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喬
中南大學,湖南 長沙410083
?
淺析索緒爾“語言價值”論對第二語言詞匯學習的指導意義
周喬
中南大學,湖南長沙410083
摘要:語言價值論(valeur linguistique)是索緒爾語言研究的核心內容。他批判了傳統(tǒng)語言學將詞匯定義為“分類命名集”的觀念,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的觀點,主張從詞的能指,所指和系統(tǒng)整體來綜合考察詞的價值,因此對第二語言詞匯學習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文將通過分析索緒爾的“語言價值論”,來歸納在第二語言詞匯學習過程中應當注意的部分:1.理解詞的文化含義2.注重詞與詞之間的對比和聯(lián)系3.重視交際實踐。
關鍵詞:語言價值;文化含義;對比;聯(lián)系;交際
詞匯學習在第二外語習得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關鍵在于正確把握詞的意義。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Saussure)被譽為是“現代語言學之父”,他在著作《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中對詞匯學提出了全新的觀點。首先,他批判了傳統(tǒng)語言學通過經驗主義將詞匯簡單地定義為“分類命名集”的觀念,提出“語言是一種表達觀念的符號系統(tǒng)”①,并通過分析語言符號的能指和所指,并從系統(tǒng)整體來考察語言符號的價值。這種綜合性的分析方法對于第二外語詞匯學習過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它有助于擺脫傳統(tǒng)詞語釋義法的局限性,提高人們對詞語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因此,本文主要總結了詞匯習得過程中需要注重的三個方面,并通過解讀索緒爾的“語言價值論”來加以闡釋。
傳統(tǒng)語言學認為在語言產生之前,世界現成地存在界限分明的客觀事物或概念。這種將語言視為一種“分類命名集,即一份跟同樣多的事物相當的名詞術語表”②的觀點遭到了索緒爾的批判。他指出,這種觀點的錯誤之處在于:“它會使人想到名稱和事物的聯(lián)系是一種非常簡單的作業(yè)。”③而這里提到的“簡單的作業(yè)”就是將名稱和事物簡單地進行一一對應,從而表明“詞”只是現成事物或概念的反映,那么“語言”只是孤立的“詞”與“詞”的集合。
索緒爾的“語言價值論”中將語言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首先,他摒棄了“詞”的傳統(tǒng)概念,提出用“語言符號”(signe linguistique)來進行語言分析。他將語言符號當作是一個雙面的心理實體,由“能指”(signifiant)和“所指”(signifié)這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而組成。其中,能指是語言符號的聽覺形象(image acoustique),即語音形式;而所指是語言符號所表達的概念(concept),即語義內容。
那么,當我們把語言符號的結構拆成兩個部分來進行分析時,這項工作首先為我們帶來的啟示是:能指與所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簡單地將其對應起來。索緒爾認為,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主要分為兩個基本層次:“實指意義”(dénotation)和“附加意義”(connotation)。實指意義是指詞義中的穩(wěn)定成分,換句話說,這時所指與實指之間的關系是比較直接的。在一個語言社團中,實指意義能被所有使用該語言的人普遍認可,且不會為個人意志而轉移。而附加意義則是詞義中主觀且變化的部分,它的產生是在符號所指與能指第一個關系確定后,以第一層符號外延意義為基礎,將另一層意義附加其上,從而形成另一個所指。而這種附加意義往往是跟人們的聯(lián)想和感覺相關,具體反映在感情色彩,語體色彩以及文化或意識形態(tài)上。比如說,rouge的實指意義是“紅色”,但在某些具體情境中常常具有“危險”,“革命”或“政治覺悟高”等附加意義。
但在第二語言詞匯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往往過于依賴雙語詞典上的釋義,對詞義的理解比較機械。這種學習法的實質就是把詞和事物簡單地聯(lián)系起來,落入了“分類命名集”觀念的窠臼。此外,單憑記住雙語詞典上的釋義,學習者往往容易忽略附加意義對詞匯造成的區(qū)別,在使用詞匯時就容易受到母語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制約,從而導致用詞不當。比如,clochard(流浪者)和SDF(sans domicile fixe的縮略詞,無固定住所者)在詞典上都被定義為“流浪者”,但由于附加意義不同,它們的詞義并不完全相等。在某些具體情境中,clochard可能含有貶義,但委婉用語SDF則不帶這種感情色彩。所以,為了體現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在政府公文和媒體報道等比較正式的文章中一般使用SDF來指代相關人群。另一個例子是,當法國媒體談論非法移民現象時,一般使用sans-papiers(無任何身份證明的人),而不會使用可能含有貶義的clandestin(非法移民)。
所以,理解詞的文化含義,本質上就是運用了系統(tǒng)化的視角來考察語言,對語言符號能指和所指之間的層級關系形成了科學的認識。那么,在詞匯學習過程中重視詞匯的文化含義,具體表現為學習者能將詞匯與語言社團的文化背景機動地結合起來,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第二語言的文化交際規(guī)則。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人們應當盡早擺脫母語釋義法,并自覺培養(yǎng)運用目的語釋義來理解詞義的意識;重視對詞語進行“追根溯源”,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詞語的文化含義;創(chuàng)造情境來加深記憶,在學習中重建目的語文化環(huán)境和其實際使用場景。
索緒爾的“語言價值論”中將語言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通過分析語言符號的能指與所指以及從系統(tǒng)整體來綜合考察語言的價值。通過解讀索緒爾的“語言價值論”,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語言的價值從根本上說來自語言系統(tǒng)內部關系的差別和對立”。④而要正確理解這個結論,首先要意識到到詞的“意義”和詞的“價值”(valeur)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詞的意義是參照物質世界確定的,而詞的價值是借由其在語言系統(tǒng)內部的相對地位而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詞的價值主要是通過它和語言社團里其他相關詞的關系和差別而得出?!皬倪@個意義上講,價值是一種關系,是一種對立,是系統(tǒng)的產物?!雹?/p>
(一)在同一個語言系統(tǒng)中
通過觀察一個詞與語言系統(tǒng)中其他詞的對比和聯(lián)系,就能觀察到這個詞在語言系統(tǒng)中的地位?!霸谕徽Z言的內部,所有表達相臨近的觀念的詞都是互相限制的?!雹拊谡Z言社團中各個詞通過這些“限制”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例如,法語中具有相似概念的系列詞: redouter(恐懼),craindre(畏懼),avoir peur(害怕),它們是通過彼此的對立才能確定自己的價值?!凹偃绶ㄕZ中不存在‘redouter’,那么,它的全部內容都要轉到它的競爭對手方面去?!雹咚骶w爾的詞的價值對立觀點可以被用來分析第二語言詞匯學習中的難點:近義詞辨析。
用索緒爾的“語言價值論”來解釋近義詞辨析,首先我們可以明確地認識到:意義完全相同的兩個詞語是不存在的。因為在一個語言系統(tǒng)中,當詞A和詞B的意義完全相等時,從語言的“經濟原則”⑧出發(fā),人們最終只會留下其中一個來進行表述。那么在辨析這些概念臨近的詞語時,學習者就要不斷觀察和總結當地語言社團的使用方法。例如,在比較pauvre,indigent和misérable這組都可以表示“貧困”概念的近義詞時,我們觀察到pauvre是最常用的一般詞,指生活困難,缺衣少穿,與“豐足”的意義相反; indigent的程度比pauvre重,指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或一無所有;而misérable除了指“極度貧困”之外,還包含“苦難”和“令人憐憫”的感情色彩。
(二)在不同語言系統(tǒng)之間
索緒爾還提出,對于分屬于兩個不同語言社團的詞來說,它們之間可能意義相同,但是價值卻并不相等。例如,法語的mouton和英語的sheep在一定語境中都表達“羊”這個概念,那么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的意義是相等的。但它們的價值卻并不相等,因為法語中的moutton也可表示“用于餐飲的羊肉”,而英語中使用的詞則是mutton。⑨這個觀點同樣可以揭示利用簡單釋義法來學習詞匯的弊端,它也進一步強調第二語言的詞匯學習必須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要有意識地領會語言背后暗含的文化交際規(guī)則、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總之,索緒爾對語言單位和“語言價值”的詳細解析,可作為第二語言習得方法論的理論基礎。所以,在把握詞義時應注意兩點:重視詞匯在語言系統(tǒng)中的地位,要看到它與系統(tǒng)其他相關詞的差別和對立;注重詞與詞之間的聯(lián)系,不僅要把握詞匯在同一語言系統(tǒng)中所體現出的語內價值,也要把握它在對不同語言系統(tǒng)進行比較時而體現的語際價值。
語言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交流。那么,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就不能只是建立目的語和母語的簡單對應模式。這使得他們很容易脫離跨文化交際語境來理解詞義,從而無法正確使用詞語,造成相互交際的困難。索緒爾的“語言價值論”中認為語言是一個系統(tǒng),里面各要素的價值是因為系統(tǒng)中其他要素存在的結果。也就是說,作為聲音形象對立面的概念是用來區(qū)分一個語言符號與系統(tǒng)中其他語言符號的。他的理論可以用來簡單的詞匯釋義學習法的弊端,因為學習者會滿足于目的語能指和母語能指之間的聯(lián)系。但能指和能指之間的聯(lián)系與能指和所指之間的聯(lián)系比較起來,前者既脆弱又不實用。所以,在第二語言詞匯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應當有意識地去理解和把握詞匯的價值,并自然地建立起目的語能指與母語所指之間的聯(lián)系。基于這種聯(lián)系而構成的記憶模式將更加實用,其記憶效果也更持久。那么,形成這種記憶模式的具體操作就要求加強交際實踐,因為合適的語境十分利于建立能指與所指之間的聯(lián)系。
所以,學習者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可以在能指與所指之間建立多方面和多維度的聯(lián)系,而不僅僅局限于詞典上的釋義。比如,可以利用實物圖片來直接刺激大腦在能指與所指之間形成聯(lián)系,從而極大程度上抵抗了母語思維的干擾。再比如,借助句子和對話來加強理解一些易混淆或概念抽象的詞語。通過句子和對話來創(chuàng)建和還原使用情境,有利于學習者理解和把握詞匯的含義。而現在許多詞匯學習軟件的設計和開發(fā)都符合這個原則。這些軟件通過強調對詞匯進行多感官記憶,來刺激學習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在能指與所指之間建立穩(wěn)定聯(lián)系。
索緒爾的“語言價值論”首次對語言本質進行了科學的分析。他將語言視作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將語言符號作為分析時的語言單位,并從符號的能指,所指和系統(tǒng)整體性來探討語言的價值。正是由于這些本質性的剖析,索緒爾的語言觀點對于第二語言詞匯學習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那么,通過理解和學習索緒爾的“語言價值論”,學習者不僅能意識到要在語言系統(tǒng)中來把握詞匯的文化含義以及重視詞匯與詞匯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也注意到不同語言系統(tǒng)之間更深層的聯(lián)系,而不是將兩者簡單地對應起來。這樣,學習者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就會有意識地建立起一個更為高效持久的記憶和反應模式,也能掌握目的語的文化交際規(guī)則。
[注釋]
①索緒爾,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37.
②索緒爾,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100.
③索緒爾,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100.
④鮑貴.再論語言的價值[J].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4(2) :351.
⑤鮑貴.再論語言的價值[J].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4(2) :351.
⑥索緒爾,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186.
⑦索緒爾,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186.
⑧語言的經濟原則又常稱作語言的經濟性或語言的經濟規(guī)律.法國語言學家馬丁認為,在保證完成語言交際功能的前提下,人們會有意無意地對言語活動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經濟要求的安排.
⑨索緒爾,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231.
[參考文獻]
[1]索緒爾,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程依榮.法語詞匯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鮑貴.再論語言的價值[J].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4(2).
[4]呂文平.解讀索緒爾的語言價值理論[J].前沿,2006(6).
[5]索振羽.索緒爾及其普通語言學教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2).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4-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