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陽
(咸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
歌劇《弄臣》中利格萊托悲劇性命運之成因
高 陽
(咸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摘要】歌劇《弄臣》是作曲家威爾弟第一部代表性作品。在這部作品中,威爾弟將形象生動的人物刻畫與激動人心的故事情節(jié)緊密相連,充滿了動人心魄的戲劇效果。十六世紀意大利黑暗的社會環(huán)境與主人公利格萊托不畏權貴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以及他兩面性的人物性格最終導致了他悲劇性的命運。作曲家威爾弟以其新穎而傳神的筆調將利哥萊托的悲劇形象刻畫地栩栩如生、熠熠生輝,從而也使得這個人物成為世界歌劇舞臺上一個擁有獨特魅力的藝術形象。
【關鍵詞】弄臣;利格萊托;威爾弟
歌劇《弄臣》(Rigoletto)是作曲家威爾第根據(jù)法國著名的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戲劇《逍遙王》(也有稱為《國王行樂》)改編而成的[1]。這部作品著重描寫了一個長相丑陋的弄臣利格萊托悲劇性命運的發(fā)展軌跡,并通過對這個人物的塑造無情的揭露了十六世紀意大利的曼圖亞公爵及其左右親信荒淫無恥的行徑和驕奢淫逸般的生活。在歌劇中作者將利哥萊托這個人物塑造的豐滿而富于立體感,人性中善惡兩面都在這個人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而他命運的悲劇也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得被一步步的揭示了出來[2]。
在一部歌劇作品中情節(jié)發(fā)展最為關鍵性的角色是悲劇性人物性格的塑造,這些人物的情感經(jīng)歷和生活閱歷與其為中心而架構起來的人物關系和戲劇沖突則成為整部歌劇所要呈現(xiàn)的主題,缺失了這些悲劇性人物,歌劇將缺少核心與靈魂。在歌劇《弄臣》中,主人公利哥萊托不僅經(jīng)歷了情感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磨難,而且身有殘疾的他還時常遭受眾人的嘲弄和侮辱,這些都使得他的身心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更為悲慘的是他在世上唯一愛著的女兒吉爾達的死,讓他的悲慘命運雪上加霜,可以說幾乎人生中所有的不幸與痛苦都在他身上得到了應驗。在此筆者將從利格萊托這個人物悲劇性命運的成因入手來展開分析。
(一)社會原因
從社會原因來看主人公的命運悲劇是與那個時代緊密相連?!杜肌愤@部作品是以十六世紀的意大利為背景,反映了正處于封建統(tǒng)治末期的意大利的社會狀況。在那個年代統(tǒng)治者們奢侈、腐化、醉生夢死般的生活著,而在嚴格等級觀念下身處痛苦深淵中的廣大普通百姓卻過著悲慘的生活。但即便如此很多和意大利一樣的歐洲國家還制定了一條針對殘疾人的法律,即必須投靠一名貴族作為自己的恩主,否則就會面臨從城市中被驅趕出去而不得不在農村生活的狀況。而這對于尚處自然經(jīng)濟的農村而言,失去勞動能力的他們無疑是死路一條,因此要想生存,留在城市成為了他們唯一可選擇的路。劇中的主人公利哥萊托就屬于這樣的人,他出身低微,身體又殘疾,因此只能昧著良心從事著弄臣這樣一個下賤的職業(yè),像狗一樣去伺候他的主子—曼圖亞公爵。
然而與此同時十六世紀的意大利又正處在文藝復興運動不斷蓬勃高漲的時期,廣大群眾要求擺脫封建枷鎖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和迫切,反抗壓迫,反抗統(tǒng)治的思想已在他們長期禁錮的腦海中萌動著,在這部劇里,利哥萊托雖然身體有殘疾,但卻有著和正常人一樣的心理訴求,他的內心深處充滿火一樣的熱情,有著常人一樣的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渴望能和正常人一樣有一個平等的地位,他將這些看作自己人生追求和奮斗的目標,甚至不惜為之失去生命。但是在一個自由被踐踏,道德標準被統(tǒng)治者們任意扭曲以及那個令人窒息的社會環(huán)境里,這樣一個我們現(xiàn)在看似最平常不過的愿望對于他來說卻是無論如何難以企及的。而正是由于這種對人格尊嚴的追求難以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狀況,使得他的心理發(fā)生了畸變,深埋內心的仇恨被喚醒,他通過復仇的方式來排解自己的不滿,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從而也才有了利用公爵好色的本性干罪惡勾當?shù)氖聛?。總之,綜觀整部歌劇使我們了解到主人公利哥萊托命運之悲慘,遭遇之不幸都與那個黑暗社會緊密相關。是那樣一個有著等級差別的時代所造成的。而這也注定了利哥萊托悲劇性命運的結果。
(二)性格原因
在一個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社會里,受壓迫的人可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方式,有的人逆來順受,任人宰割,而有的人則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抗精神。而這種反抗精神就是生存的抗爭性,就是人的生命抗爭意識和生存欲望,這種抗爭沖動所凝聚成的意識、觀念被稱為悲劇性的抗爭精神,即悲劇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是做為人的最基本的精神,喪失這種精神,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就不能稱之為悲劇人物[3]。利格萊托是一個不畏權貴,勇于表達自己不滿的人,他采用復仇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當然這種方式的使用是和他自身性格分不開的,我們知道人的行為通常是行為人性格和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每個人的行為都要受到他性格和心理的操控,通過全劇我們知道利格萊托的人生悲劇是由女兒的死亡所體現(xiàn)出來的,而女兒的死又似乎是利格萊托本身行為結果所導致的,而因此從其性格本身分析其命運悲劇則讓我們更能直觀的感受到他悲劇性命運的成因[4]。在歌劇里的利哥萊托是一個有著兩面性格的人物,一方面是善良溫存,另一方面是邪惡冷酷。在未操弄臣這個職業(yè)前,他曾有過平靜而幸福的生活經(jīng)歷,雖然生活艱難, 而對未來他卻充滿著美好的向往,但愛人的死卻將這些愿望擊的粉碎,現(xiàn)實的殘酷,眾人的嘲笑,使他內心出現(xiàn)了變化,本性中美好而善良的一面被丑惡的一面所壓制,一個正常人的心理被扭曲了。在這樣的心理操控以及殘酷的生活現(xiàn)實面前,他不得不選擇弄臣這種被世人所不恥的職業(yè)來得以生存,并通過它來實施自己報復社會的目的,從而讓那些尊貴的人顏面大失,以便排解和發(fā)泄他內心的不滿和憤懣,進而使自己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在這里主人公所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強烈的自我保存和維護獨立人格的欲望,以及由于對現(xiàn)狀的不滿而顯示出的強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動機,和按照自己意志敢于拼死的抗爭精神[5]。相比那些生性懦弱,逆來順受的人來說他的這種精神更為可貴。然而可悲的是他將這場抗爭行動變成了蹂躪婦女,玩弄婦女的一場令人可憎的游戲,使得真正受害者成為了那些充當統(tǒng)治階層玩物的女人們,雖然那些女性出身高貴,但由于那個時代男性占統(tǒng)治地位,因此女人也只不過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已,但令人遺憾的是利格萊托并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他充當起了鷹犬的角色幫助好色的公爵四處尋找獵物,并不擇手段的把她們搞到手去滿足公爵的淫欲,這是何等的可惡,性格的扭曲讓他失去了自我。最終他的惡行引發(fā)了貴族們對他的怨恨。他們選擇掠走利格萊托女兒的方式報復他,這也引發(fā)了利格萊托和群臣之間的一場直接沖突,沖突也導致了利哥萊托悲劇性的結局。
在歌劇中,這場沖突呈現(xiàn)出了鮮明的強弱對比,一方手無縛雞之力,而另一方則人數(shù)眾多有權有勢,強勢的一方?jīng)Q定了事件的走向,勝利的天平背離了悲劇主人公的一邊,其結果是以吉爾達受辱,利格萊托再一次蒙羞而暫告結束。更令人可悲的是主人公利格萊托卻未認識到他行為后果帶給他自己的不幸,反而繼續(xù)著沒有希望的抗爭,他的執(zhí)拗性格最終將自己的女兒送上了黃泉之路。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正是利格萊托自身性格的中的那種為了自我尊嚴而不惜任何代價的心理特征才是直接導致他命運悲劇的原因。
作為威爾第的第一部代表性歌劇——《弄臣》塑造和刻畫了許多生動的人物,但對主人公利格萊托的塑造和詮釋則是作曲家最為出彩的地方,利格萊托的性格和心理是最為復雜和多變的,溫柔與兇殘、善良與丑惡都在他的內心交織,在他的內心不僅承載著作為父親對女兒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但也承載著重如千斤的痛苦和憂傷。主人公利格萊托的悲劇不只是惡行的結果所致.更是那個黑暗的社會所造成的。因此,推翻萬惡的舊社會才能真正實現(xiàn)讓困苦中掙扎的人得以解放,才能真正讓人間悲劇不會重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詩嶸.不朽的威爾弟[J].歌劇藝術研究,2000,96(6)
[2]錢仁康.試論威爾弟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J].音樂藝術,1981,8(2)
[3]劉詩嶸.不朽的威爾弟[J].歌劇藝術研究,2000,96(6)
[4]邱紫華.悲劇性與悲劇精神[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9,80(4)
[5]段學軍,段小軍,劉華.論威爾第《弄臣》中吉爾達音樂形象塑造[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34(1)
作者簡介:高陽(1974—),性別:男,籍貫:陜西省咸陽市,單位:陜西省咸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職稱:講師,學位:碩士職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