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筱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
刑事冤錯案中瀆職侵權犯罪的主體原因
李筱*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河南鄭州450000
摘要:受英美國家對檢察官角色定位的影響,我國檢察機關過分執(zhí)著于訴訟中“一造當事人”對犯罪的追訴。打擊、懲罰犯罪的目標“往往使檢察官不遺余力地爭取勝訴”,并不是充分保護被告人的相關訴訟權利,因而偵查中對不利證據(jù)并不重視,對有利證據(jù)卻無限放大,使冤錯案風險大幅提高。
關鍵詞:冤錯案;瀆職侵權;主體因素
刑事錯案在古今中外都存在,刑事錯案的發(fā)生是多重原因造成的。有的是體制的原因,也有司法環(huán)境的原因。細化來講,也有個體因素,還有個案中偶然因素。錯案的具體原因不盡相同。本文主要分析刑事冤錯案中瀆職侵權犯罪的主體原因。
一、在訴訟過程中自身的角色定位出現(xiàn)偏差
我國司法工作人員具有強大的司法性質,這是我們的司法調查人員適當?shù)慕巧?。英美體系和檢察官的角色在影響下,我們的一些檢察機關在訴訟的過程中忘記了客觀義務。檢方指控人取向偏差,追捕和懲罰犯罪的目標”往往是有利于檢察機關不遺余力地追訴”,而不是考慮被告人的利益,對無罪、罪輕證據(jù)的收集并不重視,大量增加冤假錯案件的風險。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偵查階段重視有罪證據(jù)收集,輕視無罪和罪輕的證據(jù)?!缎淌略V訟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可以用于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jù)?!度嗣駲z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試行)》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對被告人有罪、罪重、罪輕的證據(jù)都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這就要求在偵查環(huán)節(jié),不僅需要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證據(jù),也需要收集其罪輕甚至無罪的證據(jù)。在現(xiàn)實中,一些辦案人員從主觀愿望出發(fā),認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同時由于存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使,希望案件成大案、要案。所以,在初查及以后的偵查階段,收集證據(jù)時更為重視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罪重的證據(jù),對證明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的證據(jù)不去刻意關注。在認定證據(jù)時,只認定有罪證據(jù),無視無罪證據(jù)的存在。
第二,訴訟過程中過分關注被害人陳述以及證人證言,無視犯罪嫌疑人的辯解。在審訊中,犯罪嫌疑人辯護的觀點通常是犯罪相關構成要件,如果審訊者高度不夠或缺乏敏感性,無法收集證據(jù)或者對一個特定反駁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很容易導致在缺乏證據(jù)不能定罪。訴訟過程中過分關注被害人陳述以及證人證言,無視犯罪嫌疑人的辯解。主要表現(xiàn)為:在辦案實務中當犯罪嫌疑人否認犯罪,不認罪或作出反駁,調查人員懷疑的居多,經(jīng)常懷疑犯罪嫌疑人的辯解是在撒謊,是罪犯嫌疑人狡辯的伎倆,心理產生怨恨。而不是主動調查核實,甚至直接拒絕。但同時,對被害人及其家屬對控訴十分關注,認為被害人的陳述是真情流露,忽略了被害人可能有夸大或者認知錯誤。
第三,固執(zhí)己見、有錯不糾。具體辦案中,根據(jù)案卷文件,以及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經(jīng)驗和知識進行懷疑,對犯罪嫌疑人有罪的預判要遠遠大于無罪的預判。
二、違背無罪推定的法制原則,過于追求有罪推定
法律規(guī)定在審訊之前必須告知犯罪嫌疑人的相關權利,“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特權”,有權行使沉默權利,請律師的權利,有權要求律師在場,有權提出抗議。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一旦嫌疑人被逮捕,這是完全孤立的被支配地位,沒有自我保護,防止非法侵犯的權利。在“有罪推定”盛行的背景下,一旦嫌疑人不承認預先確定的犯罪,面對他的可能就是非法暴力。
三、司法隊伍整體執(zhí)法素質良莠不齊
案件偵查的各個方面有著非常高的質量要求?,F(xiàn)在我們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的工作人員法律素養(yǎng)并不高,業(yè)務水平也是高低不一。
(一)從錄取三機關的門檻來說,公安機關最低,檢察院、法院對學歷的要求比較高,法律規(guī)定擔任初任檢察官、法官必須首先通過司法考試并有兩年基層工作經(jīng)驗。至于公安機關,要求相對偏低。執(zhí)法質量很低,在執(zhí)法過程中對法律的使用不當,審查證據(jù)的判斷能力較差,靠的是本能,根據(jù)相對突出的工作經(jīng)驗,很容易導致錯誤。
(二)偵查人員對知識掌握的深度不足。對大部分偵查人員來說,辦理一般的刑事案件的還可以,辦理瀆職罪有些吃力。瀆職罪的偵辦對能力的要求比較高,要求偵查人員不僅要有過硬的業(yè)務知識和全面的法律知識,同時還要有心理學知識、科學技術知識、人文科學知識和各行政部門的行業(yè)知識。但現(xiàn)實是:一是相當一部分偵查員學歷不高。二是對于法律知識、偵查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對其他學科知識各行政部門的行業(yè)知識掌握不夠。只懂得皮毛,沒有作深刻的研究,很多理解是片面的和錯誤的,對工作不但無幫助,反而有害。
(三)缺乏高效培訓。目前社會,新型犯罪犯罪頻發(fā),對辦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這些年來對辦案人員的業(yè)務能力進行了大力的培養(yǎng),但是還是存在著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一是偵查機關的工作人員對培訓往往不是特別重視,常以工作忙為由,對培訓課程敷衍了事。經(jīng)常出現(xiàn)領導指派工作人員參與培訓課程應付上級機關單位的情況。二是培訓課程的內容過于單一。課程內容一般僅局限于法律知識,對其他行業(yè)涉獵不多,達不到完全應對新型犯罪的目的。三是沒有著重培養(yǎng)一些精英人員?;\統(tǒng)的大方向,很多辦案人員都能有一定的把控,但是一些涉及到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所以需要著重培養(yǎng)出一些精英人員。
四、辦案人員對瀆職侵權犯罪構成要件理解的不同
(一)每位辦案人員的法律知識、法學素養(yǎng)以及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各有不同,對瀆職侵權犯罪的構成要件的理解和認定也有不同?!缎谭ā芬?guī)定瀆職罪的主體絕大多數(shù)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其中不同的瀆職犯罪主體的范圍又會有所不同。在對犯罪嫌疑人的審訊過程中,辦案人員經(jīng)常會遺漏犯罪構成要件的一些組成部分,特別容易忽略對犯罪嫌疑人主觀故意的追查,導致事后無法彌補,為犯罪嫌疑人事后翻供提供了便利。例如在某犯罪嫌疑人徇私枉法罪的審訊中,辦案人員在審訊時沒有注意到犯罪嫌疑人的“明知其包庇的人是有罪的人”的主觀要件,盡管徇私的動機即該犯罪嫌疑人接受他人請托之事查得很清楚,但由于該犯罪嫌疑人曾是公安局長,對法律比較熟悉,反偵查能力很強,在后來的審訊中,其一直堅持自己不知道對方是有罪的人,而且堅持下屬沒有跟他細匯報案情,證明其應當知道的證據(jù)也不充分,從而導致該案因證據(jù)不足而無法起訴。
(二)對法定后果、因果關系把握不準,導致在各階段中參與的司法機關出現(xiàn)分歧。瀆職罪中規(guī)定的許多犯罪是結果犯,有法定危害結果是犯罪構成的重要構成要件,但由于法律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例如“情節(jié)嚴重”、“嚴重后果”,“損失慘重”等模糊條款,導致實踐調查中對有害后果的把握不準確,不同階段的司法人員的案件有不同的理解,進而導致采取不同的判斷標準,以至于導致一個案件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
(三)對立案時間的把握不準卻?!缎淌略V訟法》第86條的規(guī)定,立案的條件是“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但是“認為有犯罪事實”這一條件的把握難度較大。這是一個絕對的主觀認識,每個辦案人員都有自己的理解,然而瀆職犯罪隱蔽性相對高,不通過初步調查,逐步追查很難發(fā)現(xiàn)犯罪事實。立案標準過于嚴格,容易導致偵查犯罪的最佳時機;立案標準過于松散,則容易導致立案泛濫,浪費司法資源。甚至由于偵查工作的需要會侵犯一些人的合法權利。
[參考文獻]
[1]沈德詠.我們應當如何防范冤假錯案.人民法院報,2013-5-6;朱孝清.對“堅守防止冤假錯案底線”的幾點認識.檢察日報,2013-7-8.
[2]李建明.刑事錯案的深層次原因——以檢察環(huán)節(jié)為中心的分析.中國法學,2007(3).
作者簡介:李筱(1988-),女,回族,河南鄭州人,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碩士,研究方向:訴訟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4.3;D9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7-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