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健
【摘 要】闡述英語教學中教師課堂用語存在的簡單乏味、隨意性大、過于復雜、說得過多等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案例分析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課堂用語策略。
【關鍵詞】故事教學 英語教學 教師 課堂用語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1C-0148-03
教師課堂用語貫穿整個課堂,是關系到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恰當?shù)恼n堂用語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能讓教學活動如行云流水般地緩緩展開,讓師生享受其中。Nunan指出,教師話語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及學生的語言習得兩者都是至為關鍵的,這不僅因為教學內容只有通過教師話語的完美組織與傳授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因為它本身還起目的語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學生語言輸入的又一重要途徑。
一、英語教師課堂用語存在的問題
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包括課堂英語、指令性英語、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以及老師所做的英語反饋。其中課堂英語指的教師把課本里面用來描述教學任務的句子或段落讀出來,屬于內容性語言。指令英語、師生交流英語及英語反饋則屬于媒介性語言。由于英語是我們的第二語言,其表達的邏輯特點與中文有較大不同,我們在用的時候會出現(xiàn)較多的不習慣。撇開語法、詞匯、語音語調及文化方面的使用錯誤,英語教師課堂用語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簡單乏味。有些老師從上課開始的問候、天氣談論到課堂中的指令性語言、鼓勵性語言,再到課堂結束的布置作業(yè)及解散課堂,每節(jié)課都用那些一成不變的固定句式,對學生來說沒有一點新意和挑戰(zhàn),會感覺枯燥,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有些老師擔心學生聽不懂課堂用語,用英語說完一遍后用中文再說一遍,降低了語言輸入的有效性,這樣的英語課堂用語就成了一種點綴。
(二)隨意性大。一些英語教師由于專業(yè)素質較低,又沒有養(yǎng)成英文表達的習慣,或者在表達的時候沒有留意,經(jīng)常會在一個句子中夾雜有中英文,甚至會出現(xiàn)中式英文。這樣不夠嚴謹?shù)?、隨意的表達會給學生的英語輸出帶來負面的影響,必須引起教師的注意。
(三)過于復雜。受中文表達習慣的影響,許多老師認為長句比短句好,這樣冗長的句子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甚至放棄去聽。還有一些老師在解釋詞匯的時候像詞典一樣說話,喜歡用一些學術性比較強的語言,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覺得復雜難懂。這些都讓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四)說得過多。教師課堂用語過多。學生英語基礎越差,老師在課堂上說得就越多,而且使用的解釋的媒介性比內容性語言要多。一節(jié)課固定時間內,老師說得多了,學生表達的時間自然就少了,影響了學生口語的輸出。
基于以上教師課堂用語存在的問題,本文就故事教學方式帶來的積極效果分析故事教學中的教師課堂用語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二、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課堂用語的具體策略
說故事對學習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說故事對語言與文化學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及人際關系技巧的訓練都有顯著的影響,也是語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教學項目。說故事還提供了許多學習的樂趣。聽眾可以用一種或多種方式,如目光的接觸、合作學習、預測故事內容等,積極地參與和故事相關的課堂活動。說故事者的臉部、肢體、表情動作和目光接觸等,都積極地促使聽眾專注地去捕捉故事里的情節(jié)的主要概念。說故事時所形成的不同氣氛,對學生而言,可以使課堂口語參與更容易進入狀況。因此,說故事在語言學習上,的確是一種有效又實用的教學工具。以下我們通過兩個故事教學的例子來看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用語的應用策略。
故事一:
老師:Help! Help! The year is coming… Oh… no… its too terrible! What should we do? 小朋友們,我們要怎么辦?想想辦法救Max。
全部學生:(各抒己見)。
老師:Raise your hand!
學生1:放鞭炮。
學生2:吃年糕。
學生3:貼春聯(lián)。
……
故事二:
老師:今天的故事是“老鼠嫁女兒”。有些同學說已經(jīng)聽過這個故事了,有沒有同學要自愿幫老師再講一次這個故事給其他沒有聽過的小朋友聽,可以用中文或英文。
學生1:有一天,老鼠媽媽生了一個小老鼠,老鼠爸爸想要讓她嫁一個好老公,嫁給世界上最強的老公。他就到處去問。問到最后就問到了太陽,太陽說他不是世界上最強的,最強的是烏云;老鼠爸爸走走走,走到烏云住的地方,烏云說他不是世界上最強的,最強的是風;老鼠爸爸走走走,遇到風,風也說他不是世界上最強的,最強的是墻壁;最后墻壁卻說他也不是世界上最強的,最強的是老鼠,因為老鼠會把墻壁吃掉,于是老鼠爸爸就把女兒嫁給了老鼠。
老師:剛才全部都是用中文的,現(xiàn)在有沒有人加英文進來?
學生2:有一只mouse,他為了讓他的女兒嫁一個好老公,就四處去找世界上最強的人,他遇到sun,他就問sun,“Are you the strongest man in the world?”sun表示他不是最強的,cloud比他強,cloud可以把sun遮?。挥谑抢鲜蟀职志腿朿loud,“Are you the strongest man in the world?”cloud說他不是世界上最強的人,wind比他強,他就問wind,“Are you the strongest man in the world?”wind說他不是世界上最強的,最強的是墻壁。
老師:墻壁怎么講?
全部學生:wall.
學生2:wind說他不是世界上最強的,最強的是wall。wall就說mouse比他還要強,然后老鼠爸爸就把他的daughter嫁給mouse。
老師:為什么他們都認為自己不是最強的呢?
學生3:因為cloud可以把sun遮住,wind可以把cloud吹走,wall可以把wind擋住,mouse可以在wall里面穿洞。
老師:遮住的英文怎么說?
學生4:cover.
老師:吹的英文怎么說呢?
學生5:blow.
老師:那穿洞呢?
學生6:dig holds.
老師:把句子組合起來就是…?
全部學生:Cloud can cover the sun. Wind can blow the cloud. Mouse can dig holes.
從以上兩個故事教學的例子可以看出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的用語策略,主要如下:
(一)多采用開放式問句。在故事一中,教師使用的是開放式問句如“What should we do?”來引導學生思考故事接下來的可能情節(jié)。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想象,中英文夾雜發(fā)表自己的答案。因為開放式問句沒有標準的答案,所以學生發(fā)表時可以不必擔心答案是否正確。這樣的心態(tài)能使學生更勇于發(fā)表,學生的積極參與也使課堂氣氛熱烈起來。所以,英語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時候,可以多采用開放式問句,如“How did you spend your winter vacation? How to do the fish?”等,少用封閉式問句,如“Do you like computer? 我喜歡游泳怎么說?Whats she doing? ”等,因為封閉式問句已有固定答案,會讓學生無法表達更多的東西。
(二)多采用提醒式問句。提醒式問句包括鼓勵回答、重復問句、重新組合句子。如“How was your winter break?是happy還是so so? 還是bad?”。在故事二中,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一開始只將想表達的句子使用中文呈現(xiàn),經(jīng)由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之后,其他的學生加入討論并說出一些英文單詞及句子,這時又有其他學生一起加入討論。教師常使用提醒式問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答案漸漸完成。在教師適當?shù)囊龑?,學生可以說的越來越多,一開始是關鍵單詞的呈現(xiàn),在老師適當?shù)奶嵝鸦蛱崾疽约捌渌瑢W的協(xié)助下,漸漸地可以將關鍵句子說出來。教師的提醒式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或引起學生之間的回應與討論。將發(fā)言權交給學生掌控,此時,學生之間的互動形成了自然且積極的課堂氣氛。
(三)多采用自愿者回答的問句,少用指定回答及句型練習的句子。從上面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到,教師問的問題常有學生主動回應,課堂口語參與度高,師生互動情況良好,特別是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很好地帶動課堂氣氛。所以教師不用一直指定學生來回答問題或做問答練習,因為學生的互動已不知不覺達到了這樣的效果,甚至更自然、更主動。所以教師比較多用自愿者發(fā)言的問句。在這樣的情況下,課堂氣氛自然比較正面、積極,學生不再只是被動的學習者。反之,如果學生自愿參與度低,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只好一直使用指定回答的句型來要求學生練習,課堂的發(fā)言由老師一手掌控,課堂的氣氛就會是權威的、消極的、被動的。這會導致低迷的課堂氣氛。
(四)少用控制課堂秩序的句子。從前三點的討論可以得知,因為課程活動安排及教師課堂用語的不同,故事教學中學生比較積極參與課堂上的活動,對課堂活動表現(xiàn)出比較多的關注,教師自然不用花費太多力氣來維持課堂紀律。反之,如果課堂氣氛消極,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教師往往得使用維持課堂紀律的句子來拉回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會使學生覺得整個課堂都是老師在主持,他們只是配合、聽從的角色。
(五)少使用評價性語言以避免中斷討論氣氛。在故事教學當中,課程的主要內容及根據(jù)課程內容而延伸設計的活動,往往都是由有情節(jié)的故事所構成,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之下(開放式問句、提醒式問句、征求自愿者回答的句型),不知不覺地將以往所學習過的語料拿出來用。甚至在愉悅、積極的課堂氣氛下,其他學生加入到原本只是老師和單一學生之間的對話,形成學生與學生之間或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一連串討論。在學生如此熱烈參與的情況下,為了不中斷學生的討論氣氛,教師很少在學生連續(xù)的討論過程中介入表揚、鼓勵等評價性語言。由于學生在課堂上較勇于發(fā)言,上課時發(fā)言者的主要角色或發(fā)言權不一定都在老師或單一學生身上,學生之間也常常有積極的互動,教師此時則成為旁觀者或引導者。而且,在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的熱烈氣氛下,學生發(fā)言所得到正面或負面的回饋不只來自教師一方,有時候也來自其他同學。其他同學所給予的正面回饋對于發(fā)言同學來說,一樣有鼓勵的效果,使學生對于下次的發(fā)言更有信心,也刺激了較少發(fā)言的學生參與到下次的課堂活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來自其他同學的負面的回饋,則會促使發(fā)言學生去思考自己的答案。但因為整個課堂氣氛是自然、積極的,所以學生不會害怕再次發(fā)言。而一般的課堂上,因為學生主動發(fā)言的次數(shù)少,學生的發(fā)言幾乎要靠老師的刺激(指定回答或指定練習),學生之間也沒有那么多的互動;而且學生發(fā)言時間沒有故事教學課堂學生那么密集,其間學生也許在等待老師的刺激或是在做自己的事。因此,老師必須一直做課堂秩序管理動作來拉回學生的注意力,或是利用發(fā)言與發(fā)言之間的空檔,盡量給學生適當?shù)恼婊仞仯源碳は麓蔚陌l(fā)言,所以一般的課堂教師為了刺激學生發(fā)言可能會用到更多的表揚、鼓勵性的句子。
(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料刺激。獨有的故事敘述句為學生提供了許多語料刺激的機會。這些有意義的語料刺激在課堂上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效果也是不可小視的。除語料的刺激外,說故事時說者的表情、肢體語言、眼神的接觸等也提供了線索給學生,使之產(chǎn)生有意義的輸入。這種說故事所提供的不同氣氛,增強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動力,形成了與一般課堂不一樣的課堂氣氛。除此之外,在故事之后的活動中,教師可再通過故事復述或詞的聯(lián)想方式等,讓學生復習剛學過的語料即說故事所提到的詞匯、短語、句子等,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聯(lián)想,留下印象,而不必一直靠老師帶領練習,因為重復的練習容易(下轉第159頁)(上接第149頁)造成單調的氣氛,使學生注意力渙散。
三、結語
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課堂用語的恰當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口語參與度。故事不只提供給學生練習聽說讀寫等語言技巧的機會,也增加了擴展語言表現(xiàn)方式的機會。沒有感受到來自老師及其他同學的威脅感,學生勇于發(fā)言、不怕說話。這種說故事者與聽眾間的互動促使學生跟著故事情節(jié)一起重復句子、唱歌或朗讀。類似這樣的課堂口語參與,給學生提供了許多語言上的訓練。許多研究也證實口語課堂參與越多,所擁有的口語表達環(huán)境就越好,學習成就越高。對于英語學習者而言,在教室里的口語練習對其口語發(fā)展尤其重要。
同時,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課堂用語的使用可以幫助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在英語課堂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一直是授課老師覺得最棘手的問題。課堂氣氛是學生對學習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感覺及信任的總和。在課堂里說故事可促進形成輕松且親密融洽的氣氛。當課堂氣氛安全及放松時,學生對進入教室學習這事件感覺良好,他們感受到尊重,而且相信自己可以在此課堂中學到東西,當學生對學習積極主動時,較傾向于問答參與。因為在舒適安全的學習氣氛中,即使學生說錯或說得不流利也不會感覺失面子。在故事教學中,老師較多使用開放式問句、提醒式問句、征求自愿者等句型的情況下,課堂氣氛良好。所以,呈現(xiàn)一個教學課程需要多方面的嘗試,不應該局限于講授課文。
【參考文獻】
[1]茹玉婷.英語教師課堂用語簡析[J].英語教師,2008(1)
[2]宋德云,潘龍明.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教師話語[J].中國英語教學,2000(4)
[3]Aiex NK.Storytelling:Its wide-Ranging impact in the classroo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9 574),1988
[4]Hayes S A.Cross-cultural learning in elementary guidance activities[J].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 Counseling,1996(4)
[5]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London:Prentice Hall,1991
[6]Zobiri N,Gulley B. The told tale:Oral storytelling and the young childre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19 517),1989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