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琳
(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小學音樂課的現(xiàn)狀與措施
謝美琳
(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國家對小學生上音樂課極其重視,頒布了新一輪的素質教育改革,并將改革進一步深化。把小學音樂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題,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人文素養(yǎng)、改進美育教學,增強學生有表情、有理解的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通過音樂教育以藝術形式來培育學生的革命理想、啟迪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判斷力和鑒賞力,學習音樂可以抒發(fā)和宣泄內心的情感讓小學生與音樂進行對話,是一種最放松的狀態(tài)。
小學;音樂課
教學設備,也就是硬件設施不完備,有待完善。沒有專業(yè)的音樂教室、樂隊、鋼琴,只剩下錄音機。著名音樂家喬建中先生提出:“在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始將豐富的文字、音響、音像等資料轉化為高師和國民教育教材的觀點?!眮硗瓿山逃虒W目標。
教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源的豐富不僅僅表現(xiàn)在教學器材方面,還體現(xiàn)在教師隊伍的擴充。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的限制,小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到的音樂知識,是沒有達到國家頒布的相關的音樂要求的。其次,很多客觀原因,使很多音樂教師離開已有的崗位。值得重筆一提的是很多音樂老師身兼數(shù)職。真正專業(yè)音樂教師,嚴重缺乏。
學校、家長和社會的不重視。在學校里音樂課被當作副科,常常被語文、數(shù)學等這樣的主科占課,尤其是快到期末最為嚴重。重視主科,輕視音樂課。教育觀念的差異,促使了“副課”、“小三門”等專有代名詞的出現(xiàn)。由于這樣的觀念導致政府、學校、老師和家長的一致不重視,所以音樂教育教學變得更加薄弱。音樂課在小學中不受重視,導致音樂課成為副科中的副科。
音樂課“了無生趣”,音樂課堂乏味、枯燥。學生的喜愛的歌曲兒與老師所教的,產生差距,造成教與學的隔閡。不能扭曲音樂的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學生需要更多的音樂實踐時間。號召讓流行音樂成為音樂課上的調味品,讓經典、傳統(tǒng)、民族成為主導。課堂氣氛沉悶、凝重。學生利用上音樂課的時間寫作業(yè)、打鬧、講話和干別的事情。
音樂可以引導和促進小學生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培養(yǎng)并激勵學生學會從正面、反面等多個視覺角度去了解事物。音樂教育是人類歷史的產物,是人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補充,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課的導入,激發(fā)了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節(jié)了千遍一律、按部就班、索然無味的語、數(shù)、英等課程的學習。筆者認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趣味”是小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點。小學生只有形成正確的審美趣味,審美意識,審美評價,才能在今后的人生發(fā)展道路上,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們之間的溝通與交融,提高教師本身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教師應做到“雙基”,即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老師應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引導學生多參加音樂實踐,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造。音樂與人的社會生活、和各種文化藝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應在音樂領域為小學生的感受、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提供廣闊而自由的空間。正確引導學生學唱、欣賞適齡流行歌曲。老師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音樂的喜愛,正確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師生通過肢體動作、美妙歌聲、律動的節(jié)奏進行情感交流,促進師生關系。
將音樂與其他學科聯(lián)系起來,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機會。音樂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可以與美術、舞蹈、文學、地理等相連。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讓學生在音樂的過程中,充分感受音樂,完成一系列情感的體驗。音樂不是一門單純的、獨立于其它學科之外的學科,它是多樣性的,是與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需要人們親自參與的藝術。即人們扮演的不再是聽眾,而是一名參與者。
改善師徒模式,追求無限制課堂機制。提高教師自身對音樂教學的職業(yè)素質、專業(yè)素質,不辭辛苦抱著認真的態(tài)度,將每一個旋律、節(jié)奏、歌詞等,負責人地教授給每一位學生。作為音樂教育的引導者,應當積極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地積累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量,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
充分利用想象力,激起學生共鳴。音樂的魅力,給人一種韻律的美妙,天馬行空、馳聘想象的空間。促進學生的視覺想象和聽覺想象。創(chuàng)作音樂氛圍。把學校的鈴聲改成動聽的鋼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貝斯曲、薩克斯曲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細胞。
編寫符合實情的音樂教材。教材內容的編寫,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和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筆者認為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為我們的教材給予補充。運用奧爾夫、柯達一、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學等國外優(yōu)秀的音樂教育體系。這是小學音樂教育未來發(fā)展的可行性資源。學校要為音樂課配置鋼琴,購置奧爾夫教學使用的教具,如:響板、三角鐵、小沙球、八音木魚、鈴鼓、風鈴等。來豐富課堂教學,使音樂課堂變得更加有聲有色。
政府、學校和家長,增強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意識并予以重視。響應九年義務教育,把小學課程的每一學科,平等重視。把培養(yǎng)德、智、體、美相結合來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在人類的教育過程中,情感陶冶,審美內涵是多么地重要,而音樂教育教學恰好是這個道理的最好體現(xiàn)者。音樂是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音樂的人類生活是不完善的。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小學音樂教育中,不斷激發(fā)小學學生的音樂內涵,向學生傳輸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陶冶小學生音樂審美情操,為社會培養(yǎng)多元化的人才,不斷開發(fā)孩子們的藝術細胞,讓音樂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學生的身心。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杜磊.小學音樂教學的50個經典案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3]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