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觀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風險因素,總結并分析其血壓控制臨界值。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9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選取8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血糖、血壓、血脂及基本資料,總結其臨床風險因素。同時,依據(jù)糖尿病腎病24h尿蛋白標準采用ROC曲線評估患者的血壓控制臨界值。結果 兩組患者中家族史、原發(fā)病病程、收縮壓、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肌酐情況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血壓控制臨界值ROC曲線分析可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舒張壓控制臨界值為79mmHg,收縮壓控制臨界值為140mmHg。結論 收縮壓、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因素均與糖尿病腎病具有密切關聯(lián),控制舒張壓水平在79mmHg以下、收縮壓水平在140mmHg可顯著提高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安全。
關鍵詞:糖尿病腎??;風險因素;血壓;臨界值
糖尿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的影響下所誘發(fā)的相關并發(fā)癥是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中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通過24h尿蛋白檢測便可明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進展等情況[2]。本次研究中針對糖尿病與糖尿病腎病患者分別開展了臨床相關資料比較,同時采用ROC曲線評估病患的血壓控制臨界值,旨在有效分析其臨床風險因素及血壓控制目標,以提升患者臨床安全程度,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109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選擇8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相關診斷標準[3],排除非糖尿病性腎病及合并尿路感染、酮癥酸中毒者,且入組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45例,年齡43~71歲,平均(56.8±12.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齡41~73歲,平均(57.1±12.4)歲。
1.2方法 建立基本資料調查問卷,有效收集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及原發(fā)病家族史等情況??崭钩槿§o脈血,分別檢測其空腹血糖、24h尿蛋白、舒張壓、收縮壓、膽固醇、甘油三酯及肌酐等指標,再依次完成統(tǒng)計學比較處理。同時,采用糖尿病腎病診斷金標準(24h尿蛋白≥30mg)作為評估標準,建立糖尿病腎病血壓控制臨界值的ROC曲線,根據(jù)曲線下面積評估血壓臨界值。
1.3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均納入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時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風險因素評估結果 兩組患者中家族史、原發(fā)病病程、收縮壓、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肌酐情況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糖尿病腎病患者血壓控制臨界值 根據(jù)糖尿病腎病診斷的24h尿蛋白標準,評估觀察組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診斷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63與0.78,其臨界值分別為79mmHg與140mmHg,見圖1。
3 討論
糖尿病是影響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類型,而糖尿病腎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可顯著加劇病患的臨床風險程度[4]。本研究結果提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家族史、原發(fā)病病程、收縮壓、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肌酐情況,均具有密切關聯(lián),進而在糖尿病腎病臨床治療過程中對血壓、血脂與血糖等情況均需開展針對性控制措施,在血糖控制時需根據(jù)病患實際狀況選用最佳方案,以免發(fā)生不良事件危害病患生命安全。在腎臟功能損傷過程中血壓也發(fā)揮重要作用,相關研究表示積極控制血壓水平能夠顯著抑制腦卒中、視網膜病變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5]。研究將24h尿蛋白≥30mg作為臨床評估標準,針對糖尿病患者開展了血壓控制臨界值分析,結果顯示本組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的控制臨界值分別為79mmHg與140mmHg,以此為指導完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可進一步改善病患的臨床安全程度。
綜上所述,收縮壓、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因素均與糖尿病腎病具有密切關聯(lián),控制舒張壓水平在79mmHg以下、收縮壓水平在140mmHg可顯著提高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安全。
參考文獻:
[1]雷永付,廖文霞,余長風,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及血脂水平的檢測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17):2335-2336.
[2]恒曉蓉.糖尿病腎病臨床治療特征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4,61(3):51-52.
[3]簡桂華,嚴艷,李軍輝,等.動態(tài)血壓對糖尿病腎病的預測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3,12(5):675-677.
[4]陳志剛,李慶潔.血清炎性因子變化在2型糖尿病腎病與血壓關系中的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3,20(10):1117-1118.
[5]裴娟,張燕林.積極降壓在預防糖尿病腎病中的作用[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4,23(4):223-226.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