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亞星
山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
淺析文學作品及翻譯實踐探索
谷亞星
山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山西臨汾041000
摘要:本文以艾娜·珂琳·布朗的一篇英語美文中的經(jīng)典選段為例,首先分析選段的文體特征及其修辭手法的運用;再將其譯為中文,并考察在翻譯中出容易丟失的原文要素,以對翻譯實踐進行探索。
關(guān)鍵詞:文體特征;修辭手法;翻譯實踐
Whether you do or do not open a present in front of the giver;whether you should or should not turn the plates over to look at the maker’s symbol on the reverse side;whether you put the clothes on before or after you depart from the master’s house;whether you eat as quietly or as noisily as possible;whether you talk or not during a meal;whether you walk in front of or behind a seated person;①whether it is a friendly or an impolite action to put your hand on the arm of the person you are talking.These questions are matter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None of them is right or wrong in essence,and none of them is good or bad habit except as a society defines it so.——Ina Corinne Brown
一、選段的文體特征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本文段的體裁屬于論說文(exposition)。
本文段語體正式,邏輯嚴密,較多使用長句和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句式。例如,文段采用七個以whether開頭的并列句和以“whom”和“except”為附屬連接詞的從屬句進行句式擴展;所以并列(coordination)和從屬(subordination)是倆種主要的句式擴展方式;此外還采用了不定式做后置定語和介詞短語做后置定語的擴展手段,如①句。
本文段修辭感極強,句型多變。本文段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運用了排比這一修辭手法。排比句式整齊,其主要功能在于“壯文勢”,正如文本中采用的七個以whether開頭的排比句,就極有感染力,很快就將讀者引入了語境。
本文段講究謀篇布局,舉例并歸納。結(jié)構(gòu)上層次分明,銜接緊密,首先用七個以whether開頭的排比句列舉了諸多文化禮儀問題;最后歸納總結(jié),將作者的中心觀點清晰,具體的呈現(xiàn)給讀者,并指出,以上這些問題以及諸多有關(guān)文化定義的問題在本質(zhì)上都無對錯、好壞之分,只要按照(所處)社會(定義的文化習俗)行事就好。反映了段落的中心思想,主題明確,更容易讓讀者捕捉文章大意。
除此之外,選段用詞、選句比較規(guī)范嚴謹。較多選用大詞(抽象詞、概括詞、出自拉丁語或法語等外來語的詞),長詞,而避免使用無持重感的口語詞、俚語詞或具有俗語色彩的詞匯。比如,其中的如抽象詞有“friendly,offensive,right,wrong,good,bad,quietly,noisily”;法語詞有“symbol,question,conversation,definition”。
二、翻譯及分析丟失的原文要素
無論你是否在送禮人的面前打開禮物,是否應(yīng)該翻看餐具背面的制志,在離開主人的家之前還是之后穿上外套,是盡可能安靜還是大聲的吃東西,是否在用餐期間說話,是從別人的座位前面還是后面走過,說話時將手放在對方胳膊上面是友好還是冒犯的舉止?以上這些問題以及千千萬萬其它有關(guān)文化定義的問題在本質(zhì)上都無對錯、好壞之分,只要按照(所處)社會(定義的文化習俗)行事就好。
——艾娜·珂琳·布朗
以上是我根據(jù)原文選段所做的一個翻譯。并將翻譯中出容易丟失的原文要素概括為以下四方面:
首先,是對詞義的丟失。詞的正式度和使用域的選用要建立在對原文詞語內(nèi)涵及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準確把握的基礎(chǔ)之上。因此當譯者自身的基礎(chǔ)尚顯淺薄,對詞義翻譯透明度的把握不夠時,就不能恰當選擇和使用詞匯。
其次,是在翻譯過程中對語體色彩的丟失。句子長度把握不準,語氣拿捏不到位,可能會影響讀者對信息的消化和吸收,從而達不到預(yù)期的表達效果。
再者,是對譯文語篇功能處理的不對等。在實踐翻譯中如果不能根據(jù)情況的需求靈活選用翻譯策略,就很容易使文本顯得重復(fù)機械,死板生硬。
最后,就是在謀篇布局上,對邏輯關(guān)聯(lián)再現(xiàn)的丟失。雖然想盡力理清原文的段落關(guān)系,但在宏觀把握文脈,再現(xiàn)原文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與層次方面,仍有丟失跡象。
三、總結(jié)
因此,在把英語譯成漢語的過程中,譯者首先要將原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和段落關(guān)系梳理清楚,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文脈。翻譯中既要準確傳達原文的思想內(nèi)容,還要忠實并再現(xiàn)原文的文體風格和語體色彩。翻譯后的文本在謀篇布局上,也要像原文一樣邏輯清晰,層次分明;而且,譯文的語篇功能還要與原文對等。
[參考文獻]
[1]This,I Believe[M].New York:Henry Holt & Company,Reprint 2007.8.
[2]新編大學英譯漢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7.
[3]高級英語寫作[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9.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8-01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