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振濤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哈溪鎮(zhèn)中心小學)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哈振濤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哈溪鎮(zhèn)中心小學)
語文是低等教學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也是小學時期的三大主課之一。語文學科的學習將伴隨一個學生成長發(fā)展直至大學,在未來步入社會之后的實際運用也是非常廣泛的。而寫作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始終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從闡述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出發(fā),分析當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缺陷與問題,并根據(jù)個人教學經(jīng)驗提出幾點對策。
新課改;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教學方法
新時期伴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教育也產(chǎn)生了一些重大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育的重點,不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大學,只要是漢語言學科,寫作都是一個重要的部分。相對于其他如閱讀、字音字詞等部分,寫作這一版塊是語言表達及思維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的集中反映。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運用到閱讀、字詞、修辭等語言表達技巧,同時也會結合自身聽說讀等三項能力。俗話說,文如其人,一個人的寫作會受到個人語言風格與性格特點的影響,也會影響作者的思維方式。
在小學生道德素質教育過程中,寫作對其也有潛在影響。學生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在寫作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觀點與對事物的看法。具有較強寫作能力的學生,往往能夠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擁有比較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不僅如此,寫作能力的提高從現(xiàn)實意義來說,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文字表達等能力,為將來學生步入社會、與人交際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教師方面
現(xiàn)代初級語文教育,教師普遍更重視學生的基礎,如字音字詞、病句錯句等,這并沒有錯。但是一方面過分重視基礎,卻忽視了一切基礎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寫作,在為學生打下牢固基礎的同時,因其過程的枯燥性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小學生從小就對寫作失去興趣;另一方面,過分重視考分,眾所周知,語文獲得高分的秘訣是選擇題、基礎題得高分,作文在考試中的分數(shù)雖然所占比例較大,但是真正進入評卷階段,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文的差距對于成績的影響并不大。在掌握基本遣詞造句的前提下,學生只要能流暢地行文,好文章與一般的流水賬之間的差距是很小的。分析其中原因,一部分是作文評卷標準把握比較難,主觀表達的東西難以用分數(shù)衡量,另一部分是教育部門對作文的鑒賞、分辨還不夠重視,對教師作文評卷方面的規(guī)范與標準以及教師個人鑒賞能力方面都沒有嚴格要求,這是不可取的。
(二)學生方面
1.寫作模式化
學生的寫作模式化,即不論寫什么題目、寫什么類型的文章,都是按照固定的套路,沒有創(chuàng)新。這種問題的出現(xiàn)與教師有很大關系,教師在學生完成作文以后不能給出比較中肯的意見或建議,而是給一個分數(shù)了事。學生在拿到自己的作文以后,得到的只是一個優(yōu)劣的評分,卻得不到可以改進和突破的意見,這是由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惰性造成的。此外,學生自己應該尋找新鮮素材,多向其他同學或老師請教,而不是以分數(shù)定文章質量,滿足現(xiàn)狀。
2.缺少思想情感
筆者在與高中語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下學生寫作缺乏真情實感,議論文只局限于一個觀點的證實,記敘文只局限于一件事的記錄。作文失去真情實感,便是沒有意義的文字。古人云:“文以載道。道之不存,其言為何。”小學生作文應該重視這一問題,這對于寫作而言是非常大的誤區(qū),直接關系到學生寫作的目的與意義。
(一)培養(yǎng)閱讀習慣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需要素材的。如果一個學生什么書都不看、什么文章都不讀,那么他的作文一定是單調乏味的。閱讀在積累素材的同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許多新的寫作方式會在各類作品中出現(xiàn)。
對于小學生,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看一些名著、唐詩宋詞以及現(xiàn)當代五四時期有獨立精神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開闊視野、積累素材,同時可以阻止目前浮躁的社會觀念對小學生的侵蝕,使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鼓勵學生寫作
以往的寫作大多停留在考試時,練習試卷時。潛意識暗示學生,寫作就是考試內(nèi)容的一部分,這是非常錯誤的。寫作應該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基本素質,在鼓勵寫作的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寫周記、日記練筆。告訴學生寫作是思想與意識的表達,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思想。
帶領學生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觀察生活,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漫畫作文等限制小學生思維的方式,在學生思維最活躍的小學時期,開放作文寫作主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師帶頭示范
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許多老師只是啟發(fā)式地說一兩句,給學生指一個方向。這種方式有利有弊,一方面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難度;另一方面,也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教師可以參與到與學生一起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并且在學生拿出作品以后,互相交流。教師根據(jù)命題與學生一起寫作,并交流寫作心得。對于學生的作品,給予鼓勵與意見。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