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意
(深圳特區(qū)報社 政治新聞部,廣東 深圳 518009)
?
論領導會見活動新聞采寫創(chuàng)新七法
肖意
(深圳特區(qū)報社政治新聞部,廣東深圳518009)
摘要:在當前包括自媒體在內的新媒體迅猛沖擊、媒體融合發(fā)展大潮下,改進、創(chuàng)新領導會見活動的新聞報道,既是中央對新時期進一步做好新聞工作的要求,是事關黨建設的大事情,也是媒體自身融合發(fā)展、轉型發(fā)展,提升媒體傳播力、影響力,擴大報道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領導會見;新聞采寫;創(chuàng)新
領導會見活動的新聞報道是政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廣大新聞媒體,尤其是黨委機關報上常見的一種報道形式和報道內容。
這類會見活動是黨政等幾套班子領導與國內外政府部門、工商界人士、企業(yè)界代表、科研院所機構、社會團體等不同群體或個人的會面,通過簡短的會見消息,反映的卻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及城市改革創(chuàng)新、開放發(fā)展的生動歷程,其中蘊含的信息量往往是巨大而豐富的。
而出于宣傳、報道紀律要求,或是一般性的禮節(jié)性會面的這類會見消息已成為一種固定模式,內容往往多是蜻蜓點水、點到即止,形式也常常是遵循程序、千篇一律,讀者看了“不解渴”,社會傳播效果也難以最大化。
在當前包括自媒體在內的新媒體迅猛沖擊、媒體融合發(fā)展的大潮下,改進、創(chuàng)新領導會見活動的新聞報道,既是中央對新時期進一步做好新聞工作的要求,是事關黨的建設的大事情,也是媒體自身融合發(fā)展、轉型發(fā)展,提升媒體傳播力、影響力,擴大報道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本文試以筆者的實踐及《深圳特區(qū)報》的報道為例,就地方領導會見活動的新聞采寫及報道方式的方法創(chuàng)新進行闡述,請教方家,以求裨益。
會見有幾層意思,即會同朝見、跟別人相見或用于外交場合。就其內容而言,會見有禮節(jié)性、政治性和事務性之分或兼而有之。
會見時所談及的內容,或是為專程學習考察、加強交流合作;或是專門招商引資、希望得到支持;或是推介產品技術、尋求市場商機;或是拓展合作領域、謀求發(fā)展共贏。
其中,領導會見活動有的多屬禮節(jié)性的,在新聞報道上往往也是循慣例、模式化操作。其基本的寫作格式大致:標題多為某某某會見某某某(或加上一行,視會見雙方的職務、級別、知名度而決定是否標題要用雙方的姓名);內容也基本上是程序化,導語三言兩語,點出何時、何地誰會見了誰;正文部分也是套路,如會見的主方領導的一段話,賓方的一段話,末尾加上參與會見的主賓雙方需要提及的姓名,一篇會見消息就算完成了。
這種報道形式的好處是按照中央有關精簡政務報道的要求,簡明扼要,單純向社會通報了相關信息,但其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模式套路化,了無新意,難以吸引讀者;重程序輕內容,會見中透露的有價值的信息被忽略,難以突出,不符合新形勢下的報道要求和新聞傳播規(guī)律。
例如,馬興瑞會見諾獎得主中村修二一行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馬興瑞于2月26日上午會見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一行。
正文就是主賓雙方分別指出的一段話,這是最為常見的會見活動報道模式,循規(guī)蹈矩,四平八穩(wěn),含而不露,點到即止,有看點,無亮點,絕不會出什么差池,但也很難以吸引人,難以激發(fā)人們讀下去的欲望,尤其是“藍光之父”來到LED和激光照明研發(fā)、產業(yè)優(yōu)勢突出的深圳,有沒有什么合作意向,對深圳未來激光產業(yè)發(fā)展有什么影響,這些是讀者,尤其是行業(yè)內讀者欲知而未知的信息,然而整個會見消息中卻沒有提及。
同樣是上面的中村修二來深圳的新聞,網上及其他媒體的處理方式就靈活多了。例如,《“藍光之父”受聘深企首席科學家》《“藍光之父”看上了深圳》,單看標題,就能吸引人愿意看下去。
當然,出于城市、地區(qū)或行業(yè)間競爭、保密需求或外事規(guī)則、宣傳紀律的要求,有些會見消息只能淺嘗輒止,不便、不可披露出具體內容,但在信息渠道多元、發(fā)布方式多樣化的今天,只要堅持正確方向,不涉密和原則性的問題上,會見消息還是要打破常規(guī),力求創(chuàng)新,吸引受眾,擴大影響,提升效應的。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作出了重要講話。按照總書記講話精神要求,做好新形勢下的新聞報道,必須“創(chuàng)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因此,只有改進、創(chuàng)新當前固有的會見活動報道模式,才能更好地符合中央要求,順應新媒體發(fā)展趨勢,適應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讓更有傳播力、影響力、有效性的新聞輿論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
(一)領導會見活動現(xiàn)場是信息“富礦”
雖然領導會見多是禮節(jié)性的,或是有事務性的實質內容,但往往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在會見消息中具體涉及,或是有涉及也未必能夠詳盡報道,再加上其他限制因素,多數記者對領導會見報道重視程度不夠,多是按程序性報道、模式化寫作交差了事。
事實上,會見活動現(xiàn)場是信息“富礦”,在領導會見活動中,往往蘊含有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首先,會見活動現(xiàn)場常常是新思想、新觀點、新經驗的匯聚地,記者經常參加這樣的會見,可以了解和掌握全局工作情況,并能充分吸取他人的新思想、新觀點,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和認知;其次,參與會見的雙方都是級別較高的負責人,所談及的內容往往也是當前地方或全局發(fā)展中最核心的問題、發(fā)展中的方向性問題。所以,會見現(xiàn)場也是記者獲取新聞信息和新聞線索的重要渠道。
因此,只要做一個有心人,時刻保持敏銳的新聞觸角,加強相關素材的融合,日常性的會見類新聞也能出新出彩。當然,會見活動新聞報道的創(chuàng)新,必須遵守相關規(guī)定,重大的會見活動采寫報道必須遵守嚴格的規(guī)范,只要我們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要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才能“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二)簡訊法,共同表述
作為地方主官的日常性工作內容之一,一般的禮節(jié)性會見活動不在少數,而如果還是照以前模式,既不符合中央八項規(guī)定中明確提出的“改進新聞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要求,還會因為因循慣例而顯得消息既八股,又無具體內容,從而缺乏可讀性。
那么,一般性的會見報道如何處理?
筆者的探索:免了客套,刪繁就簡。因為,主方介紹的當地經濟社會情況為本地讀者所熟知,不是新聞。同時,把主賓談話進行分析、歸納,找出雙方達到的核心意見和一致觀點,以共同表述形式,簡訊方式寫出來,有效控制消息字數。例如,2015年12月15日,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馬興瑞有兩單會見,而活動消息采取的就是這種方式。馬興瑞會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客人,2015年12月15日下午,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馬興瑞會見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事務助理總干事班德林一行。雙方表示將在文化遺產、文創(chuàng)產業(yè)等領域加強合作;馬興瑞會見國開行行長鄭之杰,2015年12月15日晚上,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馬興瑞會見了國家開發(fā)銀行行長鄭之杰一行。雙方表示將在保障性住房建設、軌道交通建設、水污染治理以及科技基金設立等方面加強合作。
兩則會見消息都非常簡短,每篇均不足百字,只是把主要的新聞事實和雙方共同關注的內容點了出來,即使簡短,但內行還是可以看出一些“門道”。同時,市委書記帶頭,會見消息壓縮成簡訊,也作出了示范。
(三)聚合法,同題合并
有時,地方主官同一天需要報道的會見活動比較多,如果一篇一篇地刊發(fā),在版面上排下來也不好看。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緊隨中央八項規(guī)定后出臺的《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意見》要求,我們既要“善于改進新聞報道”,還要“創(chuàng)新政務報道形式”,尋找共同點,聚合歸納,同題合并,即把當天會見活動中性質相近的內容,整合成一條消息,標題制作、導語部分都要涵蓋并體現(xiàn)出先后會見的內容,正文則按照來賓層級或先后順序,分段各自表述。
2016年4月中旬的兩天,馬興瑞書記先后會見了高校一行和國企一行。筆者遂以《馬興瑞會見高??腿恕贰恶R興瑞會見省國企客人》分別作題,把兩天的4單會見活動合并成兩條消息。馬興瑞會見省國企客人,2016年4月13日上午,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馬興瑞先后會見了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潤貴,省交通集團董事長李靜一行。
在會見楊潤貴一行時,雙方表示,將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在信托、資產、擔保、投資等領域的合作力度,攜手推動深圳金融業(yè)進一步做大、做強,共同服務全國、全省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
在會見李靜一行時,雙方就落實全省發(fā)展戰(zhàn)略,加快交通建設進行了交流。雙方表示,將加強交通規(guī)劃建設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合力加快推進深中通道盡早開工,在高速路市政化改造及沿線土地資源綜合開發(fā)利用等領域,創(chuàng)新思路、實現(xiàn)突破,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
所以,市領導鄭軻、楊洪,粵財投控總經理林波、副總經理鄧斌,省交通集團副總經理劉偉、曹曉峰參加會見。這樣的同題合并堪稱地方媒體首創(chuàng),杜絕有聞必錄,體現(xiàn)實事求是,方式不拘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有效地改變了報紙政務報道的文風和形象,豐富了政務新聞創(chuàng)新的方式方法,獲得了參與會見活動的領導認可,也提供了示范,從而把更多的版面留給了經濟、民生和社會建設等內容,頗受好評。
(四)跳出法,虛話實做
領導會見活動,少則二三十分鐘,多則一個小時,迎來送往的客套話之外,往往有不少實質性內容和有價值的信息,關鍵是記者是否有心和足夠敏感,是否能夠善于跳出會見活動,虛話實做,捕捉亮點,挖掘其中主賓雙方共同談及又能夠對外發(fā)布的重要議題和信息,從而圍繞新聞點,掘出“真金”,采寫出有血、有肉、不一樣的會見消息。
筆者2010年12月15日,采寫了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和市長許勤會見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的一則會見活動,雖是常規(guī)性會見,但記者從雙方會談中獲悉:深圳正加大力度推進合作辦學,深圳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合作辦學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筆者意識到這是高校、科研院所相對較少的深圳實現(xiàn)高等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舉措。因此,采訪時注意傾聽,寫作時更是大膽創(chuàng)新,突破以往領導會見消息的固定模式,跳出會見寫會見,第二天刊發(fā)的報道《港中大深圳學院力爭2012年招生,學院選址龍崗,辦學規(guī)模初定約11000人》。
其中,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榮,市長許勤昨天會見了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一行。雙方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的目標定位、學科設置、規(guī)劃進展、建設招生等事項進行了探討交流,初步達成了共識,表示將成立專責工作小組全力推進港中大深圳學院建設,力爭2012年,開始招生。
這則會見消息,標題上著力突出港中大來深合作辦學,學校選址市內何區(qū)、何時招生及招生規(guī)模等社會關注的焦點,市主要領導會見港中大校長,則作為消息來源和消息可靠性的有力說明,正文則以雙方會見時的主要說法、觀點和要求為主,分別以“盡快落實規(guī)劃力爭早日招生”“深圳學院不是港中大‘復制版’”“深圳分院辦學規(guī)模初定11000人”作了3個小標題,精準地回答了社會關切,寫出了新意和不同,刊發(fā)后廣受各界好評,各大網站紛紛轉載。
(五)貼近法,激發(fā)共鳴
通過尋找會見雙方的共同關注方面、發(fā)展契合之處,從時、空等角度上拉近地域概念、加強共同認知,運用直接引語等方式,拉近距離、激發(fā)共鳴,增強貼近性,是領導會見活動中創(chuàng)新寫作、擴大傳播效果的一種有效方法。
筆者去年初采寫的深港合作會議中雙方會見的一則消息《王榮許勤會見梁振英林鄭月娥“香港這本書值得深圳好好讀”》,主題就是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王榮的直接引語“香港這本書值得深圳好好讀”,表示“如果不是毗鄰香港,深圳不可能取得今天如此顯著的發(fā)展成就”,從對方的感受和角度出發(fā),既點明了深港間的淵源和關系,還指出了新一輪改革發(fā)展中深圳的努力方向,并進而點出“新時期深圳要繼續(xù)向香港學習為香港服務”,以達到深港發(fā)展共贏,為落實“一國兩制”方針,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wěn)定作貢獻的主題,用詞真誠懇切,易于激發(fā)共同感受,進一步拉近深港距離,更好地推進深港新一輪合作。
(六)變動法,反客為主
作為政務活動的一種領導會見,自然有主賓之分,應遵循一定的程序,但領導會見活動的程序不應是也不全是我們進行新聞報道時必須固守的程序,主方領導介紹的有些基本情況多為本地讀者的熟知,而參見會見活動的來賓及所來為何、將會如何,這些變動的情況,往往可能是人們和社會關注的重點。
因此,采用變動法,打破常規(guī),反客為主,緊緊圍繞來賓方面去挖掘雙方會談中的有價值信息和談話亮點,然后“順藤摸瓜”,補充采訪,增強背景,才可能抓到真正的“活魚”,采寫出新活的新聞。
筆者曾于2013年4月中旬,采寫了一則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王榮會見美國加州州長一行的消息:《加州州長乘比亞迪E6訪深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工廠落戶美國加州》。昨日上午,廣深高速路上一字排開行駛的9輛深紅色比亞迪純電動車E6吸引了過往車主目光。美國加州州長杰瑞·布朗乘坐其中一輛E6,從廣州來到深圳,與市委書記王榮會面,并訪問比亞迪,商討在美推廣電動車事宜。
……
這則會見消息的采寫沒有遵循慣例,而是根據變動的特點,反客為主。當天,筆者去會見現(xiàn)場時發(fā)現(xiàn)了一字排開的9輛深紅色比亞迪純電動車E6,隨后會見中得知,這正是加州州長杰瑞·布朗一行來深考察時專門指定的座駕,而此次會見的主要議題也是商談在美國推廣比亞迪電動車事宜。筆者決定以此作為會見的主要內容進行報道,并在會見結束后立即補充采訪美國客人和比亞迪方面,精心撰寫、刊發(fā)了不一樣的會見消息,借外賓之行之言,生動、有效地宣傳了深圳大力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倡導綠色發(fā)展的新成就,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應和廣泛的社會反響。
(七)白描法,細節(jié)制勝
尋找會見活動中的細節(jié),往往能發(fā)現(xiàn)頗有新聞價值的閃光點。這樣的細節(jié),可能是會見時的主賓間無意中的言語默契、表情同步,也可能是不經意間的精彩話語或是興奮點,還有可能是會見現(xiàn)場精心部署的細節(jié)或神來之筆的靈光一現(xiàn)。這需要我們事先做足功課、了解會見的基本背景和大致主題。然后,運用白描手法突出細節(jié),還原場景,從而增強報道的生動性和可讀性。
以筆者采寫的《臺南市總工會參訪團昨抵深 市領導“鄉(xiāng)音”酬賓客》會見消息為例,消息以一語雙關的“鄉(xiāng)音”做主題,緊緊抓住會見現(xiàn)場主方用語特點做文章。首先,點出市領導福建出生,曾任職廈門的背景;然后,在會見地講起了地道的閩南話,用親切的“鄉(xiāng)音”一下子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再寫,參訪團一行“先是一驚,隨后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會心的微笑”,用白描手法描繪細節(jié),展現(xiàn)場景,讓一篇單調的會見消息也生動有趣,充滿人情味和可讀性。
(八)點睛法,共同關注
會見活動類時政新聞,既要增強全局意識,體現(xiàn)鮮明主題,也有強調微觀入手,有時也不妨根據會見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積極尋找會見活動中人物、話題的關聯(lián)性、對比度,找出共同、共通、感興趣之處,注意挖掘其中潛藏的內涵和深意,巧妙寫作,用點睛之筆加以生動概括,往往也能大為提升可讀性和影響力,收到較好的傳播效應。
筆者曾采寫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首訪深圳的會見消息,沒有因循會見中的介紹情況、雙方指出、加強交流的慣例,主題“置身這個傳奇之地令我欽佩和高興”也一反常規(guī),用的是連戰(zhàn)稱贊深圳的話,結尾也是用雙方互贈禮物都是醒目的大紅色,仿佛心有靈犀的禮物選擇,似乎寓意著兩黨合作和兩岸交流將實現(xiàn)“滿堂紅”來直接點睛、收筆,既烘托主題,又意味深長。
筆者當年采寫的另一則市領導會見加蓬客人的消息《八十多分鐘聊不盡共同話題》,主題也是直接點睛,把深加兩地共同關注的交流合作意愿和前景鮮明地表達了出來,往往比起刻板的強調、要求之類的話語更能吸引人。
領導會見活動的新聞采寫,情況不同,方式各異,當前更需要主動結合新媒體,適當采取傳統(tǒng)媒體簡報、新媒體相對展開的融合法,也是時政報道創(chuàng)新的一種方式。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2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