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圓
[摘要]目前理論學界爭論的焦點問題在于人力資本出資上,本文從分析了該提議的可行性,并評價了《公司法》中人力資源成本出資方式,最后對我國的人力資源成本立法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本出資;可行性分析;立法建議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21-0072-02
一、引言
我國法律對人力資源成本投資也持否定態(tài)度,否定的理由多是因為理論基礎上的缺陷,認為人力資源成本投資在評價上存在阻礙,無法確保安全可靠交易的實現(xiàn)。而對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持否定態(tài)度的原因為,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無對應實有財產,資本不實會威脅到交易安全。那么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真的就沒有立法意義和實踐意義嗎?下面本文著重探討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的立法意義和實踐意義,并提出相關立法建議。
二、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的可行性
某些學者對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持表示反對,認為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評估困難,不利于安全交易的實現(xiàn)。對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持否定態(tài)度的原因為,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無對應實有財產,資本不實會威脅到交易安全。此外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難以用貨幣量化,其價值一般通過評定績效來確定,這種評價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變化性。但是僅僅將以上兩點作為反對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的緣由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鑒于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難以踐行市場中的資本原則,認為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會威脅交易安全、難以保障債權人合法權利,從表面上卻是合乎道理,實質上這樣的觀點是完全可以反駁的。
首先,公司在市場交易活動中,承擔民事責任必須已全部財產作為擔保,公司能力的高低與公司實際共有財產多少息息相關,企業(yè)注冊并成立之初,成本投入之后財產會有所增加,這使得企業(yè)在實際經營過重將將資產與負債的關系進行循環(huán)轉化了,經過這一樣一個轉化的階段,企業(yè)的償債能力與支付能力是呈現(xiàn)房比例關系的,并不是公司成立時出資多少所決定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公司對照承擔負債的能力與以何種方式出資關系不大。而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的形式屬于無沒有實際資本財產的范疇,這樣會嚴重打擊并損害公司現(xiàn)有財產和公司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削弱對外承擔責任的能力。從法律角度上看,法院在遇到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問題糾紛時,無法向對待實有財產那樣對待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在某些復雜因素下與企業(yè)的實際物質資本是不能相提并論的,也無法從企業(yè)的營運中獲得收益。此外,與人力資源成本作為投資的問題相似,以技術入股、專利入股等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技術和專利由于存在秘密性和獨一性,一旦公開,就無所謂價值,但是不足以成為阻礙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成為法律條款的理由。
其次,《公司法》應該設立和保護債權人利益,確保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危害交易安全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從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來看,保護債權人利益是維護交易安全的重要內容,而逐漸放松公司成立的限制也是現(xiàn)代市場經濟對公司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必要要求。債權人將資金投入公司之后,一般會將關注的中心放在公司的現(xiàn)有實際財產和負債數(shù)額上,并不會對公司的出資方式和注冊成本關注太多。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債權人全面了解了公司的出資方式,在投資交易過程中便會保持更保守態(tài)度?!豆痉ā房梢砸肱c現(xiàn)代企業(yè)資本制度相配套的人格否認制度,當債權人發(fā)現(xiàn)或懷疑出資者采用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而獲取非真的出資消息時,債權人有權向提出訴訟,追究出資者的責任。
最后,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雖然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在理論上卻是站不住腳,但是這并不能成為否定其存在的理由和依據。本文認為否定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的觀點存在片面性。原因有二,其一理論評估上的困難與出資方式是兩個不同性質的該男,評估上的困難,完全可以從法律的角度詮釋,并預設一定的評判標準和法律依據,則樣可以減少評估環(huán)節(jié)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其二,公司法雖然具有一定的公法性質,但是仍然保留了一定的“私法”性質。尤其是隨著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不斷向前發(fā)展,公司法的公法性質會逐漸被削弱,并增添更多的“任意法”的概念。公司法的“任意法”的體現(xiàn)更多體現(xiàn)的是出資方式的多元化發(fā)展,股東選擇的范圍更加廣泛。此時公司法可以推出一些法律規(guī)定來約束那些弄虛作假、虛假出資或出資不實的行為。因此在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問題上,法律不能因噎廢食而一味否定該項出資方式的可行性。
三、我國現(xiàn)行《公司法》中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方式的評價
我國新的《公司法》于2005年10月27日修訂并通過,新的《公司法》借鑒了國外先進的立法模式和理念,以中國現(xiàn)實國情為基礎,從而制定出符合國際市場經濟發(fā)展趨勢的新型《公司法》。以往的《公司法》在出資方式上存在一些問題,對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仍然持有否定意見,這種保守的態(tài)度阻礙了人力資本的進一步發(fā)展。新的《公司法》在出資方式上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并在第27條、83條中使用較為靈活貼切的語言承認了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方式,使其在市場經濟交易活動中成為可能。新修訂的《公司法》將第五、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列入出資方式的范疇,只要這些出資方式能夠以貨幣的形式估價。同時法律也規(guī)定了一些不能做出出資的財產,在出資過程中要進行財產核實審查,不能低估或高估。
可見新的《公司法》對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持承認態(tài)度,但是對具體的出資方式還是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在限制上卻沒有給出切合實際的理由,尤其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步成熟的前提下,“私法”性質的《公司法》越來越明顯。因此對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進行限制,是對當前我國豐富勞動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種忽略。此外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可以作為科學有效利用我國豐富勞動力資源的一項重要途徑,解決當前我國勞動力資源利用率低下的問題。
四、我國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的立法建議
人力資本目前在資本市場占有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從價值的角度來評判,人力資本是最有升值空間、最稀缺的資源,他可以作為作價入股的條件。但是我國的《公司法》雖然承認這樣一種出資方式,但是針對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缺少詳細的法律規(guī)則。為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給我國的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給出立法建議:endprint
第一,明確人力資本范圍。我國的《公司法》中應該將人力資本的定義明確,做到內涵準確,有法可依。而明確人力資本范圍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明確人力資本股的注冊登記相關概念和程序;二是規(guī)定人力資本股在總股份中的占有比例。明確這兩點后,公司經營過程中營業(yè)執(zhí)照中的人力資本數(shù)額和比例是經過法律認證的,可以作為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憑證。由于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方式具有無形性和非處分的特點,為了避免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會對債權人利益產生損害,應該事先對人力資本占有最高股份比例做出明確的限制。
第二,構建科學高效的人力資本評估體系。意識構建完善的人力資本投資預算、會計核算、效益評估等體系,以強制性評估作為準則,對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的評估由專門的機構和法定的規(guī)則完成,切勿出現(xiàn)自治契約和自行評估,以免有不良企圖的人“上下其手”、“摻水評估”。
第三,對人力資本投資身份做限定。在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者的身份限制方面,一般為技術型人才、專業(yè)人才以及擁有特殊經營才能的管理者,而在普通職工中有特殊風險的人員也可以納入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者范疇,以股份激勵的方式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第四,完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雖然可行性較強,但是必須要制定一系列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才能對人力資本效能發(fā)揮監(jiān)督和約束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勞動力資本。因此在立法環(huán)節(jié),要健全法人治理機制,明確劃分公司內部組織結構,對公司內部管理結構進行改造和經營管理,將股東、董事會以及經理人的三方權利和義務劃分明確。然后制定完善統(tǒng)一的章程,來約束人力資本,避免人力資源與企業(yè)管理層出現(xiàn)權力爭斗。
五、結束語
人力資本是貯存在身體中可供使用并迅速發(fā)揮和增長價值智慧與體能的綜合,是值得人們長期投資的資產,對于人力資源成本的投資遠遠高于非人力資本投資收益增長快得多。勞動者升級為資本家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公司股份分散而導致的,而是由于勞動者憑借自己的知識價值和技能得出的結果。知識和技能多半是投資的產物,這種產物與其他人資資本的完美結合是提高國家生產力水平的關鍵途徑。但是人力資本在法律上一直沒有合適的位置,很多國家禁止使用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其實我國現(xiàn)代《公司法》應該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潮流,承認并引入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法,明確人力資本范圍,構建科學高效的人力資本評估體系,限制人力資源成本作投資者,完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這樣才能促進《公司法》更健全。
(責任編輯:封麗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