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細菌性角膜炎患者行左氧氟沙星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眼科接受治療的102例細菌性角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分組法將10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觀察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滴注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以2w為一療程,對比兩組患者各階段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用藥2w后整體治療有效率、細菌陰轉率對比,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結論 應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細菌性角膜炎患者,具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且簡單易操作,治療起效較快。
關鍵詞:左氧氟沙星;細菌性角膜炎;療效對比;分析
細菌性角膜炎亦稱細菌性角膜潰瘍,是因為細菌感染而出現(xiàn)的化膿性角膜炎,臨床表現(xiàn)為疼痛、畏光、紅腫、流淚、分泌物增多、視力模糊下降等。因病癥患處的特殊性,如不及時治療極易誘發(fā)角膜穿孔、眼內感染,從而導致眼球的進一步萎縮[1]。臨床上,針對細菌性角膜炎治療,常采取抗生素滴眼液點注治療,可達到抑制菌源,避免病情發(fā)展的目的。本研究以2013年以來于我院接受左氧氟沙星滴注治療的51例細菌性角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治療路徑給予了定向分析,為保證療效的科學真實性,特下設對照組51例患者,通過對比分析法對兩組患者給予了綜合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眼科接受治療的102例細菌性角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病患均滿足細菌性角膜炎診斷標準。采取隨機分組法將102例患者隨機均分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51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18~52歲,平均年齡45.7歲,病程1~7d,平均2.9d。對照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16~58歲,平均年齡46.9歲,病程1~8d,平均3.2d。排除過敏體質、合并其他眼表疾病、嚴重臟器病變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向患者患眼結膜囊內滴注眼液1~2滴/次,1次/2h,5~7次/d。對照組患者給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向患者患眼結膜囊內滴注眼液1~2滴/次,1次/2h,5~7次/d,保持用量次數、用法和觀察組相同。兩組患者治療以2w為1療程,根據患者病情改善情況酌情增減藥量。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患眼角膜、結膜囊分泌物,做標本細菌培養(yǎng)[2]。
1.3療效評價與指標觀察 依據患者病情改善情況與細菌培養(yǎng)結果,將治療療效劃分為四個等級依次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痊愈:患者結膜充血情況消失,無分泌物、潰瘍愈合,細菌培養(yǎng)陰性。顯效:結膜充血情況無改變,但無可見分泌物、潰瘍愈合、細菌培養(yǎng)陰性。有效:上述各指標1~2項出現(xiàn)好轉即為有效。無效:上述指標無任一項出現(xiàn)好轉,甚至產生惡化情況均為無效。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作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對比采用方差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經1個療程治療后,兩組患者病癥情況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觀察組患者痊愈31例(59.62%)、顯效15例(30.76%)、有效3例(5.77%)、無效2例(3.85%);對照組患者痊愈25例(48.08%)、顯效11例(23.07%)、有效6例(11.54%)、無效9例(17.31%)。觀察組患者96.15%的整體治療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82.69%的整體治療有效率,組間對比顯著,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細菌陰轉率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細菌培養(yǎng)情況均為100%陽性率,經1個療程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細菌轉陰47例,陰轉率90.38%。對照組患者細菌轉陰41例,陰轉率78.84%,對比兩組陰轉率,組間差異明顯,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細菌性角膜炎是因細菌感染導致角膜上皮缺損或下角膜基質壞死的化膿性角膜炎。近年來細菌性角膜炎的發(fā)病率居高不下,臨床主訴表現(xiàn)為前房化膿與角膜潰瘍等癥狀,如治療不夠及時,極易誘發(fā)角膜穿孔和永久失明等嚴重后果?,F(xiàn)實中引發(fā)細菌性角膜炎病癥的致病菌類眾多,常見的細菌種類有腸桿菌科細菌、鏈球菌屬細菌、葡萄球菌屬等。當前針對細菌性角膜炎治療最為科學的方法即:觀察患者病癥表現(xiàn),輔以實驗室檢查,確定主要致病細菌,進而采用病癥相對應抗菌藥物治療[3,4]。從真菌毒力層面來講,其包括了致病真菌的侵襲力與粘附力、釋放毒素及水解酶等多個方面,菌孢通過粘附于寄主角膜上皮基底膜,進而直接侵入角膜組織,即可誘發(fā)角膜炎。而鐮刀菌、曲霉菌等致病菌屬能夠通過形態(tài)的改變,實現(xiàn)免疫耐受,且能夠通過毒素與水解酶的釋放,導致宿主上皮細胞損傷和骨髓抑制情況[3]。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為氟喹諾酮類藥物,具有著適宜的水、脂溶性,其抗菌機制主要是通過對細菌DNA螺旋酶活性抑制,阻斷細菌DNA合成,同一般抗生素類作用機制存在區(qū)別。且左氧氟沙星耐藥性較低,相比氧氟沙星滴眼液,其抗菌譜更廣,對于誘發(fā)細菌性角膜炎的葡萄球菌、革蘭陽性菌、鏈球菌屬等細菌均有著較強抑制作用,抗菌活性遠高于氧氟沙星,是眼科局部病癥治療中應用尤為廣泛的藥物之一[5,6]。
從本研究中觀察組與對比組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可以看出,應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的細菌性角膜炎患者,病情改善情況明顯,整體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應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的患者,且觀察組患者陰轉率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細菌性角膜炎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能夠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且易于操作。
參考文獻:
[1]李瑩,鐘劉學穎,趙家良,等.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重癥細菌性角膜炎和結膜炎的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2,12(3):416-420.
[2]安豐田,石杰,王蘭英,等.兩種喹諾酮類滴眼液治療細菌性角膜炎的動物實驗與臨床試驗觀察[J].中國藥師,2013,16(11):1696-1699.
[3]丁艷紅,殷志武.90例泰利必妥滴眼液滴眼治療細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分析[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6):535-536.
[4]王麗婭,張月琴,祝磊,等.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細菌性結膜炎及角膜炎隨機雙盲對照臨床研究[J].眼科研究,2004,22(4):403-405.
[5]楊長平,趙紅麗.皮質類固醇激素在細菌性角膜炎中的運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31):179-180,192.
[6]毛春春.細菌性角膜炎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效果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5(1):281-282.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