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英
( 山東省郯城縣廟山鎮(zhèn)大埠小學 山東郯城 276113)
讀中悟 悟中讀
——談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賈紅英
( 山東省郯城縣廟山鎮(zhèn)大埠小學 山東郯城 276113)
朗讀也是一種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語文課要加強朗讀訓練,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讀,在讀中積累。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朗讀方法 朗讀能力 讀中悟 悟中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蓖瑫r,朗讀也是一種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語文課要加強朗讀訓練,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讀,在讀中積累??墒窃谄綍r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時常聽到一些語文教師提到“在教學中,我也十分注重指導學生郎讀了,可他們就是讀不出味來”“我也想在教學中以讀為主,但時間不夠用”等諸類問題。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1]
葉圣陶曾指出:“教師的范讀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聲調(diào)里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崩蠋熇L聲繪色的朗讀不但可以以真摯的情感、優(yōu)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把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境界中,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還讓學生在老師有聲有色的范讀中感受朗讀的節(jié)奏、輕重緩急等。無形中指導了學生朗讀的方法,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2]
例如《觀潮》,潮來了“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于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fā)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苯處熡美L形繪色的朗讀,讓學生感到這的確是“天下奇觀”?。∥闹凶髡甙褜ψ匀痪拔锏馁澝乐閮A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喚起美的共鳴,使學生領(lǐng)略到自然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同時我覺得范讀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環(huán)節(jié),而是根據(jù)學情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只要發(fā)現(xiàn)有讀得不夠好的地方,馬上停下來范讀,再多加練習,和學生一起把這個難關(guān)闖過。教師可把握以下教學時機進行范讀:(1)揭題后,范讀全文,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2)在學生對重點句段理解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強烈的朗讀欲望時,即興范讀,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進入情境,讀出真情實感。(3)在學生朗讀不到位時,通過范讀,起糾正作用,引導學生讀出恰當?shù)母星?、語氣。(4)在指導學生品賞課文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繪聲繪色的范讀。范讀可以全文范讀,可以重點段落范讀,可以關(guān)鍵詞語范讀。
要想把朗讀目標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備課時必須先備“讀”,認真思考、研究:這篇文章應(yīng)該采用什么形式讀?為什么用這種感情讀?哪些地方應(yīng)該讓學生自己讀?哪些地方應(yīng)該是教師范讀?我們必須明白,語文教師的范讀是學生整體感知教材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聲情并茂的范讀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領(lǐng)學生進入意境,進入角色。而只有在反復誦讀中,學生才能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所感,有所悟。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我選擇了課外閱讀材料《再見了,親人》進行學生的朗讀專門訓練。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好文章,如何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領(lǐng)悟志愿軍對朝鮮親人的由衷感激和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解題以后,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并思考:本文表達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什么情感?然后范讀課文,用舒緩或高昂的語調(diào)來朗讀,讓學生依據(jù)老師表情達意的語調(diào),體會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體會志愿軍對朝鮮親人的由衷感激之情,并告訴學生聲音的高低、輕重、急緩就是朗讀的基調(diào),要朗讀好一篇課文,必須要把握好朗讀的基調(diào),接著引導學生逐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運用朗讀技巧來表達思想情感。
通過不同語調(diào)的朗讀練習,學生了解了大娘不分晝夜幫我們洗補衣服,冒著生命危險給我們送打糕,為救我們的傷員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親人的經(jīng)歷,了解了大娘的經(jīng)歷,也就理解了朝鮮人民就是我們的親人,并且勝似親人這個核心,理解了中朝人民之間這種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可究竟怎樣通過朗讀來真正體會這種深情厚意呢?我先讓學生試讀,然后再做指導。學生試讀時,普遍存在語調(diào)一直高上去的問題,這樣朗讀的弊病是沒有抑揚頓挫,激動時的高昂也就顯示不出來了。對此,我范讀了“這比山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這句話,在“忘記”前越讀越高越急,然后作一個較長的停頓,再用深緩的語調(diào)讀“忘記”,表達出我們難以抑制的激動和如泣如訴的情態(tài)。這樣,就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調(diào)的恰當變化對表達感情的作用。
真正有感情的朗讀,絕不會是“喊”著讀,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讀”,是為了品位文章意蘊的較輕聲地讀(尤其在集體朗讀時)。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啟發(fā)”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入情入境的朗讀,可以根據(jù)文章所描繪非常動人、內(nèi)容豐富的景色描寫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例如,我在教學《游園不值》一課時,就是運用聯(lián)想的方法來激活體驗,加深學生的朗讀體會。
師:同學們,詩人沒能進到朋友的園子里,沒有觀賞到滿園的春色,多令人遺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園里是什么樣的嗎?
生1:我想園子里一定有一個大花壇,里面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花兒上面還飛舞著蝴蝶、蜜蜂。
生2:園子中間會有一條石子鋪成的路,路兩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還有一個大水塘,里面有魚兒在游來游去。岸邊種著桃樹、杏樹、梨樹,散發(fā)出花的清香,枝頭還傳來鳥的鳴叫。
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還融入了自己對春天的切身體會,讓學生融入進了詩人所描畫的意境,這樣一來學生在朗讀詩句時,自然就可以讀出感情,讀出對美好春天的喜愛之情。這樣就實現(xiàn)了品讀、美讀;這樣的讀,就成了對課文思想情感內(nèi)涵理解的手段,同時又是學生課文解讀結(jié)果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在天長日久的練習中,學生的朗讀水平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
總之,朗讀是學生必備的一項能力,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能力。
[1]徐群.《讀寫算.教師版》.2012(9)72-73
[2]馬建宏.《關(guān)愛明天》---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引導學生有效閱讀.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