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兵
?
開放大學的黃金時代與歷史任務
王一兵
摘要:隨著《教育部關于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的頒布,中國開放大學迎來了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和戰(zhàn)略機遇期,同時也肩負著厚重的歷史使命。開放大學建設要面對建立質量觀、質量關、質量文化和質量信譽的挑戰(zhàn),為省市電大轉型升級探路,要探索中國特色開放大學體系的建立,探索當代高等教育新理念、新模式,可謂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開放大學;新型高校;質量;體系
一、開放大學的黃金時代
經(jīng)過3年的調研、磋商和協(xié)調,于2016年1月頒發(fā)的教職成〔2016〕2號《教育部關于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中國開放大學黃金時代與戰(zhàn)略機遇期的到來,也賦予了開放大學厚重的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
1.《意見》明確了開放大學的辦學理念:開放、靈活、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和高質、便捷
開放、靈活、優(yōu)質、便捷,服務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這些理念與時俱進,面向未來,在人類社會從工業(yè)社會向知識社會、網(wǎng)絡社會、全球化社會、學習型社會過渡進程中應運而生,正在逐步成為指導各級各類傳統(tǒng)教育適應經(jīng)濟和社會轉型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共同理念。網(wǎng)絡教育的井噴式發(fā)展,教育教學學習模式創(chuàng)新的層出不窮,以及MOOCs的出現(xiàn)就是明證。開放大學的本質使她在迎接和奉行這些理念上走在了所有高等教育機構的前列,構成她的鮮明特色、優(yōu)勢,與傳統(tǒng)高校的根本區(qū)別和自身特有的理念自信。
2.《意見》明確了開放大學的歷史定位和戰(zhàn)略任務
《意見》指出:開放大學要樹立開放、靈活、優(yōu)質、便捷的辦學理念,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辦學形式、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努力辦成服務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新型高等學校。明確了開放大學的功能定位,并從辦學條件、技術手段、系統(tǒng)、課程、專業(yè)、學習模式、師資等十二個方面,確立了開放大學建設的主要戰(zhàn)略任務,真可謂厚望有加,任重道遠。
3.《意見》賦予了開放大學長期夢寐以求的必要的辦學自主權
辦學自主權是建立建設一所完整意義上的大學的起碼條件,也是困擾省市電大幾十年的一個瓶頸。原來的省市電大沒有獨立辦學的起碼的自主權,甚至獨立設置高等??茖I(yè)的權力?!兑庖姟访鞔_規(guī)定:開放大學依法自主設置、調整專業(yè),按程序備案或審批。開放大學實行注冊入學,學生修完課程并獲得相應學分,即可獲得課程證書,修滿規(guī)定的學分并達到相關要求,即可獲得相應的學歷與非學歷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應授予相應學位。
4.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與保障機制
《意見》還明確要求:“有關地方要將開放大學納入經(jīng)濟建設、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建立部門聯(lián)動、分工明確的開放大學協(xié)調推進機制,解決開放大學辦學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消除阻礙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實際上,自開放大學試點以來,一些省市政府已經(jīng)采取了不少措施,改變電大長期被邊緣化的狀況。
以上都是中國省市電大人夢寐以求幾十載而不得,現(xiàn)在,隨著開放大學的建立和《意見》的頒發(fā)成為現(xiàn)實,所以說開放大學迎來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并非夸張。
二、開放大學的歷史任務
黃金時代令人振奮,歷史任務卻不輕松。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5所省市電大轉型升級為開放大學,國家是作為試驗項目下達的。既然是試驗,就有成功和不成功兩種可能。當今世界,開放、靈活、全納、終身已成為各級各類教育面向未來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趨勢,開放大學依靠并越來越與技術深度融合的辦學模式正在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青睞。隨著《意見》的頒布,開放大學從政府取得了一系列的保障條件,對試驗必將取得成功無疑有充分的自信。但與此同時,筆者也想強調,在我國的教育體制環(huán)境中,中國特色開放大學的發(fā)展和改革試驗,對于剛剛跨過轉型升級入門門檻的開放大學來說,還僅僅是開始,還有一系列的挑戰(zhàn)需要面對,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回答?!?+5”試點開放大學擔負著厚重的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沒有戰(zhàn)略遠見、戰(zhàn)略自信和戰(zhàn)略規(guī)劃并付諸戰(zhàn)略行動,就難以完成上述任務。我以為,這些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至少有以下四方面:
1.質量觀、質量關、質量文化和質量信譽的建立
《意見》明確了開放大學實行“寬進嚴出”的辦學方針,順應潮流,解放了開放大學的生產(chǎn)力,但隨之而來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更普遍的無法回避的質量質疑。不過質量信譽關,開放大學就難以跳出被邊緣化狀態(tài)。這里至少有三大問題需要回答。第一,究竟什么是質量?開放大學應當奉行什么樣的質量觀?英國開放大學的質量觀是中國特色開放大學的質量觀嗎?談質量、抓質量、評質量、解開質量難題必須面對而不是繞過這些問題。這是質量問題,也是辦學方向問題、辦學成效如何評估和得到認可的問題。這是開放大學必須深入研究的理論問題,也是開放大學辦學面臨的實際問題。第二,質量關關口設在哪兒?系統(tǒng)內系統(tǒng)外?誰來把好和如何把好這個嚴出關?我國評估制度和評估機制已經(jīng)存在,難的是評估包括評估機制本身的信譽的建立,即社會甚至包括自身都相信并認可經(jīng)過評估的質量。第三,質量問題和質量信譽的建立僅僅是建立嚴格的質量保障制度和機制嗎? 開放大學要成為一所最終被教育同行和社會認可的新型大學,就必須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建立起自身的質量信譽。建立質量信譽,除了按照開放大學的辦學理念,從開放大學的辦學面向和培養(yǎng)目標的實際出發(fā),建立科學的具有中國開放大學特色的質量標準和質量觀,還必須有更寬廣的視野,視質量為生命的校風、學風,學校全員質量意識和質量文化的養(yǎng)成,多年不懈的聚焦和努力;必須關注和研究區(qū)域經(jīng)濟和社會轉型發(fā)展對人才需求和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動向趨勢;必須適時適度調整與創(chuàng)新辦學面向、專業(yè)設置、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必須重視跟蹤和研究學校畢業(yè)生的去向、反饋和社會認可度;必須拓展和調整辦學合作伙伴,選取和吸納優(yōu)質教育資源;必須積極探索推行開卷與閉卷、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加大形成性考核比重,探索以完成實際項目和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考核的方式,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認真解決寬進后的嚴出問題。
2.為省市電大轉型升級探路
我國原有44所省市級電大,其中5所轉型升級為獨立設置的開放大學后,仍然有39所省市級電大。根據(jù)我們2014年對當時39所省市級電大的問卷調查統(tǒng)計(收回101份問卷,其中有校長、書記90名),表示希望轉型升級為獨立設置的開放大學的78人,占77.23%;希望條件成熟時能轉型升級的21人,占20.79%。此兩項合計為98.02%。他們的迫切愿望能否實現(xiàn),取決于“1+5”試點尤其是5所省市電大的轉型升級是否成功。教育行政部門多次表示要對“1+5”試點開放大學進行評估,《意見》更明確表示要對文件中規(guī)定的12項任務制定具體評估指標體系,說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非常關注試驗結果,以便確定應對越來越多省市希望本省市電大轉型升級要求的方略和政策。無疑,國家對“1+5”試點學校的選擇,既包括特大都市、沿海發(fā)達省份,又包括來自西部和邊遠地區(qū)的云南電大,其典型性和目的性已不言自明。參加試點的開放大學不應忘記這一歷史任務、同行重托和國家期待,通過自身的試驗和實踐回答:省市電大轉型升級有無必要;轉型升級的條件、優(yōu)勢、困難、問題和途徑;轉型升級的目標、規(guī)劃和對體制政策環(huán)境提出的要求;是轉型升級為獨立設置的開放大學,還是在國家開放大學系統(tǒng)內實現(xiàn)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和比較;等等。
3.探索中國特色開放大學體系的建立
《意見》設定了一個明確目標,即“到2020年,中國特色開放大學體系初步建成”。誰來籌建、建成?誰的責任?似乎現(xiàn)在就可以回答:除了政府的責任外,就是責無旁貸的“1+5”試點開放大學。這里需要回答的問題還包括:什么是中國特色開放大學體系?中國特色是什么?現(xiàn)行體系的優(yōu)勢、弊端和面臨的挑戰(zhàn)是什么?要否和如何在現(xiàn)行體系基礎上建立中國特色開放大學體系?中國特色開放大學體系的宗旨、任務、框架、結構、機構、組成、章程、成員、經(jīng)費是什么?不到5年的時間實現(xiàn)上述目標的途徑和步驟是什么?原來的電大系統(tǒng)既要發(fā)揚已有長處,又必須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克服弊端,以適應新的形勢、新的要求、新的挑戰(zhàn)。任何實質性的改革創(chuàng)新必將觸動長期以來已經(jīng)形成的利益格局,回答上述任何一個問題都并非易事,且有點敏感,需要每一個相關成員出于公心,從國家利益和大局出發(fā),主動積極地出謀劃策,為實現(xiàn)《意見》提出的目標做出貢獻。
4.擔當探索當代高等教育新理念、新模式的先行者
如前所述,科學技術尤其是ICT的進步正在快速推動各行各業(yè)的轉型升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同樣有一個轉型升級問題,即逐步改革工業(yè)化時期形成的“機械灌輸+標準化考試”的流水線人才培育模式,探索適應信息社會、知識社會、網(wǎng)絡社會、學習型社會、全球化社會的學與教的新理念、新模式。所有大學包括精英大學或遲或早必將變得開放、靈活、全納、終身。令人不安的是,這些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在我國高等教育界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對MOOCs發(fā)出的信息和啟示仍有點學其表而舍棄里,對校園內傳統(tǒng)學與教的模式基本上沒有觸動。令人欣喜的是,長期處于邊緣化的電大尤其是現(xiàn)在的開放大學在這一方面卻無可爭辯地走在了所有高校的前列。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學校得到了必要的自主權,她們必將成為高等教育領域里接受、實踐和推行面向未來的新理念、新模式的先行者。開放大學試驗的意義必將超出開放大學和開放遠程教育自身。這是中國開放大學必須完成的一項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也是中國開放大學建立自身的理念自信、模式自信和特色自信的依據(jù)。
奉行新的辦學理念,創(chuàng)立新的教育教學學習模式,建成新型大學,建立中國特色開放大學體系,都必然與現(xiàn)行的教育理念、辦學模式、制度體制發(fā)生碰撞;必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開放大學系統(tǒng)運作的“游戲規(guī)則”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沒有現(xiàn)成答案和經(jīng)驗可以照搬;都只能通過必要的理念更新,模式、制度、體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找到出路。改革創(chuàng)新是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也是激發(fā)開放大學自身活力、發(fā)揮開放大學優(yōu)勢的不二法門?,F(xiàn)在,球在開放大學的手上。機不可失,時不我待,衷心祝愿開放大學圓滿完成以上四項歷史任務,在中國開放遠程教育發(fā)展史上寫下濃濃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教職成〔2016〕2號)[EB/OL].[2016-03-10].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26/201602/t20160202_229322.html.
[2]王一兵.珍惜黃金時代,抓住戰(zhàn)略機遇[J].開放教育研究,2016(2):4-6.
[3]王一兵,洪芳.開放、靈活、終身、全納:當代高等教育演變和改革的大趨勢——王一兵教授專訪[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66-71.
[4]課題組.新型大學的建構——中國特色開放大學體系的建立和發(fā)展研究報告[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虞曉駿
Golden Age and Historical Task of Open University
WANG Yi-bing
Abstract:with the issue of the Opinion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bout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Open University, Open University is facing with golden age of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opportunity, as well as heavy historical mission. Open University has to be confront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concept of quality, quality, culture of quality and quality reput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wa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TV universities, Open University should prob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pen Universi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w idea and new mode of the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so it has a long way to go.
Key words:Open University; ne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quality; system
收稿日期:2016-03-20
DOI:10.13425/j.cnki.jjou.2016.02.004
作者簡介:王一兵,原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高等與遠程教育項目專家,主要從事開放遠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