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穎芳
適度的考試焦慮是一種內(nèi)驅力,可以促使同學們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取得較好的考試成績。但若癥狀較多且比較嚴重,說明考試焦慮過度,需要調(diào)整。許多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其中的一部分同學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已經(jīng)達到整合狀態(tài),但是另一部分人還是惴惴不安,無法尋找出一種行之有效的調(diào)節(jié)方法和應對措施。從關注學生,關注自身出發(fā),以探究起因開始,結合信息資料,尋找出應對這種情況的措施和方法,幫助學生們正確的看待考試,調(diào)節(jié)好考前情緒,在考試中發(fā)揮出最佳水平。
小學生考試焦慮心理情緒調(diào)節(jié)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焦慮是人在面臨當前的或可能出現(xiàn)的某種威脅、危險時產(chǎn)生的緊張、不安、焦急、憂慮、痛苦的情緒體驗。威脅可能是來自危及個人生存的疾病、災難、死亡等,也可能是因為不能實現(xiàn)預定目標而擔心受到他人的譏笑和冷淡,或自我意識的譴責、危及個人的自尊、名譽、事業(yè)、地位等。人在焦慮時會出現(xiàn)坐立不安、手足無措、說話顫抖等外顯行為的變化,以及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口干舌燥、尿頻,惡心、腹瀉等各種軀體內(nèi)部的生理變化。焦慮程度愈高,變化愈明顯、強烈。
考試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當學生意識到即將面臨或正經(jīng)歷的考試對自己具有某種潛在的威脅時,就會產(chǎn)生這種緊張的內(nèi)心體驗。這是學生安全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的一種應激反應,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心理障礙。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shù)慕箲]對學習和考試有促進作用,它能調(diào)動各方面力量處于一種“臨戰(zhàn)”狀態(tài),使學生做好準備,沒有焦慮或焦慮過度反倒會對學習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但考試過度慮焦易分散學生注意力,使學生不能發(fā)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若長期處于這種焦慮狀態(tài),會導致學生情緒難以穩(wěn)定,產(chǎn)生焦躁或抑郁,缺乏信心,影響身體健康。
因此,從探究起因開始,結合信息資料,尋找出應對這種情況的措施和方法,以幫助同學們正確的看待考試,調(diào)節(jié)好考前情緒,在考試中發(fā)揮出最佳水平。
二、研究問題的分析
(一)研究結果的統(tǒng)計
對南京市某小學六年級畢業(yè)班57名學生進行了測量,并對學生答題的狀況進行了分類統(tǒng)計,分類結果如下:在60分以下的有15人,占26%;在60~80分之間的有17人,占30%;在80分以上的有25人,占44%,為高焦慮者,其中:
(1)擔心考糟了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的有9人,占35%。
(2)擔心對自己的自我意象受到損害的有4人,占17%。
(3)擔心未來的前途的有7人,占28%。
(4)擔心對應試準備不足的有5人,占 20%。
由此可見,由于小學生對學習缺乏耐心、細致的學習品質(zhì),加上任性的性格,以及對考試結果的期望過高,容易形成主觀愿望和客觀實際的矛盾沖突,引起考試焦慮。另外,初次考試失敗后的恐懼心理,導致考試的畏難心理及自我認識的偏差。學生若有過考試失敗的體驗,就容易出現(xiàn)“一朝被蛇咬,百日見繩驚”的情況,每逢考試就會在腦子里出現(xiàn)“千萬不能緊張”或“這次我肯定又考不好了”的念頭,這種負面的暗示也會增長焦慮的情緒,從而走向自我否定的極端。
(二)研究結果的分析
小學生的考試焦慮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要降低小學生的考試焦慮,就需要各方面協(xié)同努力,如家長、教師的期望應切合學生實際情況,讓學生通過努力能達到;對學生的評價應從各方面去考查而不是僅局限于成績等。但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學會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
由研究結果分析產(chǎn)生考試焦慮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學生自身因素
一種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考試,擔心考試不及格。這類學生主要是基礎比較差,學習比較吃力,學習方法不當,把考試看得過于嚴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師交代?如何面對同學?以及這次考試是否會從此決定我的命運……由此,思想上產(chǎn)生壓力,又因壓力超過心理負荷而造成過度緊張。
另一種學生會疑慮考試失敗。學習好的同學心理上總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優(yōu)勢,擔心保不住原來的名次,如果失敗就會在心理上出現(xiàn)自責、自卑和難以服氣的精神壓力。于是背著沉重而又緊張的思想包袱,每當考試時就會自然產(chǎn)生種種想法,諸如擔心再次失敗的焦慮情緒等。
2.家庭、學校、社會因素
(1)家庭對學生的影響
面對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天下每個父母都有望子面對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天下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期望孩子超過自己的想法,只要這期望在孩子能力可及的范圍內(nèi)都是必要的。但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繼續(xù)發(fā)展或是對自己自我發(fā)展失落的彌補,期望孩子成大才,為父母爭氣。因此,他們從孩子很小時就把希望寄托在這唯一的孩子身上,期望他們考重點中學,情愿自己受苦也要讓孩子達到理想的目標。他們對孩子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略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2)學校對學生的影響
實施素質(zhì)教育以來,學校生活豐富多彩,學生減負不少,但臨近畢業(yè),升學成了家長和學生最關注的問題。在考試成績上,老師對學生的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許多學生都想?yún)⒓又攸c中學的單科選拔考試,放松的弦一下子緊繃起來,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矛盾沖突,學習生活過于緊張,學生主動利用業(yè)余時間給自己補課,雙休日參加各種奧數(shù)班、奧英班、寫作班,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造成了一種精神上的“壓力”??荚嚂r,就表現(xiàn)出一種焦慮狀態(tài)。
(3)社會對學生的影響
隨著傳媒工具的日益增多,各種西方文化、港澳臺文化的沖擊,現(xiàn)代科技革命帶來的巨大變化等使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及行為反應發(fā)生改變,學生喜歡玩電腦、上網(wǎng)聊天,玩游戲機、穿緊身衣和牛仔褲、唱流行歌曲、看卡通書等,而畢業(yè)班緊張的學習生活則壓抑了這些愛好,使他們覺得生活乏味,苦惱,從而形成心理焦慮。
三、教育策略的應對
(一)正確認識考試焦慮
我們首先應該對焦慮本身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焦慮屬于一種情緒反應,它是一種能減弱人的體力、精力,干擾人的正?;顒拥那榫w體驗,也屬于不愉快的情緒。它使人煩躁不安,類似恐懼,但程度不太強烈。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在考試前復習期間,適度的焦慮能發(fā)揮人的最高學習效率。但是,太高或太低的焦慮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焦慮程度與學習效率之間可以用一條拋物線的形式來表示,即隨焦慮程度的增加,學習效率也隨著加快,超過一定的焦慮程度時,學習效率就會隨著焦慮程度的增加而隨之降低。就情緒不同而言,平時不容易激動,情緒比較穩(wěn)定的人學習效率比焦慮高者要好。在一般情況下,焦慮情緒低的人可以在有壓力時提高學習的效率,而焦慮程度高的人學習效率在有壓力時反而會降低。但是實際上,這里的適度、過度之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衡量界限,往往人們都是以自己一些主觀的感受為標準的。所以,要做到對自己的焦慮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首先承認自己確實存在有某種程度的焦慮,同時也應清楚,焦慮是自己對考試這一緊張情景的一種反應,因此衡量它適不適度的標準取決于自己的認識。我們可以發(fā)揮它積極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極方面的作用。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早就說過:“焦慮本身毫無可怕之處,可怕的在于我們對它的態(tài)度?!币朔荚嚱箲]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端正對考試的認識。考試只是檢驗所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對考試結果要正確對待。一般情況下,考試反映了平時學習的狀況,是認識自己學習優(yōu)劣的好時機。因此,要認真對待,盡力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同時,又不要把考試的分數(shù)看得過重,因為它不是衡量學習質(zhì)量的唯一標準。所以,就是考試失敗了,也不要灰心喪氣,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和經(jīng)驗。
其次,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樹立自信心。人的心理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主觀反映,但人絕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現(xiàn)實的影響,主觀的積極狀態(tài)可以減弱和消除消極的影響??荚囍幸_對待考場中的各種因素對自己情緒的影響,充分估計自己的才能與知識,相信自己在考試中一定能夠取勝,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和擔憂,順利度過考試這一關。
再次,考試前要有充足的休息。包括生活節(jié)律的重新調(diào)整,做些喜愛的運動,使自己的心身放松,進入一種“假消極狀態(tài)”。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假消極狀態(tài)”最有利于激發(fā)人的心理潛能,有利于發(fā)揮自己的水平。
(二)克服考試焦慮的方法
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可以教給學生幾種克服考試焦慮的方法。
1.自我暗示法。法國大作家大仲馬說過:“人生是一串由無數(shù)的煩惱組成的念珠,樂觀的人總是笑著念完這串念珠的?!倍?zhàn)前蘇聯(lián)一位天才的演員N·H·畢甫佐夫,平時老是口吃,但是當他演出時克服了這個缺陷。所用的辦法就是利用積極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在舞臺上講話和做動作的不是他,而完全是劇中的角色,這個人是不口吃的。假如你是一位正處于“考試焦慮”的考生,每天告訴自己,你一定會戰(zhàn)勝“考試焦慮”,做一個真正健康人。
2.睡眠消除法。事實證明,很多考生的“考試焦慮”是由于學習過度疲勞、睡眠不足引起的。針對這種情況,要同學們不熬夜那是不現(xiàn)實的,要養(yǎng)成中午小睡的習慣。中午的小睡,是為下午的學習提供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頭腦的有效途徑。
3.運動消除法。學生以腦力活動為主,而適當?shù)倪\動是消除大腦疲勞的有效方法。廣大臨考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散散步、打打球、做做體操。因為運動可以消除一些緊張的化學物質(zhì),雖然使肌肉疲勞,但可以放松神經(jīng)。
4.情緒宣泄法。情緒宣泄是緩解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眾所周知,有些考試焦慮情緒是由于壞情緒的不斷積壓引起的,如: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的啰嗦等等,都可能使心情變壞,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考試焦慮情緒”。針對這種情況,可采用以下方法:聊天法,即通過向親人或朋友,述說自己的積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讓自己的內(nèi)心得到調(diào)整;哭笑法,如果內(nèi)心憋得難受,又無法與人傾訴,應當找一個適宜的地方,放聲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內(nèi)心的郁悶;書寫法,可以用寫日記或書信的方式,釋放自己的苦惱。
5.音樂療法。音樂能影響人的情緒行為和生理機能,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節(jié)律發(fā)生良性的變化。相信這也是大多同學選擇的方法。
采用何種辦法來緩解考試焦慮情緒,還得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但請相信只要經(jīng)過努力,我們一定有能力戰(zhàn)勝這個焦慮惡魔。
總之,家長、老師給孩子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鼓勵,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就能讓孩子帶著樂觀、愉快、輕松的心境去學習。
參考文獻:
[1]林孟平.輔導與心理治療.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2]劉華山.學校心理輔導.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3]郭亨杰.心理學——學習與應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 H.T.Prout&D.T.Brown,林丹華等譯.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與治療.北京:中國輕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