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煥蘭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實驗小學 廣東江門 529000)
論情感、認知的和諧與促進
胡煥蘭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實驗小學 廣東江門 529000)
在現(xiàn)行的素質(zhì)教育實踐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心理疾病流行”、“過分追求升學率”等等,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其背后隱藏著一系列深刻的理論問題和對策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學生的情感、認知有否得到和諧的發(fā)展,有否相互促進。
學生的學習是情感與認知相統(tǒng)一和交融的過程,不僅融有學習的愿望,還駐有學習的能力,是EQ與IQ的和諧與促進。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奴隸英雄》是一場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以前在羅馬城斗獸場上發(fā)生奴隸起義的故事,揭露了奴隸主貴族的罪惡故事和奴隸制社會的黑暗,歌頌了奴隸英雄斯巴達克的反抗精神。由于劇本交代的時代背景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加上課文篇幅較長,學生較難接受。
新課伊始,先讓學生先用自己喜歡的閱讀課文,然后分小組討論學習本文的好方法。三分鐘后,學生積極獻法:可播放有關錄像,讓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的背景;分小組學習、質(zhì)疑、匯報、解決問題;分小班表演中理解,后進行匯報……經(jīng)投票,采用了“分小班表演比賽”的方法來學習這獨幕劇,統(tǒng)一了評分項目,各小班推薦了一名評委,制定了比賽要求。
各小班長、學習委員立刻行動起來,分工落實,認真地進行了短時間的自編、自導、自演,“導演”不厭其煩地指導每位“演員”的語言、動作、表情,就連“樂隊”也排練了上十次導演才通過。
讓大家興奮的是,平時不善言詞的小威也跟著“導演”學得頭頭是道……
在表演賽上,四個小班各有特色,課堂上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因為大家都驚嘆于“奴隸英雄”的英勇斗爭,痛恨那奴隸主的不可一世,佩服那樂隊的精彩合奏……表演過后,學生們不僅在匯報會暢所欲言,談了對這獨幕劇的深刻認識,還紛紛寫下日記,可真出乎我的意料:
“六年的小學生活多么令人難忘,許多人和事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數(shù)那場課本劇表演賽。因為大家都為這節(jié)語文課興奮不已……為了給小班爭光,為了讓我們‘博學班’能脫穎而出,身為班長的我立刻和同學們迅速分工排練,大家都絞盡腦汁,鉆研劇本,出謀獻策,力求成功。但時間的流逝真讓我們倍感緊張。
啊,我們是第一個小班出場?‘同學們,來吧!’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人人精神抖擻,表演逼真,博得了臺下一陣又一陣轟鳴般的掌聲,這也給隨后出場的我添加了壓力。
我扮演的是男觀眾與獅子。一開始,我和坐在身旁的女觀眾談笑風生,‘貴夫人’和她的侍衛(wèi)也緩緩進場了……這時候,我搖身一變,變成了一頭兇猛的獅子,四腳蹬地,劈頭蓋臉地向‘斯巴達克’撲了過去……
這堂課不僅讓我們學懂了《奴隸英雄》的精神所在,還帶給了我們太多的歡樂,讓我們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團結(jié)就是力量,相信我們小班會越學越出色的?!?/p>
《生活與習作》、《暢游古詩詞庫》、《成語接龍》、《我想這樣上課》、《暢談寓言故事》等課堂實踐活動,真正實現(xiàn)情感與認知”和諧促進。情知一體,手腦并用,嚴于規(guī)范,寬于氛圍;師生協(xié)力、同伴互助;在對話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在體驗中掌握,使課堂涌動著生命的活力和真情實感,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和進步的希望和機會,都充滿著追求新知的期盼,達到親和、寬松,專注、主動對話、探究和成功、歡樂的課堂效應。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我們總會碰到學生沒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業(yè)、訂正等。如果按章辦事,那就得逼學生補作業(yè),學生也不能不補,可是達到什么目的呢?不過是維護老師的權威,給了學生一個教訓而已,也許學生仍舊沒有好學的沖動,也許會覺得老師失去了親和力,也許會討厭這一門學科。
戈登德萊頓說:“最好的老師應該是那些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最佳學習方式并能夠激發(fā)他們、輔導他們的人?!?/p>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學習習慣呢?眼看離學生畢業(yè)時間越來越近了,我不能再拘泥于舊的布置作業(yè)的方式,要讓學生的情感與認知得到課外延伸,讓學生徹底地樂于把“要我做”變?yōu)椤拔乙觥?。于是,我啟動了每天“作業(yè)設計比賽”,讓學生自主布置作業(yè),活躍作業(yè)興趣,以更好地達到鞏固知識的學習目標。
“作業(yè)設計大賽”一下子就讓整個課室沸騰起來:1.設計的作業(yè)要對本周的學習有鞏固效果;2.作業(yè)要有新意;份量適宜;3.能體現(xiàn)閱讀、習作能力的訓練。4.每天設計的作業(yè),讓老師打了等級才算通過。不滿意自己設計的作業(yè)可參考A級作業(yè)的同學。
自啟動“自主設計作業(yè)”后,學生們更加認真積極在自己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認真完成,書寫工整多了,質(zhì)量提高了。其實,上述的設計要求,就是緊靠著老師平時布置作業(yè)的方向,因此,不用擔心會事倍功半,反而是事半功倍。
一學生在日記中寫道:“近來老師采用了一種新的作業(yè)方法。這是十分有趣的。老師讓我們給自己布置作業(yè),我們高興極了。雖然自己布置作業(yè),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點去做,但是要從哪方面下手,真頭疼?。∥铱梢哉徑饫蠋?,要布置一天的作業(yè)給55位同學可不容易啊!千頭萬緒,我終于給自己訂做了一份功課。
第一項是聽寫生詞?!诙検峭瓿伞堕喿x80篇》的一篇閱讀。這是為了訓練我要在短時間內(nèi)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看斡錾献魑?,我都認為自己寫得不詳細、具體,有時候還會跑題。因此,第三項是閱讀課外書。我要擴大詞匯量,學習別人寫作方法,汲取文章的精華所在,提高習作水平?!?/p>
我想:如果每天艘如此,那么各位同學的學習會有一個飛躍,會有意外的驚喜。這樣布置作業(yè)真好!”
在設計作業(yè)過程中,只要學生有一點創(chuàng)新的火花,我就充分肯定,給予表揚,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體會到勝利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活躍學生的作業(yè)興趣,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期下來,決大部分的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樂于學習、樂于作業(yè)的習慣,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個學生都能適得其所、情趣盎然;不僅學會學習,形成合力,還發(fā)展了個性,揚長補短。
情感與認知不是分離對立的,而是整合統(tǒng)一的,是不斷地相互和諧促進的。情與知的不可分離表明了課堂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乃至師生自我的情知交融中的互動。教師真情實意地期待學生的進步,充滿愛心,把學生看成是成長著的、發(fā)展中的主體,同時也具備扎實寬厚的教學技能與素養(yǎng);學生則真誠地感受到教師的期盼,涌動著對新知識的向往與追求,把自己看成是可塑的、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取得進步的獨特存在。教師愿意教、勝任教;學生向往學,有能力去掌握新知,這便是情知和諧促進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