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南 趙彤鳳
(深圳市福田區(qū)華強職業(yè)技術學校 廣東深圳 518034)
?
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中職學生成長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周躍南 趙彤鳳
(深圳市福田區(qū)華強職業(yè)技術學校 廣東深圳 518034)
摘 要:本研究以深圳中職生為對象,使用家庭情況調查量表、父母教養(yǎng)方式量表、中職生對學習和生活幸福感受量表,選取992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434名,女生555名,利用SPSS22.0軟件對結果統(tǒng)計分析。分析表明:中職學生幸福感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幸福感顯著高于女生主觀幸福感。深圳戶籍學生的幸福感顯著高于非深圳戶籍學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幸福感越強。母親職業(yè)是知識分子的學生幸福高。父親與母親的工作時間越長,子女幸福感越高。父母經濟收入高低與學生幸福感之間呈倒U型關系。父母關系為“經常吵架”與“關系一般”時,其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得分增高。父親在家庭教養(yǎng)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母親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得分是隨著母親工作時間的增多而提高。父母的情感關懷對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子女主觀幸福感的形成至關重要。
關鍵詞:中職生 教養(yǎng) 幸福
中職生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大群體,尤其成長在改革前沿深圳,貧富差距懸殊、各種誘惑多,對未來即充滿希望又感嘆自身的渺小。研究中職生成長過程中家庭基本情況、教養(yǎng)情況,以及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幸福和快樂情況。有助于了解、提升中職生幸福感,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中職生的生活質量,為學生的幸福探索出更明確、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對父母和學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課題研究對象:
深圳市兩所中職學校的學生1117名為研究對象,剔除信息不全、規(guī)律做答問卷后,共獲得有效問卷992份,其中男生437人,女生555人。
2.課題研究內容:
(1)家庭狀況對中職生成長幸福感的相關研究。
(2)中職生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主觀幸福感存在正相關。
1.中職生幸福感現狀
對數據進行詳細分析表明:男生主觀幸福感顯著高于女生主觀幸福感,其中在“學業(yè)滿意度”維度度上,中職男學生得分(14.42±4.02)顯著高于中職女學生(13.66±3.51);在“身體滿意度”維度上,中職男學生得分(6.27±1.99)顯著高于中職女學生(5.85±1.76)。中職女生對身體滿意度與學業(yè)滿意度的降低嚴重影響了整體主觀幸福感,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女生更加關注內在與外在的自我,且對自我持更多的否定態(tài)度,這與Fujita關于女性負性認知與情緒的研究相一致。
深圳戶籍比非深圳戶籍學生幸福感高,一方面父母高學歷入深戶相對容易,再者資源有限,當地政府保護戶籍人口(比如中考、高考)等。中職生幸福感與父母經濟收入高低之間呈倒U型關系,且以3萬元/月為分水嶺。從幾千塊錢到三萬,意味著父母越努力,收入越來越高,學生越引以自豪,學生憧憬和希望越美好;當父母收入很多的時候,家庭社會地位也隨之升,同種優(yōu)越條件下的家長或孩子相互攀比,同齡人當中有出類拔萃的,會給中職生造成壓力幸福感降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幸福感越強,一般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其對子女教養(yǎng)方式方法更科學;但遺憾的是,所調查中職生中高學歷父母的比例非常少。父親與母親的工作時間越長,子女幸福感越高,子女期望通過得到更多的經濟支持,又不喜歡管教與約束。母親職業(yè)間的幸福感差異顯著,知識分子幸福感高。
2.研究結果
中職生主觀幸福感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主觀幸福感顯著高于女生主觀幸福感;深圳戶籍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顯著高于非深圳戶籍學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主觀幸福感越強;母親職業(yè)是知識分子的學生主觀幸福高;父親與母親的工作時間越長,子女主觀幸福感越高;父母經濟收入高低與學生幸福感之間呈倒U型關系。父母關系為“經常吵架”與“關系一般”時,其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得分增高;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容易走向“忽略”與“過渡保護”的極端;父親的家庭教養(yǎng)對整體個家庭教養(yǎng)貢獻最大;母親的教養(yǎng)方式對中職生幸福感影響更深刻;父母的情感關懷對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子女幸福感的形成至關重要。
家長應該重視對子女文明禮貌教育與培養(yǎng)、重視思想品德教育與培養(yǎng)、重視健康環(huán)保教育與培養(yǎng);不能只重學業(yè)成績,忽略其它教育與培養(yǎng)。有的家長要提高教育水平,了解和懂得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會培養(yǎng)出品行與作為不同的孩子。
1.了解家庭教養(yǎng)類型
美國人泰曼·約翰遜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對于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的素質、文化、修養(yǎng)和教育能力決定了家庭教育方式。我們把家庭教養(yǎng)方式分為六種嬌縱型、支配型、專制型、放任型、沖突型和民主型。
最好的教養(yǎng)模式是權威民主型,即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表現出關愛,積極鼓勵孩子,但又不失嚴格和一些必要的規(guī)矩。最明顯的一點是,父母會給孩子設立目標,并鼓勵孩子參與家庭規(guī)則的制定。一旦規(guī)則制定后,父母應以身作則作出表率,而當孩子違反規(guī)則時,父母不應該以處罰或者哄騙的方式對待,而是要用跟孩子講道理的方式解決。在權威民主型的教養(yǎng)模式下,孩子通常會表現得自信,且有較強的自控力。
相反,如果過分溺愛孩子,那么孩子今后對父母就會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在困難面前缺乏恒心和毅力。還有的父母在教養(yǎng)中對孩子要求過分嚴厲,缺乏必要的關愛,那么孩子可能會表現出更多退縮、焦慮等負面情緒。
最不理想的教養(yǎng)模式,就是漠視放任型。父母因為工作忙等原因,無暇對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提出要求,也未顧及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要求,對孩子的態(tài)度更大程度上是漠視或者放棄。提醒一些“工作繁忙”的父母,如果一味地指望隔代教養(yǎng)取代親子教養(yǎng),那么他們的孩子今后出現自控能力差,對學校生活缺乏興趣的可能性較高。
2.家庭教養(yǎng)建議
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父母應該采用合理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科學的教養(yǎng)自己的孩子。家庭對青少年來說是最重要的生長環(huán)境,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是父母的鏡子,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決定性作用。所以,父母要提高教育能力,提高自身素質,調整家庭教養(yǎng)方式 ,為子女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子女多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學會自我調整身心,保持樂觀情緒,及時糾正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不利因素,以提高中職生的幸福感。
周躍南 (1960年),男,江蘇鹽城人,漢族,職稱:中學高級教師,學歷: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