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蔡偉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浙江金華 321000)
把寫作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你也能成為方文山》課堂教學實錄*
執(zhí)教:蔡偉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浙江金華 321000)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漢宮秋》]
師 已經上了兩節(jié)課了,同學們累不累?
生 不累。
師 苦不苦?
生 不苦。
師 寫作怕不怕?
生 怕。
[師生笑]
師 為什么怕?
生 因為它太難了……
師 因為寫不好,寧可坐在這里,也不愿寫,是嗎?告訴你們,寫作其實是一件快樂的事。老師今天就讓你們把痛苦的寫作變成一件十分開心的事。
[教師邊說邊出示課題]
把寫作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師 怎么樣把它變成一件開心的事呢?我們學一位名人,這位名人應該是你們很喜歡的,或者說你們是因為喜歡一個人而喜歡他的。他是誰呢?是方文山。
[教師用課件出示]
你也能成為方文山。
師 我保證通過我這節(jié)課,你也能成為方文山。說到這里,有人可能會問,方文山是什么東東?
生(笑)作詞的。
師 都知道作詞,給誰作詞?。?/p>
生 周杰倫。
師 其實他給好多名人寫過詞,不過,他是周杰倫的“御用”詞人。好,我們來看看專家是怎么介紹方文山的。加著重號的字,我們一起來朗讀一遍。
[教師出示課件]
方文山,華語樂壇作詞人,曾為吳宗憲、溫嵐、潘瑋柏、袁詠琳等藝人作詞,也是歌手周杰倫的“御用”作詞人。他擅長拆解語言使用的慣性,重新澆灌文字重量,賦予其新的意義,紡織出新的質地,建構后現代新詞風;他創(chuàng)作的詞中有畫面感和東方風。曾獲得過一些重要音樂獎項。但今天,我們不是學習方文山的文本,而是拿他作為一個標桿,我們要追求的是如何成為乃至超越方文山。
[學生齊讀]
師 這是專家們給方文山的一個很高的評價。但是今天,我們可不是來學習方文山的詞的,而是把方文山當作我們的一個高標準去追求,去超越。大家覺得我能不能超越方文山?
生 (笑)不能。
師 我們能不能超越方文山?
生 (笑)不能。
師 你們都還沒試過,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能呢?什么事情都要試一試再說。當然方文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一下子要超越他是有一些困難的,但是有困難并不表示不可能。為了讓大家覺得有可能,現在輕松一下,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同學們一定很熟悉。
師 當音樂響起來的時候,你的腦海里浮現的是什么景象?
[教師播放視頻《菊花臺》,學生靜靜地聽]
師 好聽嗎?為什么好聽?都沉浸在歌中,沒聽到我的聲音是吧?我們今天不是音樂課啊,聽一段就可以了。
[學生笑]
師 好聽,不但覺得好聽,方文山的歌詞也美,但他的歌詞為什么美呢?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呢?
[教師出示《菊花臺》歌詞]
師 聽出來了嗎?方文山歌詞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師 (等待)想不出來?誰知道?有知道的嗎?剛才我聽啊聽,覺得方文山的詞真美,美在哪里???經??矗蔷褪遣恢烂涝谀睦?,那叫什么呢?那叫我們有美的眼睛,但是沒有美的大腦,我們只能看卻不能欣賞,對不對?。康捯f回來,我就給你們看這么一點點,你說我們都還沒感覺到呢,你最好希望我放三遍,你就知道了,對不對啊?想得美,哪有一節(jié)課能夠放三遍呢?以后我們要學會聽,聽兩句我就知道。老師聽一句就知道,為什么呢?因為方文山的歌詞有一個很大的特點:美的意象、美的行為都有出處。信不信?
[教師課件出示]
方文山歌詞中最美的意象、行為皆有出處。
生 不信。
師 不信是吧。我們用事實來說話,請大家看一看PPT上標注紅色的部分。
[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師 “月兒彎彎”“閣樓”,還有“朱紅色的窗”“向晚”“馬蹄聲狂亂”,這種意象,這種行為,皆有出處?,F在信了吧。特別是“秋心拆兩半”,你們在很多文字游戲中都做過,秋心拆兩半,合起來是什么字?
生 愁。
師 好,下面的“一夜惆悵”“斷腸”“夜未央”等也都有出處。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了方文山的詞處處皆有來歷,如果不知道那些妙詞的出處,就上網查查看,到圖書館查查看,查出來了就是學問。這個工作就是研究,原來研究就是這么簡單的。
師 剛才我們證明了方文山的詞都有出處,都出自什么地方呢?自然是中國古典詩詞。那么,他的歌詞創(chuàng)作,可以給我們一個什么啟發(fā)呢?
生 要閱讀詩。
師 可以這么說,中華民族歷朝歷代都有許許多多的經典詩詞,是這些詩詞養(yǎng)育了方文山。那么反過來,方文山用它的創(chuàng)作把我們中國的古典詩詞推向了另一個高峰,那是現代的高峰,具有了現代的意味。這就是方文山對于我們中華民族經典詩詞的一個貢獻。
[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濃厚的古詩詞功底成就了方文山,方文山讓中國古詩詞散發(fā)出迷人的現代光彩。
師 方文山用現代人的思想、現代人的眼光重新演繹古典詩詞。再問大家,我們有可能達到方文山的高度嗎?
生 不能。
師 還是不行,對吧?但我告訴大家,你們一定能,為什么?很簡單,要達到對方的高度,只要注意三點即可,知道是哪三點不?
生 不知道。
師 當然不知道,你知道了還要老師我干什么?下面我來指引你們達到方文山的高度,成為另一個方文山,甚至超越方文山。那么,究竟需要哪三點呢,實際上就簡單的三步。
[教師出示課件]
其實只要三步:1.譯詞;2.組句;3.演繹。
師 但話又說回來,說說容易,做做難,對不對?你真的要三點一個一個縱向掌握很困難。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但是我先教會你這三種方法,這三種方法教給你了,過不了幾天,你就是另一個方文山?,F在信了沒有?
生 (猶豫)不信。
師 還是不信,但是跟前面相比,已有進步。前面是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能,而現在有點猶豫了,看來跟著蔡偉學一切皆有可能,下面我們繼續(xù)加深加強同學們對于自己成為方文山的信心。
師 我們再來欣賞一首歌。這次欣賞你們要猜出這首歌是誰寫的。唱是鄧麗君唱的,那么歌詞是誰寫的呢?
[教師邊說邊播放音樂《在水一方》]
師 有數沒有?
[學生搖頭]
師 你們年紀太輕,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就知道了,也許,是你爸爸媽媽最愛看的一部言情小說,誰寫的?
生 瓊瑤。
師 瓊瑤,對于你們來說,她應該是奶奶級的作家。
[教師出示《在水一方》歌詞]
師 作者是瓊瑤,可是同學們,你們真的認為這是瓊瑤奶奶的作品嗎?
生 不是。
師 那是誰的?
生 《詩經》。
[教師對比出示《詩經·蒹葭》原文]
師 那為什么我們看到的歌詞曲譜,上面都寫著“作詞瓊瑤”?
生 是瓊瑤改的。
師 改的就可以成為她的了,是嗎?那好,她改的就可以成為她的,那咱們也可以改,對不對?咱們嘗試著改出一曲歌詞來。
[教師出示《詩經·小雅·采薇》]
[學生動筆寫,教師巡視]
師 用最快的速度,有獎勵的哦。哪一位寫好了就先舉手,咱們金華二中也是我們浙師大附中,個個都是能人。好,現在誰敢于先把手舉起來?呵呵,你們寧可做孬種也堅決不舉手嗎?
[學生笑]
師 這可是一種勇氣啊。
[學生笑,然后一學生舉手]
師 先讀名稱,然后作詞是你自己,要完整地念。
生 《詩經·小雅·采薇》,作者高一(19)班吳新強。憶往昔,逍遙去,楊柳飄葉又依依。今思怨,惆悵淚,雨雪化愁道霏霏。
[學生鼓掌]
師 能不能唱一唱?
生 還沒準備好。
師 下課的時候找個人跟你一起譜個曲,如果不會,那就用現成的,像老師一樣,老師經常做這種游戲,很有味道。
[教師出示改編的歌詞]
師 這個是誰編的呢?是老師根據網友的編寫重新改編的。這兩首歌你們熟悉嗎?
生 都沒聽過。
師 你們想聽哪一首?
生 都想聽。
師 都想聽啊,那我們這課的性質可就變了哦。不過為了滿足同學們的好奇心,老師還是想試一試。
[教師分別用兩首歌(《克拉瑪依之歌》《白蛇傳·雨傘是媒婆》)的曲調,聲情并茂地演繹《詩經》改編詞,學生的掌聲一次又一次地響起]
師 告訴同學們,如果我們把大量閱讀與歌詞寫作結合起來,就會發(fā)現寫一首優(yōu)美的歌詞一點都不難。剛才我們把《詩經》里的作品翻譯了一下就變成我們的了,剛剛那位已經成為咱們班的方文山一號。
師 再來欣賞羽泉的《辛棄疾》。
[教師播放音樂視頻]
師 為什么名字叫作“辛棄疾”?
生 因為都是辛棄疾的詞。
師 你能說說是哪幾首嗎?
[教師出示《辛棄疾》歌詞]
生 《破陣子》,《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教師出示出處]
[教師課件出示學生學習材料上的李清照的五首詞]
師 能不能根據發(fā)給你的材料,寫一首題為“李清照”的歌詞?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
生 昨夜雨疏風驟/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濃睡不消殘酒/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
[教師細心糾正字音“驟”]
師 剛才你念的這首詞押的是什么韻?
生 沒有押韻。
師 但是我們也要為她鼓掌,為她這種勇氣鼓掌,雖然她暫時不能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但是這幾個句子選的還是不錯的。
師 我們來看看一位“偉大”的詞人寫的一首《李清照》。
[教師出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
師 我們先讀一讀,感受一下它的“偉大”之處。
[學生齊讀]
師 課件上黑色的字是作者改編的,紅色的是作者添加的。那么這首詞的偉大之處在哪里呢?好在哪里?第一段讓你們感覺到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她在哪里?在做什么樣的事?
生 一個閨中女人在深深的庭院里思念,有誰能給我寄封信,沒有人,只能流淚。想著想著就想到雙溪,卻不知淚落在何方,感傷中看見一灘小鷗鷺驚起。
師 小鷗鷺的“小”好在哪里?
生 小鷗鷺未經世事。
師 但到最后,這個人變成了什么人?從一位少女變成了一位老嫗。此情此景,誰能幫她消愁?由此,李清照的一生就被他改編好了。知道這位偉大的詞人是誰嗎?
生 你。
師 有名字叫“你”的?
生 蔡偉。
師 這人叫“偉”,是比較大的,所以叫“偉大”的詞人。
[學生笑]
師 有些同學可能會說,老師你是抄別人的好不好?我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偶爾抄幾句就算了。但是我們也可以不抄,照樣可以巧用別人的,我們來聽一聽這一首歌。
[教師出示課件]
也許,你不喜歡組句,也許你以此為抄襲,那還有更高級的演繹。
[教師投影并播放音樂《白云深處》]
師 同學們是否覺得似曾相識,你們覺得這個熟悉的詩人是誰?
生 杜牧。
[教師出示歌詞及杜牧的《山行》]
師 你們能說這個詞人是在抄襲嗎?
生 不能。話語不一樣,意境也不同。
師 為什么我們看到它就想起了杜牧,想起了他的《山行》呢?因為它借鑒了杜牧《山行》的某些表達和意境。這是目前歌詞創(chuàng)作中最常見的,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師 那意味著什么呢?我把這個告訴你們,你們能從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發(fā)?把這段話念一遍。
[教師出示一段話]
將一首經典小詩擴展演繹,你也能成為偉大的詞人!不試一試你怎么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那么就拿下面這首小詩來試驗一下!
[教師出示金華詩人嚴維的《送人入金華》,學生念]
師 試寫金華詩人嚴維的《送人入金華》(一作《贈別東陽客》),不能抄襲,嘗試用其中的詩句,演繹擴展,寫成一首新的詩。
[學生認真寫作,教師巡視并指導]
生 《送人入金華》,高一(16)班張伊凡。雙溪清水映明月,風吹樓臺心更憂。昨日還似客去新,今夕盡涌離別情。
師 你把五言詩變成了七言詩,不錯。
[學生鼓掌]
師 還有誰來試一試?
生 《送人入金華》,高一(21)班施晶柯。明月對鏡之際,雙溪與天穹廬揮墨般交織,無言獨上八詠樓,輕解羅裳,心歸去。
師 她用散句的形式來表達這首詩的意境,而且蘊含了她自己的思想。如果她用文字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是很有味道的,大家肯定會鼓掌的。接下來老師就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教師邊說邊出示自己的作品《送客行》]
師 能否用《濤聲依舊》來演繹《送客行》?
[學生笑著搖頭]
師 那先聽我試試,如果大家覺得行,就跟著我共同演繹吧!
[教師聲情并茂地清唱,學生鼓掌]
師 你們能夠在今天這節(jié)課中有所收獲,我很高興。
[教師出示一段話,學生齊讀]
時間過得真快啊,我們的詞人夢想也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現實。然而,當我們走向偉大的詞人理想的時候,當我們向方文山等優(yōu)秀詞人發(fā)起神圣挑戰(zhàn)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我們其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應試、分數、升學率。
師 那么,你認為我們今天的課,對于兩年半后面臨的挑戰(zhàn)有作用嗎?
生 有。
師 幫助在哪里?
生 寫作。
師 對寫作怎么會有幫助呢?你們的感覺其實我早就給你們演繹在這里了。
[教師出示《應對挑戰(zhàn)從今天開始》,學生激情滿懷地大聲齊讀]
師 是啊,今天我們的合作必將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明天。明天,成功在向你招手!謝謝!
(責任編輯:方龍云)
*本文由浙江省永嘉永臨中學陳樂艷和浙江省瑞安中學金錦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