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祥瑞園小學 鄒慶甜
讓閱讀教學插上理想的翅膀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祥瑞園小學 鄒慶甜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應該張開飛翔的翅膀快樂地學習、賞析與品味、思考與研究、解讀與感悟。為此,語文課堂要注重策略研究,讓閱讀教學插上理想的翅膀,為學生的終身語文學習奠基。
閱讀是一種藝術。閱讀不是簡單的朗讀,有時朗聲,有時輕吟,有時默念。從參與朗讀的對象來說,可以有齊讀、對讀、三重讀、個別與集體交叉讀、小組比讀、男女賽讀。從閱讀的方式來說可以有演讀、析讀、品讀、尋讀、創(chuàng)讀、寫讀等。從閱讀的性質上來說,可以有概括性閱讀、搜索性閱讀、抒情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表演性閱讀、品味性閱讀等。
閱讀是一種教學方式。圍繞閱讀組織教學活動,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細讀文本,從而領會文本。如執(zhí)教《月光曲》一課,我設計了概括性閱讀、搜索性閱讀、抒情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引導學生由淺入深解讀文本,把握文本精髓。
我主張閱讀是一種教學程序。如執(zhí)教《燕子》一課,這樣設計:聽讀,感受燕子形象;朗讀,感知燕子形象;品讀,分析燕子形象;疑讀,烘托燕子形象;賞讀,贊揚燕子形象。利用由淺入深的閱讀完成了由表及里的教學程序。
我在整合魯教版五年級下“藝術的魅力”單元時,我是這樣做的: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四篇課文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我們學習文章的目的在于教會孩子如何表達,因此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敘事時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是怎樣把眼前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學習作者表達感受的方法是教學本組課文非常重要的一個意圖。
在教本組課文時,確定利用《月光曲》和《蒙娜麗莎之約》對孩子進行寫作指導,其中《月光曲》中的第九自然段巧妙地利用“聯想和想象”的表達方法,把《月光曲》那種不斷跳躍的音符所蘊含的生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課文不僅寫了故事中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而且寫了故事中的人物由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和想象。結合本單元的習作,我們重點引導孩子恰當地運用這種表達方法。
《蒙娜麗莎之約》一文中的第六自然段,不僅描寫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豐富的想象,讓我們感到蒙娜麗莎仿佛就在我們面前。這種寫法也是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連續(xù)用了“四個好像”把對蒙娜麗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詮釋得淋漓盡致,使蒙娜麗莎永恒的美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如果引導孩子在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的時候,加上適當的合理的想象,文章就會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更加鮮明、深刻。
劃分板塊,如《燕子》,整堂課分為:品讀、析讀、改讀、創(chuàng)讀、賞讀五個板塊。如上《月光曲》分為:美文美說、美文美寫、美文美讀、美文美改四個板塊。但板塊之間不能生硬拼湊,應該是有機組合;板塊設置不能生搬硬套,應該是隨緣而生;板塊之間不能胡亂排列,應該由淺入深;板塊名稱不能枯燥陳舊,應該具有語文味。
語文課堂必須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也是達到優(yōu)化效果的重要途徑。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明確的教學思路,就沒有明確的教學重點。長此以往,也就沒有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這樣的教學注定是失敗的。只要留心,就會發(fā)現所謂課堂自動生成或者是學生質疑問難都臨時成了課堂教學目標。也就是說,你的這堂課是有教學目標的。我們注意到并不是每堂課都有即興目標,并不能把所有的學生疑問當作教學目標,因為有不少比例的學生的問題偏離了文本,或者不適宜在課堂解決,因此,課前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把課堂上的生成目標通過教學機智有機變成教學目標,融合、深化。
當今世界,閱讀的各種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一定對我有用,因此抱著老祖宗的黃歷書不放,以不變應萬變,讀課本總是不會錯的。因此確立文本中心論,拋棄“一千個讀者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教條,堅信一千個讀者心中的哈姆雷特總是莎士比亞筆下的那個哈姆雷特,可能只是眼睛大小不一而已。確定“不教”的前提是“教好教材”。
如何開展閱讀,筆者總結出了以下幾種批注方法:1.概括法,對文章或文段做內容的概括,記敘文要求概括的主要事情、人物性格、作者的情感;議論文要求概括的中心論點以及分論點;說明文要求概括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散文要求概括所敘之事、所繪之景、所抒之情。2.感受法,抒寫讀者的感觸、感悟。其感受的觸發(fā)點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段落,也可以從文章的內容、中心、材料等方面著眼。它強調讀者與作者、讀者與作品中人物的心靈溝通,做到身臨其境,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甘苦,真正達到讀懂文章讀透文章的境地,達到心靈的共鳴。不僅如此,有的還要求讀者在此基礎上有所感悟,總結人生的哲學道理;3.聯想法,由這一件事想到那一件事、由此物到彼物,人與人、景與景等同類之間的聯想,此類聯想,我把它稱為相似聯想;另一類聯想是由景及人,睹物思人,由事及人或由人及事、由物及事等的聯想,它不是相類聯想,而是相關聯想。其出發(fā)點是一物一事一人一景,引發(fā)與此物此事此人此景相關聯的人物景事。4.想象法,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梢娤胂髮τ谥饔^個人來講,是一種創(chuàng)新,是對文本的留白做補充、延伸、拓展。通過這些方法,可以讓課外閱讀扎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