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依據(jù)一定的教學內容,要創(chuàng)設出一種以形象為主體的、具有很強感情色彩的場景和氛圍,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把學生的認識過程置于特定環(huán)境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教學內容,深入體會思想感情,從而形成了教學小高潮。它對于課堂教學起著很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它是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悅目、悅耳、悅心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思維和認識的發(fā)展。
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智力活動就是在情緒高漲的氛圍里進行的。這種氛圍會給教學帶來好處,同時也有助于完成教學任務?!碧K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學習愿望的源泉就在于兒童腦力勞動的特點本身,在于思維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边@表明教學情境是建立在兒童心理特點基礎上的。他還指出:“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可見,在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使學生在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推動下來思考、感受和體驗。所以說,創(chuàng)設動人的情境是成功的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和藝術媒介。
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還常??吹胶芏嗲闆r下教師臺上“津津有味”地講,告訴學生“這個概念”是什么,“那個概念”怎么理解……顯然,教師講得賣力、全面、透徹,可從學生反饋來看,學生的接受與老師的傳輸并不成正比。究其原因是:教師缺乏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
那教師應該這樣創(chuàng)設動人的情境呢?
要創(chuàng)設動人的情境,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深刻地挖掘教材中的情與境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準確、鮮明、形象、生動、適時地創(chuàng)色出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兒童認識規(guī)律的情境來,以利于叩擊學生情感的閘門,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與情感共鳴,激活學生的思維。
創(chuàng)設動人的教學情境,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生動講述法
講述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的形式,因而生動講述法也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最好、最基本、最常見的藝術方法。為此要求老師以豐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敘述之中,以師情激生情,以師心動生心。
2.觀察演示法
即通過觀察、演示、進行小實驗等方法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比如,有位老師講《繁星》一課,為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出本文的心態(tài)、背景,天花板上做了一個投影,上課時把天花板當作天空,當投影儀的開關打開,天花板上群星燦爛,學生仰望“天空”,較好地體驗到夜間星空的情趣及作者當時的心情,課堂效果極好。
3.組織討論法
討論是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它的效果是單純講授不能替代的。課堂講授中適當組織討論,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積極和諧氣氛。通過討論,使學生體會到貴在參與,可較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聯(lián)系實際法
課堂教學中適當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述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時,教師就可以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關事例讓學生討論,使學生明確是非,增長學生熱情,獲得新知。
5.師情感染法
常言說,情感、情感,以情感情。這是人際關系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常用的方法。比如,一位教師在上寫作課時,為學生朗讀一篇優(yōu)秀的例文,讀到感人處,教師淚落不止,她的情緒感染了學生,學生也立刻進入角色,作文講授效果非常突出。
創(chuàng)設動人的情境,除了靈活運用以上幾種方法,還要注意:準確把握教材的感情基礎和實質性內容,準備把握學生的心態(tài)變化,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的“期待”心理與“滿足期待心理”,還要設身處地地用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要用兒童的眼光去看世界,這樣才能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小學語文《荷花》一課,課文第四、五節(jié)是全文的難點,寫的是作者想象了荷花的動態(tài)美,字里行間充滿了賞花愛花的無限情趣。一位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令人心馳神往的情境,使學生入境入情,達到了神化的境地。
在教學中,通常都是播放有關錄像資料片,對學生說:“面對一池荷花,我們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呢?”隨著悅耳的水鄉(xiāng)樂曲聲,熒屏上出現(xiàn)了賞花人幻化為荷花的情景:威風吹拂,荷花搖曳隨風起舞;輕風稍停,荷花便悄然玉立。蜻蜓點水,小魚遨游……多么令人陶醉的荷塘美景!學生都看入迷了,愛花之情越來越濃。接著老師放音樂,在優(yōu)美動聽的輕音樂中,老師讓學生微閉雙眼,娓娓誘導:“我忽然覺得自己怎么啦?一陣微風吹來,我怎么啦?風過了,我又怎么啦?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怎么快樂?小魚游過,告訴我昨夜做了什么好夢?”學生在老師充滿柔情點撥之下,張開想象的翅膀,生動地描述著:“我也成為荷花了,穿著潔白的衣裳,隨風舞蹈;風過了,我在荷花從中休息,和蜻蜓談話。蜻蜓聞到荷花的清香,看到了荷花的嬌容,落在花瓣上不愿離開呢!”“小魚昨夜夢見下雨了,荷葉微微抖動,為它遮擋雨滴……”
學生邊誦邊讀邊賞析,氣氛十分活躍,不僅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而且還發(fā)展了學生聽、讀、說的技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欣賞、想象、思維等諸方面的能力。
總之,通過創(chuàng)設動人的情境,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能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把學生帶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氣氛中,使師生共同進行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開發(fā)智力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