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萍,陳樂瑞,劉成成
(1.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2.河北工業(yè)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天津 300000)
?
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與微課在高職《電工基礎》中的應用
潘秋萍1,陳樂瑞1,劉成成2
(1.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450052 2.河北工業(yè)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天津300000)
摘要: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和微課在培養(yǎng)高職學生能力方面有突出的優(yōu)勢,將兩種教學方式結合起來應用于電工基礎課程的教學,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介紹了學習情境的確定以及教學實施步驟,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微課;電工基礎
電工基礎是高職院校電氣類、機電類、電子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其理論定理較多,實驗實訓內(nèi)容更新緩慢,抽象理論往往沒有和工作中的實際項目相結合,不能體現(xiàn)高職教育的特色。由于生源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對理論知識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較低。課堂上教師著重教授理論分析與計算,學生被動接受枯燥的知識,卻不能有效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募寄?,因此學習的積極性差,參與度低,難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高職《電工基礎》教學迫切需要改革。
一、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與微課
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教學是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開發(fā)課程,由姜大源提出,工作過程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1]。高職院校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當充分利用與企業(yè)的緊密聯(lián)系,動態(tài)地安排學科知識,將適度夠用的理論知識解構,重構到具體的工作過程中。知識的數(shù)量雖然沒有改變,但其排列組合的順序變化后會發(fā)生質(zhì)的突變,更有助于學生學習。
微課是一種新型教學資源,這種教學模式的轉(zhuǎn)變,對教學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微課來源于翻轉(zhuǎn)課堂[2],是指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微課用視頻展示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更直觀,有很好的交互性,而且能隨時停止、回放,學生隨時隨地在線或下載觀看學習,直到達到學習目標為止[3]。
我們將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和微課結合起來,把《電工基礎》中的理論內(nèi)容分解為若干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都有同樣的步驟,但不一樣的內(nèi)容,不斷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一個學習情境中,以微課的方式將內(nèi)容生動有趣地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課前對學習情境中涉及到的知識有所了解,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視頻來輔助教學,尤其是實驗課,近距離拍攝老師的操作示范,學生能更清晰地看到老師的規(guī)范操作。把微課用于課后復習,將一些難點或者擴展的實際問題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思考與討論,進一步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確定學習情境
《電工基礎》9個章節(jié)內(nèi)容分別為: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電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電路;諧振電路和互感電路;三相正弦交流電路;非正弦周期性電流電路;動態(tài)電路的過渡過程;磁路與變壓器;供電及安全用電。
確定學習情境首先需要對專業(yè)工作的崗位群進行調(diào)研,篩選出典型工作,并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再從整體上依據(jù)認知規(guī)律逐次進行。電氣類專業(yè)的學生所需達到的崗位能力是電路分析能力,主要包括讀電路圖、分析電路功能、設計電路、安裝與調(diào)試、仿真等。根據(jù)學生所需具備的綜合職業(yè)能力,將《電工基礎》內(nèi)容分解為以下6個學習情境:MF-47型萬用表的安裝與測試;日光燈照明電路的安裝與測試;低壓配電線路的分析和設計;收音機諧振電路的分析與仿真;延時開關的設計;小功變壓器的設計和檢測[4]。
將原來的理論知識解構,重構到各個學習情境之中。MF-47型萬用表的安裝與測試中涉及基爾霍夫定律、戴維南定律、電路的等效變化等理論內(nèi)容;日光燈照明電路的安裝與測試中含有正弦交流信號、RLC元件、諧振電路、功率因素的提高等內(nèi)容;低壓配電線路的分析和設計要考慮三相負載星型和三角形連接、三相電路的功率,以及安全用電等知識;收音機諧振電路的分析與仿真主要與諧振電路、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相關;延時開關的設計是線性動態(tài)電路的計算、換路定理、三要素法等的具體應用;小功變壓器的設計和檢測涉及互感和互感電壓、同名端的判斷、變壓器的認識與分析等知識點。這種學習情境的設置,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聯(lián)系起來,學以致用,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實施步驟
每個學習情境的實施工作過程由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等幾個環(huán)節(jié)構成。具體步驟是:下達任務書,查詢資料→分析任務,確定最佳工作方案→合理選用元器件和電工儀表,進行實驗觀察測試或者電路的仿真測試→排除錯誤,改進電路→互相檢查并點評。教師選擇合適的微課方式,將涉及到的理論知識或者技能逐一呈現(xiàn)給學生。下面就以日光燈照明電路的安裝與測試為例,詳細敘述教學步驟。
第一,資訊階段。在課前搜集資料,如日光燈的背景信息、日光燈照明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電路的作用等。教師把需要自學的內(nèi)容以講授式微課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將日光燈的組成部分以PPT微課的方式提供給學生,并提出問題,如啟動器和鎮(zhèn)流器的連接特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
第二,決策和計劃階段。形成計劃書,要求學生以書面報告的形式,表述出項目中需要的元器件,電路的連接方法,測試安排以及人員分工。分組討論后,比較各個小組方案的優(yōu)缺點,選擇最佳方案實施。
第三,實施階段。根據(jù)設計的日光燈電路原理圖,進行日光燈照明電路的安裝、通電、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實驗前,播放日光燈安裝和檢測的視頻進行輔助教學,近距離拍攝操作示范,詳細介紹測試注意事項。
第四,檢查階段。分析和解決安裝與測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記錄出現(xiàn)問題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第五,評價階段。教師對該部分內(nèi)容進行總結,然后提供考核標準,學生分組展示自己的成品。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過程和結果的融合,真正體現(xiàn)出評價體系的公平、公正。最后,教師可以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例如常見燈管的故障及解決方法;也可以通過一個實際案例將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每個學習情境有著同樣的步驟,隨著學習情境的展開,學習的難度在遞增,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在減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不斷增強。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學會做,做學結合,真正實現(xiàn)“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四、結語
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生動有趣的微課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回課堂,有效地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伴隨著教學過程的進行,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種教學方法需要教師主動投入大量的精力,也需要學生及學校的配合,國內(nèi)的研究剛起步,具體學科的微課和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資源還不是很豐富。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更好地結合課程設計,開發(fā)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和微課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
參考文獻
[1]仲蓁蓁.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法在《電路與電工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廣西輕工業(yè),2010(11):147-148.
[2]梁海峰.大學數(shù)學基于“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學周刊,2016(2):16-17.
[3]葛林.微課在高職“電工電子”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才智,2015(13):235.
[4]徐超明.電工技術項目課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68-178.
[責任編輯:趙偉]
收稿日期:2015 - 12 - 20
作者簡介:潘秋萍(1988—), 女,江蘇常州人,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碩士。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811(2016)02-0087-03
Application of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Microlecture in Electrician Basis Course
PAN Qiuping1, CHEN Lerui1, LIU Chengcheng2
(1.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52, China;2.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000, China)
Abstract: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microlecture have outstanding advantag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Applying the two methodologies into the teaching of Electrician Bas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design method and teaching steps of the new class aim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 all-round ability.
Key words: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microlecture; electrician b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