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X線與CT對脊柱損傷的診斷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50例脊柱損傷患者的X線與CT檢查資料,比較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的診斷效果。結果 CT對于椎管狹窄以及骨折損傷的顯示與分類方面優(yōu)于X線,但X線對于椎體壓縮程度、位移以及椎體后凸成角顯示CT,CT與X線對于脊柱損傷的檢出率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CT與X線對于脊柱損傷的診斷均具有重要價值,其中,CT對于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診斷更具優(yōu)勢,而X線能夠更好地顯示脊柱曲度以及滑脫。
關鍵詞:脊柱損傷;CT;X線;體層攝影
脊柱損傷主要是由于外傷引起的嚴重脊柱骨骼損傷,脊柱損傷程度、類型是影響臨床治療與預后的主要因素,故應用影像學技術準確診斷脊柱損傷類型、程度等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對比分析了X線與CT對于脊柱損傷的診斷效能,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且確診為脊柱損傷的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20~85歲,平均(40.84±6.72)歲。致傷原因:26例車禍傷,3例重物砸傷,15例高處墜落傷,6例病理性骨折。均具有脊柱局部疼痛、運動功能障礙、下肢癱瘓或者麻木等癥狀。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X線平片檢查,常規(guī)拍攝正側位X線片,部分患者加行雙斜位以及環(huán)樞關節(jié)開口位掃描。同時采用Philips多層螺旋CT進行全身掃描,掃描線垂直于椎管,層厚與層間距均為4mm,必要時可加行薄層掃描,觀察骨窗以及軟組織窗變化,部分患者進行矢狀位以及冠狀位CT重建掃描。
1.3脊柱損傷分類 參照Denis等的標準及外傷機制將脊柱損傷分為四型,即單純屈曲壓縮型、爆裂型、骨折脫位型以及安全帶型。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經(jīng)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CT及X線檢查結果比較 本組50例脊柱損傷患者中,X線檢查顯示45例,檢出率為90.00%;CT顯示50例,檢出率為100%,兩種方法的脊柱損傷檢出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14例為多椎體骨折,36例為椎管狹窄。損傷部位:28例胸椎,13例腰椎,3例頸椎,6例胸腰椎損傷。經(jīng)X線平片掃描可觀察到明顯的骨折線以及椎體楔形變。經(jīng)CT掃描能夠清晰地觀察到骨折線以及椎體楔形變,還可清晰顯示椎管形態(tài)、大小及受壓情況。
2.2脊柱損傷分類 ①單純屈曲型:20例,X現(xiàn)及CT均檢出。其中,X線檢查可見椎體前部分明顯變扁,而后部分整體表現(xiàn)為楔形變,但無高度變化;經(jīng)CT掃描可見骨折線位于前柱/中柱部位骨小梁以及椎體密度變化,但尚未累及椎體后緣。②骨折脫位型:12例,X現(xiàn)及CT均檢出。經(jīng)X線可見椎體及附件區(qū)存在骨折,并表現(xiàn)為脫位或者半脫位癥狀;經(jīng)CT掃描而建脊柱三柱受累,且椎體及附件區(qū)伴有骨折,清晰可見附件內骨折的細微變化。③爆裂型:13例,CT均檢出,X線檢出8例。經(jīng)X線可見椎體碎裂、變扁征象,且前后部位明顯增寬,椎體后緣具有連線成角現(xiàn)象,椎弓根間距明顯增加。經(jīng)CT掃描可見椎體整體受累并伴有扳機增大,損傷椎體后壁碎裂,且可伴隨便刺入椎管從而導致椎管狹窄。④安全帶型:5例,X現(xiàn)及CT均檢出。經(jīng)X線平片檢查可見椎體后部高度明顯增加,經(jīng)CT掃描可見骨折線累及中、后柱以及椎弓根,且具有大部分椎管受累征象。
3討論
脊柱損傷是臨床常見嚴重外傷性創(chuàng)傷,多見于T11~L1椎體。主要是由于該段脊柱的活動性較大,但缺乏肋骨的保護,更容易出現(xiàn)損傷。脊柱損傷如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將導致癱瘓甚至死亡[2]。X線平片是目前臨床檢測脊柱損傷的常規(guī)方法,具有操作簡便以及顯示效果良好等優(yōu)點,能夠較好地顯示脊柱骨骼情況,準確定位損傷部位、椎體受壓程度以及骨折脫位情況等。但X線平片檢查對于脊柱后部附件骨折細節(jié)以及椎管受累程度的顯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檢查結果容易多種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肥胖、投照體位、頸椎骨折患者體位移動困難等,而體位不當還將加重神經(jīng)壓迫以及脊髓損傷,從而干擾臨床診斷[3]。本研究中,X線對于脊柱損傷的檢出率為90.00%,其中,5例爆裂型脊柱損傷被誤診為單純屈曲型脊柱損傷。
CT檢查具有較高的分辨率,能夠清晰地顯示脊柱三柱解剖結構以及骨性椎管情況,還可顯示椎體附件內部情況,從而準確顯示脊柱損傷的形態(tài)、程度與類型,便于臨床診斷與治療。相比于X線平片檢查,CT不受體位因素的影響,還可清晰地顯示椎體損傷類型、附件區(qū)損傷情況,對于終板粉碎性骨折、小關節(jié)脫位以及椎板骨折等X線平片難以顯示的脊柱損傷具有明顯優(yōu)勢[4]。此外,CT技術可進行矢狀位及冠狀位重建等圖像后處理,更為直觀地顯示脊柱三柱損傷情況,明確病變細微變化,客觀評價脊柱損傷程度以及神經(jīng)受壓程度等,指導臨床手術治療方案的選擇。但CT對于脊柱序列的整體顯示效果不及X線片,往往難以充分顯示水平走向的骨折線、脊柱成角畸形及椎體高度變化等[5]。X線片對于新鮮與陳舊性骨折具有初步鑒別作用,觀察到骨質增生、終板硬化及椎體楔形骨折等表現(xiàn)時多提示陳舊性骨折。主要是由于終板硬化等與骨折修復或者反復應力集中作用等因素有關,而骨質增生則是陳舊損傷、椎體退變以及修復積累所致病變。但有部分陳舊性骨折缺乏上述典型征象,還有部分患者可再次發(fā)生新鮮骨折,經(jīng)X線片難以準確鑒別。而CT檢查能夠準確顯示皮質斷裂情況及椎體縱向裂紋,觀察到清晰皮質斷裂者一定為新鮮骨折,同時可觀察椎體旁組織血腫等一系列間接征象,輔助鑒別骨折新鮮或陳舊性。復查時應用CT檢查能夠檢出X線難以顯示的細微變化,更為準確地評估骨折愈合情況[4]。本研究中,X線與CT對于脊柱損傷的檢出率并無明顯差異,有少數(shù)爆裂型脊柱損傷經(jīng)X線平掃誤診,但經(jīng)CT掃描獲得確診。
總之,X線平片及CT掃描對脊柱損傷的檢出率相當,兩者各具優(yōu)劣,兩者結合應用并綜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關友兵,吳順芬.X線與CT在老年重型脊柱損傷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1):5448-5449.
[2]董明德.脊柱損傷的影像學表現(xiàn)(附102例X線、CT、MR回顧性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12):2412-2413.
[3]陶越強,邵綴芬,張斌,等.脊柱損傷的X線及CT診斷[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1,32(2):92-93.
[4]陳永正,趙立征,宋新安,等.X線平片與CT掃描在脊柱損傷中的應用價值和限度[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13):1694-1695.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