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學,劉偉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
淺談沙瑤傳統(tǒng)服飾及發(fā)展變化
——以云南金平縣金水河鎮(zhèn)為例
馮志學,劉偉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地處云南金平縣南端的金水河鎮(zhèn)沙瑤服飾,從區(qū)域和形態(tài)構成上屬于門瑤支系分支,但由于當?shù)氐牡乩砗臀幕曀椎牟煌?,在服飾文化上又體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沙瑤服飾是瑤族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服飾中可看出沙瑤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和文化沉積,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沙瑤服飾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沙瑤;服飾特征;變化
云南的瑤族有四個支系,分別為門瑤支系、勉瑤支系、布咋支系、景東瑤支系。地處國家級口岸—金平金水河鎮(zhèn)的瑤族以門瑤支系為主。藍靛瑤是他稱,自稱“門”或“金門”,使用苗瑤語族瑤語支瑤語門話,沙瑤(也稱瑤族金門)屬于門瑤支系的一個分支,因與壯族沙人風俗來往故稱“沙瑤”,生活習俗、語言、宗教與藍靛瑤一樣。沙瑤服飾是瑤族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服飾中可看出沙瑤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和文化沉積,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沙瑤服飾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沙瑤世居在中越邊境的大山里,服裝穿戴上接近版納、河口的藍靛瑤,卻又有自己的特色。婦女頭飾自成一派,接近文山馬關的藍靛瑤。由于長時間的民族交融,形成了沙瑤服飾獨特的美感。服飾的款式結構、面料色彩、工藝圖案等方面呈現(xiàn)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并作為一種文化媒介,展示了金平沙瑤文化發(fā)展的歷程,構成金平瑤族文明進步的物質表現(xiàn)形式和文化特征。
1.1款式結構
沙瑤男子服飾與其他瑤族支系服飾基本相似,由上衣、坎肩和褲子組成。上衣為黑色無領長袖,外套黑色無領對襟坎肩,兩側各有一個口袋,上面繡有花卉圖案。下穿黑色吊腳褲,多穿布鞋及膠鞋。
沙瑤女子服飾主要由頭帕、長袍、褲子組成。頭帕以一大塊長方形藍靛布為主,包在頭上后,前額部分兩端向中間對折形成帽檐,頭帕尾部自然披到后頸部并用彩色刺繡緞帶從頭頂開始系于后腦,整個頭帕遠看猶如一頂帽子。年輕婦女的頭帕在這基礎上增加了桃花、牡丹等圖案的貼花,并在頭帕兩側及尾部綴有流蘇。沙瑤婦女穿黑色(藍靛色)右襟長袍,衣長及膝,兩側從腰部開始分叉,穿著時前后下擺翻折上來系于腰部。領部為小翻領,上面用紅、黃、藍、粉絲線繡以二方連續(xù)圖案,領口處有銀扣裝飾,在銀扣下方垂下一排瀑布般的粉紅色流蘇,一直垂到腰際,這也是沙瑤服飾的一大亮點。門襟、袖口、下擺邊緣均有彩色刺繡花邊,褲子同樣以藍靛色土布制成,褲長為八分的直筒褲,褲腳處鑲彩色花邊。沙瑤不分年齡都普遍系白色圍裙,圍裙腰部有五至十厘米寬的八角花及牡丹花圖案裝飾。背部的披風為天藍色,形制和圍裙一樣,穿戴方法為披在后背肩上,圍裙兩端的系帶從兩側前腋下穿過系于后背。婦女一般背紅色帶有花卉圖案和流蘇的斜挎包。銀飾多以耳環(huán)和手環(huán)居多,年輕女子穿花布鞋,老年人多穿膠鞋。兒童的服裝款式和成人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女童的衣長較成人短,不需要翻折與腰際。
1.2面料、色彩、圖案
沙瑤服飾的面料一般為自織的土棉布,經藍靛浸染后最終呈現(xiàn)靛藍(藏青)顏色,具有耐臟、吸濕、透氣、保護等作用。靛藍(藏青)是沙瑤服飾的主要色調,輔以紅、橙、藍、白、粉等顏色。在沙瑤服飾的整體搭配中,特點就是色彩的大跳躍,從藍靛(藏青)到白色圍裙,到天藍色的披風,到紅色的領、門襟,再到粉色的流蘇,這種色塊上的強烈對比,冷、暖色調的交叉使用,使得沙瑤婦女們很搶眼??此仆回5纳蕦Ρ?,放在一起又是那么的和諧與自然。圖案上并沒有像其他瑤族一樣繁復,主要有八角紋、水波紋、桃花紋、牡丹紋。沙瑤服裝具有質樸美、自然美、實用美等特點,服裝樸實無華、功能實用,色彩大方。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地處中越邊境金水河鎮(zhèn)的沙瑤傳統(tǒng)服飾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尤其是受邊境口岸多元文化的影響,無論是在面料、工藝、刺繡圖案或穿著習慣和以往的傳統(tǒng)著裝有較大的不同。沙瑤先民很早就掌握了種植棉花、藍靛草及織布工藝,族人多穿自己用藍靛布制成的衣服。現(xiàn)在當?shù)厝嘶静环N植棉花藍靛草。在刺繡圖案上,以前多用八角花圖案。八角花有八個花瓣,來源于當?shù)厝朔N植的八角?,F(xiàn)在,幾乎沒有人使用八角花圖案,而選用桃花,牡丹花等花朵。當?shù)氐膵D女認為八角花太小,不及桃花、牡丹花花型飽滿大方,色彩艷麗等。以前衣服上的圖案都是婦女親手繡上,現(xiàn)在多在集市上買半成品圖案等。在服裝款式上,年輕婦女把衣長縮短至膝蓋以上,變得更加修身合體,在裝飾上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凸顯了個性審美的需要。在穿著習慣上,過去沙瑤每天都穿著傳統(tǒng)服飾,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F(xiàn)在,只有在節(jié)日里或重要場合穿著,男子早已經用現(xiàn)代服裝代替了民族服裝,年輕的婦女也很少穿本民族的直筒褲,而是穿上了她們喜愛的牛仔褲,過去的繡花鞋和棉布鞋也很少找得到,取而代之的是高跟鞋、旅游鞋及膠鞋等。從現(xiàn)在和以前沙瑤服飾的對比可以看出,這些變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商品的流通和機械化。政府所在地市場位于中越邊境金水河口岸-金水河鎮(zhèn),兩國人民在這里互市,加快了經濟發(fā)展及商品流通。工業(yè)機械化代替了傳統(tǒng)手工業(yè),布料、絨線、繡花圖案、成品銀飾等在集市上都能找到。越來越少的人會自己做衣服和紡織刺繡了,這些變化是值得我們深思和關注的,最后希望沙瑤能將傳統(tǒng)服飾文好好的保存下來,為中華服飾文化增添更加璀璨的光輝
[1]奉恒高.瑤族通史(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9
[2]胡美術.經濟轉型:河口藍靛瑤歷史與紡織文化變遷[J].前沿:2010.7
[3]吳自云.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概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5
馮志學(1988-),男,錫伯族,遼寧鐵嶺人,設計學研究生,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流行服飾。
劉偉(1990-),男,漢族,山東濰坊人,設計學研究生,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流行服飾。
C95
A
1671-1602(2016)16-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