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娜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西安 710000)
論刑事訴訟及時原則
許 娜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西安 710000)
刑事訴訟及時原則是刑事訴訟中的一項重要原則,為各國訴訟理論與刑事訴訟立法、司法實踐所普遍認可,并在訴訟的各個階段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針對我國刑事訴訟及時原則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完善刑事訴訟法關于期間的規(guī)定和完善與訴訟期間相關的制度與程序,來保證訴訟期間得到有效的遵守。
訴訟及時 人權
刑事訴訟及時原則是指刑事訴訟的審前活動和審判活動都應該不拖延地進行。也就是說訴訟活動不得有不必要的拖延。所謂不必要的拖延是指該拖延時間的行為有損訴訟公正及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因此,訴訟及時原則并非要求不計手段與后果,一味追求訴訟的快速進行。[1]
1.刑事訴訟及時原則有助于保障人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為被國家機關追訴的一方當事人,他們的合法權益易受到司法機關人員的侵害。刑事訴訟及時原則要求刑事訴訟活動迅速進行,尤其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情況下,縮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被限制的時間,也縮短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處于法律后果不明狀態(tài)的時間。正如貝卡利亞所言:“懲罰犯罪的刑罰越是迅速和及時,就越是公正和有益”。[2]
2.刑事訴訟及時原則有助于保障訴訟公正。“遲來的正義等于拒絕正義”這句古老的法諺揭示了訴訟及時原則對于訴訟公正的重要價值。刑事訴訟的偵查、起訴、審判等活動要及時進行,以保障關鍵的證據(jù)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受到人為的和自然的損壞。因此,訴訟及時原則為訴訟的結(jié)果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客觀實際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有助于保障實體公正。
3.刑事訴訟及時原則有助于提高訴訟效率。刑事訴訟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司法資源 應當使刑事訴訟活動盡可能地迅速進行,不要進行沒有必要的拖延訴訟。因此訴訟及時帶來的直接效果便是訴訟效率的提高,減少案件積壓和訴訟拖延。
1.關于訴訟期間的規(guī)定。各國刑事訴訟法律普遍規(guī)定了訴訟的期間,尤其是涉及公民人身權利、財產(chǎn)權利等強制性措施的期間。這些期間的規(guī)定,一方面,能使辦案機關在法律規(guī)定的可以預見的一定時間辦理刑事案件;另一方面,通過期間的規(guī)定,可以防止訴訟的拖延,而將訴訟限定在法律規(guī)定的期間之內(nèi)。
2.關于集中審理的規(guī)定。集中審理是指案件的審理應當不間斷地持續(xù)進行,直到審理完畢的審理原則。集中審理是訴訟及時原則在審判階段的具體體現(xiàn)。集中審理包括審理時間的集中性,法官一旦開始審理案件,就應當不拖延地進行,不得不適當?shù)刂袛?;還包括審理主體的集中性,應當由同一的審判主體參與訴訟的全過程,不得更換;還包括審理方式的集中性,法官必須在公開的法庭上并在當事人參與的情況下審理案件。
3.關于建立完善的程序體系和各種簡化程序的適用。刑事案件繁簡程度有很大的差異,因而應當區(qū)別對待,以實現(xiàn)公正與效率的統(tǒng)一。應當根據(jù)案件不同設立不同的程序。對于比較簡單的案件,設立相應簡化的程序。
1.完善刑事訴訟法關于期間的規(guī)定,使之更為科學化。首先,應當針對復雜程度不同的案件,設定長短不一的期間,以符合訴訟規(guī)律和辦理案件的實際需要。我國刑事訴訟法只對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的一審期限作出了區(qū)別的規(guī)定,對于偵查羈押期限、審查起訴期限等既關涉被追訴者基本權利又與訴訟效率密切相關的期間則沒有按照案件的復雜程度不同予以區(qū)分。其次,應當合理適度地將期間在審判前程序和審判程序中進行分配。應當在針對復雜程度不同的案件設計層次性的期間的基礎之上,協(xié)調(diào)審前程序和審判程序關于辦案期間的劃分,適當提高審判程序辦案期間在整個辦案期間的比例,使整個訴訟的進行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實現(xiàn)訴訟及時。最后,對于一些不甚明確的期間應予以明確。我國《刑事訴訟法》雖然對大部分期間作出了規(guī)定,但仍有一些規(guī)定不全面或者沒有規(guī)定。例如,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有規(guī)定對被害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時間如何處理,這導致在實踐中需要對被害人進行精神病鑒定時不知如何計算辦案期限。
2.完善與訴訟期間相關的制度與程序,保證訴訟期間得到有效的遵守。第一,完善移送管轄的規(guī)定。從理論上說,我國《刑事訴訟法》關于移送管轄后應重新計算辦案期間的規(guī)定,考慮到了移送管轄后的法院審理案件時間上的需要,符合辦案實際,但司法實踐中,一些案件已經(jīng)進入實質(zhì)審理階段才決定移送管轄,因而導致了訴訟的拖延,也有的法院利用移送管轄而達到延長審理期間的目的。第二,完善補充偵查的規(guī)定。對于審查起訴階段的補充偵查,應當明確規(guī)定可以退回補充偵查的具體情況以防止任意退回補充偵查。對于庭審階段的補充偵查,如果庭審中控方發(fā)現(xiàn)存在某一方面證據(jù)不足的情況,應當在法官的主持下,在控辯雙方的參與下對相關問題進行調(diào)查,以避免利用補充偵查為由拖延案件的審理。
[1][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黃風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56).
[2]宋英輝:《刑事訴訟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3).90.
許娜(1993),女,山西省呂梁市人,在校研究生,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訴訟法學,研究方向: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