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宇
?
南海斷續(xù)線性質及我國權利辨析*
黃春宇
內容提要隨著國際海洋法和南海形勢的發(fā)展,迫切需要我國明確南海斷續(xù)線性質、法律地位和相關權利。對于南海斷續(xù)線性質、法律地位和相關權利的明確,如果偏離了國際法的理論和實踐,背離國際法的規(guī)范,不僅不為國際社會所接受,而且將引發(fā)南海周邊國家的聯(lián)手反對,以及早就想插手南海問題的美、日、印、澳等國的強烈反彈;相反,過分地對南海斷續(xù)線進行限制性解釋,則會使我喪失南海斷續(xù)線內島礁和水域的應有權利。為此,需要依據(jù)國際法和客觀實際,科學合理地明確南海斷續(xù)線性質、法律地位和相關權利。
關鍵詞南海斷續(xù)線性質權利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海上通道安全與國家利益拓展研究”(項目號: 12&ZD065)和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海上維權與維穩(wěn)問題研究”(項目號: 14GJ003-142)的階段性成果。
1947年民國政府在南海地圖上標出了一條斷續(xù)線。六十多年來這條斷續(xù)線的性質一直沒有做出過明確的解釋。菲律賓仲裁案持續(xù)發(fā)酵,南海維權斗爭形勢日益嚴峻,迫切需要我們明確南海斷續(xù)線的性質及我對線內海域、島礁擁有的權利。對于南海斷續(xù)性的性質及我擁有權利的主張,如果偏離了國際法的理論和實踐,背離國際海洋法的規(guī)范,必然會引發(fā)南海周邊國家的反對,以及早就想插手南海問題的美、日、印、澳等國的反彈,甚至面臨國際社會巨大的壓力。相反,過分地對南海斷續(xù)線的性質進行限制性解釋,則將喪失我在南海固有的權利。為此,需要對南海斷續(xù)線的性質及擁有的權利進行合理的解釋。
南海斷續(xù)線的形成有其歷史背景,依據(jù)歷史和國際法以及客觀存在的南海斷續(xù)線事實,可以確定南海斷續(xù)線的本質屬性。
對南海的發(fā)現(xiàn)、認識、開發(fā)與命名,在我國,有歷史記載的可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詩經(jīng)·江漢》,其中就有“于疆于理,至于南?!钡挠涊d。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在今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設立“南??ぁ?,治所廣州,雖為在陸地的政權建制,但由于嶺南先民發(fā)達的海洋性生活,其控制范圍已涉及南海海域。
隋唐時期,中西交通盛大空前,中國在南海水域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以及政治控制不斷加強。在官修《新唐書》中,專設“廣州通海夷道”,詳細記錄以廣州為出發(fā)點,經(jīng)九龍半島,西沙、南沙海域,穿越南海通往東南亞甚至印度洋各國一條清晰的航道,沿途經(jīng)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全長約一萬公里。直至16世紀前,這是世界最長的遠洋航線①。
元朝,在1292年12月,忽必烈派福建總督史弼等征集士卒2萬,從泉州出發(fā),“過七洲洋、萬里石塘,歷交趾、占城界,明年正月,至東西董山(據(jù)考證為今越南平順一帶海面),牛崎嶼(亦作娛蟆嶼,今南沙群島一帶),人混沌大洋(南沙群島一帶海域),橄欖嶼,假里馬達,勾欄等山”進入爪哇,平定叛亂②。這一航海路線后來為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沿用,可見當時明朝對南海的政治駕馭已覆蓋南海諸島。
1912年,中華民國剛剛建立,地圖學家胡晉接、程敷鍇就根據(jù)清末輿圖資料③④和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巡視南海諸島的記載,編繪出版了《中華民國地理新圖》。在這幅以民國疆界為基準,劃出分區(qū)分省的系列地圖冊里,有一幅《中華民國邊界海岸及面積區(qū)劃圖》⑤。據(jù)初步考證,也就是在這幅圖里,出現(xiàn)了南海的連續(xù)疆界線標示。繼胡晉接之后,民國時期另一名地圖學家屠思聰于1927年5月出版了《中華最新形勢圖》,其第七圖為《中華疆界變遷圖》⑥。在這張圖里,再一次出現(xiàn)了“連續(xù)疆界線”標示,從廣西防城一直沿北部灣中越中間線往南,在西沙群島南部兜過中沙群島,東北向一直穿過臺灣海峽東部,延伸到東海和黃海的鴨綠江口。⑦
“二戰(zhàn)”之后,中國與蘇聯(lián)、朝鮮、印度、緬甸等國發(fā)生多起疆界認定爭議,在南海方面,法國殖民者已開始占領南沙部分小島。為了專門處理此種爭議,內政部特地設置方域司。該司主要職責為全面測量勘查中國疆界、疆界糾紛處理、行政區(qū)域劃分調整勘測、行政區(qū)域名稱以及各級行政區(qū)域資料之收集保管及圖志編印的工作。1946年10-12月,民國政府在各國公認的情況下,派遣“太平”艦、“中業(yè)”艦、“永興”艦、“中建”艦前往南海接收南海諸島,其中“永興”艦、“中建”艦兩艦接收西沙,“太平”艦、“中業(yè)”艦接收南沙,“太平”艦后來又奉命接收東沙群島。中國接收人員在西沙永興島舉行立碑、鳴炮升旗儀式,宣告海外。在南沙群島也舉行了同樣的儀式,以定國疆,并派兵駐守。與此同時,還實測和繪制了南海諸島地圖,包括《南海諸島位置圖》( 1∶400萬),《西沙群島圖》( 1∶35萬),《中沙群島圖》,《南沙群島圖》( 1∶200萬),《太平島圖》和《永興島圖》。在《南海諸島位置圖》上,所標的四大群島名稱與今天地圖完全一致。
1947年上半年,由民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編繪、國防部測量局代印的《南海諸島位置圖》,除標明東沙、西沙、中沙、南沙4個群島,注明大部分島礁名稱外,還在4個群島周圍標繪有11條斷續(xù)線,其最南端標示在北緯4度附近的曾母暗沙南側。在公布此線的同時,還公布了《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內容包括新訂名稱、意義、中外舊名等項,其中南沙群島名稱102個。1947年12 月1日,內政部及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重新審定南海諸島地名172個,公布中外。原南沙群島改名為中沙群島,團沙群島改名為南沙群島。
1948年初,內政部將南海斷續(xù)線收入公開發(fā)行的《中華民國行政區(qū)域圖》中,向國際社會正式宣布了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和管轄權范圍。⑧1948年2月中華民國政府將標有11條斷續(xù)線的《南海諸島位置圖》公開發(fā)行后,不僅在當時,繼而幾十年間國際社會未提出異議。不僅如此,一些國家出版的地圖也在南海諸島位置上全部或部分地作相同標繪,如日本、東德、前蘇聯(lián)、匈牙利、波蘭、法國等國家。此外,相當多國家出版的地圖,把南海諸島全部或部分明確標注歸屬中國⑨,至此,南海斷續(xù)線在整個國際社會得以確立。
依據(jù)南海斷續(xù)線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可以判明南海斷續(xù)線固有的本質屬性。
一是南海斷續(xù)線用“國界線”符號在地圖上標繪,應具有國界性質。南海斷續(xù)線是用“國界線”符號在地圖上標繪出來的,說明它具有國界線的性質。而這樣劃設,也符合當時確定海上邊界的國際法規(guī)則。20世紀初期,國際社會已有用陸上邊界線來劃設海上邊界線的國際實踐。比如,美國占領菲律賓后,與西班牙劃設的海上連續(xù)邊界線,就是采用了陸上邊界線的畫法。我國根據(jù)長期的實踐管轄經(jīng)驗,在南海用陸上邊界線的方式劃設的海上斷續(xù)線,完全符合當時國際慣例。從國際法的形成和發(fā)展看,實踐總是優(yōu)于法律,因此,任何國家都有創(chuàng)造實踐的權利。我國南海斷續(xù)線劃設后,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得到了包括越南、印尼、日本、德國等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承認或默認,構成了國際法上的承認條件,說明它具有法律效應。即便是現(xiàn)在,包括美國在內的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沒有否定我國南海斷續(xù)線客觀存在的事實。既然斷續(xù)線合法,又不容否認,其用“國界線”符號在地圖上標繪所具有的國界性質就應得到承認。
二是南海斷續(xù)線用斷線在地圖上未做精確標繪,應具有概略性質。我國首次向世界公布的南海斷續(xù)線,用的是斷續(xù)的“國界線”符號在地圖上標繪,并沒有明確各條斷續(xù)線段的經(jīng)緯度,這本身就使南海斷續(xù)線具有概略的性質。這種概略性質除了體現(xiàn)在各條斷續(xù)線段本身位置的不精確上,還體現(xiàn)在斷線本身存在的“未定”成分上,斷線部分,就是一個“未定”。用斷線在地圖上不做精確標繪來劃設海上邊界線,是因為我國考慮到1947年的南海周邊國家,有些還沒有獨立,不能共同劃定兩國之間的海上邊界線,但為了體現(xiàn)我國對斷續(xù)線內島嶼和水域的主權權利要求,以這種斷線在地圖上未做精確地標繪,目的是待所有周邊國家都獨立后,經(jīng)過雙邊談判、協(xié)商,最終精確劃定海上邊界線。
三是南海斷續(xù)線長期為國際社會所承認或默認,具有不可否定的性質。在1948年中國政府最初的11條斷續(xù)線公布之后,許多國家包括南海周邊相關國家以及蘇聯(lián)、日本、法國、德國、英國出版的地圖上也畫上了11條斷續(xù)線,并注明歸屬中國。1958年,我國政府在領海聲明中宣布包括南海群島在內的一系列群島和島嶼屬于中國領土,10天之后,越南總理范文同照會我國,明確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尊重這一決定”;越南人民軍于1960年出版的世界地圖中亦標明西沙和南沙屬于中國; 1972年出版的官方世界地圖仍然沿襲了這一標志。1957年經(jīng)印度尼西亞教育部審定批準使用的中學地理教科書上,完整地印出九條斷續(xù)線。所有事實,反映出各國對我國斷續(xù)線的認可和接受,依據(jù)“禁止反言”的國際法原則,它具有不可否定性。
四是南海斷續(xù)線與后法《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不矛盾、不沖突,具有合法的性質。解決法律適應沖突的基本原則是:后法優(yōu)于前法,上位法優(yōu)于下位法,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按照這一原則,我國南海斷續(xù)線具有的法律效應若與后法《公約》產(chǎn)生沖突,應當首先遵從《公約》。但我國南海斷續(xù)線具有的法律效應與后出臺的《公約》并不產(chǎn)生沖突。這表現(xiàn)在,一是我國公布的南海斷續(xù)線是《公約》問世前的35年,生效前的47年,所以南海斷續(xù)線的劃設不可能依據(jù)《公約》行事,也無法符合《公約》。二是1996年我國正式加入《公約》,按照《公約》相關條款,我現(xiàn)在仍主張斷續(xù)線是我國與南海周邊各國海上邊界線,與《公約》既不會產(chǎn)生矛盾,也不會發(fā)生沖突?!豆s》第15條規(guī)定,“……但如因歷史性權利或其他特殊情況,而有必要按照上述規(guī)定不同的方法劃定兩國領海的界限,則不適用上述規(guī)定。”⑩我國在《公約》出臺前,用斷續(xù)的國界符號在南海設劃的海上邊界線,可以看作是與其他國家劃設領海界限的一種特殊情況,既然是一種特殊情況,就符合《公約》第15條“特殊情況”例外的規(guī)定。
當前,學術界關于南海斷續(xù)線性質和權利的主張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島嶼歸屬線說。該主張認為:斷續(xù)線內的島、礁、灘、沙、洲等是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中國對其擁有主權,并可依公約為其劃定內水、領海、專屬經(jīng)濟區(qū)等管轄海域。
對于島嶼歸屬線說,不妥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由于南海諸島面積普遍過小,根據(jù)1982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 3)條,“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jīng)濟生活的巖礁,不應有專屬經(jīng)濟區(qū)或大陸架”的規(guī)定,只有個別島嶼可能擁有專屬經(jīng)濟區(qū)或大陸架,該主張不僅導致我國斷續(xù)線內海域管轄范圍大大縮小,而且使我喪失斷續(xù)線內海域的相關權利,這與我們一直以來主張的南海權利不相符。
第二,海上國界線或海上疆域線說。對于“海上疆域線”的提法,如果從斷續(xù)線剛產(chǎn)生時的情況來看,應該說是可以成立的。當1935年4月,民國政府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出版《中國南海島嶼圖》時,就確定了中國最南的疆域線至北緯4°,把曾母暗沙標在疆域線之內。這幅島嶼圖1936年被收入由白眉初主編的地圖集——《中華建設新圖》,另名為《海疆南展后之中國全圖》,在圖的右下方有文字說明寫道:“……廿四年( 1935 年)四月,中央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會刊發(fā)表了《中國南海島嶼圖》,海疆南展至團沙群島,最南至曾母灘,適履北緯4°,是為海疆南拓之經(jīng)過。”?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政府收復了西沙和南沙群島。1947年4月,當時的民國政府內政部召集了各部代表,經(jīng)過磋商后決定,南海領土范圍仍按抗戰(zhàn)前中國政府的出版物為準,最南應至曾母灘。?并由內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在南海海域中正式標出了U形斷續(xù)線,線的最南端標在北緯4°左右。線在地圖上的畫法,根據(jù)當年在內政部方域司參與編繪的王錫光先生說,是遵循國際上海域劃界的公平原則,畫在中國南海諸島的外緣島礁與周邊國家海岸線之間的等距離中線上。?由此可見,斷續(xù)線產(chǎn)生時可能是作為海上疆域線的。
但是,斷續(xù)線在實際應用中卻沒有起到海上疆域線的作用。疆域者,國家領土之謂也。而中國從未將斷續(xù)線內的水域作為國家領土來看待,自1947年該斷續(xù)線公布以來,外國船只都能不斷地、自由地航行在線內水域,中國政府從未對外國船只通過線內水域提出過抗議。因此,把斷續(xù)線作為疆域線來看待是不符合實際的。除此之外,我國在1996年的《領?;€聲明》中宣布了大陸領海的部分基線和西沙群島的領?;€,其中西沙群島領?;€由28個基點環(huán)繞組成,這種做法使人們產(chǎn)生疑問,如果說斷續(xù)線為國界線,為什么又要對國界線內的西沙群島另劃領?;€?這自然而然就被認為,西沙群島基線的公布表明,中國沒有把這條斷續(xù)線看作南海的國界線,否則西沙群島基線就是多余的。
第三,歷史性水域線說。把斷續(xù)線內水域聲稱為“歷史性水域”,最初是由臺灣方面提出來。1989年7月,臺灣“內政部”設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以協(xié)助確定丈量“中華民國”領海寬度的基點和基線,與此同時,還設立了另一個協(xié)助起草“中華民國”專屬經(jīng)濟區(qū)法和領海法的特別委員會。正是這兩個特別委員會提出了“歷史性水域”和U形線的法律地位問題,但委員會成員對此問題的看法有分歧。一部分人認為,U形線內的水域應被視為中國的歷史性水域,其理由有兩點:一是1948年地圖公開出版后,沒有受到任何抗議或反對;二是把線內水域聲稱為歷史性水域不違反1982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47條第1款的規(guī)定。另一部分人則反對這種看法,認為中國歷史性水域的聲稱不可能被確認,U形線畫得很隨意,由于缺乏坐標而不可能在海上定位,因此很難確定所聲稱水域的法律地位。但是,當委員會草擬“中華民國領海和毗連區(qū)法草案”的第3條時,卻采納了U形線內水域為中國“歷史性水域”的觀點。?
1993年3月,臺灣“立法院”正式通過“南海政策綱領”,其中最重要部分是序言,它如是寫道:“歷史性水域界限內的南海區(qū)域是中華民國管轄下的海域,中華民國擁有海域內的所有權益。中華民國政府愿意在和平與理智的基礎上,按照維護中華民國主權的原則,開發(fā)這個海域?!痹谝淮斡浾哒写龝?,“行政院”研究、發(fā)展與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進一步解釋了中華民國在這一方面的主張。他指出,該聲稱是基于1948年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圖中有一條U形線(以未定界的形式畫出),畫在南海周圍以表明中華民國聲稱的南海諸島的位置。他解釋道,U形線內的水域是中華民國的歷史性水域,雖然不具有內水的地位,但類似于1982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的群島水域。換言之,中華民國除了對U形線內的群島擁有主權外,還對線內的海域擁有優(yōu)先權。?1994年,臺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張京育就臺灣對南海歷史性水域的解釋作了詳細說明,他說道:“南海U形線內的水域是我們的歷史性水域,中華民國享有完全權利?!?
把斷續(xù)線內水域視為“歷史性水域”引起了學術界的爭論。有的學者認為,什么是“歷史性水域”,在任何公約中都不可能找到權威性的定義。例如,1962年出版的《國際法委員會年鑒》( 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中有關“歷史性水域”的定義是:“植根于如下歷史事實,國家對其認為至關重要的海域作長期聲稱并維持主權,不必過于關注一般國際法對領海劃界可能作出的規(guī)則變動?!倍硪槐?988年出版的《國際法的加拿大北極海域》( Canada’s Arctic Waters in International Law)對“歷史性水域”的定義下結論說:“從歷史性海灣發(fā)展而來。歷史性海灣在19世紀已形成,目的是保護被陸地環(huán)抱的某些大海灣,且傳統(tǒng)上被聲稱國認為是其領土的一部分。”?還有一本1964年出版的《國際法的海灣制度》( The Regime of Bays in International Law)將“歷史性海域”定義為:“與國際法一般適用的規(guī)則相反,沿海國對該海域要有明確、有效、持續(xù)地行使主權超過一個實際時期,且得到國際社會的默認?!?根據(jù)這些定義,多數(shù)學者還是認為,“歷史性水域”通常被認為是指歷史性海灣,在國際法被列在領?;€的規(guī)則之外。它們要求符合某些準則:首先,沿海國對爭議海域必須維持長期的主權聲稱;其次,這種聲稱必須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有的更具體地指出,“歷史性水域”通常被認為是內水,因為它們一般是近岸的海灣。但歷史性水域不是由單一的方式來管理,有時被看成是沿海國家領海的一部分,或者被看成是一種獨特的形態(tài),這取決于如何對它們行使主權和管轄權。例如,一個準許外國船只通行的國家就很難作出內水的歷史性聲稱。?
根據(jù)上述對“歷史性水域”下的定義,有人對斷續(xù)線內水域是否屬“內水”提出質疑。他們說道,在“內水”的法律制度下,沿海國對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靠大陸一側的水域行使完全主權,外國船只無權無害通過一個國家的內水,除非得到這個國家的特許。確切地說,一個國家的湖泊、運河、河流、港口和碼頭與“內水”處于同樣的地位。如果把斷續(xù)線內的水域聲稱為“歷史性水域”,是否有“內水”的法律地位嗎?一方面,中華民國政府從未把斷續(xù)線內的水域聲稱為“內水”,而且自1948年中華民國出版該地圖以來,外國船只(包括軍艦)都能不斷地、自由地航行在線內水域;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從未對外國船只通過線內水域提出過抗議??紤]到這兩方面原因,這個問題的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此外還有人認為,作為“歷史性水域”必須同時具備有效管轄、長期管轄和其他國家的態(tài)度三種因素。有效管轄意味著,對該水域的控制必須是主權管轄,有實際的排他性。要求有正式頒布的法令、公告或法規(guī)來體現(xiàn)行使主權的意向,且這種意向要以事實來說明,例如建立排他性的捕魚權。如僅以當?shù)貪O民長期捕魚的事實為證,而無排他性是不夠的。在航行規(guī)定方面,主權聲稱必須有效地行使,這意味著對該水域要維持積極、不間斷的管轄。換言之,僅以立法宣布管轄是不夠的,至少要有證據(jù)表明不準所有外國船只在該海域航行和捕魚。?反觀南海斷續(xù)線,自公布以來,無論是中國大陸,或者是臺灣方面都很少在該海域行使過權力,即使偶爾有行使過,也只是對線內的群島,而不是水域。航行自由和捕魚自由似乎都不受這些行使的影響,因此,是否有效地控制線內海域,以至于建立歷史性水域就成了問題。?
從上述的爭論中可以看出,斷續(xù)線內水域不能被視為“歷史性水域”。其實,臺灣方面后來也放棄了原先的提法。在其領海法的草案中,雖然仍將斷續(xù)線內水域稱為“歷史性水域”,但是到“立法院”二讀時,這些字就被刪除了。至1998 年1月21日《中華民國領海和毗連區(qū)法》頒布時,則沒有再提到“歷史性水域”,盡管臺灣當局有聲明,刪去這幾個字不等于拋棄臺灣的官方立場,即線內水域為中國的“歷史性水域”。?
第四,歷史性權利線說。把斷續(xù)線內水域聲稱為“歷史性水域”的提法被臺灣方面放棄后,一些學者則提出了“歷史性權利”。
有關“歷史性權利”一詞,雖然《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沒有為之下過定義,但在公約的第15條卻承認了這個法律名詞,上面寫道:“……但如因歷史性權利或其他特殊情況,而有必要按照上述規(guī)定不同的方法劃定兩國領海的界限,則不適用上述規(guī)定?!?這里有可能暗示,“歷史性權利”的定義是根據(jù)習慣國際法來確定的。于是,有些學者企圖以各種方式來解釋之。例如,布盧姆( Yehuda Z.Blum)認為:“歷史性權利一詞表示一個國家對某一陸地或海域,或在國際法一般規(guī)則下非正常增長的權利的擁有,這種權利是該國通過一個歷史鞏固過程來取得的?!彼M而解釋道:“歷史性權利是一個漫長過程的產(chǎn)物,該過程包括一系列作為、不作為以及行為方式,并通過其積累的結果使這種權利得以產(chǎn)生和鞏固,使之成為在國際法中有效的權利?!?
然而,有些學者卻引述了1962年聯(lián)合國研究的提議,確定一個國家對一個海域是否取得歷史性權利,至少有三種因素必須考慮:其一,聲稱歷史性權利的國家對該海域行使過權力;其二,這種權力行使的連續(xù)性;其三,其他國家的態(tài)度。以此為依據(jù),他們認為,對一個特定海域確立歷史性權利的一般要求可歸納為: ( 1)對聲稱區(qū)的權力行使; ( 2)權力行使的連續(xù)性; ( 3)其他國家的態(tài)度。除了這些要求外,論證必須由對該海域聲稱歷史性權利的國家來承擔。?此外,越南學者也提出,長期以來,周邊國家在南海從事正?;顒樱瑥奈丛獾街袊娜魏巫钃?,他們從未承認過中國在那里的歷史性權利。?越南官方亦反對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他們強調,越南不承認所謂的“歷史性權利”,它不屬于國際法的規(guī)定,侵犯了越南的主權以及越南在南海海域與大陸架的合法權益。?因此,“歷史性權利”的提法是否適用于斷續(xù)線內的海域,尚有待于作進一步的論證。
此外,主張歷史性權利線還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南海斷續(xù)線最初有11條,到1953年我們將其去掉2條,變成現(xiàn)在的9條,這就對歷史性權利線主張產(chǎn)生一定的悖論:南海斷續(xù)線是可以隨意改動的,能隨意改動的東西,是否還擁有歷史性權利?
上述各種主張還有一個共同的不足,都無法確定斷續(xù)線的具體位置。有人依照最初國民政府繪制的有斷續(xù)線的地圖,通過在圖上測量的方法確定斷續(xù)線的經(jīng)緯度,但由于原圖的比例尺很小,在圖上確定的斷續(xù)線各點經(jīng)緯度的誤差必然很大,這樣測定斷續(xù)線各點的經(jīng)緯度,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很值得懷疑。
明確南海斷續(xù)線性質及我擁有權利,不僅要符合國際法而且要能“自圓其說”。
1.應明確的南海斷續(xù)線性質
根據(jù)對南海斷續(xù)性的本質屬性分析,可以明確南海斷續(xù)線實質上是一條帶有國界性質的概略海上邊界線,線內的島嶼屬于國家領土,線內海域是帶有領水性質的水域。由于斷續(xù)線存在概略成分,最終如何精確劃定這條海上邊界線,需要與相關國家談判、協(xié)商解決。根據(jù)上文對南海斷續(xù)線固有的本質屬性分析,可以用“帶有國界性質的概略海上邊界線”來明確南海斷續(xù)線的性質。
2.明確性質后對我國在南海方向有關做法的解釋
一是關于自1948年以來中國公布南海斷續(xù)線后,外國船只都能不斷地、自由地航行在斷續(xù)線內水域,中國政府從未對外國船只通過線內水域提出過抗議的解釋。自1948年以來,外國船只(包括軍艦)都能不斷地、自由地航行在斷續(xù)線內水域,中華民國和現(xiàn)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對外國船只通過線內水域提出過抗議,這主要還是因為南海斷續(xù)線有“未定”成分,最終劃定邊界還需要與周邊相關國家談判來解決,在沒有最終劃定邊界線之前,對具有國際性質的海上船只通行來講,我們是不便對其提出抗議的。
二是關于1953年我國去掉兩條斷續(xù)線的解釋。因為南海斷續(xù)線是一條概略的海上邊界線,最終劃定界線需要通過國與國之間談判、協(xié)調來解決。在1953年,我們根據(jù)當時與北越政府達成的某些海上劃界共識,去掉了南海北部灣的2條線段,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合法的。事實上,我們最終通過與越南政府不斷磋商和談判,解決了北部灣海上劃界問題。
三是關于1958年我國領海聲明提到的大陸與南海諸島隔有公海的解釋。我們所說的隔有公海(當時所說的“公?!?,是指領海以外的海域)主要是指臺灣海峽,事實上領海聲明中的表明“……和同大陸及其沿海島嶼隔有公海的臺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于中國的島嶼”,就可認定當時所說的“公?!本褪侵概_灣海峽。
四是關于我國于1996年公布西沙領?;€與現(xiàn)在主張的“帶有國界性質的概略海上邊界線”是否會產(chǎn)生“線中線”的解釋。我國在1996年的《領?;€聲明》中宣布了大陸領海的部分基線和西沙群島的領?;€,之所以要宣布西沙群島的領?;€,是因為西沙群島作為我國曾被侵占又被我收復的固有領土,其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經(jīng)得到世界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承認。1994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后,為有效維護我國西沙群島的領海主權和安全,我們劃定了領?;€。西沙群島的領?;€雖然包含在南海斷續(xù)線之內,但由于南海斷續(xù)線有“未定”成分,在沒有進行雙邊談判或談判未達成結果之前,還無法確定其最終的邊界,所以我們將能夠劃定的地方先劃定,不存在“線中線”問題。
3.我國應主張的權利
根據(jù)南海斷續(xù)線所擁有的本質屬性,結合相關國際法,特別是《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我們可以主張以下權利:
第一,我國對南海斷續(xù)線內的島嶼擁有主權。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雖然多次遭受過他國侵犯,但國際條約曾公認南海諸島的主權屬于中國。這一公認的國際條約主要是指1943年11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fā)表《開羅宣言》中,就明確將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中國; 1945年《波茨坦公告》再度肯定《開羅宣言》條款規(guī)定的日本應歸還中國領土。1946年11月至12月,中國政府根據(jù)《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任命蕭次尹、麥蘊瑜分別為西沙、南沙群島接收專員,派出“太平”、“永興”、“中建”、“中業(yè)”等軍艦,內政部及陸??崭鞑看黼S同前往接收西沙和南沙群島,在太平島設立南沙群島管理處。1947年3月再次派出太平艦接收東沙島主權。為體現(xiàn)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擁有的相關權利,中國政府以斷續(xù)的國界符號將包括南海諸島在內的南海島、礁、沙、灘和水域,全部劃入斷續(xù)線內。這說明,我國對南海斷續(xù)線內的島嶼擁有主權是不容置疑的,也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第二,依據(jù)《公約》我南海相關島嶼擁有內水、領海、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根據(jù)我國使用直線基線把南海一系列島嶼環(huán)繞起來劃定領海的做法,基線之內的水域為內水,而基線之外到距基線12海里以內的水域為領海。依據(jù)《公約》有關條款,我南海相關島嶼還可以擁有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按《公約》規(guī)定,擁有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的島嶼可以主張200海里專屬經(jīng)濟區(qū)、200海里甚至最遠達到350海里的大陸架。
第三,斷續(xù)線內其他水域擁有類似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權利。南海斷續(xù)線具有國界性質,說明線內的水域應具有領水的性質。我國承諾南海斷續(xù)線內航行自由,并嚴格依據(jù)《公約》條款合理提出相關權利要求,因而不主張線內全部水域的領水權利。除按《公約》規(guī)定線內的相關水域擁有內水、領海、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等權利之外,線內的其他水域應擁有相關歷史性權利。這種歷史性權利,與《公約》上所表述的歷史性權利不一樣,它是基于一種國際社會都承認或默認的歷史事實所取得的歷史性權利。對于這些歷史性權利主張,我們可以主張與領水權利相同的權利,并把這種權利看作是在劃設斷續(xù)線后,因其具有國界性質,就自然而然地被賦予了,但是考慮到我們已經(jīng)按《公約》規(guī)定,主張了島嶼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權利,對于島嶼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以外的其他水域擁有的歷史性權利的主張,就不能超過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所擁有的權利(如果主張的相關歷史性權利超過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享有的權利,那么就不需要再多此一舉,主張依據(jù)島嶼劃設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直接按歷史性權利主張,將這些海域覆蓋就行)。
4.斷續(xù)線的精確位置和范圍確定。
南海斷續(xù)線的精確位置和范圍的確定,最終需要通過相關國家進行談判來協(xié)商解決。我們主張通過國與國之間的談判來最終解決南海斷續(xù)線的精確位置和范圍問題。在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前,我們承諾南海航行自由,積極維護當前南海相對和平穩(wěn)定的局面,按照《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來解決海上糾紛和問題。
①[唐]徐堅:《初學記》卷六,第6頁,蘊石齋叢書。
②[南朝、宋]謝靈運:《武帝誅》,見[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卷33,中華書局,1965年,第2618頁。
③滿清全盛時期至民國初年的《海疆變遷大勢圖》,這里出現(xiàn)了從日本海穿過對馬海峽、沖繩、臺灣東部、巴士海峽、南海南部一至到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再到緬甸南部港口的一條連續(xù)海疆線。這幅圖與韓振華在《南海諸島史地研究》中四大群島的海面界線相吻合。
④《清直省分圖》中的《天下總輿圖》和1755以前的《皇清直省分圖》中的《天下總輿圖》,都把“萬里石塘、萬里長沙”作為“大清中外”之界限,亦即我國南海的東部和西北部海域,是以萬里石塘的東部和西部及其海面(東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為界限,我國南海海南部海域,是以“萬里長沙”(古帕拉塞爾)以東及其海面,今南沙群島及其海面為界限。參見韓振華主編《南海諸島史地研究》,東方出版社,1998年,第26頁。
⑤胡晉接、程敷鍇:《中華民國地理新圖》之《中華民國邊界海岸及面積區(qū)劃圖》,亞東出圖書館出版,1912年。
⑥屠思聰:《中華最新形勢圖》之《中華疆界變遷圖》,世界輿地學出版社,1927年。
⑦屠思聰:《中華最新形勢圖·中華疆界變遷圖》,民國18年( 1929年),世界輿地學社出版。
⑧丁文江、翁文灝等:《中國分省地圖》之《廣東省行政區(qū)域圖(申報地圖第五版)》,1948年。
⑨賈宇: 2005年6月第15卷第2期《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⑩《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海洋出版社,1983年,第11頁。
??《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匯編》,第360、181頁。
?許森安:《南海斷續(xù)國界線的內涵》,鐘天祥等編校:《“21世紀的南海:問題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選》,海南南海研究中心,2000年,第80頁。
?Yann-h(huán)uei Song and Peter Kien-h(huán)ong Yu,China’s“Historic Waters”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 Analysis from Taiwan,R.O.C.,American Asian Review,Vol.12,No.4,Winter 1994,pp.86-88.
?Kuan-Ming Sun,Polic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wards the South China Sea: Recent Developments,Marine Policy,Vol.19,No.5,1995,p.403.
?Liselotte Odgaard,Maritime Security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Burlington,2002,p.92.
??China’s“Historic Waters”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 Analysis from Taiwan,R.O.C.,p.89,p.92.
?Stuart B.Kaye,Territorial Sea Baselines along Ice-Covered Coasts: 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Limits of the Law of the Sea,Ocean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Law,Vol.35,No.1,2004,p.90.
?Mark J.Valencia,Jon M.Van Dyke,and Noel A.Ludwig,Sharing the Resourc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Honolulu,1999,p.28.
?China’s“Historic Waters”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 Analysis from Taiwan,R.O.C.,pp.95-96.
?Polic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wards the South China Sea: Recent Developments,p.404.
?Zou Keyuan,Historic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 China’s Practice,Ocean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Law,Vol.32,No.2,2001,pp.161-162.
?Zou Keyuan,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aritime Boundary Lin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Legal Consequences for the Resolution of the Dispute over the Spratly Island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and Coastal Law,Vol.14,No.1,1999,p.37.
?《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海洋出版社,1983年,第11頁。
?Yehuda Z.Blum,Historic Rights,in Rudolf Bernhardt ed.,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Installment 7,Amsterdam,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1984,pp.120,121.
?China’s“Historic Waters”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 Analysis from Taiwan,R.O.C.,pp.94-95.
?Nguyen Hong Thao,China’s Maritime Move Raise Neighbors’Hackles,Vietnam Law&Legal Forum,July 1998,pp.21-22.
?“Vietnam: Dispute regarding the law on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was passed on 26 June 1998”,Law of the Sea Bulletin,No.38,1998,p.55.
參考文獻
1.吳士存:《南海爭端的起由與發(fā)展》(修訂版),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3年。
2.郁志榮:《解決南海問題應從厘清‘斷續(xù)國界線’著手”》,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觀察》,2014年。
3.徐志良:《民國海疆版圖演變與南海斷續(xù)國界線的形成》,《太平洋學報》2010年4月。
4.任念文:《“中國南?!狈懂牸拔覈惺怪鳈嘌馗铩嬲摗澳虾嗬m(xù)線”作為中國傳統(tǒng)海疆線的歷史依據(jù)》,《太平洋學報》2013年2月。
5.張衛(wèi)彬:《南海U形線的法律屬性及在劃界中地位問題》,《當代法學》2013年2月。
6.李金明:《南海斷續(xù)線:產(chǎn)生背景及其法律地位》,《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2年9月。
〔責任編輯:吳明〕
作者簡介:黃春宇,海軍指揮學院副教授,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副研究員,海軍指揮學院海洋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hjhcy@ sina.cn。南京,2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