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東方言合音詞探微
肥東方言,是皖中江淮官話合肥方言的一個分支[1],專家學者對該方言片區(qū)已經(jīng)有所關注,但對合音詞的涉及相對較少。
合音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相連并用的音節(jié)融合為一個音節(jié)的現(xiàn)象,有些學者又稱為并音、減音、音節(jié)縮減、音節(jié)連并等。合音是語音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音變現(xiàn)象,在漢語中自古至今都存在[2]。合音現(xiàn)象比比皆是,古代漢語延傳至今的例子如“諸(之乎/之于)”,彭州方言中的例子如“消(需要)”、“班(不喃)”[3],成都方言中的例子如“啷(哪樣)”、“恁(那么)”等都是合音詞。合音是一種特殊的語音流變現(xiàn)象,既可以看成是一種變化過程,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隨著時間推移約定俗成的一種結(jié)果。為了使下面圖表標示方便,本文將合音的結(jié)果稱為合音音節(jié),依據(jù)詞語功能稱這個合音音節(jié)為合音詞,構成合音的成分分別稱為合音前詞、合音后詞。方言里面有字可寫的運用方言詞匯,無字可寫的用相近聲調(diào)的同音字替代,找不到同音字的用國際音標表示。
1肥東方言里的合音詞例舉
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肥東人,結(jié)合當?shù)氐恼Z言習慣、自身的語音特點及專業(yè)背景,有意識地搜集其中的合音詞。本研究試圖盡可能真實地描寫合音詞,為進一步研究肥東地區(qū)的合音詞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也為盡可能完善肥東地區(qū)的漢語方言乃至皖中合肥官話的研究貢獻綿薄之力。收集常用合音詞22例,如表1所示。
表1 肥東方言常用合音詞22例圖表①
2肥東方言合音詞的構成類型
例1:標(52),不要的合音,意義是阻止或禁止,相當于“別”。表示勸阻,如:標(52)在雨中待時間長了,小心感染風寒;表示禁止,如:在如此正規(guī)的場合下,標(52)跑來跑去。
例2:拜(51),不愛的合音,意義是不用或是不愿意。表示不用,如:讀完大學就是失業(yè),這學拜(51)上了;表示不情愿,如:今天走親訪友太疲憊,拜(51)去跑步了。
例3:某(55),沒有的合音,意義是沒有事物、沒有關系、沒有。表示沒有事物,如:明天某(55),你這個周末再來買這件物品;表示沒有關系,如:某(55),兄弟姊妹,說這些客套話做什么?表示沒有,如:現(xiàn)在某(55),不代表以后永遠得不到!
類似的例子還有:“甭(35)”、“擺(51)”等詞匯。
例1:攢(214),早晚的合音,“早”是詞匯A,“晚”是零聲母詞匯,意思是吃過早飯沒多久,如:吃過攢(214),我們結(jié)伴上街去購物,可好?
例2:脹(51),這樣的合音,“這”是指示代詞,“樣”是零聲母詞匯,意思是很、非常、相當,如:這道數(shù)學題看起來很普通,沒有想到脹(51)難,簡直是出人意料!
例3:rɑi(51),熱愛的合音,“熱”是詞匯A,“愛”是零聲母詞匯,意思是喜歡、愛。表示喜歡,如:我第一眼看到你,我就rɑi(51)上你了!表示愛,如:我懷疑自己得了相思病,rɑi(51)你都rɑi(51)到心坎里頭了!
例4:夠(55),各有的合音,“各”是方言疑問代詞,“有”是零聲母詞匯,表示疑問,意思相當于有沒有?如:你家里夠(55)香油了,能不能借我點,明天去打了就還你!
類似的例子還有:“甭(35)”、“某(55)”、“許(34)”、“標(52)”、“拜(51)”、“折(55)”和“呢(51)”等,這一類合音詞在肥東方言詞匯中占據(jù)絕大部分,在收集的22個典型合音詞中,這一類詞匯多達50%,是合音詞的一個重要類型,同時也是其來源之一[4]。
例1:折(55),這兒的合音,“這”和“兒”在原字中讀本來調(diào)值,而在合音過后變成了陰平調(diào),意思是這里或眼下。表示這里,如:折(55)是百貨商廈,缺什么,你就買什么!表示眼下,如:洪澇災害才剛剛過去,折(55)又是旱災,真是壞事接二連三。
例2:呢(51),那兒的合音,“那”和“兒”在原字中讀本來調(diào)值,而在合音過后變成了去聲調(diào),意思是那里或那時。 表示那里,這里是火車站,呢(51)才是汽車站,你方向反了;呢(51)發(fā)燒才剛剛退去,折(55)又感冒了。
例1:求(51),乞求的合音,意思是乞求或窘迫的樣子。表示乞求,如:你跟在你爸爸后面求(51)來求(51)去,到底想干什么?表示窘迫的樣子:標(52)表現(xiàn)出這樣求(51)的樣子各好?感覺就像我欠你錢一樣。
例3:照(51),正好的合音,正好、行、嘲諷。表示正好,如:你覺得這個電冰箱照(51)不照(51),照(51)的話就趕緊買。表示行,如:明天咱們一起去趟合肥,怎么樣?照(51)!表示嘲諷,你真照(51),連這么簡單的事情都不會做!
類似的例子還有:“瓦(214)”、“nia(214)”、“zu(輕聲)”、“酸(213)”、“擺(51)”、“您(35)”、“許(34)”和“嗲(214)”,這一部分詞匯占據(jù)肥東方言合音詞示例的50%,它們主要來自方言特有的詞匯,是肥東人民隨著時間推移,約定俗成的結(jié)果。
3肥東方言合音詞的音變類型
如:攢(214),是早晚的合音;脹(51),是這樣的合音;rɑi(51),是熱愛的合音;拜(51),是不愛的合音。
如:照(51),是正好的合音;瓦(214),是我家的合音;nia(214),是你家的合音;夠(55),各有的合音等。
如:酸(213),是喜歡的合音;求(51),是乞求的合音;某(55),是沒有的合音等。
如:折(55),是這兒的合音。
如:嗲(214),是底下的合音。
如:神(35),是事情的合音。
小結(jié):合音詞內(nèi)部也不是整齊劃一的,細細考究其包含的合音前字、后字的關系,呈現(xiàn)出不同的配合方式,綜合主要表現(xiàn)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前聲后韻,如攢(214)、拜(51)等;第二類是前取聲韻,如許(34);第三類是前聲或后韻,如zu(輕聲)、zɑ(55)和神(35)等。顯而易見,第一大類與合音詞含義即兩個并用的音節(jié)并用融合為一個音節(jié)最為契合,也最靠近反切原理。
4肥東方言合音詞的穩(wěn)固程度
在古代訓詁學的領域里,合音詞同反切常常混為一談。就音律拼合的原理而言,合音詞和反切比較相似。但就反切而言,反切只能表示注音,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之間可以沒有聯(lián)系,甚至組合起來也不能作為詞匯獨立使用;而合音詞卻不同,雖然表現(xiàn)出“合二字之音為一詞”的現(xiàn)象,但這屬于特定地區(qū)的人在對某個雙音節(jié)詞的長期使用中,因急促讀說產(chǎn)生語流音變的一種縮略現(xiàn)象,它總是在某一個雙音節(jié)詞產(chǎn)生以后,并有了足夠高的頻率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5]所以,合音詞的穩(wěn)固程度與合音前字、后字構成的詞的使用頻率息息相關。
為驗證肥東方言合音詞的音變類型小結(jié)正確與否,文章依據(jù)北京大學創(chuàng)建的“CCL”語料庫(網(wǎng)絡版)進行使用頻率調(diào)查。這種方式為首次嘗試,需做使用頻率界定:頻率大于等于5000,合成詞穩(wěn)定程度為高;頻率介于5000和1000之間,合成詞穩(wěn)定程度為較高;頻率低于等于1000,合成詞的穩(wěn)定程度為低。具體語料詳見表2。
表2 合音前、后字組成詞使用頻率調(diào)查表
由否定副詞+中心詞、指示代詞+兒化及疑問語氣詞+中心詞構成的合音詞,此類型的合音詞使用人數(shù)眾多,使用頻率很高,語音形式和詞語意義相對固定,使用時不受語言環(huán)境的約束,可以單獨使用。例如“沒有”的合音詞“某(55)”:你們這個村莊經(jīng)常下雨不?某(55);再如“不愛”的合音詞“拜(51)”:晚上一起打麻將,好吧?拜(51)!
5肥東方言合音詞使用群體的特點
筆者針對22個比較典型的合音詞,在同一地區(qū),選擇45名有代表性的合作者進行調(diào)查,其中中老年、青年、學生各15名。被調(diào)查人員的年齡層次、工作單位、學歷層次、所屬村落、居住地點、家庭收入等均有所不同。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肥東方言合音詞的使用群體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就年齡層次來看,中老年人群使用的比例高;年輕人只是在危急、說話速度快的時候才會使用。這與中老年人使用方言時間長、頻率高,受普通話影響較少不無關聯(lián)。
第二,就性別而言,女性明顯多于男性,這可能受到女性語速較快的制約。
第三,就居住的地理位置而言,城市里的人使用合音詞的頻率要遠小于農(nóng)村人。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城市大力倡導普通話,方言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壓制;而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語言卻相對滯后,保留了較多方言痕跡。
第四,就對待合音詞的態(tài)度而言,中老年合作者認為這像新年一樣是一種傳統(tǒng),是大家約定俗成的;而年輕人和學生則認為帶有濃重方言色彩的合音詞,顯得土氣、隨便,在正式場合、陌生人及外地人交談時不宜使用。但是,鄉(xiāng)親之間交談使用再所難免,因此抱有一種相對寬容的態(tài)度。
本文列舉了肥東方言中22個常見的合音詞,詳盡地分析了其構成和音變類型、穩(wěn)固程度、使用人群的特點,給研究肥東方言的學者和專家提供了一些參考。但是文中對肥東方言合音詞的語源尚未做探討,對其用法的梳理還不夠深入,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待后來的研究者做出貢獻。
注釋:
合音詞盡量采用方言詞匯或同音字表示,表示不出的用音標來展示,聲調(diào)用“五度標記法”來進行標記。
參考文獻:
[1]李明.肥東漢語方言會話結(jié)構現(xiàn)狀描寫[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2:1.
[2]孫紅舉.論漢語合音現(xiàn)象的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2014(1):115.
[3]楊紹林.四川彭州方言的合音詞[J].方言,2007(3):282—283.
[4]文西.漢語合音詞淺說[J].九江師專學報,1987(3):23.
[5]周翔.漢語合音詞探微[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7):106.
(責任編輯:楊陽)
孫東平,鄭琳
(四川民族學院預科部,四川康定626001)
摘要:文章圍繞肥東方言常用合音詞、合音詞構成類型、合音詞的音變類型、穩(wěn)固程度以及使用群體的特點五個方面進行探索,以期為肥東方言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肥東方言;合音詞;音變類型;穩(wěn)固程度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Feidong dialects.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 the collection of syllable words in Feidong dialect, types of syllable words, types of sound change in syllable words, soundness of syllable words, u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using groups. We hope that our study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Key words:Feidong dialect; syllable words; sound changing type; soundness
作者簡介:孫東平(1988—),男,安徽合肥人,四川民族學院預科部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收稿日期:2014—12—21
中圖分類號:H1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536(2015)01—00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