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選取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符合溶栓治療的患者74例,隨機分為瑞替普酶組和尿激酶組,其中瑞替普酶組38例,以瑞替普酶10mu靜脈注射,30min后重復上述劑量1次。尿激酶組36例,以尿激酶150萬u,30min內靜脈滴注溶栓。比較兩組患者的2h再通率、出血并發(fā)癥、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發(fā)生率和2w內死亡率。結果 瑞替普酶組2h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瑞替普酶組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發(fā)生率和 2w內死亡率較尿激酶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 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再通率高,臨床效果好,且安全性高,是治療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的溶栓藥物。
關鍵詞:瑞替普酶;尿激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目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的且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疾病之一,是臨床中急危重癥疾病。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盡早有效、持續(xù)的開通梗死相關血管,始終是降低近期患者嚴重心臟事件風險病改善晚期預后的關鍵[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和冠脈搭橋術(CABG)是目前再灌注治療中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基層醫(yī)院受條件和設備,以及患者經濟條件的限制,藥物溶栓治療仍是目前基層治療STEMI的首選方法。本文選取我院74例STEMI患者進行了相關藥物溶栓的臨床研究,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STEMI患者74例,年齡在42~75歲,男性40例,女性34例。STEMI診斷和藥物溶栓治療適應癥、禁忌癥、溶栓成功標準符合2010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同時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溶栓治療知情同意書?;颊唠S機分組為瑞替普酶組和尿激酶組,其中瑞替普酶組38例,尿激酶組3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合并病種如高血壓病、糖尿病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瑞替普酶組以瑞替普酶10mu靜脈注射,30min后重復上述劑量1次。尿激酶組以尿激酶150萬u,30min內靜脈滴注溶栓。所有患者入院診斷明確后均即刻嚼服拜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出院后長期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服用氯吡格雷75mg1個月后視患者情況決定是否繼續(xù)服用。瑞替普酶組患者在溶栓前給予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溶栓后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12h/次,應用48h;尿激酶組在溶栓后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12h/次,共用5d。兩組均按個體化常規(guī)給予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ACEI類和他汀類藥物。
1.3統(tǒng)計學處理 以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之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瑞替普酶組2h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在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瑞替普酶組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發(fā)生率和2w內死亡率較尿激酶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誘發(fā)的血小板聚集,導致破裂斑塊處出現以血小板聚集為主的白色血栓以及閉塞遠端或近端以紅細胞和纖維蛋白為主的紅色血栓形成,引起冠狀動脈管腔的完全閉塞所出現的臨床綜合征。目前臨床上再灌注治療主要有藥物溶栓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冠脈搭橋術(CABG術)三種,PCI術和CABG術雖有較高的開通血管率,但許多基層醫(yī)院受到當地醫(yī)院的條件和患者的經濟條件的影響,不能開展上述手術。而藥物溶栓治療在基層醫(yī)院就顯得非常重要。藥物溶栓治療就是通過纖溶藥物激活人體纖溶酶原,使無活性的纖溶酶原轉變?yōu)槔w溶酶,從而使富含纖維蛋白的紅色血栓發(fā)生溶解,使梗死相關的血管再通,從而達到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改善臨床預后的作用[3,4]。尿激酶為第一代溶栓藥物,它不具有纖維蛋白選擇性,溶栓效果較差,但其價格便宜。而瑞替普酶為第三代溶栓藥物,無抗原性,具有很強的纖維蛋白選擇性,血漿半衰期長,適合彈丸式靜脈注射,藥物劑量和不良反應均較少,臨床使用血管開通率高。有研究顯示:瑞替普酶在開通梗死相關動脈中總的開通率明顯高于尿激酶,而且其出血等不良反應無明顯增加,其在減少STEMI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方面優(yōu)于尿激酶[5-7]。
在本研究中瑞替普酶組2h血管再通率為81.58%,高于尿激酶組(55.56%),說明了瑞替普酶在臨床應用中是安全、有效的較佳的溶栓藥物,在無PCI術或CABG術的基層醫(yī)院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霍勇,劉兆平.解讀中國PCI指南2009系列講座(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征:現狀和進展[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09,17(1):54.
[2]中華醫(yī)學會.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8):675-690.
[3]陳美麗,劉光月,尹芳.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13):53.
[4]彭麗華.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7):55-56.
[5]蔡柳燕.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5):165-166.
[6]張霞.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學,2013,33(11):42-43.
[7]瑞替普酶(派通欣)II期臨床試驗協(xié)作組.注射用瑞替普酶(派通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臨床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4,2(3):171-174.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