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西吡氯銨口含片對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從2014年6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7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接受牙周基礎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服用西吡氯銨口含片,2w后對比兩組療效。結果 對比治療后兩組的FPG與HbAIc、PLI、BOP、PD、AL等指標,觀察組降幅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結論 西吡氯銨口含片能有效抑制牙菌斑聚集,并改善患者的牙周狀況,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牙周炎;糖尿病;藥物治療
糖尿病是引起牙周炎的一大誘因,而牙周炎也會導致機體糖代謝紊亂[1]。本次研究選取近半年來收治的76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旨在觀察西吡氯銨口含片治療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臨床療效,收效甚好,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4年6月~2015年2月本院口腔門診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7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為33~72歲,平均年齡為(45.6±5.2)歲;觀察組中男18例,女20例;年齡為31~75歲,平均年齡為(47.4±5.1)歲。比較兩組一般資料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牙周治療,包括齦上潔治,根面平整,牙周手術、健康宣教等措施;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西吡氯銨口含片治療(由臺灣黃氏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為2mg/片,3次/d,1片/次。以上兩組均治療2w,2w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牙周探診深度(PD)、菌斑指數(shù)(PLI)、探診出血指數(shù)(BOP)、臨床附著喪失(AL),糖化血紅蛋白(HbAIC)與空腹血糖(FPG)等。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原始數(shù)據(jù)使用SQSERVER2000建立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的輸入采用雙人單機審核錄入,使用SPSS11.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單因素分析使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使用多因素非條件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當P<0.05時,說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治療后在菌斑指數(shù)、出血知識、牙周狀況、FPG、HbAIC等方面均得到明顯改善,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3 討論
根據(jù)現(xiàn)代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牙周疾病和糖尿病存在雙向相關性。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微循環(huán)障礙,容易造成組織局部缺血缺氧,厭氧菌在牙周大量繁殖,進而誘發(fā)牙周炎。牙周炎會產生一些炎性介質,并引發(fā)毒血癥。這不僅會降低胰島素受體的活性與數(shù)量,還會破壞胰島β細胞,從而促使體內血糖水平上升[2]。因此,對于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來說,不僅要控制好血糖,還要積極治療牙周炎。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牙周炎與血糖水平均有明顯改善。西吡氯銨口含片的有效成分為西吡氯銨(CPC),是一種陽離子季銨化合物,化學名稱為1-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水合物。該藥具有較廣的抗菌譜,其藥物原理是通過減小口腔黏膜表面張力,導致細胞膜功能異常,達到抑菌、殺菌的目的。據(jù)有關研究證實,CPC不會影響口腔內的正常菌群,也不會刺激口腔黏膜,并能有效抑制口腔內菌斑的生成[3]。西吡氯銨口含片是黃綠色圓形片劑,口感較好,便于攜帶,使用簡單,比CPC含漱液的藥力更持久[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治療后PD、PLI、AL、FPG、HbAIC均比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和對照組形成了明顯的差異。這說明了在改善牙周炎癥的同時,患者血糖也會有所降低,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
綜上可知,利用西吡氯銨口含片控制口腔感染是完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金桂華.牙周基礎治療對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狀況的影響[J].求醫(yī)問藥,2013,11(8):56-57.
[2]黃洪勝.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4,35(18):4039-4040.
[3]譚媛元,張劍英,張冠榮,等.西吡氯銨含片對牙菌斑抑制效果的臨床試驗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30(4):538-540.
[4]Kaur S,White S,Bartold PM.Periodontal disease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A systematic review[J].J Dent Res,2013,92(5):399-408.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