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亮 劉 靜 巴哈提·哈立亞 李白艷 劉文亞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
CT血流灌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癡呆治療中的價值和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近期和遠期效果
張鐵亮 劉 靜 巴哈提·哈立亞 李白艷 劉文亞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目的 研究根據(jù)CT血流灌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結(jié)果指導治療和應(yīng)用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治療血管性癡呆(VD)的近期和遠期效果。方法 根據(jù)檢測和治療手段的差異,將患者隨機分為4組:CT血流灌注組、fMRI組、巴戟甲素組、對照組。比較相關(guān)參數(shù),分析幾種療法的治療效果。結(jié)果 出院時,血流灌注組的左額葉腦血流量(CBV)、右額葉CBV、左基底節(jié)峰值時間(TTP)、右基底節(jié)TTP等血流灌注參數(shù)分別為1.6、1.4、13.9、15.5,而對照組患者分別為2.1、2.5、18.2、18.5。出院1年后,實驗組A患者的左額葉CBV、右額葉CBV、左基底節(jié)TTP、右基底節(jié)TTP的血流灌注參數(shù)分別為1.8、1.3、13.3、15.7,而對照組患者分別為2.2、2.4、18.1、18.6。出院時,實驗組B患者治療后在右頂額中回、左頂額中回、左側(cè)小腦蚓、右側(cè)小腦蚓幾個檢測區(qū)域的像素值分別是102、131、35、302;而對照組的患者分別是283、250、680、491。出院1年后,實驗組B患者治療后在右頂額中回、左頂額中回、左側(cè)小腦蚓、右側(cè)小腦蚓幾個檢測區(qū)域的像素值分別是105、135、39、310,而對照組患者分別是288、255、688、494。在出院時和出院1年后,服用巴戟甲素治療患者的識字能力、自理能力、與人交往能力以及對于治療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結(jié)論 CT血流灌注、fMRI和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治療VD無論從近期還是從遠期效果來看均有明顯效果。
CT血流灌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巴戟甲素;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D)是指由缺血性腦卒中、出血性腦卒中和造成記憶、認知和行為等腦區(qū)低灌注的腦血管疾病所致的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1,2〕。CT血流成像與動態(tài)掃描不同,是在靜脈快速團注對比劑時,對感興趣區(qū)層面進行連續(xù)CT掃描,進而獲得需要部位的時間-密度曲線〔3〕,并利用適當?shù)臄?shù)學模型,計算出各種灌注參數(shù)值,可以更有效并量化反映局部組織血流灌注量的改變,對明確病灶的血液供應(yīng)具有重要意義〔4〕。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利用磁振造影測量神經(jīng)元活動引發(fā)血流動力學的改變〔5〕。巴戟甲素是中藥材巴戟天中巴戟天低聚糖中的主要成分,有研究表明巴戟天治療生殖系統(tǒng)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而巴戟天素也是一種治療老年性癡呆(AD)的潛在藥物〔6~8〕。
1.1 對象 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治療的VD患者160例,男90例,女70例;年齡47~76歲,平均60.5歲。
1.1.1 入選標準 ①Hachinski缺血指數(shù)(HIS)得分≥7分;②既往患有腦血管病史;③經(jīng)過CT掃描見梗死灶或軟化灶;④對患者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并檢測肝腎功能、血脂、血糖、血黏度等生化指標。無干擾實驗結(jié)果的疾病者可以入選。
1.1.2 排除標準 ①經(jīng)過治療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者;②由于外傷而失去認知功能或者重大外傷患者;③主觀沒有意愿參與此項研究以及由于各種因素不能夠完成研究任務(wù)的予以排除。
1.1.3 失聯(lián)原因及應(yīng)對措施 ①預計原因:研究對象中途退出試驗;②應(yīng)對措施:按照1∶1比例相應(yīng)補充受試者進入試驗。
1.1.4 倫理學考量 ①受試患者及其直系家屬在充分了解研究過程的基礎(chǔ)上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入選患者相關(guān)診治和監(jiān)護措施均以臨床指南相關(guān)原則為依據(jù),對其醫(yī)療治療和安全有充分保障;③入選患者的信息及診療記錄予以保密,保護患者的隱私權(quán);④按照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試驗方案,本研究全過程均中遵循《渥太華工作組關(guān)臨床試驗注冊的聲明》。
1.1.5 嚴格遵守雙盲原則 ①研究人員分為4組:第1組研究人員負責篩選和隨機分配試驗對象;第2組負責施行干預;第3組負責觀察指標數(shù)據(jù)的采集;第四組負責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以及文章撰寫;②試驗對象的分組情況嚴格保密:試驗對象和具體施行鎮(zhèn)痛治療的研究人員均不清楚試驗對象的具體分組;③ 4個研究組的研究人員對各自的操作互相保密。
1.2 受試者分組 根據(jù)患者接受項目的不同,隨機分為4組,每組40例。分別是不接受任何特殊檢查和治療,只接受普通診斷和護理的對照組;只接受CT血流灌注檢查進而接受護理和治療的實驗組A(CT血流灌注組);只接受fMRI檢查進而接受護理和治療的實驗組B(fMRI組)和接受普通檢查并使用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治療的實驗組C(巴戟甲素組)。各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無顯著差異(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只接受普通診斷和日常治療方面的護理。
實驗組A:在術(shù)前詳細告知受試者檢查中的注意事項,如檢查前碘過敏試驗、頭顱絕對靜止、注射造影劑時不適感等,禁食、禁飲以防止誤吸等?;颊哐雠P、固定頭部,保持鎮(zhèn)靜、平靜呼吸,佩戴眼罩和耳塞,保持絕對靜止。檢查時先做CT平掃,選取適當掃描層面,使用CT注射器,以4 ml/s的流速經(jīng)肘靜脈團注非離子型對比劑,高速注射優(yōu)維顯,7 s后動態(tài)掃描。將得到的圖像回傳工作站,并測量腦血流相關(guān)參數(shù)。首先將感興趣區(qū)域,如雙側(cè)顳葉皮質(zhì)、雙側(cè)海馬(頭部,體部層面)、雙側(cè)額葉皮質(zhì)、雙側(cè)基底節(jié)豆狀核區(qū)域相同解剖部位進行多點測量,生成時間-密度曲線,得到具體參數(shù)值。
實驗組B:在fMRI數(shù)據(jù)采集前,測試工作記憶能力,并對病人進行模擬掃描訓練。掃描過程通過E-prime軟件呈現(xiàn)刺激,投射到屏幕。同時固定好患者頭部和枕部,準備掃描。掃描時利用自選回撥-單詞激發(fā)EPI序列的方法采集有用數(shù)據(jù)。掃描層平行于前聯(lián)合后上緣-后聯(lián)合下角連線。合理設(shè)置研究組塊,充分利用組塊任務(wù)降低信噪比。同時將數(shù)據(jù)用最廣泛的SPM2.0進行初步處理。
實驗組C:通過合理分析患者病情,確定需要服用的巴戟甲素劑量。醫(yī)護人員每日定時監(jiān)督患者服藥,定期觀測患者身體和精神狀況。通過檢測并發(fā)癥情況和認知能力,認知能力通過認知能力調(diào)查表和家人溝通認知能力檢測表來確定,具體通過考察字典識字數(shù)目、完成生活自理評分表(滿分100)和與人交流評分表(滿分100)來綜合確定患者的康復情況。
所檢測的參數(shù)在住院的短期時間內(nèi)和跟蹤隨訪1年后均有測定和復查,以此研究這幾種方法的近期和深遠影響。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行t檢驗。
2.1 實驗組A和對照組患者出院前的CT血流灌注參數(shù) 實驗組A患者的左額葉腦血流量(CBV,1.6)、右額葉CBV(1.4)、左基底節(jié)峰值時間(TTP,13.9)、右基底節(jié)TTP(15.5)等血流灌注參數(shù)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1、2.5、18.2、18.5)(均P<0.05)。指數(shù)越大,脈動的血流越大,脈動分量就越多。
2.2 實驗組B和對照組出院前的fMRI像素數(shù) 實驗組B治療后在右頂額中回(102)、左頂額中回(131)、左側(cè)小腦蚓(35)、右側(cè)小腦蚓(302)幾個檢測區(qū)域的像素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83、250、680、491)(均P<0.05)。說明治療后的這種反饋應(yīng)激效應(yīng)明顯低于治療前。
2.3 服用巴戟甲素與否的患者出院時的認知能力 實驗組C經(jīng)過治療后字典識字數(shù)目(1 035)、生活自理評分(76)、與人交流評分(74)均明顯高于對照組(302、35、41)(均P<0.05),說明認知能力的差距較大。
2.4 實驗組A和對照組患者1年后CT血流灌注參數(shù) 實驗組A的左額葉CBV(1.8)、右額葉CBV(1.3)、左基底節(jié)TTP(13.3)、右基底節(jié)TTP(15.7)等血流灌注參數(shù)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2、2.4、18.1、18.6)(均P<0.05)。
2.5 實驗組B和對照組1年后的fMRI像素數(shù) 實驗組B治療后在右頂額中回(105)、左頂額中回(135)、左側(cè)小腦蚓(39)、右側(cè)小腦蚓(310)幾個檢測區(qū)域的像素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88、255、688、494)(均P<0.05)。
2.6 服用巴戟甲素與否的患者1年后的認知能力 實驗組C治療后字典識字數(shù)目(1 098)、生活自理評分(75)、與人交流評分(71)明顯高于對照組(299、37、40)(均P<0.05)。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血管性癡呆的人群迅速增加,這種血管病變引起的疾病首先要找到合適的血管監(jiān)測方法,其中CT血流灌注技術(shù)是成像腦血管形貌十分重要的一種方法〔9,10〕。CBV是指ROI內(nèi)包括毛細血管、動靜脈及大血管在內(nèi)的全部血管床容積,單位:ml/(100 g·min);TTP是指從開始注射對比劑到濃度達到最高值的時間。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無論是住院時還是跟蹤調(diào)研1年以后,實驗組A患者的左、右額葉CBV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經(jīng)過CT血流灌注檢測治療要比沒有這項技術(shù)的檢測治療的血管床容積小很多;同時實驗組A患者的TTP也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患者的血流速率明顯快于對照組,這也是表明患者腦血管供血的一項重要指標,血管供血越快,腦供氧量越充足,患者腦部組織和細胞的健康更好。
用fMRI直接觀測患者的活躍區(qū)域像素結(jié)果可以看到,無論在出院時候還是在跟蹤治療1年以后,實驗組B患者不同腦部位的像素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因為經(jīng)過fMRI檢查后,更清楚患者的患病區(qū)域病情,能夠更合理地治療和用藥。在治療后期給予大腦一定的難度刺激后,患者的腦部反應(yīng)更低,所需要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越小,fMRI是基于神經(jīng)元功能活動對局部氧耗量和腦血流影響程度不匹配所導致的局部磁場性質(zhì)變化的原理,即刺激患者的腦部供氧更加容易〔11,12〕。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若能更精準地確診病情并使用正確的治療藥物,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轉(zhuǎn)歸具有非常顯著的改善作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無論在出院時候還是在跟蹤治療1年以后,實驗組C患者的識字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與人交往能力明顯提高,直觀地反映了巴戟甲素對于改善VD的效果。
綜合以上結(jié)果可以發(fā)現(xiàn),根據(jù)CT血流灌注參數(shù)、fMRI結(jié)果指導治療和應(yīng)用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治療VD都有很好的近期和遠期效果。
1 李衛(wèi)征,高重陽,趙建民,等.血管性癡呆患者醫(yī)院感染相關(guān)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6):3733-5.
2 Diniz BS,Butters MA,Albert SM,etal.Late-life depression and risk of vascular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ies〔J〕.Br J Psychiatry,2013;202(5):329-35.
3 Barnes DE,Yaffe K,Byers AL,etal.Midlife vs late-life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risk of dementia:differential effects for Alzheimer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J〕.Arch General Psychiatry,2012;69(5):493-8.
4 Kim Y,Kong M,Lee C.Association of intronic sequence variant in the gene encoding spleen tyrosine kinase with susceptibility to vascular dementia〔J〕.World J Biol Psychiat,2013;14(3):220-6.
5 董軍濤,林陽陽,燕鐵斌.血管性癡呆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5;37(5):395-7.
6 吳衛(wèi)文,林秉淞,顧 青,等.急性缺血性腦梗死的 CT 灌注成像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guān)系〔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3):258-60.
7 Roh JH,Lee JH.Recent updates on 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J〕.J Stroke,2014;16(1):18-26.
8 鄧麗霞,阮杏林,黃華品,等.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觀察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前扣帶回功能連接的特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4;46:219-24.
9 Ramirez-Gomez L,Zheng L,Reed B,etal.Neuropsychological profiles differentiate Alzheimer disease from 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 in an autopsy-defined cohort (P07.150)〔J〕.Neurology,2013;80(7 Supplement):150-1.
10 段小花,吳 霜,王莉莉,等.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對血管性癡呆大鼠海馬 CA1 區(qū)錐體細胞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2):197-9.
11 Akinyemi OR,Mukaetova-Ladinska EB,Attems J,etal.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ageing related dementias: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J〕.Curr Alzheimer Res,2013;10(6):642-53.
12 Korczyn D,Vakhapova V,Grinberg LT.Vascular dementia〔J〕.J Neurol Sci,2012;322(1):2-10.
〔2016-07-11修回〕
(編輯 曲 莉)
張鐵亮(1983-),男,主治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放射醫(yī)學研究。
R445
A
1005-9202(2016)19-476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