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國軍
?
早讀課,語文教師應該干什么
○江國軍
摘 要:目前,教師下班管理式早讀課,讓學生了然無趣,讓教師苦不堪言,成了雞肋。本文從“早讀課應有語文教師的朗讀聲”與“學生的早讀需要教師的指導”兩大方面,提出教師要主動介入早讀課,旨在改變部分教師的淺見,發(fā)揮早讀課最大效率,從而讓早讀時間成為師生最值得留戀的時光。
關鍵詞:早讀課 效果 教師 參與
目前,多數的農村學校都開設了早讀課,往往會安排語文教師下班管理,學校此舉從學科特點出發(fā),旨在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積累豐富的詞匯,陶冶美好的情操,無可厚非。但從語文教師的角度講,老師不應是早讀課的管理者,而應是參與者。否則,就會像現在部分語文老師:準點來到課堂,布置好早讀任務,然后在教室里來回地走動,偶爾也會情不自禁拿出手機看看微信。早讀在學生純生態(tài)的朗讀中結束,語文老師往往頗有微詞:既覺得因早起而累,又認為早讀課教師的作用不大。如何讓早讀課的效果最大化?關鍵是教師的參與程度。
大家都知道語文教師必須重視朗讀的道理,但日常的工作中,我們很少有時間和空間去進行朗讀訓練。作業(yè)批改、課外輔導、教材研究、理論學習已占去大部分時間,大家無暇顧及這一頭;辦公室內怕影響了同事的工作,校園的林蔭道缺少被人議論的勇氣,而早讀課不僅給了我們朗讀的時間,也給了我們朗讀的氛圍。我認為早讀課教師的朗讀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于教師對文本的再度解讀
全國特級教師余映潮指出,現在我們語文教師基本上不從朗讀的角度對課文細細體味與品讀,也基本上不從朗讀的角度去感受課文語言文字表達的妙處。他認為,語文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加強朗讀吟誦能力的自我訓練,以有利于提高課文研讀的能力。語文教學之難,難在對文本價值的發(fā)現,而文本的價值隱藏在言語之下。有些老師借助于教材說明和優(yōu)秀的教案來印證式尋找教學價值,結果往往是不得其髓,有些老師放下雖能放下各種參考拐杖,但因研讀不夠,往往所選的教學內容不盡合理。而教師早讀是對文本研讀的最好補充,教師在不斷的朗讀中,能從平淡處、學生的疏忽處,驀然發(fā)現文章的精彩,找到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思考到合理教學的策略。我想,《散步》要從“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中發(fā)現“我的”價值;《老王》要從“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切入,運用癥候式解讀法引領學生學習,無不留下了執(zhí)教者課前的苦吟。
(2)有利于教師朗讀能力的提高
平時的初中語文教研活動,常常會有聽課者感慨:聽不到執(zhí)教者的范讀。即使有范讀,也往往借助于音頻資料。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師對自我朗讀能力的信心缺乏。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認為,“語文教學的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并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弊鳛檎Z文老師應該懂得“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的道理,要提高朗讀能力的途徑唯有朗讀。在朗讀中,我們可以練習自己的吐字發(fā)音,自覺地矯正語速,有意識地褪去鄉(xiāng)音,有情感地走進文本,在朗讀中被言語所傳遞的美好所感染,在朗讀中文字成了有溫度的符號,在朗讀中你的情緒會被朗讀所左右。漸漸你會發(fā)現,朗讀需要情感的合理加盟,朗讀需要思維的適時對接,朗讀更需要專注的投入。久而久之,朗讀者會在自我的矯正中提高朗讀能力。
(3)有利于早讀課良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
我一直認為,教師在早讀課不應該扮演夏衍筆下“那摩溫”,高舉著無形的皮鞭,掃視著學生。學生在老師督促下,時時地提高分貝,沒有表情地讀著老師布置的早讀內容。他們雖在朗讀,但沒有心讀,更沒有悅讀。調皮的學生為了避躲老師的管理,常常以各種理由遲進課堂,老師也常常埋怨現在的學生不肯讀書,仿佛早讀課成了食之無味,取之無味的“雞肋”。作為教師不必過多地去關注學生的紀律,清晨,當你捧著美文或教科書,專注動情地讀起來,一開始或許學生關注你的神情,傾聽你的朗讀之聲,真如竇桂梅老師所說,“只有那些能通過朗讀這樣一個詩意的途徑充分感受并傳達母語溫暖的教師,才有可能借助并運用這樣的形式,把學生帶到母語溫暖的懷抱中?!睂W生會在你的朗讀聲中開始屬于他的朗讀,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美好的朗讀會感染人。督促管理的早讀自然會成為學生源自內心的朗讀,早讀自然會成為學生觸摸母語,“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開始。
我認為早讀不是放羊,絕不可讓學生隨意地朗讀,否則只是不良朗讀習慣不斷重復,有口無心地游走在語言文字的表層,這與早讀課初衷相悖。作為下班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適當的指導。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定內容,定目標
每天早讀的內容教師必須提前策劃,絕不可信馬由韁,太過隨意??偟脑瓌t是根據當日的目標來定早讀內容。為了學習新課,可以讓學生初讀文本;為了把握文章蘊含的情感,你可以讓學生試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了解相關作者的文風,你可以試著讓學生讀該作者相關的文章;為了體會某類文章的特點,你可以適當補充同類作品。當然在具體內容朗讀時,你還可細定要求:幾遍、劃出生字詞、妙句勾畫、正確流利的程度、感情基調把握、對文章總體評價等等。
(2)全員指導與個別指導兼顧
教師對早讀課學生指導不僅僅是定基調、提要求,更重要的是領讀。因為初中學生還是有很強的向心力,極強的模仿能力。教師聲情并茂領讀一遍,抑或領讀幾段,不僅會讓孩子激起對朗讀的興趣,而且更會他們提供了一個朗讀的范本。
指導學生早讀,除了整體性的指導,還應該重視學生個體的指導。新課本中規(guī)定:第四學段(初中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但是學生的個體語文素養(yǎng)相差甚遠,尤其是薄弱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也存在一定的困難。作為教師在個別指導時應該把重點定位在這些學生身上。有意識聆聽他們的朗讀,矯正他們的讀音,甚至可以讓學生與自己同讀,鼓起他們開口大聲朗讀的勇氣。讓早讀課呈現“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場景。
(3)重視對早讀的反饋
要了解早讀的效果,最好加強雙向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傾聽學生個體朗讀、暢談朗讀感受等策略來了解朗讀的效果;作為學生要知道朗讀能力的現狀,最好是聆聽老師的評價。作為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是多角度,多層級的。目的是讓評價真正成為孩子們放開聲門,縱情朗讀的一把鑰匙,讓評價成為每一孩子跳一跳就能達成的目標。
總之,我寫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改變部分教師固執(zhí)地認為早讀是學生早讀的淺見。只有教師的介入,早讀課才能奏出最美的樂章,早讀才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早讀時間才能成為師生最值得留戀的時光。
參考文獻:
[1]余映潮.練“朗讀吟誦”的本領[J].語文教學通訊B刊,2016,(2):21.
[2]竇桂梅.竇桂梅與小學語文教師談朗讀hhttp://blog.sina. com.cn.
(江國軍 浙江省莼湖中學 31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