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調芬
關注生命 回歸生活
——以班級為基點的生活化課程實踐研究
□袁調芬
幼兒園課程建設須以關注每一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為最終價值取向,惟其如此,方能實現幼教改革的深化發(fā)展。文章以“關注生命、回歸生活”課程方案為例,就如何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生活化課程;實踐研究;理性思考
當幼教改革面臨深入發(fā)展,幼兒教育課程選擇多元機遇時,我們深感幼兒園課程改革不能功利化,課程建設必須以班級為基點,從現實的幼兒一日生活活動本身出發(fā),以關注每一個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為最終價值取向,提升教育文化理念,實踐教育文化策略,從而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教育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谶@些基本理念,我們不斷學習、實踐、回顧、總結,經過一輪輪驗證、修改、完善,最終構建了適合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柯巖中心幼兒園(簡稱“我園”,下文同)實際的“關注生命、回歸生活”課程方案。
1.課程內涵
“關注生命、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不是為了滿足成人的需求構建的,而是關注幼兒現實生活、關注幼兒生命成長的需要,使幼兒真正處在一個自己的需要、興趣、潛能可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世界里,使幼兒的生命更具活力,實現更有力地成長。站在幼兒的立場,由幼兒參與課程的建構,讓幼兒在行動中學習,在行動中感受,在行動中發(fā)展。
2.課程特性
(1)關注生命、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是生態(tài)的、有機聯系的。對幼兒園課程而言,越是貼近幼兒生活的,越是具體、感性的資源就越具有教育的價值。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周圍自然和社會中的有益資源,同時關注不同班級特有的資源和條件,以園本為背景,班本為現實,真正注重不同幼兒的需要和特點,促使每個幼兒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fā)展。
(2)關注生命、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是過程的、行動的。幼兒處于動作性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發(fā)展階段,因此,幼兒園課程必須是具體、直觀、形象的,且能夠引發(fā)幼兒動手、動腦的過程。幼兒園應盡可能創(chuàng)設豐富的班級環(huán)境、多樣的專區(qū)環(huán)境、深入的專室環(huán)境及富含有效刺激的場院環(huán)境,讓園所成為幼兒的不斷探究之所、內心向往之所。
(3)關注生命、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是互動的、對話的。幼兒有“一百種語言”,幼兒的表達方式是多樣的、個性化的。對話的本質就是建立平等的關系,任何一方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對事物作出自己的解釋。通過對話,話題不斷豐富,問題不斷涌現,對話的過程也是激發(fā)雙方智慧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生成的互動過程。
(4)關注生命、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是全面、和諧的。要使幼兒得到和諧發(fā)展,課程內容必須和諧,課程內容和諧的表現是課程內容的平衡,即課程內容在不同的目標領域是全面兼顧、平衡有序、相互滲透的。此外,課程的和諧還表現在課程內容與課程實施方法、手段及形式之間的和諧,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同時也意味著參與課程設計和實施人員之間的和諧。
3.課程中的角色定位
我們心中的幼兒——幼兒是獨立的、具有主動建構和發(fā)展能力的個體;幼兒不是一張白紙,已有經驗成為主題活動開展的重要依據和資源;幼兒間存在個體差異,學習重在實現原有水平基礎上的發(fā)展與提高。
我們心中的教師——教師是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合作者;教師是幼兒發(fā)展的支持者、引導者;教師是主題活動實施的反思者、推進者。
我們心中的家長——家長是幼兒園主題活動開展的合作伙伴;家長是幼兒園主題活動實施的評價者。
1.課程目標
我園園本課程目標的設定,既考慮了具體的教育活動目標,也考慮了潛在課程目標;既考慮了近期目標,也考慮了中期和長期目標,從而構建起整體的目標體系。
2.課程內容
“關注生命 回歸生活”課程內容來源于現實生活,基于幼兒的已有經驗,以五大領域為基礎,抓住日常生活、節(jié)慶、社會熱點、民俗風情、大自然、節(jié)氣等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從幼兒的興趣與問題出發(fā),同時注重生活化、游戲化、滲透性、挑戰(zhàn)性。
課程實施以生活為根基,以學定教,將幼兒的一日生活作為課程內容的實施載體,強調從幼兒的生活出發(fā),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出發(f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將幼兒置身于適宜的、真實的、豐富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場景與情境中。同時,通過多種活動引發(fā)幼兒主動探究、觀察、調查、記錄、交流等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在操作中成長,從而使課程更加豐富多彩、富于生機,使幼兒的學習更加多樣化、自主化,讓教師的成長更為顯著。
1.課程審議
課程審議是指教師對本班課程開發(fā)中的問題,與同伴、專家進行反復討論、權衡的過程。由于是基于班本的生活化課程,班級教師對課程有很大的主動權,而一旦實施走入誤區(qū),對孩子發(fā)展就會有不利影響。所以,我們通過班級——年級組——教科室三級方式進行審議,這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多主體參與的過程。在審議中,大家自由闡述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并努力尋找理論支持,在彼此的相互吸納、相互融合中,將個體的經驗變?yōu)榧w的智慧。
2.多樣化學習活動
(1)領域活動。它是以教師為主導,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獲得經驗的集體教學活動。在進行領域活動時,教師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引發(fā)活動線索,使幼兒在問題情境中大膽設想、積極嘗試,并通過多種策略支持、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
(2)項目活動。這是幼兒自主選擇,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在教師支持下進行的持續(xù)、深入的探究活動。項目活動的產生來自幼兒感興趣的問題,項目認領、發(fā)展是一個開放的過程,幼兒可以決定活動的發(fā)展方向,在自由、自主的探究中獲得經驗,教師則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3)游戲活動。它是幼兒在積累豐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主規(guī)劃、模仿、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再現現實生活的活動。它能促進幼兒群體意識與自我意識的協調發(fā)展。游戲分兩種,一種是班本游戲,另一種是混齡游戲。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通過參觀、訪問、調查等方式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共同確立游戲主題、內容、角色、場地空間、材料設施等,并通過交流、分享、評價等方式尋找游戲活動新的發(fā)展點。
(4)生活活動。它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是滿足幼兒生理需要、培養(yǎng)幼兒生活技能,使幼兒初步學會自理,學習安全生活、愉快生活、文明生活的活動。在生活活動的實施中,教師應以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為契機,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及時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活動常規(guī),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引導幼兒實現自我管理。
(5)親子活動。是由家長、幼兒、教師圍繞一個話題開展的多種形式的活動,通過親子活動,能夠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親子共同成長。親子活動方案的產生、規(guī)劃、組織來自于家長或教師,它可利用運動會、郊游、親子展示等多種形式進行開展。
評價不是控制、制約幼兒,不是為了把幼兒分出三六九等,而是了解幼兒真實的生活狀況,了解他們對活動、事物及他人的熱情,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了解他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了解他們可能面對的任務和挑戰(zhàn)……從幼兒的行為舉止和語言態(tài)度感受他們的需要、興趣、困惑和喜悅,判斷他們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推斷他們的認識、能力和情感,其最終目的就是讓幼兒更好地生活、發(fā)展。
基于這樣的認識,一日生活中的每一個機會對幼兒來說都具有發(fā)展的價值。因此,我們糾正和克服以上課為中心的教學,切實關注晨間戶外活動、進餐、盥洗、游戲、交往、閱讀、表演等活動環(huán)節(jié),拓展評價的視角,更真實、全面地反映幼兒的發(fā)展,并注意記錄幼兒的行為表現,記錄幼兒活動的進程,進行檔案袋評價。所謂檔案袋,是指能夠證明幼兒學習狀況和發(fā)展的各種證明材料,包括照片、作品、軼事、觀察記錄表格等。用檔案分析、評價的過程就是檔案袋評價。重點關注幼兒學習狀況的三扇窗戶。
第一扇:孩子發(fā)展的窗——教師將每個孩子的發(fā)展狀況收集起來,加以整理和歸類。這樣,教師對每個孩子的發(fā)展就能做到了如指掌,可以發(fā)現他的任何細微變化,并能及時給予適宜的指導和幫助。
第二扇:學習經驗的窗——這是一扇關注全體孩子的視窗。檔案的內容主要是群體性作品,如錄音、小組計劃、協調建構物、工作圖示、訪問照片等。這類檔案反映了孩子們就某一學習活動的經驗狀況,描述某一活動的經過和主要觀點,方便教師判斷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等重要依據。
第三扇:教師自我回顧的窗——當教師不滿足于知道孩子及孩子們是怎樣的,努力去分析、比較為什么這樣,如何能夠讓他們更好的時候,第三扇窗就打開了。檔案不只是關于孩子的,也是關于教師自己的。教師的教學日志、孩子的期待和要求、家長的反映、同事的建議,這些都涉及教師對自我工作的回顧和反思。
自“關注生命回歸生活”課程實踐以來,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幼兒更加關注生活,幼兒的好奇心、創(chuàng)造力、自主學習、探究交往、表達能力有了明顯增強,樂意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形成了良好的思維品質。課程的實踐與研究,提高了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加速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一批省、市、區(qū)骨干教師,市、區(qū)“學科帶頭人”“優(yōu)秀教師”脫穎而出,原創(chuàng)舞蹈《臺門趣事》《勞動最光榮》《玩泥》《水鄉(xiāng)漁娃》《弄堂記憶》等節(jié)目,由于取材來自幼兒生活,孩子們在真實的場景中用藝術的手法演繹,表現得淋漓盡致,均獲得區(qū)舞蹈會演一等獎的好成績。《基于幼兒生活的繪畫教學研究》成果獲得浙江省優(yōu)秀論文評比一等獎,納入紹興市教學改進主題報告?zhèn)渲v目錄。市級課題“幼兒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推進策略的研究”成果獲得紹興市二等獎;省級課題“簡單好玩有效的幼兒園運動課程研究”結題。同時,從2013年開始,我園以國際化的視野,將生活化課程研究延伸至0~3歲,并成立親子中心,進行0~3歲幼兒教育研究,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得到社會和家長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編輯:朱澤玲)
G610
A
1671-0568(2016)36-0110-02
袁調芬,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柯巖中心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