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證兒童臨床用藥安全有效,保障生命健康安全。開展兒童臨床藥學咨詢與服務,增進健康。根據(jù)兒童生理特征,分析對兒童健康影響的藥物。兒童用藥應慎用。
關鍵詞:兒童合理用藥
按照我國習慣一般年齡為0~14歲的稱為兒童。兒童處于生理和代謝過程迅速變化的階段,對藥物具有特殊的反應,同時更要注意藥物對新生兒的影響。一旦使用藥物不當,就會造成對兒童的損害,輕者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重者引起組織器官功能性、器質性的改變并引起致殘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兒童用藥必須慎之又慎,必須合理用藥、安全用藥。
1兒童不同發(fā)育階段的用藥特點
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解剖、生理和生化功能,特別是肝、腎、神經(jīng)和內分泌功能與成年人(>18歲)相比有相當大的差異性,在就是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是一個循序漸進、連續(xù)不斷的過程。兒童發(fā)育可分為新生兒期、嬰幼兒期和兒童期3個階段。出生后28 d為新生兒期,出生后1個月~3歲為嬰幼兒期,3~12歲為兒童期。小兒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存在不同的用藥特點。
1.1新生兒用藥的特點 由于新生兒的組織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成熟,體內酶系統(tǒng)亦沒有健全,因而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等體內過程,不同于其他的年齡組兒童、更不同于成人。
1.1.1從藥物的吸收來看,局部用藥透皮吸收快而多,如果局部用藥過多可致中毒,例如:硼酸、水楊酸、萘甲唑啉;口服吸收多、代謝慢、排泄慢;皮下或肌注由于新生兒周圍血液循環(huán)不足而影響吸收,多不采用。靜脈給藥吸收快藥效可靠,但要注意液體容量、藥物制劑和液體的理化性質以及輸液的速度。
1.1.2從藥物的分布來看,影響藥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血漿蛋白與藥物的結合的程度。新生兒血漿蛋白與藥物的結合力低,藥物游離型較多,濃度高,易發(fā)生藥物中毒。例如,苯巴比妥很容易中毒。
1.1.3從藥物代謝來看,由于新生兒酶系統(tǒng)尚未成熟,藥物代謝緩慢,血漿半衰期長,易出現(xiàn)毒性反應。例如,氯霉素引起新生兒灰嬰綜合征,新生霉素引起高膽紅素血癥,磺胺藥、硝基呋喃類藥物引起新生兒溶血,都是因為體內缺乏葡萄糖醛酸轉移酶。
1.1.4從藥物的排泄來看,新生兒腎臟有效循環(huán)血量及腎小球濾過率較成人低30%-40%,很多藥物因新生兒的腎小球濾過能力低而影響排泄,使血漿藥物濃度高,半衰期延長,而易出現(xiàn)毒性反應。因此,一般新生兒用藥量宜少、用藥間隔時間宜適當延長。
1.2嬰幼兒用藥的特點 嬰幼兒期的藥物代謝相對新生兒期來講要成熟得多,但從解剖生理特點來看,發(fā)育仍然尚未完全,用藥仍要注意。
1.2.1口服給藥時以糖漿劑為宜,口服混懸劑在使用前要充分搖勻,維生素AD滴劑絕對不能給熟睡、哭吵的嬰兒喂服,以免引起油脂吸入性肺炎。
1.2.2注射給藥,由于嬰兒吞咽能力差,同時大多數(shù)不配合家長喂藥,在必要時或垂危的患兒采用此種給藥方法(因肌內注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足而影響藥物吸收,多采用靜脈注射和靜脈滴注)。
1.2.3嬰幼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尚未成熟,患病后常有煩躁不安、高熱、驚厥,可適當加用鎮(zhèn)靜劑。但對鎮(zhèn)靜劑的用量,年齡越小,耐受力愈大,劑量則相對偏大。但禁用麻醉藥品如嗎啡、哌替啶等,因易引起呼吸抑制。同時,慎用氨茶堿(因興奮神經(jīng)系統(tǒng))。
1.3兒童用藥特點(>3歲)
1.3.1兒童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新陳代謝旺盛,對一般藥物的排泄比較快。
1.3.2注意預防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兒童對水及電解質的代謝功能較差,如長期或大量使用酸堿類藥物,更易引起平衡失調,應用利尿藥劑后也容易出現(xiàn)低鈉、低鉀現(xiàn)象,故應間歇給藥,同時,劑量不宜過大。
1.3.3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也應慎用。一般情況下盡量避免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可的松、潑尼松等,雄激素的長期應用使骨骺閉合過早,影響生長發(fā)育。
1.3.4 骨和牙齒發(fā)育易受藥物影響。四環(huán)素可引起牙釉質發(fā)育不良和牙齒著色變黃,妊娠、哺乳期婦女有及<8歲兒童禁用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同時,<18歲兒童也應禁用氟諾酮類藥物,以避免軟骨損害。
2小兒用藥注意事項
2.1嚴格掌握劑量、注意間隔時間。由于小兒的年齡、體重逐年增加,體質比較弱各不相同,用藥的適宜劑量也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必須嚴格掌握用藥劑量。同時,還要注意延長間隔時間,切不可給藥次數(shù)過多、過頻。
2.2根據(jù)小兒特點,選好給藥途經(jīng)。一般來講,口服給藥較安全,應盡量口服給藥。但不適用于新生兒,較大的嬰幼兒,循環(huán)較好,可用肌內注射。嬰幼兒靜脈給藥,一定要按規(guī)定速度滴注,切不可過快過急,要防止藥物滲出引起的組織壞死,同時,要注意不斷變換注射部位,防止反復使用同一血管而引起的血栓性靜脈炎。另外,嬰幼兒皮膚角化層薄,藥物很容易透皮吸收,甚至中毒,切不可涂敷過多過厚,用藥時間不宜過長。
3兒童禁用的藥物
3.1 17歲以下兒童禁用的藥物:氟喹諾酮類、氟哌啶醇等。
3.2 14歲以下兒童禁用的藥物:地西泮。
3.3 8歲以下兒童禁用的藥物:四環(huán)素類。
3.4 3歲以下幼兒禁用的藥物:硫噴妥鈉。
3.5 2歲以下幼兒禁用的藥物:左旋多巴、依他尼酸。
3.6 1歲以下幼兒禁用的藥物:芬太尼。
3.7 6個月內嬰幼兒禁用的藥物:丙磺舒。
3.8 3個內嬰幼兒禁用的藥物:吲哚美辛、羥嗪、苯海拉明、甲氧氯普胺。
3.9 新生兒、早產兒禁用的藥物:氯霉素、去甲萬古霉素、呋喃妥因、酚酞、阿米妥、苯巴比妥、茶堿、氨基糖苷類、林可霉素、異煙肼、地高辛、毒毛花苷K、新生霉素、水溶性維生素K、西地蘭、磺胺類藥物、水楊酸鹽、苯甲酸鈉咖啡因、抗瘧藥、呋喃類、對氨基水楊酸、阿司匹林、非那西丁等。
參考文獻:
[1]羅玉瑤,金梅,周遠志,等.我院2262例門診兒童處方用藥分析[J].中國藥事,2009,(04).
[2]楊建萍,曾銀霞.我院門診兒童不合理用藥情況分析[J],中國藥事,2009,(05).
[3]譚家風.談兒童的合理用藥[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2005,(01).
[4]方芳.淺談兒童合理用藥[J],黑龍江醫(yī)藥,2010,(04).
[5]胡德榮.兒童用藥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9,(01).
[6]李濤.兒科合理用藥與臨床藥學[J],兵團醫(yī)學,2010,(01).
[7]楊棟梁,謝紅光,周宏灝.少兒合理用藥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湖南醫(yī)學,1995,(02).
[8]東星月,安薇薇.兒童合理用藥探討[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02).
[9]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10]楊寶峰.藥理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編輯/張燕