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自戀與青少年親社會行為之間的關(guān)系*

    2016-02-01 09:18:38丁如一
    心理學(xué)報 2016年8期
    關(guān)鍵詞:情境研究

    丁如一 周 暉 張 豹 陳 曉

    (1中山大學(xué)心理學(xué)系, 廣州 510275) (2北師大珠海分校教育學(xué)院, 珠海 519087)(3香港中文大學(xué)心理系, 香港)

    1 引言

    隨著教育普及和經(jīng)濟發(fā)展, 當(dāng)今社會越來越強調(diào)個人價值和自我實現(xiàn), 許多研究者開始關(guān)注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自戀”這種人格特質(zhì)。自戀以浮夸的自我和人際關(guān)系中的特權(quán)感為重要特征(Morf &Rhodewalt, 2001)。自戀者行為傲慢, 有特權(quán)感, 缺乏同情心, 并且希望利用他人(Back, Schmukle, &Egloff, 2010; Zeigler-Hill, Green, Arnau, Sisemore, &Myers, 2011)。他們對自我形象和權(quán)力有著浮夸的需要, 對成功和他人羨慕有著過分的需求(Morf &Rhodewalt, 2001)。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 近年來, 人們正變得越來越自戀; 而且越年輕自戀水平也越高(Twenge,Konrath, Foster, Campbell, & Bushman, 2008)。

    目前, 關(guān)于自戀的研究發(fā)現(xiàn), 自戀既與適應(yīng)不良, 如冒險性的決策、歪曲判斷他人的能力、成癮性紊亂、賭博等存在緊密相關(guān)(Twenge & Foster,2008), 也與心理健康, 如自尊、幸福等相聯(lián)系(Sedikides, Gregg, Rudich, Kumashiro, & Rusbult, 2004;周暉, 張豹, 鄭珊珊, 2009)。Morf和Rhodewalt(2001)提出, 自戀者所表現(xiàn)出的復(fù)雜行為都源于他們獨特的自我調(diào)節(jié)過程。對于自戀水平高的人來說,許多個人和社會行為都是維持或提升其積極自我知覺的策略(Morf & Rhodewalt, 2001)。許多研究表明, 自戀者將攻擊(Martinez, Zeichner, Reidy, &Miller, 2008)、自我服務(wù)式的歸因方式(Campbell,Goodie, & Foster, 2004)等不適應(yīng)行為作為自我調(diào)節(jié)的策略。但是很少有研究關(guān)注自戀者的適應(yīng)性行為, 比如親社會行為。研究表明, 親社會行為也可以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方式, 比如獲得好的名聲(Bereczkei, Birkas, & Kerekes, 2007)。因此, 自戀者應(yīng)該有可能會通過表現(xiàn)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 以維護(hù)或者提升其積極的自我意象。

    本文擬從親社會行為這個角度, 探討自戀者自我調(diào)節(jié)的特點, 豐富自戀的理論。

    1.1 自戀者的社會行為及自我調(diào)節(jié)策略

    自戀者的社會行為和社會關(guān)系一直受到關(guān)注。有研究發(fā)現(xiàn), 初次見面時高自戀者被認(rèn)為是迷人的(Back et al., 2010)。但他們并不善于建立和維護(hù)長期的人際關(guān)系, 因為他們自私、喜歡操縱別人、具有敵意并且傲慢無禮(Fossati, Borroni, Eisenberg, &Maffei, 2010; Grafeman, Barry, Marcus, & Leachman,2015; Pincus et al., 2009)。并且, 當(dāng)自尊受到威脅時,自戀者極易出現(xiàn)攻擊行為(Martinez et al., 2008)。

    根據(jù)Morf和Rhodewalt (2001)的“自戀的動態(tài)自我調(diào)節(jié)過程模型” (Dynamic Self-Regulatory Processing Model of Narcissism, DSRM-N), 自戀者將社會關(guān)系作為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手段。他們過于依賴他人來獲得認(rèn)同感, 并有強烈的動機來尋求持續(xù)的外在欽羨, 用以構(gòu)建或保持理想化的自我(Morf &Rhodewalt, 2001)。為了維持或提升自尊, 自戀者往往會尋求并向他人表達(dá)優(yōu)越感或者控制他人。比如,在戀愛關(guān)系中, 自戀者追求的是地位和自尊而非親密感和彼此照顧(Campbell & Foster, 2002)。Back等人(2013)提出了一種新的自戀的二維概念化與過程模型——欽佩(admiration)與競爭(rivalry)概念(NARC)。該模型認(rèn)為自戀者通過兩種獨立的社會策略來實現(xiàn)維持理想化的自我的目標(biāo):一是通過自我提升來獲得社會欽佩; 二是通過自我防御來避免社會失敗。這兩種策略都可以通過激活不同的情感?動機、認(rèn)知和行為途徑幫助自戀者實現(xiàn)維持理想化自我的目標(biāo), 前者包括尋求獨特性、宏偉的幻想、魅力, 后者包括尋求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貶低別人和攻擊。

    1.2 自戀和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指一切自愿使他人獲益的行為(Eisenberg & Fabes,1998), 包括助人、分享、謙讓、合作、安慰、捐贈、自我犧牲等一切積極的、有社會責(zé)任感的行為。做出是否為他人提供幫助的決定很大程度上受個體的親社會特征, 如同理心(Penner, Dovidio, Piliavin & Schroeder, 2005)、觀點采擇能力(De Dreu, 2006)和宜人性(Sprecher & Fehr,2005)的影響。

    除了個體特質(zhì), 情境因素(如行為是否公開)對親社會行為也有影響。進(jìn)化心理學(xué)認(rèn)為, 雖然親社會行為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但是從長期來看, 親社會行為可以提高助人者在群體中的社會地位, 幫助他們獲得好的聲譽(Wedekind & Braithwaite, 2002)。為了獲得好的聲譽, 個體的親社會行為必須要被其他人看到, 因此, 通常來說, 人們在親社會決策情境中尤其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一些行為實驗發(fā)現(xiàn), 當(dāng)有他人在場時, 個體會做出更多的利他行為(除了緊急情境下旁觀者效應(yīng)的研究)(Bereczkei,Birkas, & Kerekes, 2010)。比如, 在公共物品游戲中,當(dāng)被試得知他們貢獻(xiàn)出來的錢會被公開展示的時候, 他們會貢獻(xiàn)更多的錢(Hardy & van Vugt, 2006)。相對于匿名情境, 當(dāng)有其他人在場時被試會用更多的錢來懲罰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人(Kurzban,DeScioli, & O’Brien, 2007)。即使非常隱晦的社會存在都可能對親社會決策產(chǎn)生影響, 比如在博弈游戲中在電腦屏幕上僅僅呈現(xiàn)眼睛的圖案(非常微弱但與觀看有關(guān)的線索), 被試就會比沒有呈現(xiàn)眼睛圖案組表現(xiàn)得更加慷慨(Haley & Fessler, 2005)。在策略性互動過程中, 關(guān)于社會存在(Social Presence)的線索與名譽和聲望是密切聯(lián)系的。而且, 行為的公開性會與個體的人格特征產(chǎn)生交互作用, 共同影響人們的親社會行為。比如Bereczkei等人(2010)發(fā)現(xiàn), 當(dāng)有他人在場時, 具有高馬基雅維里主義特征的個體(Machiavellianism)會隱藏起他們的自私,表現(xiàn)地非常利他; 但是當(dāng)他們知道沒有人在觀察他們的行為時, 則會按照自己的本性來行事。

    關(guān)于自戀人格和親社會行為的實證研究不多。但由于自戀者缺乏同理心(Bushman, Bonacci, van Dijk, & Baumeister, 2003), 對他人的需要和感覺不敏感(Morf & Rhodewalt, 2001), 且樂意剝削他人使自己受益(Pincus et al., 2009), 因此可預(yù)期自戀會提高自私的價值觀而非親社會的價值觀(Anderson& Costello, 2009), 所以自戀者通常不會參與助人活動。但是, 根據(jù)Back等(2013)的自戀的二維概念化與過程模型(NARC), 自戀者會通過自我提升來維持理想化自我。那么, 如果可以從親社會活動中獲得利益, 比如在他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來提升自我形象(被注意和被尊重)時, 自戀者是否會表現(xiàn)出親社會行為呢?

    實際上, 少量的關(guān)于自戀和親社會行為的研究顯示, 自戀者尤其希望通過親社會行為來展示自己,吸引注意力。比如, 周暉等人(周暉, 周暉, 張豹,2010)研究發(fā)現(xiàn), 在控制了被試的年齡、性別及共情水平后, 自戀依然可以正向預(yù)測自我報告的親社會行為, 但是在面對實驗者邀請大家參與志愿者助人行為時, 卻并沒有表現(xiàn)出更多的助人行為; 在面對不同類型的助人行為時, 自戀水平高的個體更傾向選擇向孤兒宣講自己的成功故事而不是去幫助孤寡老人。結(jié)果顯示, 自戀與親社會行為正相關(guān)可能是因為親社會行為可以讓他們展示自我、引起關(guān)注。Anderson和Costello (2009)使用PTM量表測量自戀與6種親社會傾向之間的關(guān)系, 發(fā)現(xiàn)自戀與公開性親社會傾向之間確實存在正相關(guān), 而與其他類型的親社會傾向之間沒有關(guān)系。這表明自戀者更愿意在公開的場合或有他人在場的情況下做出親社會行為。有圍觀者時做出的親社會行為, 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獲得他人(如父母、同伴)的贊揚和尊重,贏得好名聲, 提升自我價值等動機驅(qū)使的(Haley &Fessler, 2005; Fehr & Fischbacher, 2003 )。

    1.3 研究目的與假設(shè)

    雖然以往研究顯示自戀者可能將親社會行為作為一種自我提升的手段從而表現(xiàn)更多的親社會行為(周暉等, 2010; Anderson & Costello, 2009), 但并沒有直接驗證該假設(shè)。這些研究都僅僅使用了自我報告法對親社會行為進(jìn)行測量, 不能排除自戀者是因為自我提升動機的驅(qū)動而報告了更高的親社會行為水平。本文將探究不同自戀水平個體在不同社會情境下(公開的和匿名的)的親社會反應(yīng)是否不同, 檢驗其親社會行為是否作為一種自我調(diào)節(jié)策略以維護(hù)和提高積極自我知覺。研究1使用問卷法探究自戀是否與自我報告的親社會行為相關(guān)。研究2通過一個接近真實生活情境的實驗探究不同自戀水平的個體在公開與匿名情境下的親社會行為。以往關(guān)于公開情境促進(jìn)親社會行為的研究揭示了情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但是并沒有進(jìn)一步探討公開或匿名這樣的情境因素是否對所有個體的影響都是一樣的。而本研究則重點探討的這個問題, 即人格因素(自戀)與情境因素(是否公開)如何交互作用共同影響個體親社會行為。

    如果自戀者利用親社會行為作為自我提升的一種策略, 我們可以預(yù)測, 越自戀的個體, 越傾向于在公開的情境下做出親社會行為; 而在匿名的情境下, 自戀與親社會行為不相關(guān)。因為在公開的情境下, 自戀者的“好行為”會被周圍人看到, 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別人的尊重或者他人的贊許。

    2 研究1:自戀與親社會傾向的關(guān)系

    研究1的目的是探究自戀與自我報告的公開的和匿名的親社會傾向的關(guān)系。公開的親社會傾向指在公眾場合或有人看到的情況下的助人傾向; 匿名的親社會傾向指在受助者或者他人不知道幫助者是誰的情況下的助人傾向。

    2.1 研究對象

    高一學(xué)生149名, 剔除漏答題目較多或明顯不符實際的問卷8份, 最后得有效問卷141份, 其中男生73名, 女生60名, 剩余8名未填寫性別, 平均年齡(16.50 ± 0.67)歲。

    2.2 研究變量和工具

    2.2.1 自戀

    自戀是個多維結(jié)構(gòu)的概念。雖然以往研究關(guān)于自戀結(jié)構(gòu)的探討并沒有一致的結(jié)論, 但是有研究者認(rèn)為浮夸的自我和特權(quán)感是自戀的核心特征(Brown, Budzek, & Tamborski, 2009)。本研究采用周暉等(周暉, 張豹, 陳麗文, 葉敏怡, 2009)編制的適合于中國非臨床人口的自戀人格問卷。問卷由34個項目組成, 從1(非常不符合)到6(非常符合)進(jìn)行6級評分。在本研究中, 自戀總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5。

    2.2.2 親社會傾向量表

    采用寇彧、馬艷和譚晨(2004)修訂的《親社會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 PTM)。該量表包括26個項目, 通過6個分量表分別測量自我報告的公開、匿名、利他、依從、情緒性和緊急等6種親社會傾向。本研究僅選取了公開和匿名兩個分量表, 測量公開的(如“有人圍觀的情況下, 我更愿意幫助別人”)和匿名的(如“我更愿意在匿名的情況下捐款”)兩類親社會傾向。被試從1(非常不像我)到5(非常像我)對項目進(jìn)行評分。本研究中兩個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0.77、0.77。

    2.3 研究程序

    實驗人員在課堂上向被試發(fā)放自戀問卷和親社會傾向問卷。在問卷指導(dǎo)語中, 向被試強調(diào)即將完成的問卷屬于不同的研究項目, 本次調(diào)查采用匿名調(diào)查, 問卷數(shù)據(jù)將完全保密。同時在兩份問卷之間穿插其他干擾問卷來進(jìn)行程序上的共同方法偏差控制。

    2.4 結(jié)果

    2.4.1 共同方法偏差統(tǒng)計檢驗

    為檢驗共同方法偏差是否影響本研究, 我們采用學(xué)生報告自戀水平及公開和匿名親社會傾向項目進(jìn)行驗證性因子分析, 單因素模型擬合指數(shù)為:χ=2145.13,

    df

    =860, RMSEA=0.12, TLI=0.44,NNFI=0.48。表明自戀、公開和匿名親社會傾向的項目無法抽取出一個公共因子, 表明共同方法偏差并不明顯。

    2.4.2 自戀和兩種親社會傾向的描述性統(tǒng)計及相關(guān)

    被試在自戀和親社會傾向上得分的均值、標(biāo)準(zhǔn)差, 以及各變量之間的相關(guān)系數(shù)見表1。與預(yù)期相同, 自戀與公開的親社會傾向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與匿名的親社會傾向之間不存在相關(guān)。

    表1 自戀和兩種親社會傾向的描述性統(tǒng)計及相關(guān)系數(shù)

    表2 男性和女性在自戀及兩種親社會傾向上的描述性統(tǒng)計及相關(guān)系數(shù)

    進(jìn)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 自戀和親社會傾向的關(guān)系存在一定性別差異:其中, 男性青少年中, 自戀得分與公開的親社會傾向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

    r

    =0.37,

    p

    < 0.01), 與匿名的親社會傾向之間不存在相關(guān)(

    r

    =0.07,

    p

    > 0.05); 而女性被試自戀得分與公開的親社會傾向和匿名的親社會傾向均不存在顯著相關(guān)(

    r

    分別為0.12和?0.04,

    p

    > 0.05), 詳見表2。結(jié)果說明, 越自戀的男性個體越傾向于在公開的情境下做出親社會行為, 而自戀女性個體沒有表現(xiàn)出這種傾向。為了進(jìn)一步檢驗性別是否調(diào)節(jié)了自戀與公開親社會傾向的關(guān)系, 進(jìn)行了分組回歸(Cohen, Cohen,West, & Aiken, 2003), 在男生和女生中分別檢驗了自戀預(yù)測公開親社會傾向的回歸系數(shù)。結(jié)果顯示,男生組自戀預(yù)測公開親社會傾向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β=0.37,

    p

    < 0.001, Δ

    R

    =0.14), 而女生組該回歸系數(shù)不顯著(β=0.12,

    p

    =0.35, Δ

    R

    =0.01), 表明性別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顯著。

    2.5 討論

    雖然自戀被認(rèn)為是一種“黑暗”人格, 與攻擊、操縱他人行為傾向密切相關(guān)(Martinez et al., 2008;Grafeman et al., 2015), 但是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男性自戀者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親社會傾向。研究1結(jié)果支持了假設(shè), 即男性自戀人格只與公開的親社會傾向存在顯著的相關(guān), 而與匿名的親社會傾向不相關(guān)。也就是說, 男性自戀者是否提供幫助的決定與是否被觀察有關(guān)。該結(jié)果與Anderson和Costello (2009)的研究一致, 顯示了男性自戀者傾向于依賴他人來獲得認(rèn)同感, 并通過尋求持續(xù)的外界欽羨來構(gòu)建或者保持理想化自我的特點。在公開而非匿名情境中表現(xiàn)親社會行為的傾向, 進(jìn)一步揭示了男性自戀者的親社會行為不是出于利他動機, 而是為自我調(diào)節(jié)服務(wù)的。這符合Morf和Rhodewalt (2001)的“自戀者的動態(tài)自我調(diào)節(jié)過程模型”與Back等 (2013)的自戀的二維概念化與過程模型(NARC)。

    值得注意的是, 研究1中發(fā)現(xiàn)的自戀與公開親社會傾向的正相關(guān)只存在于男性青少年中, 這是我們沒有預(yù)期到的結(jié)果。以往關(guān)于自戀與親社會行為的研究(周暉等, 2010; Anderson & Costello, 2009)都沒有考慮可能存在的性別差異。事實上, 以往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 男性的自戀水平高于女性(Grijalva et al.,2015), 而且在自戀與社會行為的關(guān)系中, 性別可能起到調(diào)節(jié)作用(如Zhou, Li, Zhang & Zeng, 20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盡管自戀者都有維護(hù)和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傾向, 但是在維護(hù)和提升價值感的方式和方法方面可能會存在性別差異。這些性別差異值得我們在今后的研究中進(jìn)行更加深入的探討。

    研究2中, 我們將通過一個行為實驗探索自戀者在接近現(xiàn)實的生活情境中其親社會行為是否與他們自我報告的親社會傾向一致。由于本研究只發(fā)現(xiàn)了男性個體的自戀與公開的親社會傾向的相關(guān),因此研究2中擬只對男性青少年被試進(jìn)行研究。

    3 研究2:公開情境下自戀者的親社會行為

    研究1表明, 男性青少年的自戀與公開的親社會傾向之間存在正相關(guān)。而眾多研究也表明, 個體的態(tài)度與行為之間存在不一致(Paulson et al., 2012),因此, 研究2模擬真實生活情境, 通過實驗法探究男性青少年自戀者的親社會行為是否受到情境公開性的影響。我們預(yù)期, 相對于匿名的情境, 自戀者在有他人在場的公開的情況下更愿意做出親社會行為。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對象

    職業(yè)高中學(xué)生79人, 其中男生72名, 女生7名。平均年齡(16.68 ± 0.61)歲。為了盡可能模擬真實情境, 在具體實驗操作時我們沒有刻意排除女性被試。但是在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時, 我們只分析了男性被試的數(shù)據(jù)。

    3.1.2 測量工具

    同研究1一樣, 采用周暉、張豹、陳麗文等(2009)編制的適合中國非臨床人口的自戀人格問卷。本研究中, 該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94。

    3.2 實驗過程

    實驗分兩次進(jìn)行。首先, 一名實驗人員在課堂上分發(fā)問卷, 被試完成自戀人格問卷。3個月后, 由另一名實驗人員偽裝成某慈善團(tuán)體的工作人員, 再次拜訪進(jìn)行過問卷實測的班級, 派發(fā)某關(guān)愛失學(xué)兒童的慈善機構(gòu)簡章, 號召大家為失學(xué)兒童捐款。實驗人員解釋本次募捐是自主自愿, 因為考慮到大家可能沒有帶捐贈現(xiàn)金, 所以本次只是現(xiàn)場記錄每個人愿意捐款的數(shù)額及姓名, 并保證第二天再到班級按照記錄收取捐款。實際上并不會收取捐款, 實驗結(jié)束后進(jìn)行事后解釋及澄清。

    兩個專業(yè)相同、人數(shù)均等的班被隨機分為公開組和非公開組。在公開的情境下, 實驗人員要求被試以6個人為一個小組圍坐, 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首先產(chǎn)生一名記錄員, 然后每個人輪流告訴記錄員愿意捐款的金額, 由記錄員記在表上。在非公開的情境中, 實驗人員告訴大家, 本次募捐采用非公開的形式, 個人及捐款信息將會嚴(yán)格保密, 被試在宣傳單上寫下愿意捐款的金額, 并注明姓名跟學(xué)號。

    3.3 結(jié)果與討論

    公開組與非公開組自戀得分與捐款金額的描述性統(tǒng)計如表3所示。

    表3 公開組與非公開組自戀得分與捐款金額的描述性統(tǒng)計

    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 公開組與非公開組自戀得分沒有顯著差異,

    M

    =3.60,

    SD

    =0.84;

    M

    =3.39,

    SD

    =0.82;

    t

    (71)=1.05,

    p

    =0.296,

    d

    =0.25。結(jié)果說明隨機分組是有效的。72名男生被試在自戀量表上得分的平均值為3.50 (

    SD

    =0.83)。我們將自戀得分高的前50%劃分為高自戀組, 自戀得分低的后50%劃分為低自戀組,高低自戀組的自戀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

    M

    (36)=4.14,

    SD

    =0.53;

    M

    (36)=2.86,

    SD

    =0.53;

    t

    (69)=10.22,

    p

    < 0.001,

    d

    =2.42。不同分組條件下被試捐款金額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4所示。以自戀、情境為自變量, 捐款金額為因變量進(jìn)行方差分析, 情境的主效應(yīng)顯著,

    F

    (1,71)=19.77,

    p

    < 0.001, η=0.22; 自戀的主效應(yīng)不顯著,

    F

    (1, 71)=2.74,

    p

    > 0.05; 情境與自戀的交互作用顯著,

    F

    (1, 3)=4.54,

    p

    < 0.05, η=0.06。

    表4 不同分組條件下被試捐款金額(¥)描述性統(tǒng)計

    事后分析發(fā)現(xiàn), 公開情境下個體捐款金額(

    M

    =12.18,

    SD

    =13.55)顯著高于非公開情境(

    M

    =2.06,

    SD

    =2.88),

    t

    (70)=4.33,

    p

    < 0.001。簡單效應(yīng)分析表明, 在公開情境下, 高自戀組的捐款金額顯著高于低自戀組(

    p

    < 0.01); 在非公開情境下, 高自戀組的捐款金額與低自戀組的捐款金額沒有顯著差異(

    p

    >0.05)。

    研究2表明, 情境可以影響男性個體的親社會行為。在公開的情境下男性個體捐款額度約為匿名情境下的4倍。這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Bereczkei et al., 2010)。同時, 自戀也對男性青少年的親社會行為產(chǎn)生影響。與預(yù)期一致, 在公開的情境下, 男性青少年中高自戀者比低自戀者做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 然而, 在非公開的情境下, 高低自戀者的親社會行為沒有差異。

    4 總討論

    前人的研究多關(guān)注自戀與問題行為的關(guān)系, 比如攻擊(Fossati et al., 2010)、沖動(Foster & Trimm,2008)、酗酒和病理性賭博 (Lakey, Rose, Campbell,& Goodie, 2008)等。雖然這些不適行為都與親社會行為似乎是背道而馳的, 然而, Back等(2013)的自戀的二維概念化與過程模型(NARC)指出, 自戀者會采取兩種不同的途徑——欽羨與競爭來維持理想化自我。近年來一些研究表明自戀與親社會行為之間存在正相關(guān)(Anderson & Costello, 2009;Kauten, Christopher, & Barry, 2014; 周暉等, 2010)一定程度上支持了Back等(2013)的理論。但是, 這些關(guān)于自戀與親社會的研究均沒有測量現(xiàn)實情境中親社會行為與自戀的關(guān)系, 對自戀和親社會之間正相關(guān)的機制也處于推測猜想階段。本文不僅研究了自我報告的親社會傾向和自戀之間的關(guān)系, 還探究了現(xiàn)實情境下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 同時從公開和匿名兩種條件下對自戀和親社會行為進(jìn)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研究發(fā)現(xiàn), 情境因素, 即公開和匿名的情境,會對自戀者的親社會行為產(chǎn)生影響。同時發(fā)現(xiàn), 男性自戀者傾向在公開的情境下做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 但女性自戀者不會。研究結(jié)果支持了自戀者的動態(tài)自我調(diào)節(jié)過程策略, 表明自戀者善于通過各種策略, 甚至親社會行為來獲得自我提升或維持自尊(Morf & Rhodewalt, 2001)。本文進(jìn)一步豐富了關(guān)于自戀者自我調(diào)節(jié)策略的研究, 表明親社會行為也可以作為自戀者, 尤其是男性自戀者, 提升自我形象的策略之一。

    在研究中, 當(dāng)男性自戀者意識到有別人會觀察自己的行為時, 他們表現(xiàn)得更加慷慨??赡苁且驗楣_的情境提供了一個表現(xiàn)個體慷慨性的機會(Henrich & Gil-White, 2001)。這顯示男性自戀者可能將親社會行為作為吸引注意力、好的名聲或者他人仰慕的途徑。因此, 男性自戀者只有在公開情境下才表現(xiàn)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這表明自戀者做出親社會行為更可能是受外在動機的驅(qū)動而非真心實意的想要幫助別人(Anderson & Costello, 2009)。因為在他人面前表現(xiàn)得更慷慨可以幫助自己維持積極的自我形象。正如Anderson和Costello (2009)所言, 從他人那里得到贊揚可能會為自戀者提供膨脹自尊的機會。但是, 總的來說, 這些猜測還需要進(jìn)行后續(xù)研究進(jìn)行解答。

    本研究1結(jié)果顯示自戀與親社會的關(guān)系存在性別差異:自戀水平僅僅與男性青少年的公開親社會傾向存在相關(guān), 但是與女性青少年的公開親社會傾向并無顯著關(guān)系。雖然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的自戀水平, 以及自戀與個體適應(yīng)性的關(guān)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別差異(Ghorbani, Watson, Hamzavy, &Weathington, 2010; Zhou et al., 2012), 但是深入探討與自戀人格相關(guān)的性別差異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結(jié)果在一定程度上顯示, 雖然自戀者都有維護(hù)和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傾向, 但是其提升自我價值感的方式可能會存在性別差異。比如, 根據(jù)本研究1的結(jié)果, 可能男性自戀者更傾向于通過公開表現(xiàn)親社會行為進(jìn)行自我提升, 但是公開的親社會行為并非女性自戀者采用的方式。以后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探討男性和女性自戀者進(jìn)行自我提升采用的不同方式, 以及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性別差異。我們初步推測, 自戀者進(jìn)行自我提升的方式與其所重視的特征有關(guān)。比如, 以往研究顯示, 西方自戀者往往會報告低水平的宜人性(Paulhus, 2001), 而中國自戀者卻報告自己有較高水平的宜人性(Zhou,Zhang, Yang, & Chen, 2014); 這可能是因為中國文化重視人際關(guān)系, 因此中國自戀者通過高宜人性進(jìn)行自我提升。那么, 如果男性和女性自戀者所重視的特征不一樣, 他們進(jìn)行自我提升的方法也可能不同。例如, 在公開情境下表現(xiàn)親社會行為可以顯示自己高于他人能力或多于他人的資源, 這可能是更被男性自戀者重視的特征。因此男性自戀者更可能通過公開的親社會行為來進(jìn)行自我提升。

    雖然本研究盡量通過不同的研究設(shè)計以揭示自戀與親社會行為的關(guān)系, 但是研究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首先, 雖然研究1中的女生自我報告的自戀與親社會傾向的相關(guān)不顯著, 但是在后續(xù)的研究中, 我們?nèi)匀豢梢詫⑴{入實驗。這樣可以進(jìn)一步澄清自戀與親社會行為關(guān)系的性別差異是因為自我報告傾向不一樣還是確實存在行為上的差異。其次, 研究2中對親社會行為的觀測采用了學(xué)生承諾的捐款數(shù)額。雖然指導(dǎo)語盡可能讓被試確信我們第二天會按照他們的承諾金額收取捐款, 但仍然值得考慮的是:不同自戀水平個體的承諾和其實際行為是否一致(即高自戀者在公開情境下給出了高的承諾, 而在實際公開收取捐款或?qū)嶋H匿名收取捐款時, 是否會履行承諾), 每個個體的實際經(jīng)濟水平具有明顯差異等問題。捐款數(shù)額的高低只能作為親社會行為的指標(biāo)之一, 在后續(xù)的研究中, 我們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的親社會意愿或行為指標(biāo)來測量個體的親社會水平高低, 比如測量個體愿意捐出其收入(或可支配資金)的百分比。在未來的研究中, 還可以引入更多親社會水平測量方法來全面有效地反映自戀個體的親社會情況。

    總的來說, 本研究的研究結(jié)果與前人的研究存在一致性, 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前人的研究進(jìn)行了補充。但是, 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jìn)一步思考。比如, 我們的研究暗示自戀者對可以提升自尊或者維持膨脹自我形象的外界社會信息較敏感, 那除了親社會行為, 自戀者還可能通過哪些適應(yīng)性的策略進(jìn)行自我提升呢?為什么自戀與公開親社會行為的正相關(guān)只在男性群體中存在, 而在女性群體中不存在呢?未來的研究可以對這些問題進(jìn)行更加深入的探討。

    Anderson, K., & Costello, P. (2009).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social behavior, spirituality, narcissism,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Journal of Gustavus Undergraduate Psychology,5

    , 1–28

    .

    Back, M. D., Schmukle, S. C., & Egloff, B. (2010). Why are narcissists so charming at first sight? Decoding the narcissism-popularity link at zero acquaint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8

    , 132–145.Back, M. D., Küfner, A. C. P., Dufner, M., Gerlach, T. M.,Rauthmann, J. F., & Denissen, J. J. A. (2013). Narcissistic admiration and rivalry: Disentangling the bright and dark sides of narciss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5

    , 1013–1037.Bereczkei, T., Birkas, B., & Kerekes, Z. (2007). Public charity offer as a proximate factor of evolved reputation-building strategy: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real-life situation.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8

    , 277–284.Bereczkei, T., Birkas, B., & Kerekes, Z. (2010). The presence of others, prosocial traits, machiavellianism.

    Social Psychology, 41

    (4), 238–245.Brown, R. P., Budzek, K., & Tamborski, M. (2009). On the meaning and measure of narcissism.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5

    , 951–964.Bushman, B. J., Bonacci, A. M., van Dijk, M., & Baumeister,R. F. (2003). Narcissism, sexual refusal, and aggression:Testing a narcissistic reactance model of sexual coerc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

    , 1027–1040.Campbell, W. K., & Foster, C. A. (2002). Narcissism and commitment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 investment model 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8

    (4), 484–495.Campbell, W. K., Goodie, A. S., & Foster, J. D. (2004).Narcissism, con fi dence, and risk attitude.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17

    , 297–311.Cohen, J, Cohen, P, West, S. G, & Aiken, L. S. (2003).

    Applied multiple reg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3rd ed.). Hillsdale, NJ: Erlbaum,De Dreu, C. K. W. (2006). Rational self-interest and other orien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critical appraisal and extension of Meglino and Korsgaard (2004). J

    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1

    , 1245–1252.Eisenberg, N., & Fabes, R. A. (1998). Prosocial development.In W. Damon & N. Eisenberg (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3. Social, 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5th ed., pp. 701–778). New York: Wiley.Fehr, E., & Fischbacher, U. (2003). The nature of human altruism.

    Nature, 425

    , 785–791.Fossati, A., Borroni, S., Eisenberg, N., & Maffei, C. (2010).Relations of proactive and reactive dimensions of aggression to overt and covert narcissism in nonclinical adolescents.

    Aggressive Behavior, 36

    (1), 21–27.Foster, J. D., & Trimm, R. F. IV. (2008). On being eager and uninhibited: Narcissism and approach-avoidance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4

    , 1004–1017.Ghorbani, N., Watson, P. J., Hamzavy, F., & Weathington, B. L.(2010). Self-knowledge and narcissism in Iranians:Relationships with empathy and self-esteem.

    Current Psychology, 29

    (2), 135–143.Grafeman, S. J., Barry, C. T., Marcus, D. K., & Leachman, L.L. (2015).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s of narcissism in an at-risk adolescent sample: A social relations analysi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25

    , 92–100.Grijalva, E., Newman, D. A., Tay, L., Donnellan, M. B., Harms, P.D., Robins, R. W., & Yan, T. (2015). Gender differences in narcissism: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142

    ,

    261

    310

    .Haley, K. J., & Fessler, D. M. T. (2005). Nobody’s watching?Subtle cues affects generosity in an anonymous economic game.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6

    , 257–270.Hardy, C. L., & van Vugt, M. (2006). Nice guys finish first:The competitive altruism hypothesi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2

    (10), 1402–1413.Henrich, J., & Gil-White, F. J. (2001). The evolution of prestige: Freely conferred deference as a mechanism for enhancing the benefit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2

    (3),165–196.Kauten, R., & Barry, C. T. (2014). Do you think i’m as kind as i do? the relation of adolescent narcissism with self- and peer-perceptions of prosocial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61–62, 69–73.Kou, Y., Ma, Y., & Tan, C. (2004).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prosocial tendencies, prosocial moral reasoning and their correlation patter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7

    (2), 329–332.[寇彧, 馬艷, 譚晨. (2004). 大學(xué)生親社會傾向、親社會推理以及它們的相關(guān)模式.

    心理科學(xué), 27

    (2), 329–332.]Kurzban, R., DeScioli, P., & O’Brien, E. (2007). Audience effects on moralistic punishment.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8

    , 75–84.Lakey, C. E., Rose, P., Campbell, W. K., & Goodie, A. S.(2008). Probing the link between narcissism and gambling:The mediating role of decision-making biases.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1

    , 113–137.Martinez, M. A., Zeichner, A., Reidy, D. E., & Miller, J. D.(2008). Narcissism and displaced aggression: Effects of positive, negative, and delayed feedback.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4

    (1), 140–149.Morf, C. C., & Rhodewalt, F. (2001). Unraveling the paradoxes of narcissism: A dynamic self-regulatory processing model.

    Psychological Inquiry, 12

    , 177–196.Paulhus, D. L. (2001). Normal narcissism: Two minimalist accounts.

    Psychological Inquiry, 12

    (4), 228–230.Paulson, R. M., Lord, C. G., Taylor, C. A., Brady, S. E.,McIntyre, R. B., & Fuller, E. W. (2012). A matching hypothesis for the activity level of actions involved in attitude-behavior consistency.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3

    (1), 40–47.Penner, L. A., Dovidio, J. F., Piliavin, J. A., & Schroeder, D.A. (2005). Prosocial behavior: Multilevel perspective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6

    , 365–392.Pincus, A. L., Ansell, E. B., Pimentel, C. A., Cain, N. M.,Wright, A. G. C., & Levy, K. N. (2009). Initial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1

    , 365–379.Sedikides, C., Gregg, A. P., Rudich, E. A., Kumashiro, M., &Rusbult, C. (2004). Are normal narcissis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Self-esteem matt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7

    , 400–416.Sprecher, S., & Fehr, B. (2005). Compassionate love for close others and humanit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2

    , 629–652.Twenge, J. M., & Foster, J. D. (2008). Mapping the scale of the narcissism epidemic: Increases in narcissism 2002–2007 within ethnic group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2

    , 1619–1622.Twenge, J. M., Konrath, S., Foster, J. D., Campbell, W. K., &Bushman, B. J. (2008). Egos inflating over time: 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of the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6

    , 875–901.Wedekind, C., & Braithwaite, V. (2002). The long–term benefits of human generosity in indirect reciprocity.

    Current Biology, 12

    , 1012–1015.Zeigler-Hill, V., Green, B. A., Arnau, R. C., Sisemore, T. B., &Myers, E. M. (2011). Trouble ahead, trouble behind:narcissism and early maladaptive schemas.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42

    , 96–103.Zhou, H. (female), Zhou, H. (male), & Zhang, B. (2010).Relationships among narcissism empathy, and prosocial behaviors.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8

    (2),228–231.[周暉(女), 周暉(男), 張豹. (2010). 自戀與共情及親社會行為的關(guān)系.

    中國臨床心理學(xué)雜志, 18

    (2), 228–231.]Zhou, H., Li, Y., Zhang, B. & Zeng, M. (20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rcissism and friendship qualities in adolescents: Gender as a moderator.

    Sex Roles, 67

    , 452–462.Zhou, H., Zhang, B. & Zheng, S. S, (2009). Age Differenc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arcissis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adjustment: self-esteem as a Mediato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25

    (1), 41–45,[周暉, 張豹, 鄭珊珊. (2009). 中學(xué)生自戀的年齡特征及其與社會適應(yīng)的關(guān)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5

    , 41–45.]Zhou, H., Zhang, B., Chen, L. W., & Ye, M. Y. (2009).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Clinical Psychology, 17

    (1), 5–7.[周暉, 張豹, 陳麗文, 葉敏怡. (2009). 自戀人格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的初步檢驗.

    中國臨床心理學(xué)雜志,17

    (1), 5–7.]Zhou, H., Zhang, B., Yang, X. Y., & Chen, X. (2014). Are Chinese narcissists disagreeable? Evidence from self-and peer-ratings of agreeablenes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8

    (2), 163–169.

    猜你喜歡
    情境研究
    情境引領(lǐng)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新版C-NCAP側(cè)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護(hù)患情境會話
    護(hù)患情境會話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午夜91福利影院|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精品酒店卫生间|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老女人水多毛片|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xxx大片免费视频|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免费看| 少妇 在线观看|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亚州av有码|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精品酒店卫生间| 日韩伦理黄色片|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av免费观看日本|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性色av一级|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freevideosex欧美| 久久影院123|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午夜91福利影院|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bdsm另类|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免费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成人无遮挡网站|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亚洲成色77777|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丝袜美足系列|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av福利片在线|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大码成人一级视频| a级毛色黄片|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老女人水多毛片|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日本wwww免费看|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赤兔流量卡办理|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看免费成人av毛片|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亚洲国产色片|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v毛片|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欧美性感艳星| av在线app专区| 精品国产露脸久久av麻豆|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av观看不卡|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边摸边吃奶| 午夜免费鲁丝|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国产黄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不卡免费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乱人伦中国视频|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午夜福利,免费看|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熟女电影av网| av天堂久久9|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激情五月婷婷亚洲| 日日啪夜夜爽|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蜜桃在线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在久久综合| 亚洲av.av天堂|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制服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中文欧美无线码|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看免费成人av毛片|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老女人水多毛片|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性色av一级|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丝袜喷水一区|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51国产日韩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免费少妇av软件|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资源|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av免费观看日本| 在线 av 中文字幕|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欧美另类一区|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性色av一级|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kizo精华| 高清av免费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免费看光身美女|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亚洲四区av|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91成人精品电影|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宅男|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丝袜喷水一区|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亚洲精品第二区|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免费大片18禁| kizo精华|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免费少妇av软件|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欧美3d第一页|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永久网站在线| 能在线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观看av在线不卡|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老女人水多毛片|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男男h啪啪无遮挡| 久久av网站|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 人人澡人人妻人|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日本午夜av视频|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满18在线观看网站|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激情五月婷婷亚洲|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亚洲最大av|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午夜激情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影院在线不卡|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国产黄频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影院成人|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尾随美女入室| 综合色丁香网| 免费看光身美女|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亚洲av福利一区|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丝袜喷水一区|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午夜影院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国产av精品麻豆| 美女福利国产在线|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丝袜美足系列|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欧美日韩av久久|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亚洲色图 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 |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国产色爽女视频免费观看|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日日啪夜夜爽|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色网址|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免费看不卡的av|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妖精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丝袜喷水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曰老女人黄片| freevideosex欧美|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亚洲av男天堂|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av一本久久久久|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五月开心婷婷网|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久久久久久人妻|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夫妻午夜视频|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美女福利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曰老女人黄片|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色5月婷婷丁香| 久久青草综合色|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www.色视频.com|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亚洲在久久综合|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成人国产麻豆网|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 中文字幕制服av| 亚洲av.av天堂|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av电影中文网址|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99热全是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老女人水多毛片|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永久网站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tube8黄色片|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999|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a级毛色黄片|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观看美女的网站|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简卡轻食公司|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精品酒店卫生间|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av在线app专区|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av天堂久久9|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日本wwww免费看|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一级毛片我不卡|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高清毛片免费看|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av福利片在线|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 kizo精华|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手机av|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各种免费的搞黄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韩国av在线不卡|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欧美3d第一页|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wwww免费看| 亚洲精品一二三|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飞空精品影院首页| 色哟哟·www|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亚州av有码| 亚洲在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少妇的逼水好多|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口|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丝袜喷水一区|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91国产中文字幕|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av免费观看日本|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