生沙塵暴時我們采取的正確方法。學生對于這兩課非常喜歡并且印象極其深刻。
一般教師教知識,優(yōu)秀教師給思維、教方法。學生是千變?nèi)f化的差異個體,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學習能力、性格類型、興趣愛好各有特點,就要求我們備課、授課不能一刀切一把尺子用到底,要多考慮學生的發(fā)展差異與發(fā)展需求,按需教學、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