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 王麗萍
讓家長成為自覺的學習者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王麗萍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在當今社會,我們在重視學校教育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家庭教育,特別是要引導家長成為自覺的學習者。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學習型家長
記得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笔堑模覀儗⒆拥慕逃?,應該是幫助孩子發(fā)展,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所以,在當今社會,我們在重視學校教育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家庭教育,特別是我們要引導家長成為自覺的學習者,已達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孩子的教育一定是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們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引領我們的家長成為自覺的學習者,讓他們一起共同進行對孩子的教育。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溝通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通過各種形式的溝通,我們帶領家長一起成為自覺的學習者。
1.通過閱讀啟迪家長。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名班主任,需要不斷地學習,作為家長同樣需要不斷地學習。而在這個過程中,閱讀名家的教育故事、教育經典等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這其中,我們可以受到很多的啟迪,引發(fā)我們很多思考,書能啟迪我們的成長。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會經常通過博客、短信等向家長推薦一些經典的書籍,讓大家去看,同時不僅僅是看過就算了,我會通過家長群,和大家一起分享讀書體會、感受、感悟……通過這樣的形式,我和家長們共同向書本學習,讓閱讀啟迪我們,共同成長。
2.通過家長轉化家長。很多時候,我們的家長參與到班級中來時,他會有一種存在感,會有一種自己身處其中的感覺,感覺自己也是班級中的一員。同時,很多時候,我們的活動需要我們每一位家長的支持,而家長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來,也能聯合各個家長的力量,讓家長在參與中發(fā)揮各自的力量、能量,同時也能讓家長之間彼此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教育困惑……通過家長轉化家長,通過家長之間的彼此影響,促使家長成為自覺的學習者。例如,班級要開展運動會,那我們該怎樣進場比較好呢?家長們彼此都分享自己的好主意、好建議,最終達成一致。有的學習特別好的學生家長,請他給大家介紹自己好的教育經驗,有的孩子為人特別好、有的孩子多才多藝、有的孩子作文特別棒,家長分享孩子的成長故事;有的孩子做事馬虎、拖拉等,家長一起來支招……通過各種形式的溝通,通過調動各位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參與到班級中來,聯合家長的能量,通過家長轉化家長,促使家長能夠成為自覺的學習者。
溝通,各種形式的溝通,帶領我們的家長成為自覺的學習者。這對于家長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對孩子來說,也是多么的重要。
家訪制度最早并非用于教育領域,后來才逐步進入教育領域,成為協調學校與家庭的主要途徑。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我們要從多方面來培養(yǎng)人,那么他首先應該從多方面來了解學生?!蹦敲?,家訪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途徑與方法,同時家訪還能很好的溝通教師與家長的感情,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而在這家訪的過程中,我們作為教育者,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家訪,除了更多的了解學生,還有就是通過家訪,我們需要引領家長成為自覺的學習者,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學會自我反思,學會自我改變,成為一個自覺的學習者,能夠與老師共同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1.懷著一份真誠。對于教師來說,進行家訪的確會帶來很多的麻煩,但是,老師的登門家訪會帶給家長更大的影響力。我們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用自己的真誠打動家長,促使家長能夠重視孩子的問題,從而去思考教育孩子的問題。家訪前,對于自己班級的學生進行一個多方面的綜合梳理,對學生家訪的名單進行一次羅列,明確家訪的目的,懷著一顆真誠的心,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當我們懷著一份真誠去家訪的時候,我覺得在和家長溝通、交流的時候,特別能和家長融合在一起。因為家長能從你的言談中感受到我們的這份真誠。而這時候,我想老師的真誠,老師與家長的面談,會深深地感染家長,促使家長重視自己孩子的問題,共同思考教育孩子的方法。
2.帶著一個問題。我們的家長來自于不同的生活領域,每一個人的學歷、生活背景……都是千差萬別的,他們對于孩子的問題往往認識也是不同的。很多時候,他們可能也想教育孩子,但是他們往往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這時候,我們的家訪,針對他們孩子的問題,結合孩子平時在校的各種表現,梳理出孩子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而后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家訪,與家長開始交流和溝通,從家長的嘴里更多地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這個問題是否有家庭的原因,孩子在家的表現等,能夠和家長一起探索孩子身上存在的這些現象、問題的背后。這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在通過我們的自我力量,引領家長開始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從孩子的平時表現中去發(fā)現問題,及時引導。這樣,家長會在我們的幫助下,開始進行自我的反思,成為自我的學習者。
3.帶回一份思考。對于孩子的家訪,我覺得要進行回訪,隨時和家長保持聯系,了解孩子家訪后的變化,了解孩子家訪后對于孩子存在問題的進展如何,同時和家長溝通、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去跟蹤、去了解。家訪后,我們還需要更多的進行思考。我們引領家長成為一個自覺的學習者,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出現懈怠,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鞏固。家長也需要自我反省的能力,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當,是否適合孩子各階段精神和思想成長的需要。如果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一定要停下來及時調整,尤其要多學習。而這個時候,我們的家訪,我們的這份堅持也會傳達給家長,引領他們在不斷地進行學習、自覺地進行學習。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要引領家長也成為自覺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