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莉
?
“傷痕”背后的故事
●金莉
晨間廣播操鈴聲響了,學生們來到操場上做操。奕奕(化名),一位中度智障且伴有語言缺陷的女孩,低著頭,少了往日的活潑。其他學生隨著音樂節(jié)奏做操,她卻一動也不動。
我連忙走上前:“不舒服?”她搖搖頭。就在她搖頭的瞬間,我發(fā)現她耳根后似有一道紅紅的 “傷痕”一閃。這“傷痕”是誰的杰作?是同學間打鬧留下的?問她,她又搖搖頭,依舊一聲不吭。急于知道事情真相的我再追問,她終于開口了:“爺爺打的。”說完,眼淚慢慢地流下來了。
一整天,奕奕的“傷痕”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放學后,奕奕的奶奶來校接孩子,我詢問奶奶這件事。開始,奶奶臉漲得通紅,矢口否認,急著說:“老師,沒這事,別聽她亂講?!币慌缘霓绒炔煌5乜拗f:“爺爺,打的?!蹦棠虜∠玛噥恚姓J了爺爺打孩子的事實。
孩子為何遭打,這是我最想知道的,奶奶無奈地說:“教了多少遍還寫不出字,我們就急,哎——恨鐵不成鋼??!”
原來如此。
智障生由于智力低下,有的還伴有腦癱、語障、自閉等多重殘疾,他們的家人不僅要接受孩子生理、心理缺陷,常常還要承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對此,家長們態(tài)度不一。有的粗暴簡單,遇到不滿、郁悶、挫折常常發(fā)泄在孩子身上;有的過分溺愛,包辦代替一切活動;有的不聞不問,聽之任之。
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應該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們理性地對待自己的孩子。面對奕奕的家長,我并未過多指責,而是輕言慢語給奶奶分析后果:“雖是為了孩子好,可這樣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可取,欲速則不達,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奕奕這樣的孩子,訓練重點應放在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上,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學習?!鞭绒鹊哪棠搪犃诉B連點頭。
為了進一步了解奕奕的情況,我決定進行家訪。
當天,我和同事就來到了他們租住的地方,并和奶奶攀談起來。從老人口中得知,奕奕的父親長年在外地打工,母親雖在本地上班,但每日早出晚歸,休息日才將孩子帶回自己的小家。爺爺奶奶經營著一間十幾平方米的面館,平時奕奕就在小面館里生活和學習,學習環(huán)境很差。奶奶不識字,指導孩子學習的任務全壓在了爺爺的身上,爺爺性急,孫女常遭呵斥、打罵。說起奕奕,奶奶一邊嘆氣、一邊抹眼淚;談到兒子媳婦,兩位老人一肚子的怨言……我們耐心地聽完老人的講述,告訴他們,孩子上學后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孩子寫字差,并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由于其小手肌肉群不夠靈活;打罵孩子,只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慢慢來,孩子會有進步的。又電話聯系了奕奕的母親,希望+她近期能來學校一趟。
第二天,奕奕的母親來到學校,我們進行了坦誠交流。建議她:不要將撫養(yǎng)教育孩子的重擔全壓在老人身上,最好每天下班后到爺爺奶奶家去輔導孩子完成作業(yè);用心觀察孩子的變化,及時表揚與鼓勵。在與奕奕的母親交流時,我還特別提到了星期五是奕奕最盼望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她經常對我們說:“老師,我想媽媽,在一起?!碧厥夂⒆右部释H情。
從這以后,我時刻關注奕奕的成長,經常與奶奶交流情況。孩子有了點滴進步,都及時寫在家校聯系簿上,或直接告知家長。漸漸地奕奕又恢復了往日的活潑。她告訴我們,爺爺再也沒打過她。有一次上課,她突然對我說:“老師,新家,來玩!”她笑得很燦爛。
作為教師,盡力去幫助每一位孩子、每一個家庭,設身處地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及時為家長提供心理咨詢,幫他們解決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家校有效合作,孩子一定會得到最優(yōu)化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培智學校,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