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的臨床治療情況進行分析和探究。方法 將2013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療的40例糖尿病合并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40例患者劃分為兩組,分別使用單純吡格列酮、吡格列酮加二甲雙胍進行治療,治療時間為3個月,最后對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結(jié)果 治療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經(jīng)分析研究可知,在病理特點上,非糖尿病腎病與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是存在較大差異的,因而在進行診治時需注意辨別。另外,運用吡格列酮加二甲雙胍對患者進行診療,可取得顯著的效果。
關(guān)鍵詞:糖尿病;腎??;臨床治療;研究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尿病腎病(簡稱DN)是十分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這種病癥是指以血管損害為主要內(nèi)容的腎小球病變。在病癥早期,患者多無癥狀出現(xiàn),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將會出現(xiàn)蛋白尿、身體局部水腫等情況,最終惡化為尿毒癥、腎功能不全等病癥,而這也是導(dǎo)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大原因。筆者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療的40例糖尿病合并腎病患者的相關(guān)臨床資料進行了深入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3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療的40例糖尿病合并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為55~75歲,患者平均年齡約為66歲。另外,40例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為10~30年,平均病程約為27年;而糖尿病合并腎病的病程為1~4年,平均病程約為2.4年。經(jīng)診斷,這40例患者都為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其中有膜性腎病15例,急性腎小管間質(zhì)病變12例,微小病變的腎病13例。
1.2診斷標準 針對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對其診斷標準進行了確定。大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與肌酐的比大于25.0mg/mmol(男女適用);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男性的范圍為2.5~25.0mg/mmol,而女性的范圍則為3.5~25.0mg/mmol。
1.3實驗室指標 對本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收集,資料包括性別、高血壓病史、體重指數(shù)、糖化血紅蛋白、年齡、血糖、尿常規(guī)、血脂、腎功能、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壓等。
1.4方法 在對普通的糖尿病患者進行診治時,一般都是運用注射胰島素的方法,但和普通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具有一定差異性,所以在對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患者進行用藥時,醫(yī)護人員就需格外注意。針對兩組患者,所采用的血糖控制方法相同,均在每日進食前的30min注射胰島素,并使用吡格列酮加二甲雙胍為治療組進行診治,而對照組則采用單純的吡格列酮進行治療。吡格列酮4mg/d,1次/d,采用口服的方式;而二甲雙胍則2次/d,也是采用口服的方式,0.25g/次,治療時間為3個月,3個月后對兩組的療效進行對比分析。
1.5觀察項目 在治療前和治療后,以相同條件為基礎(chǔ),為40例患者采血進行測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甘油三脂、腎功能、高密度脂蛋白、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纖維蛋白原定量、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等。
1.6統(tǒng)計學處理 對于所得的觀察數(shù)據(jù),需運用SPSS13.0處理工具進行處理,倘若P<0.05,則表明該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在接受治療以后,相對于治療前,這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例如FPG、24h尿mAlb以及2hPG等都有了明顯提高和改善(P<0.05)。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照組里面發(fā)生了17例低血糖事件,分別是12例夜間低血糖以及5例嚴重低血糖;治療組里面發(fā)生了9例低血糖事件,分別是8例夜間低血糖以及1例嚴重低血糖。由此可見,對照組的低血糖事件發(fā)生率要明顯高于治療組(P<0.05)。結(jié)合觀察數(shù)據(jù)以及復(fù)查結(jié)果可知,在進行治療期間,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患者的尿常規(guī)、血壓、心電圖等檢查均為正常。在接受治療以后,兩組患者的LDL-C、UAER、FBG以及Fib等有了明顯下降,Cr、ALT沒有什么變化,ISI和HDL-C則有所提高。由此可見,和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的腎保護功能更強,兩組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另外,DN的發(fā)病情況也受到患者年齡、病程、血糖水平的影響。
3 討論
在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會帶給患者帶來極大危害。一般而言,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具有較大的隱蔽性,在早期毫無征兆,但發(fā)病往往很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另外,2型糖尿病合并腎病的病情進展速度也較為緩慢,因此在早期進行診斷時,就極易出現(xiàn)漏診和誤診等情況。
據(jù)臨床經(jīng)驗可知,高血壓是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并發(fā)癥,但在對該病癥進行鑒別時,不能將高血壓的并發(fā)作為主要判斷標準。從病理的角度上來看,隨著腎病的出現(xiàn),低蛋白血癥以及蛋白尿也會隨之出現(xiàn),相對于非糖尿病腎病患者而言,糖尿病腎病患者會更早出現(xiàn)尿蛋白,現(xiàn)象也更為明顯,可以證明的是,在對糖尿病腎病進行鑒別時,尿蛋白定量是一大重要依據(jù)。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的并發(fā)癥較多,其病程也長,倘若出現(xiàn)了視網(wǎng)膜病變不明顯以及尿蛋白等癥狀,就需進行腎穿刺活檢,診斷是否為糖尿病腎病。
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將格列酮加二甲雙胍給治療組進行服用,這兩類藥都屬于噻唑烷二酮類,依靠激活轉(zhuǎn)錄因子對糖、脂的新陳代謝進行調(diào)控,使組織的敏感性得到有效提高就是噻唑烷二酮類的藥理。吡格列酮一方面可對糖、脂的代謝進行促進,另一方面還能對其他組織進行有效保護。2型糖尿病患者不僅并發(fā)癥多,其糖、脂代謝情況也十分紊亂,纖溶活性出現(xiàn)問題,使PAI21的合成受到阻礙,最終損害到腎系膜細胞。所以在24h內(nèi),其腎功能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會受到嚴重影響。使用二甲雙胍和吡格列酮進行聯(lián)合治療,可對糖尿病體質(zhì)的高糖刺激進行有效控制,使炎性細胞因子得到增長,并抑制脂解作用,增強對糖的攝取能力,最終緩解胰島素抵抗情況。由此可見,相比于單純運用吡格列酮進行治療,吡格列酮加二甲雙胍可取得更為顯著的療效。
參考文獻:
[1]黃鋒先,唐盛,楊瓊瓊.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損害的病理與臨床分析[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2,2(11):39.
[2]羅素娟,趙鋼,龍莉娟.血漿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酶與2型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變的關(guān)系[J].當代醫(yī)學,2011,9(11):22.
[3]宋素珍,朱正.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損害臨床與病理分析[J].江蘇醫(yī)藥,藥2010,5(20):10.
[4]湯英俊.血液透析患者獲得性腎囊腫的臨床觀察[J].臨床腎臟病雜志,2011,5(12):55-60.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