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的診治。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18例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結果 發(fā)現(xiàn)孕婦體重、手術時間長、羊水刺激、縫合方法不妥當?shù)纫蛩卦黾恿似蕦m產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比率。結論 及時發(fā)現(xiàn)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拆除腹部切口縫線,局部徹底清創(chuàng)引流,全身應用抗生素,可有效治愈剖產切口脂肪液化。
關鍵詞: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搶救胎兒的主要手段,近年來剖宮產率逐漸增加,手術技術水平提高,手術安全性得以顯著提高。但作手術常見并發(fā)癥,切口脂肪液化發(fā)生,延長切口愈合時間,增加患者經濟、心理負擔?,F(xiàn)將我院在2009~2013年發(fā)生的18例剖宮產切口脂肪液化處理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宮產手術,術后發(fā)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產婦18例,其中6例是腹部縱切口,10例是腹部橫切口,2例是二次剖宮產術,孕周均足月。
1.2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診斷標準[1] ①發(fā)生在術后 5~7 d,切口有較多滲液外,無其它自覺癥狀;部分患者于常規(guī)檢查切口時發(fā)現(xiàn)敷料上有黃色滲液,按壓切口皮下有較多滲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組織游離,滲液中可見飄浮的脂肪滴。③切口無紅腫及壓痛,切口邊緣及皮下組織無壞死現(xiàn)象。④滲出液涂片鏡檢可見大量脂肪滴,連續(xù)3次培養(yǎng)無細菌生長。本文18例均符合以上標準:所有產婦術后5~7 d切口出現(xiàn)較黃色滲液,混有少許脂肪滴和壞死組織,切口邊緣無紅腫、熱、痛,切口愈合不良,多次細菌培養(yǎng)提示無菌生長,滲液經鏡檢示較多脂肪滴。
1.3方法 根據(jù)切口滲液情況分組。甲組:切口滲液少,部分愈合不良,拆除部分縫線,將維生素B12注射液1 mg+慶大霉素注射液8萬u切口周邊封閉,隔日換藥,術后切口紅外線理療,直至切口愈合,乙組:切口滲液較多, 皮下組織游離, 拆除全部縫線, 以3%雙氧水沖洗后用甲硝唑注射液濕敷,1次/d,直至肉芽組織新鮮后行二期減張縫合。兩組患者均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
2結果
18例脂肪液化的患者中,根據(jù)體重指數(shù),6例超重,貧血和營養(yǎng)不良3例,羊水胎糞污染2例,二次剖宮產 2例,糖尿病1例。同時2例伴醫(yī)生縫合技術不當,2例伴切口暴露時間較長。18例中,切口滲液少,部分愈合不良的占87%,經治療,切口長出新鮮組織平均為2~3 d,切口愈合時間為5~13 d;切口大量滲出液,全層均不愈合,皮下組織游離的占13%,經治療,切口愈合時間為11~15 d。所有患者無Ⅱ期縫合,無1例發(fā)生。
3討論
3.1發(fā)生原因
3.1.1體重肥胖、皮下脂肪厚[2] 手術傷口脂肪液化多見于肥胖患者,脂肪組織本身可能血運較差,又因手術創(chuàng)傷局部血管,使血運更加減少。脂肪細胞因血運不足而發(fā)生細胞壞死,進而發(fā)生液化,使手術傷口滲液,發(fā)生無菌性炎癥。
3.1.2切口暴露時間長,反復機械刺激,易發(fā)生無菌性炎癥反應 手術中使用電刀,采用電刀手術時,可能會由于電刀所產生的高溫造成皮下脂肪組織的淺表燒傷及部分脂肪細胞因熱損傷發(fā)生變性。同時脂肪組織內毛細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運較差的肥厚脂肪組織血液供應進一步發(fā)生障礙, 術后脂肪組織發(fā)生無菌性壞死。
3.1.3縫合留有死腔、縫合線過緊影響血運 手術操作不完善。手術時,醫(yī)生在縫合脂肪層止血不夠完善、縫合時留有死腔,或局部脂肪組織搓揉較多,也增加脂肪液化的風險。
3.1.4羊水刺激合并有妊娠并發(fā)癥 比如孕期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孕媽媽,因其本身神經末梢循環(huán)差、組織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差,也是手術傷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之一。
3.1.5腹壁厚 臨床發(fā)現(xiàn)產婦腹壁厚比較容易發(fā)生脂肪液化。
3.2預防 手術時一次切開皮下脂肪全層,避免多次切割,縫合完腹膜層后用大量甲硝唑沖洗皮下筋膜層,減少羊水刺激,沖洗壞死脂肪組織,盡量減少手術時間,縫合時不留死腔,縫線不宜過緊。對肥胖患者,若皮下脂肪組織過厚,可給予減張縫合術,同時術后用紅光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預防脂肪液化的形成,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48 h預防感染,保持切口干燥,術后切口紅外線理療。若產婦脂肪液化手術傷口較大,滲液較多時,應充分敞開手術傷口,以生理鹽水紗布濕敷引流,等到長出新鮮肉芽組織后再行Ⅱ期縫合,以縮短愈合時間。
4體會
圍繞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險因素,應采取系統(tǒng)化的預防、處置措施[3]。術前,應對伴妊娠期合并癥者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等癥狀,改善全身狀態(tài);對于產程延長的難產孕婦應及時行剖官產;根據(jù)多年產科經驗認為,術前30 min給予靜滴足量抗生素,可起到預防術后切口感染的作用。術中縮短手術時間,縫合時,做到松緊適宜、疏密適當、杜絕死腔,對肥胖者應預見性采用減張縫合術[4]。產婦回病房后,應取平臥位,并指導產婦科學使用腹帶,做好切口保護,防止切口張開,降低術后切口液化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蘇明寶,王一平,王旭飛.切口脂肪液化20例診治體會[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9,19(3):144.
[2]楊淑芬,周平.產科腹部縱切口愈合延遲原因分析及預防護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0):1381-1382.
[3]Lam PM,Lo KW,Lau.TK.Unsuccessful medical treatmet of c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 with systemic methotrexate: a report of two cases[J].Acta.Obstet Gynecol Stand,2004;83(1):108-111.
[4]Rotan MA,Haberman S, Leygurm, G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ies,et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Obstet,Gynecol,2006,107:1373-1381.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