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篤家
【摘 ?要】
新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第一步,初讀,理清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與結(jié)果;第二步,細讀,對照人物、事件與結(jié)果羅列立意點;第三步,品讀,確定文章寫作的最佳立意點。
【關(guān)鍵詞】
學校教學 ?作文教學 ?新材料作文 ?審題立意 ?“三步三讀法”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話題作文、命意作文或題意作文,指的是2006年全國卷率先推出的只給出材料、不規(guī)定話題、不限文體,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可以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但“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義”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據(jù)材料寫議論文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有明確話題的話題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之間的一種新的作文形式?!扒Ч盼恼乱鉃楦摺?,明代哲學家、思想家王夫之也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這些都說明了要寫好新材料作文,首先要審題立意;對于寫好一篇考場作文來說,審題立意更是十分重要。新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呢?筆者欲結(jié)合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向大家推介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三步三讀法”。
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是這樣的: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lǐng)該多好?。∮谑菫貘f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jié)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焙⒆用鵀貘f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作文的寫作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對這則材料,我們可以這樣來審題立意。
第一步,初讀,理清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與結(jié)果。這則材料中的人物有五個,那就是老鷹、烏鴉、牧羊人、他的孩子、羊(小羊、山羊)。他們做了什么事情、結(jié)果怎樣呢?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烏鴉非常羨慕,于是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覺得練得差不多了,便從樹上猛沖下來抓山羊,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飛不起來,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彼暮⒆用鵀貘f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羊呢,在文中只是被抓的對象:小羊被老鷹抓,烏鴉想抓山羊。值得注意的是,在理清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與結(jié)果時,對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的勾畫一定要全,凡是材料中出現(xiàn)過的人物都要列出,只有這樣,才能多角度的、更深刻地把握材料;再者,對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與結(jié)果的羅列,一定要在文中逐項劃出,最好是在草稿紙上逐一羅列,為下一步的立意做好準備。
第二步,細讀,對照人物、事件與結(jié)果羅列立意點。羅列立意點時,我們最好是從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上面的例題中,主要人物是烏鴉、牧羊人、他的孩子。我們從“烏鴉模仿老鷹抓山羊,卻因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結(jié)果被牧羊人抓住”這個角度,可以確立的立意點是:①看到別人的長處就想學習,而且鍥而不舍地學習,烏鴉的精神值得肯定,②不顧自己的特點,盲目模仿別人,必然失敗。從“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這個角度,可以確立的立意點是:①人貴有自知之明,②盲目模仿要不得,③不要一味好高騖遠,④聰明反被聰明誤。從“牧羊人的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這個角度,可以確立的立意點是:①向強者學習理應得到鼓勵,②“東施效顰”未嘗不可,③就是要有這樣一種拼命追求的精神,④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chǔ)。當然,我們的文章還可從以材料的次要人物入手進行立意,并且這樣做有時還會產(chǎn)生許多新的思想火花。在這一則材料中,次要人物“老鷹”和“羊”純粹是參照物,從它們的角度不好確定什么立意點。這種情況也是經(jīng)常碰到的,在此就另當別論了。
第三步,品讀,確定文章寫作的最佳立意點。經(jīng)過了第二步的細讀,我們對照人物、事件與結(jié)果會列舉出好些個甚至十幾個立意點,我們一篇文章中不可能把這些立意點全部寫進去,如果全部寫進去的話,作文反而會因為主題太多而變成“無主題變奏”。所以,細讀,對照人物、事件與結(jié)果羅列立意點,是發(fā)散思維,是我們寫作時打開思路的過程;而寫作時,我們又要聚合思維,在眾多的立意中選擇一個進行寫作,這樣我們的作文才是“全面理解材料”,又是“從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確定文章寫作的最佳立意,應遵守以下幾個原則:要正確,要體現(xiàn)正確的立場、觀點,要宣揚健康、美好的事物,要批判消極的事物;要新穎,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想人所未想,發(fā)人所未發(fā)”,如果主題不新,大家都雷同,就難以寫出好文章;要深刻,對文章蘊含的意義的開掘、揭示有深度,能化腐朽為神奇,變平凡為偉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一定要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用自己最擅長的表達方式。學生的生活面本來就比較的窄,脫離了生活實際,文章必然寫不好;接近生活實際,才能真正有話可說。依照上面這些原則,我們就可以確定文章的最佳立意,然后動筆寫作了。
有人對近年高考作文題(每年約18套)做了統(tǒng)計,新材料作文2011年9道,2012年16道,2013年17道,2014年18道,2015年14道,足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作文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巧妙運用好審題立意的“三步三讀法”,有助于我們在審題立意環(huán)節(jié)穩(wěn)操左卷,邁好寫作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