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為了提高臨床對結腸腫瘤的確診率并減少各種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幾率,分析和研究在進行結腸腫瘤的診斷中應用CT的意義。方法 按照隨機雙盲對照的原則將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就診的47例考慮結腸腫瘤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于術前采取螺旋CT檢查,以患者術后的病理結果作為診斷標準,對比和分析CT在結腸腫瘤診斷中的準確性及靈敏性。結果 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均完成CT檢查并發(fā)現(xiàn)所有結腸腫瘤病變,其靈敏性和準確性均為100.00%。結論 在對結腸腫瘤患者的診斷中,CT檢查可放在第一位,不僅減輕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簡單,并能夠為臨床醫(yī)師提供準斷依據(jù)和術前分期。
關鍵詞:結腸腫瘤;CT;電子結腸鏡;準確率
結腸腫瘤目前已成為胃腸外科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傳統(tǒng)的診斷手段主要是通過電子結腸鏡取病理確診,但是對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并不為所有患者所接受[1,2]。近幾年隨著影像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CT檢查技術在結腸腫瘤的診斷中具有檢查時間短、痛苦小、直觀并能發(fā)現(xiàn)有無遠程轉(zhuǎn)移的優(yōu)點,而且能為主治醫(yī)師提供患者腫瘤的分期,已成為臨床醫(yī)生的首選檢查方法[3-5]。我院影像科對36例結腸腫瘤患者采取CT檢查成像技術進行診斷,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雙盲對照的原則將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就診的47例考慮結腸腫瘤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于術前采取螺旋CT檢查,以患者術后的病理結果作為診斷標準?;颊咧邪谢颊?5例,女患者22例;患者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6.2±10.8)歲;患者中病變位于降結腸、升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的患者人數(shù)分別為10、21、13、22、8。所有患者在發(fā)病年齡、男女構成比例、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示P>0.05,統(tǒng)計無意義。
1.2儀器與方法 所有患者在進行檢查前都要進行必要的術前準備,具體包括檢查前1w禁止所有患者性鋇餐或者鋇劑灌腸;檢查前3天囑患者進少渣食物,并且于前1d開始進半流質(zhì)的隱私。檢查前1d晚上開始給予番茄葉導瀉,清潔腸道,這樣可以減少因累積的糞便而影響對腫瘤占位的判斷?;颊邫z查前給予靜脈注射山莨菪堿,減輕腸道痙攣。然后在肛門插入導尿管以備掃描時充氣,然后在肘部做靜脈留置針。應用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的64層螺旋CT進行腹部掃描。通過導尿管進行腸道充氣約1200ml,以患者感腹部飽脹為宜,囑患者憋氣,通過靜脈留置針向靜脈以3ml/s的速度推入100ml造影劑,分別進行動脈期和靜脈期掃描.其中動脈期掃描時間點為27s,而靜脈期掃描時間點為70s。將獲得的圖像進行腫瘤三維立體結構重建,包括周圍的血管、組織、神經(jīng)等。
1.3評價方法 由影像科副主任醫(yī)師職稱以上的專家進行閱片,對腸腔腫瘤病變部位、腸壁有無狹窄或增厚、病變的長度、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有無轉(zhuǎn)移及淋巴結腫大等情況進行分析。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將獲得的資料分析整理,運用SPSS19.0的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入組的所有患者都順利完成了相關的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腸道準備適宜,檢查中給予充氣1000~1500ml,所有患者均堅持到到整個掃描結完成,未出現(xiàn)不能配合的情況。檢查患者中僅有兩例患者出現(xiàn)腹脹,余患者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分析,CT檢查發(fā)現(xiàn)了所有有結腸腫瘤病變,其沒其靈敏性和準確性均達到了100.00%,見表1。
3討論
現(xiàn)階段,我國消化系統(tǒng)腫瘤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其中結腸腫瘤占了很大的比例[6,7]。以往對結腸腫瘤的診斷主要靠電子結腸鏡確診,但是由于操作難、痛苦大因此很多患者并不能接受,而且電子結腸鏡僅能夠進行確診,并不能為患者的病情和手術治療提供有利的價值[8,9]。應用CT進行結腸腫瘤掃描,不僅可以顯示腫瘤的部位,而且能夠直觀的為臨床醫(yī)師提供腫瘤的大小、浸潤深度、與周圍組織關系及淋巴結轉(zhuǎn)移情況[10]。在掃描過程中患者不會感到不適,因此被越來越多的醫(yī)務工作者和患者所接納。CT的應用為結腸腫瘤的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有利于醫(yī)師為患者制定詳細可行的治療計劃,這對患者的治療來說意義重大[11,12]。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確診率和病理符合率結果都令人滿意,因此對結腸腫瘤患者的診斷中,CT檢查可放在第一位,不僅減輕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簡單,利于醫(yī)師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當然在臨床的實際應用過程中,CT對結腸腫瘤的診斷也同時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其在臨床工作中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xiàn)在[13,14]:①CT三維成像技術雖然能夠清楚的顯示病灶,但是其不能引導病理活檢,而且臨床的最終診斷仍需要病理活檢結果進行確診。②由于檢查的過程中能夠受到腸管塌陷、液體或糞便的殘留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CT對結腸腫瘤的診斷過程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假陽性,這容易給臨床造成誤診。③在判斷局部較小的淋巴結是否為轉(zhuǎn)移性淋巴結及病變對腸壁的浸潤深度時還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對結腸癌分期尚有一定困難。④由于要完善信息,因此可能在檢查的過程中需要反復的進行病灶掃描,這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接受輻射的時間和劑量。總之CT對結腸腫瘤診斷技術有其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誤差,這就要求臨床工作者在臨床應用中合理把握。
參考文獻:
[1]Kulinna R,Christiane MD,Scheidler J,et al.Local staging of rectal cancer:assessmentwith double-contras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transrectal ultrasound[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2004,28:123-130.
[2]Jae Ho Byun,Hyun Kwon Ha.CT findings in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involv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Radiology,2003,227:59-67.
[3]Sheila S,Karen M,Horton H.Mesenteric neoplasms:CTappearances ofprimary and secondary tumors and differentialdiagnosis[J].Radio-graphics,2003,23:457-473.
[4]Yasutomo F,Nobuyuki T.Primary linitis plastica carcinoma of the colonaccompanied by peritoneal abscess[J].Journal of Clinical Ultrasound,2003,31:488-492.
[5]謝敬及.核磁共振新技術研究與臨床應用[M].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1:34-44.
[6]彭振軍.醫(yī)用磁共振成像技術[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1-29.
[7]陳久如.胃腸道影像學檢查的新進展[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1999,5:251-263.
[8]紀鐵風,黃旭,王淑倩,等.多排螺旋CT在結腸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6,10:1528-1530.
[9]時建.30例結腸癌的CT診斷分析[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07,33:25-26.
[10]李良才,唐秉航,何亞奇,等.多層螺旋CT在診斷結腸病變中的應用[J].放射學實踐,2003,18:42-45.
[11]杜秀琴,溫平貴,王峰,等.16層螺旋CT三維成像與仿真內(nèi)窺鏡的臨床應用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24:24.
[12]羅曉月,周康榮,姚禮慶.CT仿真結腸鏡檢查的臨床應用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1,20:924.
[13]劉凱,柳澄.陳青華,等.穎骨高分辨率CT各向同性的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1:96-100.
[14]柳澄.充分發(fā)揮64層螺旋CT的優(yōu)勢[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5,128:1145-1147.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