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喜 姜秀英
[摘要]長期以來,民族高校在師資隊伍、辦學條件、教學管理和校園文化等方面存在許多特殊性,因而忽視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銜接,進而影響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為了提高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目標,應高度重視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銜接工作。
[關鍵詞]民族高校;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銜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21-0046-03
近年來,延邊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但就目前實際教學效果來看,仍然存在影響“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問題,在眾多問題中,較為突出的是,延邊大學“思政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銜接問題。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工程,大學教育是中學階段教育的繼續(xù)和發(fā)展,作為同一教育過程的不同階段相互間的銜接就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
一、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銜接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課和大學“思政課”教育是同一教育過程的兩個階段,從教育目標來看是一致的,都是統(tǒng)一于育人,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學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奠基階段,大學是形成階段,它們之間是基礎和結果的關系。因此,大學“思政課”教師應時刻關注高中政治課教學內容及變化,進而實現高中政治課與大學“思政課”的有效銜接。
第一,實現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政治課教學的銜接,是提高大學“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需要。延邊大學的學生對“思政課”教學效果“不滿意”是多年來延邊大學“思政課”教育教學面臨的難題。據延邊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抽樣調查顯示,對“思政課”教學效果“滿意”的學生只占43.1%;“不滿意”的學生占56.9%;對“思政課”“感興趣”的學生只占10.8%;“不感興趣”的學生占78.6%;“反感”的學生占10.6%。一個學期結束之后,有的同學說:“《概論》課結束了,但是我們收獲的東西并不大,老師沒有對高中的理論進行翻新,……有些失望”;有的同學說:“老師講課沒有激情,缺乏趣味,就是一些干巴巴的東西,……”。這些都說明,延邊大學“思政課”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部分學生對“思政課”已經產生了逆反心理。
第二,實現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政治課的有效銜接,是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政治課教學內容相互重復問題的需要。在我國高校普遍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執(zhí)政理念在各個高校的傳播和貫徹,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渠道。因此,延邊大學“思政課”在教學中一直使用教育部統(tǒng)編教材。然而教育部統(tǒng)編的“思政課”教材內容與高中思想政治課之間存在著在內容簡單重復的問題,這使得大學生在學習“思政課”的過程中沒有新鮮感、缺乏學習興趣。例如,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部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和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市場經濟常識”、“政治常識”部分均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內容簡單重復的現象。這種內容上相互重復的現象給高?!八颊n”教學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大多數學生覺得已經學過了,沒有什么新意,激發(fā)不出學習興趣。
第三,實現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政治課的有效銜接,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高校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已轉變?yōu)槿嫣岣叽髮W生的素質。理想、信念、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和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內容,也是每個學生展現個性的核心內容。然而,根據實地調查,我們了解到延邊大學部分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尤其是朝鮮族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低,逃課現象普遍;當前延邊大學的很多朝鮮族學生在物質生活上是豐富的,因為他們的父母中絕大多數在國外務工,他們手里拿著蘋果或三星最新款的手機、平板電腦,但是,很多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突出,存在著虛榮心強、考試作弊、酗酒鬧事、損壞公共物品等現象。從中可以看出,延邊大學部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抗挫折的能力相對差。分析其原因,除了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還與延邊大學“思政課”教育功能缺失有關。而且,很多學生的不良習慣是在高中時候已基本形成,考進大學之后并沒有得到改變,反而更嚴重了。因此,為了加強高?!八颊n”教育功能,為了全方面了解教育教學對象,進一步研究民族高?!八颊n”與高中政治課銜接問題的迫在眉睫,以達到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目的。
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政治課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教學內容上重復的較多。根據在教學過程中對大一、大二、大三部分學生進行的調查,我們了解到高中和大學“思政課”的教材,在內容上的確存在著重復的問題。同時,高校思想政治課四門課程之間也存在著內容簡單重復問題。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唯物史觀的核心內容是高中政治課知識的重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的相關內容重復。而在延邊大學“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重復的內容作為教學重點,這就讓大多數學生覺得厭煩,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師的積極性,從而影響高?!八颊n”的教學效果。
第二,忽視大學生和高中生在心理特點和認知結構上的差異。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是滿堂灌,教師不管學生的承受能力,盡力地講授教材的基本點,尤其是面對高考的壓力,“死記硬背”的情況在高中政治課學習中較突出,使得高中政治課變得單調乏味,進而影響學生心理。很多學生帶著對思想政治課的偏見和不正確的學習的方法來到了大學,他們對“思政課”不重視,甚至有些同學產生反感。近年來,延邊大學“思政課”教學在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一些成績,但是大多數教師還是以理論講述為主,不去關心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情感。有的學生反映:老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滿堂灌”,內容毫無新意,讓學生們感到自學也是可以的,聽不聽課都是沒有關系的。所以,有的學生雖然來到了課堂,但是卻并沒有聽老師講課,只顧做著自己的事情,這其中有學習其他知識的,但是更多卻不是學習,他們不是在玩手機,就是在睡覺。即當前延邊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脫離了學生情感的需要,這就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甚至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和情緒。據延邊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調查顯示,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主要原因中,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質而上課的學生只占10.8%;大多數學生學習“思政課”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受學校課堂紀律的約束,此類學生占89.2%??梢?,在延邊大學大部分學生中已產生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無用”的錯誤傾向和抵觸心理。endprint
第三,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政治課教學缺乏溝通與交流。長期以來,延邊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沒有與延邊地區(qū)任何一所高中進行過工作交流會或教研會,彼此之間缺乏了解與溝通。雖然很多教師認真研究高校“思政課”的教材和教學方法,但是很少通過與高中政治課教師的交流并獲得高中政治課教學的信息。因此,延邊大學的很多“思政課”老師,并不了解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基礎和知識結構,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認真?zhèn)湔n、講課,沒有進行教學內容上的深入地擴展,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學生覺得大學“思政課”缺乏深度和新意。
三、做好銜接工作的具體對策
為了提高民族高?!八颊n”的教育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決民族高?!八颊n”與高中政治課的銜接問題。
第一,理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在教學要點上的遞進關系,實現教學內容的銜接與改革。這對民族高?!八颊n”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一方面每個老師要有扎實的理論素養(yǎng),深入了解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學科的科學性、邏輯性和時代性,講清楚基本理論;另一方面要密切聯系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實際,和時代社會同呼吸共命運,聯系學生感興趣的社會上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和注意力,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思想問題。因此,民族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對現有教材進行處理,調整結構、補充新內容。對于高中教材已經出現的重復內容,應當進行優(yōu)化、整合,克服簡單重復。同時,進一步改革在教學方法,如加強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課堂分組討論、自主學習的力度,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第二,科學認識教學對象,提高教學銜接的針對性。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客觀實際情況,是講好“思政課”的基本前提。高度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結束之后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面對環(huán)境的突變,在心理上會有諸多不適,同時他們追求個性的發(fā)展,渴望刺激、崇尚潮流,而且,擁有年輕的資本和表達的勇氣。他們雖然思想上追求自由和平等,但畢竟閱歷少,依賴意識很強,責任意識較薄弱,思想比較偏激。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特點、智力特點、學習能力、發(fā)展水平與漢族學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點。例如,在延邊大學,學生總數中朝鮮族學生占40%左右,朝鮮族學生的心理特點、行為方式、學習能力、消費觀念與漢族學生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點。由于他們的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他們很小的時候開始父母在韓國務工或離異),所以很多朝鮮族學生在心靈深處空虛、焦慮、煩躁不安、脆弱。他們很想和老師溝通,但又受到語言的障礙,無法充分表達他們的內心世界。因此,民族地區(qū)高校的“思政課”教師應充分認識教學對象在思想、心理、行為方面的特點,依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政課”教學。
第三,加強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政治課的理論和實踐者的交流與合作。長期以來,延邊大學“思政課”教師雖然認真研究大學思想政治課的教材和教學方法,但是,很少通過與高中政治課教師的交流互動獲得高中政治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信息,并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知識結構。因此,延邊大學必須加強與高中政治課教師的教學交流,了解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動態(tài),這有利于思想政治課教師們更新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性。
為此,學校應定期召開大學“思政課”與高中政治課教師共同參加的教學研討會、工作交流會,使銜接工作逐步地走上制度化并帶有持續(xù)性。同時,要喚醒從事“思政課”教學的教師們的銜接意識,使他們主動地去了解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及變化、學生的學習狀況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研究教學方法及時修補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缺陷和不足,使民族高?!八颊n”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總之,不了解學生的情況、不熟悉中學政治課教材的內容、沒有科學的教學理念、沒有適當的教學方法是延邊大學“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把高中政治課和大學“思政課”的銜接工作制度化、科學化,才能深入地了解學生思想和品德的成長過程,才能更好地提高延邊大學“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章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