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京波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兵器裝備研究所,北京 102202
?
淺談離退休干部“空巢”現(xiàn)象心理特征及對策研究
劉京波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兵器裝備研究所,北京102202
摘要: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生活方式變化及個人習慣、子女生活狀況等因素的影響,離退休干部的“空巢”現(xiàn)象相對較高,并有持續(xù)增加的趨勢。因為長期缺乏子女的照料及相應的家庭關愛,“空巢”離退休干部更多地面臨著各種心理困擾,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在提供相應的物質(zhì)保障、護理服務、生活照料的同時,對“空巢”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客觀的分析和探討,準確把握“空巢”離退休干部的心理特征,更好地為他們提供科學有針對性的心理慰藉、心理關愛等,是全面做好新形勢下離退休干部工作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空巢;離退休干部;心理特征;對策研究
一、離退休干部“空巢”現(xiàn)象的心理特征
(一)離退休干部“空巢”類型及原因分析
“空巢”現(xiàn)象是指因為各種原因?qū)е聸]有親屬與老人同住,只剩下老年夫婦兩人或一人獨自居住的家庭周期現(xiàn)象。造成離退休干部“空巢”的主要原因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1.積極“空巢”型
這部分離退休干部從心理上有主觀“空巢”的愿望,他們認為“空巢”是擺脫財產(chǎn)、家庭糾紛等煩惱的手段,希望過清靜的生活,擁有自己晚年生活的空間,同時也有不愿讓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在經(jīng)濟可以獨立的情況下,愿意以自己的能力去應對生活。目前,離退休干部相對較好的生活和醫(yī)療待遇保證了這部分積極“空巢”離退休干部自我生活的可能性。積極“空巢”型的離退休干部往往具有較好的心理適應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生活態(tài)度比較樂觀,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好。
2.客觀“空巢”型
是指個人及子女都有共同生活的愿望,因為受子女工作離家較遠等因素導致他們在客觀上處于“空巢”狀態(tài),但這部分離退休干部大多能從情感上接受“空巢”的客觀現(xiàn)實,能表示對子女的理解并主動營造積極的晚年生活氛圍??陀^“空巢”型離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狀況通常因個體不同而呈現(xiàn)一定的差異性。
3.消極“空巢”型
主要包括無子女、或個人有與子女共同生活的愿望但因為各種原因不被子女接納、尤其是喪偶的獨居離退休干部。他們多數(shù)無法感受到家庭的關愛,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自卑甚至悲觀厭世等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我們予以更多地關注。
(二)離退休干部“空巢”心理特征分析
1.在滿足物質(zhì)需要的前提下,更需要精神層面的關注
相關的離退休干部政策保證“空巢”離退休干部一般不缺少經(jīng)濟上的供養(yǎng),他們一般都有退休金,經(jīng)濟拮據(jù)時,也會得到單位或子女的資助,但因為“空巢”,他們對個人生病或出現(xiàn)其他意外等情況存在擔憂,并伴隨孤獨感,這種情況在獨居“空巢”離退休干部身上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同時,在滿足物質(zhì)需要的前提下,他們對精神層面的關注更多,對個人感受和尊嚴方面的要求更高。
2.缺乏溝通、傾訴對象,容易感到困惑、不安
多數(shù)離退休干部曾長期在國家機關或企事業(yè)單位工作,親身感受過計劃經(jīng)濟時代在某些方面的便利性,因此對我國目前經(jīng)濟轉(zhuǎn)軌和社會轉(zhuǎn)型中出現(xiàn)的一些新的社會現(xiàn)象理解不夠,在涉及國家發(fā)展建設或個人根本利益的時候,因為缺少與家人的溝通和傾訴途徑,導致他們感到困惑、不安甚至出現(xiàn)消極抵觸心理。
3.退休前后落差大,有較強的失落感
離退休干部在離退休前普遍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每天有繁忙的公務,離退休后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發(fā)生極大變動,其社會功能逐步弱化,而“空巢”造成家庭功能作用不明顯,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門庭冷落車馬稀”的感覺。離退休前后的反差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失落感,個人認可度迅速降低,甚至出現(xiàn)自暴自棄心理。
4.對“單位”有很強的依賴性,易產(chǎn)生被遺棄感
因為長期在機關或企事業(yè)單位工作,使他們對“單位”具有更強的依賴性和信任感,但受離退休干部隊伍迅速擴大、離退休干部工作隊伍整體素質(zhì)、場地設施等因素限制,離退休工作部門尚未形成完善的“空巢”離退休干部管理和服務機制,會使他們產(chǎn)生不被重視或被遺棄感。
5.比較今昔,易產(chǎn)生“吃虧”和不滿心理
家庭功能的弱化,使得“空巢”離退休干部更多地通過回憶往事等途徑來滿足自己對社會功能的期望,在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若缺乏正確的引導,他們可能會用當前的社會現(xiàn)象來比照自己當時的一些做法,有時候會產(chǎn)“自己貢獻很大而沒有得到應有回報”的念頭,覺得自己“虧了”,進而產(chǎn)生煩躁心理,或?qū)υ瓎挝缓蜕鐣硎静粷M和抱怨等。
二、影響“空巢”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研究表明,“空巢”離退休干部感到生活樂趣和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非“空巢”離退休人員。影響“空巢”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也較為復雜,涵蓋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因素等方面。
(一)社會因素
廣大離退休干部是黨和國家的有功之臣,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更應該受到社會的廣泛接納和認可,但當前社會對老年人特別是“空巢”離退休老年人的重視和支持不夠,沒有形成相應的機制。多數(shù)“空巢”離退休干部還面臨著自己解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問題,公共為老服務設施還不夠便利,成為影響“空巢”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的社會根源。
(二)家庭因素
“空巢”離退休干部因缺乏家庭溫暖和心理慰藉,自己的思想困惑和問題也很難快速排解,更易出現(xiàn)抑郁和孤獨感;“空巢”離退休干部與子女分開居住,不具備類似的條件和機會,很容易認為自己的存在對子女不再有價值,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無用感。如果屬于“被動‘空巢’型”,這種無用感將更加強烈,這些不良的心理感受無疑會對“空巢”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狀況產(chǎn)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三)自身因素
對“空巢”離退休干部來說,因為缺少了代際家庭成員的參與,其家庭角色的意義并不明顯,如果自我再認知和心理調(diào)節(jié)不夠,就會對現(xiàn)實的平靜感到煩躁和不安;同時,他們退出了富有成就感的工作崗位,進人了老年的角色,這通常被認為是衰老的標志。
如果“空巢”離退休干部不能保持樂天達觀的心態(tài),不通過自我調(diào)適來開始新的生活、發(fā)展新的愛好和生活圈子,從而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就可能過于在意自身的逐漸衰老和健康喪失,形成沉重的心理包袱,從而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恐慌。
三、對策與建議
(一)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營造尊重老年人、關愛老年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倡導設立“‘空巢’老人親子日”,督促“空巢”老年人子女?;丶铱纯?;加大對老年文化產(chǎn)業(yè)的支持和投人,通過大力發(fā)展老年文化立產(chǎn)業(yè)滿足老年人多樣性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填補“空巢”老年人的心理空虛;在市政規(guī)劃和公共設施建沒中,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要,鼓勵他們走出去開闊眼界,拓展思路,愉悅心情。
(二)充分發(fā)揮離退休工作部門的主導作用。“空巢”離退休干部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關愛,離退休工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在政治上多尊重、思想上多關心、生活上多照顧“空巢”離退干部,在抓好各項離退休干部政策貫徹落實的同時,保障和維護“空巢”離退休干部的合理權(quán)益,從生活上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適時組織形勢與政策講座、老年心理知識輔導等對“空巢”離退休干部進行心理輔導和疏解,定期對“空巢”離退休干部進行心理咨詢和護理;引導“空巢”離退休干部正確地看待歷史、看待生活、看待自己,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三)加強離退休黨支部建設,重視發(fā)揮離退休黨支部的交流融合和輿論導向作用。大多數(shù)“空巢”離退休干部都是黨員,長期的革命和工作經(jīng)歷使他們對黨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支部生活是他們退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和吸納“空巢”離退休干部經(jīng)常參加黨支部活動,通過營造樂觀向上的氛圍影響帶動“空巢”離退休干部保持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幫助“空巢”離退休干部重新確定生活目標和認識自我,引導“空巢”離退休干部保持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四)大力發(fā)展公共養(yǎng)老服務體系。在條件允許并充分尊重個人愿望的基礎上,建立“空巢”離退休干部共同居住、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機制。積極搭建相應的平臺,讓那些有大致相同需求的“空巢”離退休干部共同生活在一起,能夠共同娛樂,互相依托,互相慰藉,排除孤獨寂寞。對不具備集體生活條件的“空巢”離退休干部,探索發(fā)揮青年志愿者、義工在“空巢”離退休干部心理慰藉中的作用,通過“一對一”幫扶、定期探望等形式,提高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心理健康度。
(五)創(chuàng)造有利環(huán)境,動員和鼓勵“空巢”離退休干部發(fā)揮專長培養(yǎng)興趣。柔和的體育活動使“空巢”離退休干部身體上得到鍛煉,心理上得到輕松愉快、青春煥發(fā)的感覺;跳舞、書畫、攝影等集體活動,可以活躍“空巢”離退休干部的生活,陶冶性情;組織他們參與關心下一代,參加社會公益性活動,在老有所為中老有所樂,提高他們的自我認可度。對參加集體活動不太主動的“空巢”離退休干部,要通過談心等方式加以引導和溝通。
(六)重視社區(qū)對“空巢”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作用。社區(qū)是“空巢”離退休干部最熟悉且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是影響“空巢”離退休干部心理變化因素的重要場所。認真落實中央組織部等九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利用社區(qū)資源做好離退休干部服務工作的意見》,加強與社區(qū)的交流與溝通,全面掌握社區(qū)內(nèi)“空巢”離退休干部有關情況,及時關注“空巢”離退休干部的生活環(huán)境是否和諧、鄰里關系是否融洽、生活是否便利等,聯(lián)系社區(qū)共同搭建便于“空巢”離退休干部“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fā)揮作用”的平臺,通過為“空巢”離退休干部祝賀生日、制定相應的生活指南、設定熱線電話等方式,為“空巢”離退休干部及時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及提供直接的心理關愛。
四、結(jié)語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應表現(xiàn)在能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能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家庭和睦;能與他人相互承認,相互理解,保持精神上的融洽,并與他人在行為上相互協(xié)調(diào);能夠獲得他人的尊敬,受到他人的悅納;具有良好的情緒,對生活充滿信心,心情愉快;行為符合他扮演的社會角色和適應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能正確地認知社會,和他人的心理活動基本一致;具有健全的人格、情緒性格穩(wěn)定、意志堅強,能夠正確評價外部事物和自己。“空巢”離退休干部和其他老年人一樣,都具有生存與安全的需求;歸屬和愛的情感需求;共享社會發(fā)展成果的需求;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的需求;奉獻的需求。但“空巢”離退休干部社會角色的轉(zhuǎn)變和適應過程與一般老年人不盡相同,有著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做好“空巢”離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社會、家庭、離退休工作部門、社區(qū)及“空巢”離退休干部自身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來綜合考慮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1]李德明,陳天勇,李貴蕓.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23(7):405-7.
[2]李杭東,丁俊.城市"空巢"家庭特征分析[J].社會心理學,2006(5):91-95.
[3]王艷坤.直面空巢家庭,關注寂寞老人[J].決策探索,2006(2):81-82.
[4]歐瓊,楊苓,蔡映.老年人的心理護理[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04,19(1):69.
[5]王玲鳳,施躍健.城市空巢老人的社會支持及其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J].老年心理衛(wèi)生,2008:118-122.
中圖分類號:D6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309-01
作者簡介:劉京波,男,本科,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兵器裝備研究所,高級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