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和觀察腹腔鏡輔助下根治性胃切除術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共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jié)。結(jié)果 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隨訪時間為4個月~3年,平均隨訪時間為(1.1±0.6)年。所有患者均得到隨訪,隨訪成功率為100.0%。23例患者中14例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術,5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術,4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胃腸功能平均恢復時間為(3.3±0.8)d,進食流質(zhì)食物的平均時間為(4.5±1.1)d,下床活動的平均時間為(3.4±0.9)d,無患者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近期隨訪無復發(fā)。結(jié)論 腹腔鏡輔助下根治性胃切除術能夠起到開腹手術的根治效果,但操作簡單,更加安全可靠,患者的恢復更快,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根治性胃切除術;輔助治療;治療效果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胃癌的發(fā)病率在近幾年逐漸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并居消化道疾病的首位[1]。臨床上對于胃癌的治療方式是以外科手術為主,而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該術式也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在本次研究中,對23例胃癌患者采用了腹腔鏡輔助下的根治性胃切除術,旨在探討腹腔鏡輔助術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共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齡在36~69歲,平均年齡為(52.2±10.8)歲;臨床表現(xiàn)均存在惡心嘔吐、上腹疼痛脹氣、反酸厭食等癥狀。腫瘤位置包括:9例胃竇,4例胃底賁門部,4例胃體近胃角,3例在胃體中部,2例在胃體近賁門,1例皮革胃。經(jīng)術后病理診斷為:8例為中分化管狀腺癌,8例為低分化腺癌,2例為惡性間質(zhì)瘤,2例為胃惡性淋巴瘤,1例為肝樣腺癌,1例為印戒細胞癌,1例為粘液腺癌。
1.2方法 患者行全身麻醉,取截石位,兩腿分開。手術操作者位于患者的左側(cè),持鏡者站在患者的兩腿之間。
1.2.1遠端胃大部切除術 對患者的腹腔、盆腔進行探查,定位腫瘤的具體位置。離斷大網(wǎng)膜,把胃向著患者的頭側(cè)翻起,裸化胃網(wǎng)膜右側(cè)的動脈和靜脈并分離,并緊貼著根部上血管夾并切斷,對第6組淋巴結(jié)進行清掃。將橫結(jié)腸系膜的前葉進行向上剝離,沿著胰腺的下緣和胰頭的表面對第14組淋巴結(jié)進行清掃。對肝總動脈、近端脾動脈和胃部的左、右血管進行解剖,對第7、第8、第9、第11組淋巴結(jié)進行清掃,將胃部左右血管的根部裸化,上鈦夾后切斷。將肝胃韌帶離斷,對肝十二指腸韌帶進行解剖,對第1、第3、第5和第12組淋巴結(jié)進行清掃。對十二指腸到幽門下方的3cm~5cm進行充分游離,對胃進行消化道吻合,放置引流管并關腹。
1.2.2近端胃大部切除術 離斷大網(wǎng)膜,將胃網(wǎng)膜左側(cè)的動靜脈行根部切斷,充分暴露患者的胃脾韌帶,對脾門至賁門左側(cè)進行清掃。沿著肝下將小網(wǎng)膜打開,對胃左側(cè)的動靜脈行根部切斷,對胃小彎進行清掃,將食道裸化,對前后的迷走神經(jīng)進行切斷。在患者上腹部正中行5cm~7cm的切口,在賁門上方大約3cm的地方切斷食道,把胃提出腹腔外切除腫瘤。在胃前壁戳孔,并放入圓形吻合器,在胃后壁穿出。吻合胃食管,并關閉胃前壁的戳孔。對血漿引流管進行放置。
1.2.3根治性全胃切除術 對胃下部區(qū)域內(nèi)的淋巴結(jié)進行探查和清掃,裸化脾動脈,對第10、第11組淋巴結(jié)進行清掃;離斷胃短血管,對第2組淋巴結(jié)進行清掃。對食管下端大約8cm處進行游離,對閉合器夾閉的十二指腸球部進行線型切割并離斷。在患者的劍下正中行6cm~8cm的切口,夾閉并離斷食管,取出全胃后行食管空腸Roux-Y吻合,并放置引流管,關腹。
2結(jié)果
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隨訪時間為4個月~3年,平均隨訪時間為(1.1±0.6)年。所有患者均得到隨訪,隨訪成功率為100.0%。23例患者中14例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術,5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術,4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胃腸功能平均恢復時間為(3.3±0.8)d,進食流質(zhì)食物的平均時間為(4.5±1.1)d,下床活動的平均時間為(3.4±0.9)d,無患者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近期隨訪無復發(fā)。
3討論
目前腹腔鏡手術已經(jīng)在結(jié)直腸癌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而且大量的研究證實該術式與開腹手術相比,在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并發(fā)癥等方面沒有顯著的區(qū)別,并沒有出現(xiàn)之前擔心的清掃不徹底或者小切口種植轉(zhuǎn)移等問題[3]。腹腔鏡是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結(jié)果,研究證實,該術式具有術野廣、出血量少、創(chuàng)口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疼痛輕、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多種優(yōu)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痛苦[4]。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患者胃腸功能平均恢復時間為(3.3±0.8)d,進食流質(zhì)食物的平均時間為(4.5±1.1)d,下床活動的平均時間為(3.4±0.9)d,無患者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近期隨訪無復發(fā)。在胃部惡性腫瘤的治療當中,使用腹腔鏡手術存在著巨大的挑戰(zhàn),這主要是因為胃部的供血血管較多,淋巴的轉(zhuǎn)移途徑相當復雜,而且解剖的層面多,因此相較于結(jié)直腸癌的腹腔鏡手術來說,胃部惡性腫瘤的腹腔鏡手術將更加復雜[5]。但是通過這次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腹腔鏡能夠起到放大效應,使用超聲刀也能夠起到較好的止血效果,而且對切除部位周圍的組織傷害更輕,此外,還能夠完全的裸化血管,有利于實現(xiàn)血管根部的結(jié)扎。更重要的是,手術過程中只需要對少量的組織進行抓持和暴露,因此在游離時不會對腫瘤組織產(chǎn)生接觸和擠壓;而將腫瘤提出腹腔時,使用了兩端開口的塑料袋對胃組織進行包裹,從而對切口進行了保護,能夠有效地避免小切口種植轉(zhuǎn)移的出現(xiàn),因此能夠完全遵循癌腫切除手術的重要原則,保證手術的效果[6]。
綜上所述,腹腔鏡輔助下根治性胃切除術能夠起到開腹手術的根治效果,但操作簡單,更加安全可靠,患者的恢復更快,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羅建飛,赫杰,童仕倫,等.腹腔鏡與開放手術行胃癌根治術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3,21(12):927-929.
[2]曹華祥,陳平康,孫春雷,等.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性切除術(附62例報告)[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7(11):1314-1315.
[3]陳鈳,牟一平,徐曉武,等.腹腔鏡輔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術的Meta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2,27(12):1014-1019.
[4]廖天然,黃昌明,林建賢,等.既往腹部手術史對行腹腔鏡輔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術患者的影響[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19):960-963.
[5]周勇,汪宏,朱麗丹,等.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24例[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3,13(16):552-554.
[6]曹永寬,劉立業(yè),羅國德,等.手助腹腔鏡行胃癌D2根治術的手術安全與技術路徑探討[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14):373-376.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