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佩
【摘要】在音樂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得到了足夠的重視,成為傳承中國文化的一種常見手段。兩者之間異同點比較成為音樂領域重要的課題之一,本文首先對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分別做簡單的介紹,然后從多個方面進行比較,希望能夠給有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民族聲樂;美聲唱法;比較
一、中國民族聲樂與關聲唱法概述
1.中國民族聲樂。我國擁有56個民族,各個民族歌唱的風格大不相同,歌唱的內(nèi)容也形形色色,形成了多民族融合的民族聲樂,在傳統(tǒng)的聲樂基礎上,結(jié)合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改革,將各種表演技巧、唱法都融入其中,經(jīng)過長時間的完善、提煉,最終形成獨具魅力的中國民族聲樂風格。一般來說,民族聲樂都是各族人民根據(jù)自我喜好以及風俗,對自身情感的表達,具體包括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戲曲藝術以及說唱等) L種形式??梢哉f,中國民族聲樂具有多樣性、民族性以及廣泛性等特點,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對藝術的追求,是我國藝術大浪中的重要形式。
2.美聲唱法。美聲唱法是西方古典音樂的一種,最早出現(xiàn)在集會、教堂的場合,具有濃厚的宗教意味,其基礎是復調(diào)音樂以及教堂音樂。在社會不斷發(fā)展過程中.美聲唱法風格以及內(nèi)容都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增加了很多新型的唱法。在中外文化融合的浪潮中,美聲唱法逐漸傳入我國,成為我國音樂形式中的一部分。
二、中國民族聲樂與關聲唱法之間的比較
對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進行比較,需要從情感表達、文化內(nèi)涵、歌唱技巧等幾個方面入手,具體表現(xiàn)在:
(一)從情感表達方面兩者的比較
由于文化背景、語言環(huán)境不同,在情感表達方面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在不同環(huán)境、文化背景成長的人性格不同,加上每一人性格之間也存在差異性,生活方式對性格具有引導作用。北方人大多生活在平原地區(qū),性格較為豪放、隨意,民族聲樂以及美聲唱法給人的感受也不一樣。美聲唱法受到宗教、歷史文化的影響因素較大,能夠從美聲唱法中感受到真實的情感流露,表現(xiàn)的方式也更加委婉;而我國民族聲樂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受到嚴重的封建禮儀的影響,情感表達較為節(jié)制,嚴重影響了我國民族聲樂的發(fā)展。
具體來說,民族聲樂在唱法上更加注重形式,通過不同的方式感染聽眾,引起聽眾的共鳴:而美聲唱法更加注重內(nèi)在的感染效果,沒有與表演形式相結(jié)合的方式,主要是不斷地提升演員的演唱水平,得到活躍氣氛、感染聽眾的目的。
(二)從文化內(nèi)涵方面兩者的比較
我國各族人民的風俗習慣、語言、生活習性都存在差異,導致民族聲樂形式多而雜,內(nèi)容也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同時具有較為豐富的文化背景,為民族聲樂發(fā)展提供了較大的助力。因此民族聲樂在歌唱中主要以語言為文化基礎,將民族的文化作為聲樂發(fā)展的基礎,將各個民族審美作為主要的發(fā)展依據(jù),通過聲情并茂的表演方式,將人的情感表達出來;而美聲唱法的文化基礎為歐洲歷史文化,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不斷地演化,受到宗教影響較大,以至于形成了較為獨特的情感特質(zhì),表達情感方面主要以婉轉(zhuǎn)的唱功展現(xiàn)。
(三)從歌唱技巧方面兩者的比較
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在技巧運用方面的差異性,需要通常唱法、氣息、共鳴腔、吐字幾個方面出發(fā)。
在唱法方面,兩者唱法訓練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兩者唱法差異較大。民族聲樂運用真聲、假聲分開,其中女生演唱方式主要是真聲;但是美聲唱法主要是混合聲區(qū)形式,對真聲與假聲都能使用,根據(jù)歌曲實際情況采用混合聲音。從本質(zhì)上來說,在唱法上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嗓子的力量以及真假聲比例方面。
在氣息方面,兩者在運用氣息共鳴的方式有相似之處,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氣息主要是從小腹到口腔集中,發(fā)出的音色較為明亮、清晰;而美聲唱法主要靠肺部的氣息,發(fā)出的音色大多飽滿、洪亮。
在共鳴腔方面,民族聲樂的語言基礎為漢語,因此民族聲樂具有行腔韻味,聲音大多集中或靠前,在聲音游走過程中,需要集中在口腔上門齒周圍,聲音靠前,發(fā)出的音色就越洪亮。而美聲唱法共鳴腔有兩種,及下共鳴腔以及上共鳴腔,在美聲演唱過程中,需要將上下共鳴腔都運用出來。
在吐字方面,由于兩者的語言基礎不同,一個是漢語語言基礎,一個是意大利語言基礎,導致吐字方面的差異存在。具體來說,中國民族聲樂吐字過程注重咬字,通過吐字表達情感;而美聲唱法首先需要立腔,保證吐字的清晰度,這樣能夠增強演唱的藝術感。
三、總結(jié)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由于文化背景、歷史發(fā)展、語言基礎等都不盡相同,導致兩者之間的唱法、表演形式、情感表達以及文化內(nèi)涵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加強對兩者之間的比較研究,對中國音樂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推動我國音樂發(fā)展進程,為聲樂藝術發(fā)展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